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丰景斌

作品数:19 被引量:166H指数:7
供职机构: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海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2篇骨折
  • 7篇内固定
  • 5篇髋部
  • 5篇髋部骨折
  • 4篇手术
  • 4篇老年
  • 3篇蛋白
  • 3篇老年人
  • 3篇骨质
  • 3篇骨质疏松
  • 3篇股骨
  • 2篇血管
  • 2篇愈合
  • 2篇手术治疗
  • 2篇髓内
  • 2篇髓内钉
  • 2篇内固定器
  • 2篇内固定选择
  • 2篇内皮
  • 2篇内皮生长因子

机构

  • 12篇吉林大学第一...
  • 7篇辽源市中医院
  • 7篇海南省三亚市...
  • 2篇通化铁路医院
  • 2篇吉林省中医药...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 1篇吉林大学
  • 1篇内蒙古医学院...
  • 1篇辽源市妇女儿...
  • 1篇吉林省中医院
  • 1篇长春中医药大...

作者

  • 19篇丰景斌
  • 7篇张新
  • 7篇方秀统
  • 6篇高鹏
  • 3篇罗贤红
  • 3篇秦大明
  • 3篇王维学
  • 2篇孙大辉
  • 2篇牛丰
  • 2篇张旭东
  • 2篇徐莘香
  • 2篇贾国伟
  • 2篇王博
  • 1篇姜超
  • 1篇张从峰
  • 1篇任伟民
  • 1篇占紫龙
  • 1篇林泉
  • 1篇杨小娜
  • 1篇王克力

传媒

  • 4篇中国临床康复
  • 2篇中国临床医生...
  • 2篇骨与关节损伤...
  • 2篇第十届全国骨...
  • 1篇中国骨质疏松...
  • 1篇药物与人
  • 1篇中国实验诊断...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中华手外科杂...
  • 1篇中国中医急症
  • 1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骨与关节...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3篇2005
  • 7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0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 方法:对205例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总结本组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分析骨质疏松分级和内固定失败的关系,分组X更高卡方...
方秀统谷贵山张新丰景斌高鹏
关键词:内固定髋部骨折
文献传递
骨形态生成蛋白在诱导骨形成过程中同时诱导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生成的剂量依赖性效应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血管生成与早期骨形成密切相关,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是最有利的血管生成因子。探讨骨形态生成蛋白在骨生成过程中对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影响。方法:实验于2004-05/08在吉林大学预防医学院地方病研究所完成。取12周龄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2mg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4mg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6mg组,每组10只。①模型建立:大鼠氯氨酮腹腔注射麻醉后,于右侧股骨前外侧长约2cm处分离至肌肉间隙,骨形态发生蛋白组置入充满不同剂量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mm明胶海绵,对照组肌间隙仅置入明胶海绵,缝合伤口。②肌肉组织标本病理观察:分别于术后3,7d每次每组随机选取5只在麻醉状态下处死,取肌肉组织标本进行光学显微镜观察。③肌肉组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的表达测定:确定大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及内对照β-肌动蛋白引物序列,取聚合酶链反应扩增产物做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结果:40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各组大鼠肌肉组织标本病理改变:伤后3d骨形态发生蛋白各组比较差别不显著。伤后7d可见软骨细胞分泌的骨基质成分出现,并且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4剂量的增加而增加。②各组大鼠肌肉组织标本血管内皮生长因子RNA的表达:伤后3d骨形态发生蛋白各组表达未检出。伤后7d电泳分析可见,血管内皮生长因子/β-肌动蛋白,骨形态发生蛋白42mg组,4mg组和6mg组均显著高于与对照组(0.92±0.14,1.07±0.11,1.09±0.19,0,P<0.05),骨形态发生蛋白46mg组显著高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mg组(P<0.05)。结论:实验结果论证了骨形态发生蛋白引诱骨形成过程中刺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形成,并且随着骨形态发生蛋白4剂量的增加而增加,进一步促进和加速骨形成。
方秀统牛丰张新高鹏贾国伟丰景斌
关键词:骨折愈合骨形态发生蛋白质类
持续被动活动预防骨折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评价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观察下肢骨折术后早期持续被动活动功能锻炼对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有效性。方法选择下肢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术前彩色超声多普勒证实双下肢无深静脉血栓形成。手术后对照组常规预防性使用抗生素,行下肢肌肉的等张收缩以及踝关节和趾间关节主动屈、伸练习;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手术后第2日应用持续被动锻炼(CPM)治疗仪,观察血栓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无1例形成深静脉血栓,对照组深静脉血栓形成6例。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下肢骨折术后早期进行持续被动结合间歇主动规律的功能锻炼,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形成。
占紫龙艾江平丰景斌罗贤红王佳斌余德涛邢祯全陈希跃姚震马丽辉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形成下肢骨折术后功能锻炼
不同缝合方式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效果比较被引量:7
2020年
目的对比研究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使用经皮闭合缝合与传统开放手术缝合治疗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5月至2019年5月海南省三亚市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80例,根据缝合方式将其分为经皮组和开放组各40例。观察术后12周康复效果情况,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跟腱愈合时间、并发症,并于术后6个月记录测量小腿最大周径、跟腱断裂处周径;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2周简化McGill疼痛问卷量表(the short-form MPQ,SF-MPQ)、美国足踝外科协会踝—后足评分(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Ankle Society-ankle and hindfoot score,AOFAS-AH)、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2周小腿最大周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经皮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皮组术后12周跟腱断裂处周径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前SF-MPQ量表中各量表评分及AOFAS-AH、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SF-MPQ量表中各量表评分均低于术前(P<0.05),经皮组术后12周SF-MPQ量表中各量表评分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术后12周AOFAS-AH、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均高于术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皮组术后12周AOFAS-AH、Leppilahti跟腱修复评分均高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经皮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开放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经皮缝合能有效缩短手术及术后恢复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同时还可改善其术后疼痛程度。
符仲秋丰景斌王维学艾江平
关键词: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
腹腔镜辅助下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治疗脑积水的效果观察
2014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将确诊为脑积水的52例入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均分为两组,研究组接受腹腔镜辅助下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术,对照组接受常规侧脑室一腹腔分流术,比较两组患者术后疼痛程度. 结果:26例研究组患者均在腹腔镜下成功完成手术,无1 例中转开腹.与对照组比较,术后4、8、16、24h疼痛评分低(P〈0.01),但术后48h和72h的疼痛评分两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下侧脑室经腹腔暂时性外引流术治疗脑积水引流确切、置管准确、观察直接,而且操作便捷,可取得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
张旭东刘心睿高龙澜庄爱君陈晓琳杨小娜丰景斌
关键词:脑积水侧脑室-腹腔分流术腹腔镜腹腔内高压
一次性双截骨治疗骨折后膝外翻畸形一例
2004年
丰景斌谷贵山孙大辉秦大明徐莘香马天庆张从峰
关键词:骨折膝外翻畸形
小针刀疗法加中药治疗跟骨痛46例被引量:1
2000年
李劲良丰景斌孙宏伟
关键词:小针刀疗法中医药疗法
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干预时机探讨被引量:7
2015年
高血压脑出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出血,主要是由于长时间的高血压病变未得到有效的控制,刺激血管形成损伤,引起脑内动脉、静脉或毛细血管破裂而造成[1]。当患者脑实质内出血在50ml以上或中线结构在1cm以上,GCS在8分以内时,被临床喻为重症高血压[2]。手术是目前的主要治疗方式。本次对我院的96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旨在手术了解治疗该病的合适的时机。
张旭东张博高龙澜王春兰丰景斌李进良
关键词:重症高血压脑出血手术高血压脑出血脑实质内出血毛细血管破裂非外伤性
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被引量:9
2004年
目的:探讨骨质疏松分级与老年髋部骨折内固定选择的关系。方法:对205例接受内固定手术的老年髋部骨折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通过总结骨折患者术后内固定的失败率,分析骨质疏松分级和内固定失败的关系,分组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本组205例髋部骨折的老年患者术后内固定失败26例,包括:钢板折断松动、螺钉拔出松动、骨皮质劈裂、股骨干劈裂骨折、鹅头钉拔出等,失败率为12.7%。Singh分级越高,失败率越高。结论: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的选择应与Singh骨质疏松分级相结合,在确保创伤小,功能恢复快的前提下选择合适、有效的内固定,必要时植骨、填充骨水泥和骨胶,降低内固定失败率。
方秀统谷贵山张新丰景斌高鹏
关键词:骨质疏松老年人髋部骨折内固定手术治疗
独自诱导还是增强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过程中的作用被引量:6
2005年
目的:骨的形成、骨折的愈合和骨的改建过程中均有生长因子参与,本文旨在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骨形成骨愈合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实验于2004-06/09在吉林大学第一医院骨科研究所完成。选用SD大鼠40只制作骨缺损模型,随机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每组10只。将充满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的7mm明胶海绵条分别置入该组骨弧形缺损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在骨缺损模型建立后,腹腔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400ng,每3天1次,共3周。术后第3,6周分别选取5只拍摄X射线片观察骨形成情况,同时取骨缺损处标本光镜检查其病理改变。结果:实验过程中40只大鼠无死亡,均进入结果分析。影像学显示在第3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组骨缺损处没有骨形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5只大鼠骨缺损处均有骨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的骨形成比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范围大、密度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多克隆抗体+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骨缺损处的骨形成范围较骨形态发生蛋白4组少。
方秀统牛丰张新高鹏贾国伟丰景斌
关键词:骨折愈合内皮生长因子骨生成骨形态蛋白质类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