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文波
- 作品数:48 被引量:308H指数:10
- 供职机构:浙江工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建筑科学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社会学更多>>
- 西安地区古建筑抗震保护研究
- 姚谦峰陈平赵冬张荫周铁钢刘晓武于文波李振刚
- 该项目针对西安地区国家级、省级重点保护文物古建筑进行了全面的现场勘察实验研究及理论分析,提出了不同的抗震保护措施及方法,其成果为西安市政府城市规划中文物古建筑的保护提供了系统的技术资料,同时为我国古建筑的抗震鉴定与加固提...
- 关键词:
- 关键词:古建筑
- 城市社区养老设施使用后评价研究——使用率与刚需人群被引量:12
- 2020年
- 在对杭州市3个主城区的示范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进行全样本调研的基础上,选取其中6家作为典型对象,以结构性观察法与问卷调查法进行了调查。研究为两项有待考证的疑问提供了新的证据:1)社区养老设施是否存在使用率不足的普遍现象;2)实际使用者是否存在构成不合理的现象,即使用者多为健康老人,政策制定时所强调的刚需人群却很少使用。结论揭示了当前社区养老设施使用者构成的结构性问题,并对改善设施的使用率提出了建议。
- 戴晓玲褚焱宏于文波赵小龙
- 关键词:使用后评价
- “紫金港”实证——现代主义在中国被引量:24
- 2004年
- 从现代主义之后西方建筑思潮变化的人文主义角度,以浙江大学新校区——紫金港校区的规划和建设为例,说明了现代主义在中国建筑领域的主导地位并警示其危害,同时阐明现代主义与人文主义理念在规划设计实践上的差异。
- 于文波
- 关键词:西方建筑建筑思潮规划设计校区规划
- 杭州大运河北段滨水文化景观带城市耦合性评价研究
- 2023年
- 从杭州京杭大运河北段滨水文化景观带与城市耦合性入手,分析其城市更新特征,建立相应的评估指标体系,并选取其中四个核心节点空间进行实例评价,并将评价结果与城市热力图、区域空间形态等结合进行二次论证,探讨运河沿线相关文化景观带城市更新的优势与不足,分析结果显示空间联系性与商业配比两个因素可能是影响人们对空间进行选择的两个因素。
- 许若奇于文波管朝魁
- 关键词:京杭运河
- 建筑学教育的双轨机制与模块整合
- 我国建筑学教育正处于模式分化的快速期,'职业化'不只是现阶段建筑学教育训练的唯一要求,'标准型'也不再是社会需求和教学组织的单一目标.在新一轮院校间培养定位的分化过程中,培养路径的总体调整与教学组织的局部改革相互并存,样...
- 朱晓青于文波文旭涛
- 关键词:建筑学教育教学组织课程配置
- 文献传递
- 浙西衢州地区古祠堂智造解析被引量:1
- 2019年
- 浙江省西部衢州地区,因地理位置相对较偏远,现存有大量保护较完整古祠堂。作为规格和形制较高的一种传统建筑,是当地优秀传统文化的载体,蕴含着丰富的生存智慧。因此,从历经数百年的古祠堂建筑材料、结构、布局、空间及环境的选择和处理上揭示蕴藏在其中的中国传统建筑智慧,以期为现代城市与建筑设计提供借鉴,促进城乡建设中传统建筑文化传承。
- 方建平吴宁于文波孙亚丽
- 关键词:传承
- “器”中求“朴”——建筑遮阳与表皮建构的结合被引量:1
- 2011年
- 该文从建筑设计的逻辑性出发,对目前建筑表皮建构中片面追求形式美的问题进行剖析,提出了建筑表皮建构和遮阳设计相互结合的基本观点。分析了建筑遮阳设计中需要考虑的主要问题,表皮设计满足遮阳的各种有效的建构手段,以及遮阳反过来在哪些方面可以为表皮建构提供设计依据和灵感源泉等,最终达到设计中"器"和"朴"的更好统一。
- 于文波吴涌
- 关键词:表皮节能
- 美国城市蔓延之后的规划运动及其启示被引量:37
- 2004年
- 本文以对我国城市规划的借鉴和启示为目的 ,探索性的从社会历史视角分析了导致美国城市蔓延的原由 ,并述评了美国各界针对蔓延问题引发全面反思 ,和在规划界形成的目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聪明增长”、“新都市主义”和“可持续发展”等新规划思潮、主张及其反对者的批判观点。在此基础上 ,指出我国城市化过程中以“前车之鉴”谋求可持续发展 ,探索符合国情的城市空间模式的关键点 :①警惕蔓延 ;②完善城市交通格局 ;③挖掘“单位制”的新生命力 ;④促进混合高强度土地利用和开发模式。
- 于文波刘晓霞王竹
- 关键词:城市蔓延社会观念
- “案例”在建筑设计教学中的应用探讨被引量:9
- 2010年
- 案例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点,案例教学符合建筑设计教学特点。该文结合教学实践总结了案例教学方法对建筑设计的教学意义,提出其教学目标,介绍了我校建筑设计课程采用"案例"教学的教学实践过程和教学要点。
- 于文波杨育人郭剑飞
- 关键词:教学建筑设计建成环境
- 住区建设的“深绿色”思考与研究
- 1."深绿色"思想和理论构成绿色运动是在20世纪60-70年代,源于人类对资源环境等全球问题的危机感,从西方国家开始,延续至今成为涵盖经济、政治、技术文化等全球性的社会改造运动。从表面上来看,绿色运动的各类成员的立场目标...
- 于文波
- 关键词:住区建设自然资源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