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于耀宇

作品数:21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武警医学院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陕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0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8篇动脉瘤
  • 8篇颅内
  • 7篇动脉
  • 6篇血管
  • 5篇预后
  • 4篇颅内动脉
  • 4篇颅内动脉瘤
  • 3篇动静脉
  • 3篇动静脉畸形
  • 3篇动脉瘤患者
  • 3篇血管痉挛
  • 3篇栓塞
  • 3篇蛛网膜
  • 3篇蛛网膜下
  • 3篇蛛网膜下腔
  • 3篇蛛网膜下腔出...
  • 3篇网膜
  • 3篇下腔出血
  • 3篇颅内破裂
  • 3篇膜下

机构

  • 19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武警医学院附...
  • 2篇中国人民武装...
  • 1篇解放军第15...
  • 1篇濮阳市油田总...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21篇于耀宇
  • 18篇高国栋
  • 14篇赵振伟
  • 14篇高立
  • 11篇邓剑平
  • 11篇曲友直
  • 10篇于嘉
  • 9篇李健
  • 6篇张涛
  • 4篇王祝峰
  • 3篇焦德让
  • 3篇张文彬
  • 3篇李建
  • 2篇李立宏
  • 2篇贺世明
  • 2篇邓建平
  • 1篇魏孟广
  • 1篇屈阳
  • 1篇王本瀚
  • 1篇刘琳娜

传媒

  • 5篇中国临床神经...
  • 4篇中国脑血管病...
  • 2篇医学研究生学...
  • 2篇国际脑血管病...
  • 2篇全军生物医药...
  • 1篇武警医学院学...
  • 1篇中国微侵袭神...
  • 1篇中华神经外科...

年份

  • 1篇2016
  • 3篇2011
  • 4篇2010
  • 10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6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分析影响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连续收治966例(1052个动脉瘤)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7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66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未经手术...
于耀宇邓剑平高立张涛李健王祝峰于嘉曲友直赵振伟高国栋
关键词:颅内动脉瘤预后
文献传递
急性基底动脉闭塞的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急性基底动脉闭塞(BAO)预后的预测因子,评估动脉溶栓及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BAO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BAO,在3~48 h内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或尿激酶行动脉溶栓,溶栓后残余狭窄>50%的血管...
于耀宇高国栋赵振伟曲友直邓剑平
关键词:基底动脉闭塞动脉溶栓血管内支架成形术
文献传递
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被引量:1
2006年
[目的]研究犬症状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腰大池持续引流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变化及其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用犬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测定其蛛网膜下腔出血行腰大池持续引流后不同时期,脑脊液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并观察其动态变化,同时应用TCCD检查蛛网膜下腔出血模型不同时期基底动脉流速。[结果]蛛网膜下腔出血后引流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下降明显,腰穿组和对照组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浓度轻微下降,引流组和腰穿组及对照组相比,具有显著性差异(P
于耀宇焦德让张赛刘振林孙洪涛孙世中常斌鸽胡群亮郑茂华屈阳
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氧合血红蛋白
脑动静脉畸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新进展
2009年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先天性异常血管团,导致颅内出血、癫痫、严重头痛以及进行性神经功能障碍。既往因缺乏理想的脑动静脉畸形模型,治疗策略多建立在临床经验基础上。为进一步提高外科治疗成功率和降低并发症,文章对近年来动静脉畸形模型的建立和应用新进展进行了综述。
李健于耀宇高立高国栋
关键词:颅内动静脉畸形疾病模型动物
罂粟碱明胶微球对脑血管痉挛的治疗作用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尽管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方法有扩容、升压、血液稀释以及罂粟碱扩血管,但有些患者难以耐受或无效。需要较少副作用的治疗措施。尤其是局部靶向用药。文中在术中将罂粟碱明胶微球植入痉挛的脑血管周围,明确罂粟碱控释系统对脑血管壁的保护机制。方法:制备兔的2次注血的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模型,使用罂粟碱明胶微球注入兔的自体枕大池注血模型,以7 d时在DSA造影下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变化和透射电镜下血管壁病理改变为观察指标,判断治疗效果。结果:A组(对照组)、B组(SAH模型组)、C组(空白明胶微球组)及D组(治疗组)。基底动脉血管直径分别为(1.06±0.11)、(0.52±0.24)、(0.46±0.16)和(0.92±0.25)mm。D与B、C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透射电镜下,A、D组血管壁无明显病理变化。结论:在蛛网膜下腔早期鞘内注入罂粟碱缓释明胶微球即对实验性血管痉挛有治疗效果又对血管壁有保护作用。
李健赵振伟高立于耀宇高国栋
关键词:微球罂粟碱蛛网膜下腔出血脑血管痉挛
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短期预后的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09年
目的分析影响顷内破裂动脉瘤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996年1月-2009年1月连续收治的966例(1052个动脉瘤)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273例行显微外科手术,662例行血管内栓塞治疗,31例未经手术治疗。3个月后对预后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评价性别、年龄、动脉瘤部位和大小、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是否伴有急性重度脑积水、治疗时机、是否手术治疗、手术方式(显微外科手术或血管内治疗)、术中动脉瘤再破裂、有重度脑积水者是否术中行终板造瘘及术后是否行脑脊液持续外引流12项可能影响预后的因素进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结果①966患者中,预后良好率为72.O%(695/966),预后不良率为23.1%(223/966),病死率为5.0%(48/966)。②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年龄〉60岁(OR:8.36,95%CI:2.23~11.68;P〈0.01)、Fisher分级≥Ⅲ级(OR:9.65,95%CI:3.09~13.48;P〈0.01)、Hunt—Hess分级≥Ⅳ级(OR:7.49,95%CI:1.12~13.25;P〈0.01)、未手术治疗(OR:8.23,95%CI:5.59~20.89;P〈0.01)、术中动脉瘤再破裂(OR:8.69,95%C1:5.12~19.51;P〈0.01)、非早期治疗(〉3d;OR:2.36,95%CI:1.65~12.46;P〈0.01)及术后未行脑脊液持续外引流(OR:3.08,95%C1:1.07~8.63;P〈0.01),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年龄、Fisher分级、Hunt—Hess分级、是否手术治疗、治疗时机、术中动脉瘤再破裂及是否脑脊液持续外引流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于耀宇曲友直王祝峰邓剑平高立张涛李健于嘉赵振伟高国栋
关键词:动脉瘤预后统计学
Neuroform支架或球囊瘤颈重塑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使用Neuroform支架或球囊与瘤颈重塑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颅内宽颈动脉瘤的疗效。方法207例颅内宽颈动脉瘤中,129例采用Neuroform支架瘤颈重塑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78例采用球囊瘤颈重塑技术辅助弹簧圈栓塞。术后3个月对预后进行改良Rankin量表评分。术后6~12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结果以Neuroform支架辅助弹簧圈栓塞的78例动脉瘤中,完全栓塞114例,次全栓塞12例,部分栓塞3例。球囊辅助弹簧圈栓塞的动脉瘤中,完全栓塞69例,次全栓塞9例。Neuroform支架辅助组、球囊辅助组的预后良好率分别为:77.2%(98/129)、78.2%(61/78);预后不良率分别为:22.8%(29/129)、20.5%(16/78);病死率分别为:1.6%(2/129)、1.3%(1/78)。术后46例患者接受脑血管造影随访,其中Neuroform支架辅助组32例,球囊辅助组14例。影像学随访46例患者中,13例再通,7例影像学好转,26例稳定。结论Neuroform支架或球囊瘤颈重塑辅助弹簧圈栓塞是治疗颅内宽颈动脉瘤的有效方法,但各有其优缺点,应根据宽颈动脉瘤的具体情况选择恰当的方法进行栓塞。
王祝峰于耀宇曲友直邓剑平高立李健田立桩于嘉张涛赵振伟高国栋
关键词:栓塞球囊弹簧圈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的诊疗现状被引量:7
2009年
椎动脉夹层动脉瘤是一种常见的颅内血管疾病。根据夹层动脉瘤病变性质和部位的不同,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缺血性卒中或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而以SAH为首发症状的患者,其发生动脉瘤再次破裂出血的可能性远大于相同部位的囊状动脉瘤患者。因此,在临床上,椎动脉夹层动脉瘤一旦明确诊断,均应尽快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降低病死率或致残率。
张涛于耀宇邓剑平于嘉高立曲友直赵振伟高国栋
关键词:动脉瘤夹层椎动脉
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的初步建立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建立一种新型、简单的脑动静脉畸形(AVM)模型,并研究其血流动力学变化。方法选用健康家猪6头,通过显手术将右侧颈总动脉与颈内静脉吻合建立脑AVM模型。手术前3 d随机选取2头猪行颈总动脉造影。分别于手术后即刻、1及1月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血管造影及B超检查。观察模型建立是否成功及其血流动力学变化。结果术前双侧颈总动脉影,均仅能看到造影侧单侧颅底微血管网。实验组在手术后即刻、1周及1月时行手术对侧颈总动脉造影,均可见血流经手术侧咽升动脉到双侧颅底微血管网,并引流入手术侧咽升动脉和(或)颌内动脉。结论通过侧侧吻合家猪同侧颈总动脉及颈内静的方法建立的脑AVM是一种经济、重复性强的动物模型。
李健于耀宇赵振伟高立高国栋王珩刘玉峰刘禧王佳
关键词:脑动静脉畸形动物模型血管造影B超
犬颅脑爆震伤早期救治的实验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观察早期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对颅脑爆震伤实验犬的救治效果。方法杂种雄性犬30只,使用简单随机化的方法将犬分为:对照组(6只)、外伤组(12只)及治疗组(12只),外伤组和治疗组制作成颅脑爆震伤模型,治疗组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进行治疗,然后观察每一组犬的血浆内皮素(ET)、肿瘤坏死因子(TNF)、谷丙转氨酶(ALT)、淀粉酶(AMY)、尿素氮(BUN)、肌酸激酶(CK)水平,以及颅内压(ICP)、头颅CT表现、细菌定性培养结果和犬生存时间。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外伤组伤后6h血浆ET、TNF及伤后12h血浆ALT、AMY、BUN、CK、ICP水平均显著升高(P<0.01),伤后24 和48h,治疗组的ET、TNF、ALTAMY、BUN和CK水平均明显低于外伤组(P<0.05)。头颅CT检查示治疗组脑水肿明显轻于外伤组;伤后48h,治疗组血液细菌培养阳性率8.33%(1/12),显著低于外伤组的83.33%(10/12)(P<0.01);治疗组的生存时间为(138.6±8.0)h,明显长于外伤组的(96.53.0)h(P<0.01)。结论颅脑爆震伤后早期运用大剂量青霉素钠、甘露醇治疗可减轻机体感染,降低颅内压,减轻脑组织水肿及机体继发损伤,延长动物的生存时间。
张广林王本瀚高国栋贺世明于耀宇高立于嘉高波
关键词:爆震伤早期救治颅脑损伤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