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冬丽
- 作品数:6 被引量:20H指数:3
- 供职机构: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省草食动物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 猪肉质性状功能基因在野猪群体内的变异研究被引量:1
- 2012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猪肉质性状功能基因突变位点在野猪群体里面的遗传变异规律。以MC4R基因(D298NG>A)、RYR1基因(c.1843C>T)、PRKAG3基因(1849G>A)和IGF2基因(3072G>A)突变位点为基础,通过PCR-RFLP、PCR-SSCP技术,对72头圈养野猪群体进行突变位点的多态性检测和群体遗传变异分析。结果表明,RYR1基因在c.1843C>T突变位点的CC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C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TT基因型,该突变位点处于不平衡状态(P<0.01和P<0.05)。在MC4R基因D298NG>A突变位点上,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而PRKAG3基因(1849G>A)的突变位点检测结果是GG基因型为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型,等位基因G是野猪群体内的优势基因,没有发现AA基因型。IGF2基因3072G>A在野猪群体内没有发现多态性,经测序验证全部为GG基因型。这3个基因突变都处于Hardy-Weinberg平衡状态(P>0.05)。本研究得出该野猪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变异较小,符合其品种特性。
- 杨广礼郭艳闫永峰韩进诚付冬丽欧阳施传信徐珂
- 关键词:野猪肉质性状多态性
- 中国绵羊ASIP基因突变研究被引量:5
- 2014年
- 研究通过直接测序法检测ASIP基因编码区和部分内含子区域突变位点,以确定ASIP基因突变是否影响中国绵羊的被毛表型变化.结果表明:2个缺失突变(9-bp,c.10-18,D9;5-bp,c.100-105,D5)位于ASIP基因第2外显子上,3个SNPs(g.672G>A,g.1580G>A和g.1617G>A)位于第2内含子区域;D9和D5缺失突变在10个绵羊群体中都存在,而且在‘岷县黑裘皮绵羊’和‘多浪羊’群体内各出现1只D5D5基因型个体,在所有检测个体中没有发现D9D9基因型;结合绵羊被毛表型相关分析,D9和D5缺失突变与所研究的绵羊品种被毛表型不存在相关或不完全相关,即ASIP基因编码的蛋白质区域变异不能解释中国绵羊群体毛色表型的变异.
- 付冬丽杨广礼郎侠成述儒王玉涛方素栎罗玉柱
- 关键词:绵羊突变
- 野猪ASIP基因的突变位点及其与毛色表型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13年
- 本试验旨在研究影响动物被毛颜色变化的功能基因ASIP在野猪群体里的变异及其与被毛表型之间的相关性。通过直接测序法搜寻ASIP基因编码区、5′-UTR、3′-UTR和部分内含子区域突变位点。结果表明:在ASIP基因的3′-UTR区域识别了一个T→C突变位点(ASIP.c 695T→C),而在其它区域没用发现。通过群体内多态性检测,7个毛色类型的野猪在此突变位点都是CC或CT基因型,而长白猪群全部是TT基因型。从这个结果得出具有不同毛色的野猪群体可能是由突变位点C等位基因引起,不能排除还有其它毛色功能基因参与野猪被毛的形成。研究为进一步了解野猪ASIP毛色功能基因在其群体内的遗传变异奠定了理论基础。
- 付冬丽杨广礼代燎原罗玉柱
- 关键词:野猪突变位点
- 动物脂肪细胞形成的动力学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 2012年
- 动物脂肪性状是受多基因调控的复杂性状,农业动物作为脂肪细胞形成和沉积研究的实验模型,不仅与畜牧业生产发展具有直接的经济关系,而且可以为人类肥胖和代谢综合疾病的研究提供参考。文章从动物脂肪细胞形成的机制、生理学作用、脂肪细胞内脂质代谢等方面阐述了脂肪调控原理,解释了脂肪细胞脂质代谢作用和脂肪生成过程中的特异性调控,同时介绍了农业动物作为脂肪代谢研究动物模型所具有的潜在价值。
- 张淑红付冬丽陈栋杨广礼
- 关键词:动物脂肪细胞脂肪沉积
- 10个中国地方绵羊品种MC1R和ASIP基因多态性及其与毛色关联性分析
- 哺乳动物毛色的多样性主要由黑色素细胞中真黑色素和伪黑色素比例的不同而形成的。黑素皮质素受体1(MC1R)基因和Agouti信号蛋白(ASIP)基因是控制毛色形成的主要候选功能基因,它们都与黑色素细胞中真黑色素和伪黑色素的...
- 付冬丽
- 关键词:绵羊毛色MC1R基因
- 文献传递
- 野猪圈养条件下种质特性观察被引量:1
- 2011年
- 对圈养野猪群体内的母猪、公猪和仔猪的外貌形态、生活习性、摄食习性和繁殖特性等进行了观察。研究结果为野猪的合理利用提供了理论依据。
- 杨广礼付冬丽徐珂韩进诚闫永峰
- 关键词:野猪种质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