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绯凤
- 作品数:10 被引量:22H指数:3
- 供职机构:五邑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哲学宗教政治法律更多>>
- 浅论思想道德修养课对大学生自信心的培养被引量:2
- 2006年
-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与高等教育的蓬勃发展,大学生人数越来越多,而其身心健康问题也越来越突出且日益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然而,目前对于大学生心理的研究大多是停留在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或者偏重于病理方面等消极因素的研究,对于大学生心理方面积极因素的研究却较为欠缺,对大学生自信心的研究更少,而从思想道德修养课教学的角度培养大学生自信心的研究几乎没有。因而,本文就试从这一角度进行论述。
- 付绯凤
-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课自信心大学生高等教育
- 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视域下地方文化融入思政课教学的价值——以侨乡文化为例
- 2024年
- 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是习近平对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八个要求之一。在思政课教学中融入优秀地方文化资源,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统一性和教育对象多样性的统一、教材教学内容统一性和教学体系多样性的统一。坚持统一性和多样性相统一,将地方文化资源融入思政课教学,还须注意适用、适体、适度的问题。
- 付绯凤
- 关键词:多样性地方文化资源思政课教学
- 论高等教育大众化后地方普通高校德育的挑战及对策被引量:2
- 2014年
- 高等教育大众化后,生源素质下降、教师年轻化、师生关系淡薄、收费制度和就业压力等突出问题,以及多元价值观的冲突和新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都给地方普通高校德育带来巨大挑战。地方普通高校德育迫切需要转化德育模式,构建主体性的德育观、生活化的德育理念、间接式德育方法,充分利用新媒体技术开展德育工作。
- 付绯凤
- 关键词:精英化大众化地方普通高校德育模式
- 论侨乡文化的德育价值及实现途径被引量:3
- 2011年
- 在多元文化冲击下,高校德育面临严峻挑战,亟需进行全面优化、提升。侨乡文化中蕴藏着丰富的德育资源,它们对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凝聚价值、动力价值、塑造价值。在课堂教学、课外实践活动和校园文化建设中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开掘、实现其价值,可有效提升高校思想品德教育的水平。
- 付绯凤
- 关键词:侨乡文化德育
- 浅论中西方德育变迁中的灌输被引量:2
- 2006年
- 灌输在中西方德育不同历史阶段扮演着不同角色。在西方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宗教式灌输、进步主义教育反对灌输和灌输的再回复;在中国德育实践中经历了小农经济宗法等级制的灌输和市场经济条件下主体性德育兴起与灌输的矛盾。通过中西方德育历史的回顾与比较,可以明确灌输的价值所在与今后的发展方向。
- 付绯凤
- 关键词:德育工作
- 贝克风险社会理论视阈中的冲突思想及其现实意义被引量:6
- 2016年
- 风险冲突思想是乌尔里希·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中的重要思想。贝克论证了现代发达工业社会发展到风险社会阶段,风险的冲突成为风险社会的主要特征。运用制度来解决风险冲突的方法已失效,惟有对话和启蒙才能在一定程度上化解风险社会的冲突问题。贝克的风险社会冲突思想对当前中国处理风险冲突问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它启示着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科学技术的双刃性,反思科学技术所带来的危害,正视风险冲突,加强风险教育,增强公众应对风险的知识和培养公众应对风险的理性能力。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中国优秀文化中整体主义的优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凝聚力量,消解个体主义的倾向,有组织、理性地解决风险冲突。
- 李萍付绯凤
- 关键词:风险社会协商
- 风险社会冲突表现与启示被引量:1
- 2014年
- 现代社会的风险问题越来越成为重大的理论和实践问题。风险社会理论代表人物乌尔里希·贝克主张自反性现代化,现代性发展带来巨大的社会风险,引发激烈的冲突,产生了深远的政治影响。他吁求理性复苏和提高公众应对风险能力。贝克风险社会理论为我国辨清当前社会发展中冲突问题的实质提供了认识范式和理论资源。
- 付绯凤
- 关键词:风险社会
- 杜威“教育无目的”论的相对与绝对及启示被引量:2
- 2013年
- 杜威认为教育要拒斥任何来自外来强加的教育目的,即教育无目的是绝对的,但同时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又是相对、有条件的,良好的教育目的要符合3项标准。因此,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是绝对性与相对性的辩证统一。杜威的"教育无目的"论带给我们的启示是:教育需要目的,同时又有一定的限度,需要实现二者的均衡。
- 付绯凤
- 论侨乡文化的特征及德育功能被引量:1
- 2013年
- 侨乡文化作为特殊的地域性文化,具有爱国情感深厚、伦理本位、扶困助学之仁义、敢于冒险、顽强拼搏和开放兼容的特征,并具有导向、陶冶、激励和规范调节等德育功能。
- 付绯凤
- 关键词:侨乡文化德育功能
- 虚幻与超越: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虚假性”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被引量:3
- 2014年
- 在马克思恩格斯等经典作家看来,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在实质上是"虚假意识",颠倒性和欺骗性是其表征。实现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的超越,主要手段是共产主义革命,必然结果是建立无产阶级意识形态,实现条件是构建一个人人平等、每个人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社会。马恩等经典作家对资产阶级意识形态虚假性本质的批判,揭示了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宣传教育要凸显对社会现实的解释力,要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摆在第一位,要有针对性和层次性。
- 付绯凤
- 关键词:恩格斯意识形态虚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