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何苑皞

作品数:65 被引量:223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国家林业局重点科研项目引进国际先进农业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27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领域

  • 35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文化科学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11篇油茶
  • 10篇黄檀
  • 9篇炭疽
  • 9篇炭疽病
  • 9篇微生物
  • 8篇菌株
  • 7篇杉木
  • 7篇农药
  • 7篇降香黄檀
  • 6篇土壤
  • 6篇物源农药
  • 6篇环境安全
  • 6篇环境安全性
  • 6篇复合微生物
  • 5篇锈病
  • 5篇油茶炭疽病
  • 5篇菌根
  • 5篇发酵
  • 4篇锈菌
  • 4篇芽孢

机构

  • 60篇中南林业科技...
  • 6篇教育部
  • 1篇广西农业科学...
  • 1篇广西林业科学...
  • 1篇湖南环境生物...
  • 1篇玉林师范学院

作者

  • 65篇何苑皞
  • 54篇周国英
  • 46篇刘君昂
  • 22篇李河
  • 17篇董文统
  • 10篇宋光桃
  • 9篇李琳
  • 8篇周洁尘
  • 7篇王圣洁
  • 6篇李小敏
  • 5篇谭益民
  • 4篇吴毅
  • 4篇杨权
  • 4篇张茜
  • 4篇李红军
  • 4篇周建宏
  • 4篇王姣
  • 3篇靳爱仙
  • 3篇王瑞芹
  • 3篇朱丹雪

传媒

  • 6篇植物保护
  • 5篇中南林业科技...
  • 4篇林业科学
  • 2篇湖北农业科学
  • 2篇教育教学论坛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北京林业大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生物技术通报
  • 1篇昆虫学报
  • 1篇食品科技
  • 1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森林病虫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热带作物学报
  • 1篇福建林学院学...
  • 1篇西南林业大学...
  • 1篇中国植物病理...

年份

  • 1篇2025
  • 4篇2024
  • 2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9
  • 1篇2018
  • 7篇2017
  • 9篇2016
  • 5篇2015
  • 10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6篇2009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混交模式下降香黄檀人工林树冠结构与黑痣病发生关系的研究被引量:2
2016年
调查不同混交模式下降香黄檀树冠结构指标和黑痣病发病情况,分析树冠结构指标和黑痣病的关系,筛选出防控黑痣病的主要树冠结构指标。结果如下:降香黄檀黑痣病病情指数与枝下高(Hub)、叶面积指数(LAI)呈显著正相关性,与冠长树高比(PLCH)、冠幅(W)、树冠表面积(CSA)、单株叶面积总数(TLA)呈极显著负相关,一级分枝粗度(Dfb)、一级分枝角度(Afb)、冠形率(CSR)、冠层密度(CLD)与病情指数相关性不显著;树冠表面积(CSA)与病情指数相关系数最大。通径分析表明各树冠结构指标对病情指数直接作用结果如下:正向作用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LAI、W、CSR、Dfb、Afb;负向作用程度从大到小顺序为PLCH、CLD、CSA、TLA、Hub。由决策系数可得,对黑痣病有防控作用的各树冠结构指标从大到小顺序为CLD、PLCH、LAI、Hub、W、TLA、CSR、CSA、Dfb、Afb。综合分析可得,PLCH和W对黑痣病的相对重要性适中,与病情指数呈显著负相关,与混交模式呈极显著正相关,所以选取PLCH和W作为黑痣病生态调控的主要树冠结构指标。
王晓曦周国英何苑皞苏圣淞李小敏刘君昂
关键词:降香黄檀树冠结构黑痣病病情指数生态控制
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土壤生物监测研究
土壤微生物在土壤的形成与发育、生态系统平衡与生物修复等方面均起着重要作用。合理的微生物遗传多样性及群落结构分布是维持土壤生产力的重要因素。微生物对土壤状况变化灵敏,是评价土壤肥力变化的重要指示因子。杉木人工林生产力差异大...
何苑皞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生物监测
一种食用菌培养料的隧道筐式堆肥发酵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利用发酵筐、发酵隧道及其堆肥发酵培养食用菌的方法,属于食用菌栽培生产技术领域。以可以堆叠的发酵筐为容器,在发酵隧道内进行二次发酵,在整个发酵过程中,培养料进隧道后不用翻堆;能控温、控湿,使隧道内各部温度、培...
周国英刘君昂李琳李河何苑皞侯兴华吴定祥曾广宇
一种高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suftF14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产甲壳素脱乙酰酶的解淀粉芽孢杆菌csuft F14及其应用,该菌株保藏单位为CCTCC,保藏号为CCTCC M 209062。本发明的优点是用该菌株生产甲壳素脱乙酰酶,培养方法简单,产酶活性高,有利于甲...
章怀云周国英刘高强刘君昂李河何苑皞宋光桃李琳
锈菌天敌昆虫的筛选方法及其在防治越南黄花梨锈病中的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种锈菌天敌昆虫的筛选方法及其在防治越南黄花梨锈病中的应用。锈菌天敌昆虫的筛选方法是先收集越南黄花梨林间的活体昆虫,将收集的昆虫分类,并分别饲养,通过逐步淘汰法筛选出锈菌天敌昆虫;筛选得到的锈菌天敌昆虫可有效防...
刘君昂周国英王姣苏圣淞董文统何苑皞
油茶林健康经营关键技术及应用
刘君昂周国英李河何苑皞徐睿李红军董文统宋光桃蒋琼王丛亚王慧敏周德明
该项目针对油茶产业中存在品种老化、经营管理粗放、产量低、病虫灾害高发频发、经济效益低等突出问题,开展了油茶健康经营关键技术攻关,项目组从2007年开始,进行了9年多的试验、示范和推广应用等工作,取得了系列研究技术成果:主...
关键词:
关键词:油茶生物多样性造林技术
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的生物源农药及其应用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防治油茶主要病害(油茶炭疽病,软腐病,叶枯病)的生物源农药,具体是丁香提取物,黄芩提取物,橘子皮提取物和茶皂素及枯草芽孢杆菌Y13发酵后细菌过滤液复配的农药水剂,同时公开了其制备方法以及应用,属植物保...
刘君昂周国英周建宏李琳宋光桃李河何苑皞
不同杉木人工林土壤线虫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探讨土壤线虫在人工林生态系统中的功能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该研究利用18S r DNA的宏基因组比较了湖南省攸县不同发育阶段(3年、13年、26年)以及不同栽培代数(1代、2代、3代)杉木人工林的土壤线虫的群落结构及多样性。结果表明:(1)测序共获得了2 111条隶属于线虫动物门的序列。经聚类后产生了27个OTUs。主要类群有Prismatolaimidae、Monhysteridae、Alaimidae、Qudsianematidae、Criconematidae、Plectidae它们分别占总序列数的31%、15%、11%、8%、6%、5%,其中Prismatolaimidae在所有样地中均占绝对优势,Aphelenchidae、Cephalobidae、Criconematidae、Rhabdolaimidae、Tylenchidae这5个类群的相对丰度在各样地间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2)冗余分析(RDA)发现所选的5块样地的线虫的群落结构有着明显的差异,FRC,SYC,TYC三块样地的群落结构较为相似。FYC与FRC之间差异性最大;(3)6种不同的多样性指数的单因素方差分析发现,各样地的多样性指数之间没有达到显著性差异。说明长期种植单一杉木人工林能够改变土壤线虫的群落组成,但并没有改变种群的多样性。土壤线虫中存在种的冗余现象。
李树战王圣洁刘君昂吴毅何苑皞李河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线虫群落结构群落多样性
一种杉木林地优势内生菌根菌的扩繁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杉木林地优势内生菌根菌的扩繁方法,属于森林保护技术领域。采用盆栽法对杉木林地优势内生菌根菌进行繁殖,宿主植物为高粱;培养基质为沙:蛭石:土的体积比比例为2:1:1;栽培密度为20株/5L盆,装2.5kg含...
刘君昂何苑皞周国英王圣杰周洁尘汤铱泠张磊徐睿艾芹
补充外源营养对螟蛉绒茧蜂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被引量:13
2018年
为明确自然调控短梳角野螟Meroctena tullalis(Walker)的优势寄生蜂—螟蛉绒茧蜂Cotesia ruficrus(Haliday)的室内饲养技术,开展生物防治,在室温条件下采用单头饲养的方法,研究了补充外源营养对螟蛉绒茧蜂寿命和繁殖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补充不同外源营养均能延长螟蛉绒茧蜂的寿命,延长时间依次为蜂蜜水>蔗糖>葡糖糖>果糖>清水>不饲喂;取食蜂蜜水、蔗糖、葡萄糖、果糖和清水后,雌蜂总产卵量分别为125.7、101.2、94.3、76.1和28.9粒;补充不同浓度的蜂蜜水对成蜂寿命的影响依次为15%>10%>20%>5%;在取食频率次数大于2 d供饲1次时,随着供饲次数的增加可显著延长寄生蜂寿命,以1 d供饲1次效果最佳。该寄生蜂的日取食节律分别在08:00—10:00和16:00—17:00出现取食高峰,且种内性别存在时差错位现象。
李小敏刘君昂董文统何苑皞张茜周国英
关键词:补充营养繁殖力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