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余俐

作品数:23 被引量:122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9篇期刊文章
  • 3篇科技成果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细胞
  • 7篇肿瘤
  • 5篇湿疣
  • 5篇免疫
  • 5篇免疫组化
  • 5篇尖锐湿疣
  • 5篇宫颈
  • 5篇病理
  • 4篇原位
  • 4篇上皮
  • 4篇胃炎
  • 4篇慢性
  • 3篇形态学
  • 3篇人乳
  • 3篇人乳头瘤
  • 3篇人乳头瘤病毒
  • 3篇乳头
  • 3篇乳头瘤
  • 3篇乳头瘤病毒
  • 3篇前列腺

机构

  • 14篇广州市东山区...
  • 9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华中科技大学
  • 4篇同济医科大学
  • 3篇广州医学院
  • 2篇中山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三...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 1篇北京协和医学...

作者

  • 23篇余俐
  • 16篇彭杰青
  • 6篇彭杰
  • 6篇邬全会
  • 5篇柳息洪
  • 4篇周莹
  • 2篇徐鸿绪
  • 2篇陈尚武
  • 2篇张文辉
  • 2篇刘旭斌
  • 1篇赵方辉
  • 1篇于露露
  • 1篇王红
  • 1篇耿力
  • 1篇康乐妮
  • 1篇杨峥
  • 1篇杜玲
  • 1篇赖在真
  • 1篇梁霜
  • 1篇邓荣海

传媒

  • 3篇临床与实验病...
  • 3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中国卫生检验...
  • 1篇中华肿瘤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老年医学...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 1篇新医学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皮肤性病...
  • 1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临床和实验医...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医学会第...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5篇2007
  • 1篇2006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 1篇2001
  • 1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挖空细胞的本质及尖锐湿疣病理诊断被引量:10
2003年
目的 从分子生物学角度 ,寻找尖锐湿疣比较确切可行的病理诊断标准。方法 采用HE、HPV CAg免疫组化、HPV DNA原位杂交组化染色和超薄切片等方法检测 5 0例尖锐湿疣 ;用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 ,对 2 0例尖锐湿疣进行观察。结果 鳞状上皮呈尖细的乳头状增生 ,角化不全和乳头纤维轴索中毛细血管丛状增生 ,棘层中上部和颗粒层有多少不等的挖空细胞 ,单个散在、成群或广泛分布 ,胞质空亮 ,核皱缩成星形或毛虫样 ,无炎细胞反应。原位杂交组化HPV DNA的阳性细胞比免疫组化HPV CAg阳性细胞明显增多。原位末端标记TUNEL染色及光镜、电镜观察 ,显示所有的挖空细胞均呈现细胞凋亡变化。结论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是由HPV所引起的凋亡细胞。从形态学上确认其凋亡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诊断 ,角化不全和乳头间质血管丛状增生可作佐证。难以确认挖空细胞的疑难病例 。
彭杰彭杰青余俐邬全会暴菊英柳息洪
关键词:挖空细胞尖锐湿疣病理诊断原位杂交形态学
宫颈液基细胞检查剩余标本制作细胞块进行HMGB1免疫组化染色的诊断价值
目的:HMGB1(high mobility group box 1)异常表达与肿瘤的发生及发展相关,本研究用细胞块进行HMGB1免疫组化染色,评价其在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变(CIN)中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157例宫颈...
王连唐余俐
关键词:宫颈癌宫颈上皮内瘤变
尖锐湿疣的原位杂交组化和免疫组化对比研究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 寻找尖锐湿疣的一种较确切的病理诊断方法。方法 对 48例尖锐湿疣 (CA)档案蜡块作连续切片 ,分别作HE、原位杂交组化HPV DNA和免疫组化HPV Ag(HPV衣壳抗原 )染色 ,在光镜下对比观察 ,统计分析。 结果  3 0例免疫组化阳性病例 ,进行原位杂交组化和重复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 ;18例免疫组化阴性病例 ,原位杂交组化 13例 (72 .2 % )阳性 ,重复免疫组化染色 5例 (2 7.2 % )阳性 ;在连续切片上 ,显示原位杂交组化比免疫组化的阳性细胞明显增多。结论 HPV原位杂交组化特异性好 ,灵敏度高 ,方法与免疫组化相似 。
余俐彭杰彭杰青暴菊英邬全会柳息洪
关键词:尖锐湿疣免疫组化病理诊断人乳头瘤病毒
26例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及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观察被引量:9
1998年
目的探讨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肿瘤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特征,提供诊断依据。方法选取26例的前列腺基底细胞增生和肿瘤标本,分别作HE和免疫组化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显示增生的基底细胞比正常增大,核呈卵圆形或梭形,常呈双层腺样、实体和筛状结构和34βE12阳性反应特征。本组特征表现为6型,即基底细胞灶性增生、基底细胞非典型性灶性增生、基底细胞腺瘤样增生、基底细胞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腺样基底细胞瘤和基底细胞癌。结论基底细胞增生和肿瘤具有与分泌细胞不同的形态学和免疫组化反应特征。
彭杰青余俐暴菊英周莹
关键词:基底细胞瘤前列腺肿瘤形态学免疫组化
慢性胃炎组织的三重染色法及幽门螺杆菌检测被引量:1
2002年
余俐彭杰青暴菊英
关键词:慢性胃炎幽门螺杆菌
人乳头瘤病毒DNA检测与液基薄层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与高危型HPV-DNA检测在妇科宫颈疾病筛查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分析733名妇女宫颈刷出物中13种高危型HPV-DNA检测结果,其中227例同时进行TCT细胞学检查。根据细胞学诊断结果分为4组,同时对各组HPV DNA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733名妇女高危型HPV感染率为16.2%。227例TCT结果显示各年龄组TCT阳性率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203)。各分组的高危型HPV检出率分别为9.5%(17/179)、63%(17/27)、90.9%(10/11)和80%(8/10),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在TCT阳性的病例中(A0以上),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随着细胞异常级别的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并不明显。结论:联合应用高危型HPV检测和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可以提高宫颈疾病筛查阳性率。
徐鸿绪黄晓夏余俐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细胞学宫颈病变
前列腺非典型性腺瘤性增生和基底细胞增生与癌的病理诊断和鉴别
余俐彭杰青暴菊英周莹邬全会
该成果用于提高医学界对前列腺非典型性腺瘤性增生、基底细胞增生和癌的认识,避免误诊或漏诊给病人造成的痛苦和经济损。关键在于掌握P53、34β、E12、PSA、AgNOR技术和这些疾病形态各特征。该成果达国内领先水平。
关键词:
宫颈上皮内瘤变中p16^(INK4A)和Ki-67的表达被引量:25
2007年
目的探讨p16INK4A、Ki-67和HPV抗原表达及高危型HPV(HR-HPV)检测在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病理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选取宫颈活检病理确诊为CIN的组织蜡块101例,重新切片,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p16INK4A、Ki-67和HPV抗原表达,并取正常宫颈组织50例进行对比研究。同时,应用第二代杂交捕获法对其中25例CIN组织样品进行HR-HPV检测。结果p16INK4A蛋白表达水平在CINⅠ、CINⅡ、CINⅢ级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其表达水平随着CIN级别的增高而增加,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性(P<0.001);Ki-67蛋白表达阳性细胞多少与CIN分级之间无显著相关性(P>0.05),但其在宫颈鳞状上皮中的位置分布与CIN级别之间却有显著相关性(P<0.05);HPV抗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反应仅呈现于CIN鳞状上皮表层挖空细胞内,其阳性率在不同级别CIN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HPV在CINⅠ、CINⅡ和CINⅢ级的检出率分别为81.8%、80.0%和100.0%,但其检出率在不同级别CIN之间差异也无显著性(P>0.05)。结论p16INK4A和Ki-67染色对CIN的病理诊断和分级具有一定诊断价值,对于CINⅠ级形态结构不典型的病例,HR-HPV的检测结果对病理诊断有辅助意义。
余俐彭杰青陈尚武
关键词:宫颈肿瘤宫颈上皮内瘤变P16^INK4AKI-67杂交捕获
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测1621例结果分析论著被引量:5
2011年
目的通过对1 621例宫颈液基细胞学的结果分析,探讨宫颈疾病的发病情况,使患者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方法用专用的细胞取样刷对患者进行取样,利用液基超薄细胞检测系统进行制片,固定,染色,按照TBS分级系统的诊断标准做出判断。结果 1621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异常结果有: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29例,鳞状上皮内高度病变6例,鳞状上皮内低度病变4例,念珠菌感染14例,细菌过度增生5例。结论宫颈液基细胞学检查能提高诊断率,有助于阻止宫颈上皮内瘤变病变升级,降低宫颈癌的发病率,为患者得到及时正确治疗提供的依据。
黄健宇徐鸿绪赖在真余俐杜玲
关键词:液基薄层细胞学TBS分类宫颈癌
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原位杂交与电镜观察被引量:3
2002年
目的 :探讨尖锐湿疣挖空细胞的性质和形态变化 ,为病理诊断提供信息。方法 :采用东山区人民医院尖锐湿疣活检 5 0例。每例分别取材作透射电镜、原位杂交组化和HE染色光镜观察 ,将电镜所见的结果与原位杂交组化所得信息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发现所有挖空细胞核内均有HPV DNA存在 ,电镜下核内均含有多少不等染色质间颗粒 ,其中 3例含有病毒颗粒。核皱缩 ,染色质边集 ,深染 ,核仁消失。在HE切片上 ,挖空细胞单个、灶状或成片分布 ,核呈星形或毛虫样的形态特征。结论 :挖空细胞具有HPV感染引起表皮细胞凋亡形态特征 ,据此特征即可确定尖锐湿疣的病理诊断。
彭杰柳息洪余俐彭杰青暴菊英邬金全
关键词:尖锐湿疣挖空细胞原位杂交电镜观察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