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信维伟

作品数:24 被引量:109H指数:7
供职机构: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科学技术委员会科研基金上海市基础研究重大(重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主题

  • 8篇骨折
  • 7篇关节
  • 4篇软组织
  • 4篇缺损
  • 4篇骨缺损
  • 4篇骨移植
  • 3篇软组织损伤
  • 3篇术后
  • 3篇自体
  • 3篇自体骨
  • 3篇关节炎
  • 2篇植入
  • 2篇治疗软组织损...
  • 2篇软骨
  • 2篇软骨移植
  • 2篇山羊
  • 2篇手术
  • 2篇疏松性
  • 2篇疼痛
  • 2篇椎体

机构

  • 20篇上海交通大学...
  • 4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市免疫学...

作者

  • 24篇信维伟
  • 6篇李展春
  • 6篇程光齐
  • 5篇臧危平
  • 5篇张睿
  • 4篇董英海
  • 3篇冯宇
  • 3篇董英海
  • 3篇冯宇
  • 2篇叶霜
  • 2篇李挺
  • 2篇朱颖华
  • 2篇许建荣
  • 2篇路青
  • 2篇邓霞
  • 2篇赵伶兹
  • 2篇钱黎俊
  • 2篇张玲
  • 2篇岳冰
  • 1篇徐卿荣

传媒

  • 4篇临床骨科杂志
  • 2篇大众医学
  • 2篇中华风湿病学...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2篇中国组织工程...
  • 1篇中国基层医药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实用骨科杂志
  • 1篇上海中医药杂...
  • 1篇陕西中医
  • 1篇中华骨科杂志
  • 1篇贵州医药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山东大学学报...
  • 1篇组织工程与重...
  • 1篇国际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4篇2017
  • 3篇2016
  • 2篇2012
  • 4篇2009
  • 3篇2008
  • 2篇2006
  • 1篇2005
  • 2篇2004
2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创植骨术治疗兔桡骨骨缺损的实验研究
2005年
目的观察微创植骨术治疗骨缺损的疗效。方法在30只兔双侧桡骨干建立骨缺损模型。随机将每只兔双侧前肢分入开放植骨术组(A组)和微创植骨术组(B组),其中微创植骨术组用自行研制的微创植骨器进行微创植骨。术后第1、2、4、6、8周每周随机处死6只动物,对骨缺损部位进行双能X线骨密度检查和电镜观察。结果术后不同时间两组骨缺损部位的骨密度随时间延长逐渐增高,但同一时间微创植骨术组的骨密度均高于开放植骨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电镜观察微创植骨术组成纤维细胞和成骨细胞出现时间、两种细胞内细胞器活跃程度、细胞周围胶原纤维及钙盐的沉积数量均优于开放植骨术组、新生骨塑形速度亦快于开放植骨术组。结论用微创植骨器治疗骨缺损,在减小手术创伤的同时可加快骨缺损的修复速度,提高骨缺损的修复质量。
臧危平董英海李展春信维伟
关键词:骨移植外科手术最小侵入性动物实验微创桡骨骨缺损
自体骨、异种骨及人工骨微创植入治疗骨不连、骨缺损11例被引量:1
2009年
回顾性分析上海市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骨科2004-01/2007-12收治的骨折术后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骨缺损进行微创植骨的患者11例,局部麻醉或连续硬膜外麻醉下,在电视透视引导下定位,做5~8mm的切口。通过植骨器撑开软组织,切割、钳夹、取出纤维瘢痕组织,并打通硬化封闭的髓腔,形成新鲜植骨床。通过套筒将自体骨、异种骨或人工骨植入。植骨后每2周复查X射线片,观察植骨块吸收、骨再生以及骨折的愈合情况。10例患者植骨后一般情况好,无发热,伤口无明显肿胀、渗出等炎症反应,均为一期愈合。骨折延迟愈合或骨不连均在植骨后2~4个月(平均2.9个月)达到临床愈合,恢复正常负重。1例胫骨中下1/3开放性骨折骨不连患者3周内出现炎症反应,植骨后8个月仍未愈合。提示微创植骨术操作简便,创伤小,愈合较快,疗效较好。
信维伟李展春董英海臧危平董宇启程光齐
关键词:骨不连骨缺损
软骨蛋白聚糖诱导的脊柱关节炎小鼠模型的建立及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单克隆抗体治疗效应初探
2019年
目的尝试建立SpA的小鼠模型,分析小鼠的临床表型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征。并初步探讨富含半胱氨酸蛋白61(CCN1)在SpA小鼠模型中的治疗作用。方法牛软骨蛋白聚糖和弗氏佐剂免疫14~16周龄雌性BALB/c小鼠,诱导SpA。SpA小鼠腹腔注射CCN1单克隆抗体093G9或者无关抗体免疫球蛋白(Ig)G。对小鼠外周关节炎进行评分,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分析,分析其外周及中轴关节Mirco-CT和组织病理学表现。结果免疫后小鼠从第8周陆续出现外周关节炎症,这一表现在第11周达到高峰[关节炎评分(10.5±1.5)]。第12周踝、膝关节骨赘形成,腰、尾椎椎间盘炎,膝关节半月板和腰椎椎间盘软骨细胞聚集。第18周胸、颈椎也出现椎间盘炎,伴软骨生成。2次CCN1单克隆抗体093G9治疗后的SpA小鼠外周关节炎评分明显下降,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分别为[(2.8±1.3)和(4.2±2.1),t=2.516,P<0.05]。8次治疗后2组关节炎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为(2.0±2.0),而正常对照组为(5.3±2.0)(t=4.082,P<0.01)。治疗组外周关节炎症减轻,新骨形成减少,中轴关节椎间隙狭窄和新骨形成改善。结论本研究建立的SpA小鼠模型可以基本模拟人类SpA,包括外周、中轴炎症及新骨形成。CCN1单克隆抗体可改善SpA小鼠模型的炎症和新骨形成。
李佳洁李会丹张洁翟天航火蓉芬沈佰华信维伟李挺叶霜李宁丽
关键词:脊柱炎炎症骨生成
清热生肌洗剂联合地塞米松对下肢创伤后早期组织并发症疗效观察
2017年
目的:观察清热生肌洗剂联合地塞米松对下肢创伤后早期软组织并发症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30例下肢创伤患者按照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应用地塞米松联合清热生肌洗剂治疗)与对照组(应用清热生肌洗剂治疗),每组各115例,对比治疗前与治疗后6h、12h、24h血清C反应蛋白(CRP)、肌酸激酶(CK)及白介素6(IL-6)变化情况,观察治疗后1d、2d、4d两组患者软组织肿胀程度,观察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6h、12h、24h血清CRP、CK及IL-6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1d、2d、4d两组患者软组织肿胀程度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地塞米松联合清热生肌洗剂治疗下肢创伤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血清CRP、CK及IL-6含量,改善患者软组织肿胀程度提高临床治疗有效率。
冯宇信维伟张睿张玲
关键词:软组织
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被引量:15
2012年
背景:对于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研究多基于新鲜性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治疗鲜有报道。目的:评价经皮椎体成形治疗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的疗效。方法:纳入2007年1月至2010年12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收治的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所有12例患者(14椎)均采经皮椎体成形治疗。记录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前、经皮椎体成形后1个月和1年时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和站立位侧位片病椎Cobb角。结果与结论:所有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未发生感染、肺栓塞、骨水泥毒性反应和骨水泥渗漏而造成的神经压迫症状等并发症。经皮椎体成形后失访1例,死亡1例,死亡原因与手术无关。陈旧性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经皮椎体成形后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索引评分均显著低于经皮椎体成形前(P<0.01),而经皮椎体成形前后患者病椎Cobb角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经皮椎体成形能明显缓解陈旧性骨质疏松性椎体骨折患者的疼痛、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信维伟程光齐冯宇陈滨
关键词:经皮椎体成形骨质疏松椎体骨折COBB角骨水泥骨科植入物
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后路手术治疗探讨
2004年
目的探讨经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引流手术治疗腰椎术后椎间隙感染的疗效。方法回顾腰椎术后椎间感染的 38例患者 ,分析其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及诊断要点 ,其中保守治疗12例 ,后路手术治疗 2 6例。结果保守治疗患者 ,使用抗菌素平均 4 7 7天 ,绝对卧床制动平均 12 3 1天 ,腰痛症状逐渐减轻 ,需住院治疗平均 80 4天 ,X片显示椎间隙融合时间平均 2 5 8 7天。 2 6例经后路手术治疗患者 ,使用抗菌素平均 16 3天 ,卧床平均 4 8 2天 ,住院时间平均 2 8 9天 ,X片显示椎间隙融合时间平均 171 5天 ,术后 5~ 10天症状明显缓解。两种治疗方法经统计学比较 ,P <0 0 5 ,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经腰椎后路病灶清除、减压、引流手术能迅速缓解和解除病人症状 ,手术简便有效 ,缩短病程 ,减少住院时间 ,值得推广应用。
李展春董英海程光齐胡光宇信维伟
关键词:椎间隙感染后路手术手术治疗引流手术
疼痛方外敷治疗踝关节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9
2017年
目的观察疼痛方外敷治疗踝关节B型骨折(AO分型)后急性软组织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踝关节B型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扶他林组和疼痛方组,每组30例;两组均给予抬高患肢、制动固定等常规处理措施,扶他林组同时给予扶他林乳剂外涂,疼痛方组给予中药疼痛方外敷。分别于治疗前、伤后24 h、伤后48 h,测定患肢的肢体周径差、疼痛评分、血清创伤指标(CK)、血清炎症指标(CRP、IL-6),并随访观察不良事件(皮肤过敏、切口感染、切口延迟愈合)的发生情况。结果 (1)扶他林组伤后的肢体周径差在48 h内呈进行性升高;疼痛方组肢体周径差在伤后24 h时达到峰值,伤后48 h时显著下降,不仅低于本组伤后24 h和治疗前,同时也显著低于同期扶他林组(均P<0.05)。扶他林组与疼痛方组的止痛效果均确切,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扶他林组各观察时点的血清CK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疼痛方组伤后48 h较本组伤后24 h和治疗前显著降低(均P<0.05);扶他林组伤后24 h和伤后48 h时的CRP、IL-6水平均显著高于治疗前(均P<0.05),而疼痛方组伤后48 h时的CRP、IL-6水平均显著低于本组治疗前及同期扶他林组(均P<0.05)。(3)组间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疼痛方可有效减轻踝关节B型骨折后急性软组织损伤患者的疼痛和肢体肿胀程度,改善血清创伤和炎症指标;在消肿和抑制炎症方面,效果优于扶他林乳剂;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增加。
冯宇信维伟李鹤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急性软组织损伤外敷
交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对比被引量:27
2017年
目的对比交叉克氏针与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效果,为临床工作提供指导。方法选取2013年10月至2015年10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男39例,女11例;年龄16~45岁,平均年龄(29.2±2.4)岁。对照组患者50例,男38例,女12例;年龄17~43岁,平均年龄(28.4±2.6)岁。观察组患者进行微型钢板植入治疗,对照组患者进行交叉克氏针植入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6个月按照手指总主动屈曲量表(total active flexion scale,TAFS)评分优良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患者(P<0.05);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和骨折愈合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患者(P<0.05);在术后随访过程中,观察组患者并发症总发生情况显著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结论微型钢板治疗闭合性掌骨骨折患者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加快术后手功能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张睿信维伟
关键词:微型钢板交叉克氏针闭合性掌骨骨折
钩钢板治疗Rockwood Ⅲ型肩锁关节脱位后内固定物的去留被引量:7
2012年
背景: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后是否须将钩钢板适时取出,在临床实践中仍有一定的争议。目的:通过对RockwoodⅢ型肩锁关节脱位术后随访肩关节功能评分和影像学测量,探讨是否应当早期适时取出钩钢板。方法:随访急性创伤性肩锁关节脱位(RockwoodⅢ型)以钩钢板手术治疗的患者共74例,按内固定后是否早期取出钩钢板分为取出组和保留组。结果与结论:比较取出组内固定取出前和保留组半年,各项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取出组内固定取出后Constant评分、日常活动评分、活动范围评分和OSS评分均高于内固定取出前(P均<0.05);疼痛和力量评分前后差异无显著性意义。两组内固定后1年比较,取出组在Constant评分、日常活动、活动范围和OSS评分均高于保留组(P均<0.05);疼痛、力量、喙锁间距和肩锁宽度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所有病例均未发生术后感染,再骨折和钢板断裂等并发症。亦未发现在患者体内引起明显的全身和局部反应。结果提示,肩锁关节脱位内固定术后早期适时取出钩钢板,辅以功能锻炼,可以提高Constant和OSS评分,在不影响肩锁关节结构重建的情况下,能更好地恢复肩关节的功能,此外还能减少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张炜信维伟韩晓峰朱颖华
关键词:钩钢板肩锁关节脱位
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被引量:3
2009年
目的探讨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采用单髁置换术治疗。结果手术时间80~120(92±9.89)min,出血量130~325(206±45.74)ml,手术切口一期愈合,未发生手术并发症。18例均获随访,时间12~25个月。KSS膝评分:优9例,良6例,中3例;KSS功能评分:优9例,良5例,中4例。膝关节KSS评分、WOMAC评分和膝关节活动度在术前和末次随访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股胫角角度有改善。结论单髁置换术治疗单间室膝关节骨关节炎是创伤小、效果好的治疗方法。
李展春程光齐陈建伟臧危平信维伟
关键词:骨关节炎单髁置换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