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冉红凡

作品数:72 被引量:190H指数:7
供职机构: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公益性行业(农业)科研专项河北省财政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17篇会议论文
  • 7篇专利
  • 3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60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2篇食心虫
  • 22篇小食心虫
  • 22篇梨小食心虫
  • 18篇茧蜂
  • 14篇侧沟茧蜂
  • 10篇中红侧沟茧蜂
  • 10篇寄生
  • 9篇成虫
  • 6篇性信息素
  • 6篇杀虫
  • 6篇生物防治
  • 6篇桃红颈天牛
  • 6篇天牛
  • 6篇物防
  • 6篇红颈天牛
  • 5篇幼虫
  • 5篇粘虫
  • 5篇生物学
  • 5篇生物学特性
  • 5篇温度

机构

  • 70篇河北省农林科...
  • 8篇河北农业大学
  • 5篇河北大学
  • 5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河北北方学院
  • 3篇沧州市农林科...
  • 1篇河北工程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江苏龙灯化学...

作者

  • 72篇冉红凡
  • 60篇李建成
  • 54篇路子云
  • 53篇刘文旭
  • 45篇马爱红
  • 15篇屈振刚
  • 5篇张青文
  • 5篇刘小侠
  • 4篇冯书亮
  • 3篇潘文亮
  • 3篇王容燕
  • 3篇高慧敏
  • 3篇孙海鹏
  • 2篇党志红
  • 2篇巴义彬
  • 2篇宋健
  • 2篇田玉
  • 2篇毕秋艳
  • 2篇范秀华
  • 2篇孙英焘

传媒

  • 15篇河北农业科学
  • 4篇河北农业大学...
  • 4篇应用昆虫学报
  • 3篇河北果树
  • 3篇昆虫学报
  • 3篇中国植保导刊
  • 3篇中国生物防治...
  • 2篇植物保护学报
  • 2篇环境昆虫学报
  • 2篇绿色生态可持...
  • 1篇中国生物防治
  • 1篇Entomo...
  • 1篇果农之友
  • 1篇西南大学学报...
  • 1篇农业工程技术
  • 1篇2013年全...
  • 1篇中国植物保护...
  • 1篇中国昆虫学会...

年份

  • 9篇2023
  • 7篇2022
  • 6篇2021
  • 5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8篇2017
  • 5篇2016
  • 4篇2015
  • 5篇2014
  • 5篇2013
  • 3篇2012
  • 3篇2011
  • 1篇2010
  • 2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2
7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河北省苹果绵蚜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被引量:1
2014年
对当前河北省苹果绵蚜的发生规律、分布与为害现状、传播扩散途径进行了调查,并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从严格检疫制度、农业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4个方面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
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屈振刚李建成
关键词:苹果绵蚜
草地贪夜蛾对7种作物的产卵与取食偏好选择
2022年
为了明确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对禾本科、豆科和锦葵科寄主植物的选择性,采用罩笼选择试验和叶蝶法,分别比较了草地贪夜蛾对玉米、高粱、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7种作物的产卵和取食选择性差异,并探究了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取食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室内盆栽和田间罩笼条件下,草地贪夜蛾均对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偏好,其次是高粱,在小麦、谷子、花生、大豆和棉花上的产卵选择性均较低。草地贪夜蛾对玉米不同部位的产卵选择性均有显著差异,偏好在玉米中上层叶片上产卵。草地贪夜蛾幼虫对7种作物的取食选择性具有差异,初孵幼虫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其次是高粱,对花生、大豆和棉花的取食选择率均较低。分别用玉米、高粱、谷子、花生和大豆幼苗饲养繁殖的草地贪夜蛾种群对寄主植物的取食选择行为相似,均对玉米的取食率最高,取食经历对初孵幼虫的取食选择性无显著影响。草地贪夜蛾对不同作物的选择性不同,其中对禾本科的玉米表现出明显的产卵和取食偏好性,其次是高粱,对豆科的花生和大豆以及锦葵科的棉花选择性均较差。研究结果为草地贪夜蛾在不同作物上的为害风险监测和科学防控提供了参考。
杨小凡冉红凡马爱红路子云刘文旭李建成
关键词:寄主植物玉米产卵选择
应用性信息素迷向法防治桃园梨小食心虫
梨小食心虫属鳞翅目小卷叶蛾科,为世界性蛀果害虫之一.在我国除西藏外,其他各地均有分布.在果产区为害梨、桃等果树甚重.由于其钻蛀习性,防治较为困难,常规的化学防治难以达到防治效果,而且容易造成环境污染、杀伤天敌、果品农药残...
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路子云李建成
关键词:梨小食心虫性信息素
不同蜂虫比例对中红侧沟茧蜂繁蜂效果的影响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属膜翅目茧蜂科小蜂茧蜂亚科侧沟茧蜂属。该蜂属于独居性内寄生蜂(Solitary parasite),一头雌蜂平均产卵80头,最高可产200头以上;寄...
马爱红路子云冉红凡刘文旭李建成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
影响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的因子被引量:2
2003年
1997年田间调查时,发现一种寄生于棉铃虫的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具有很强的致病力。为明确环境因子对该微孢子虫及其致病力的影响,测定了温度与紫外线对该微孢子虫及其杀虫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该微孢子虫孢子耐受温度范围较宽,最高温度上限为55℃。温度对其致病力有显著影响,在一定温度范围内,随着生境温度的升高,微孢子虫对棉铃虫幼虫致病力增强。该微孢子虫对紫外线较敏感,在紫外线照射下易失活而丧失致病力。
冉红凡潘文亮冯书亮范秀华王容燕
关键词:微孢子虫棉铃虫温度紫外线
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研究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明确褐足角胸叶甲主要生物学特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和室内饲养的方法,对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成虫、幼虫、蛹的消长动态、成虫产卵习性及其生活史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保定、石家庄一年发生1代,以幼虫在5~15cm土层中越夏、10~15cm土层中越冬;次年4月,随着日期的推移,气温逐步升高,越冬幼虫从下部土层逐步向上移动至0~5cm土层,6月中旬在土中开始化蛹,蛹发生期长达40d;卵产在距地表1~3mm的表土层,或产在干枯的玉米叶片上,散产或呈块状,少的2~3粒,多的一块卵达32粒。
路子云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马爱红李辉利李中建屈振刚
关键词: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生物学特性
河北省生产推广种植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及抗性风险评价
2012年
2012年利用田间抗性鉴定方法,针对河北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55个小麦品种,进行了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鉴定及抗性风险评价。结果表明:不同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存在明显差异,明确了目前河北省生产上推广种植的55个小麦品种对麦红吸浆虫的抗性,其中,河农6049、石新828、济麦22、良星99、良星66和石麦12号6个品种为农艺性状好、高产、抗性稳定的高抗品种。并依据各抗性类型品种在生产上的种植面积,对各抗性类型品种在生产上的抗性风险进行了评价。
路子云赵磊李建成刘文旭冉红凡屈振刚
关键词:小麦品种麦红吸浆虫抗性鉴定
七种杀虫剂对中红侧沟茧蜂安全性评价
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 Haliday)是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H(u|")bner)]和黏虫[Mythimna separata(Walker)]等农作物重要...
冉红凡路子云刘文旭马爱红杨小凡李建成
关键词:中红侧沟茧蜂杀虫剂安全性
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影响
2021年
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 frugiperda是世界重大农业害虫,前期研究发现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能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为了进一步优化控害效果、评估寄生适应性,本研究比较了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及子代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周期10L:14D和14L:10D条件下,20℃、24℃和28℃时管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果均较好,结茧率>70%、畸形率<6%、羽化率>60%,16℃和32℃下寄生能力降低;管侧沟茧蜂的发育历期(卵-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和茧重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光周期10L:14D条件下16℃则能诱导管侧沟茧蜂进入滞育;28℃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后的结茧率>70%、畸形率<4%、发育历期和茧重无显著影响;在16℃条件下,当光照低于12L:12D时能够诱导管侧沟茧蜂进入滞育。综合各个参数,管侧沟茧蜂生长适宜温度广泛,在16℃~32℃范围内均能正常寄生草地贪夜蛾,完成世代发育,其中20℃~28℃为最佳寄生和生长温度;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的影响较小,28℃适宜温度下,光照8L:16D至16L:8D均对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徐子英路子云杨小凡冉红凡李建成李文香
关键词:温度光周期滞育
基于后翅表征的大轴甲属部分昆虫进化分析(鞘翅目:拟步甲科)
2010年
基于后翅表征比较研究了大轴甲属Promethis 15个具翅种类的后翅折叠方式、脉序变化和翅面的超微结构特征。结果表明,该属昆虫的后翅折叠基于翅脉变化经过2个步骤:一次在端区内折2次,另一次是沿M4+Cu脉内折;该属昆虫的脉序有Ⅰ型、Ⅱ型和Ⅲ型3个基本类型,推断其由原始到进化关系依次是:Ⅰ型脉序→Ⅱ型脉序→Ⅲ型脉序;揭示了部分大轴甲后翅反面的超微结构特征,表明其在长度、密度和着向方面存在种间和性别差异,可用于分析后翅的进化推测。
任国栋冉红凡滑会然
关键词:鞘翅目拟步甲科进化
共8页<12345678>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