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冯红霞

作品数:8 被引量:46H指数:4
供职机构:聊城市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聊城市卫生局立项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胰腺
  • 3篇胰腺炎
  • 3篇缺血
  • 3篇缺血性肝炎
  • 3篇腺炎
  • 3篇急性胰腺炎
  • 3篇肝炎
  • 2篇发病
  • 2篇发病机制
  • 2篇CT
  • 2篇CT检查
  • 1篇低血压
  • 1篇淀粉酶
  • 1篇淀粉酶升高
  • 1篇心功能
  • 1篇心功能不全
  • 1篇血淀粉酶
  • 1篇血压
  • 1篇胰腺炎诊断
  • 1篇胰源性

机构

  • 8篇聊城市人民医...
  • 3篇山东省千佛山...
  • 3篇潍坊医学院附...

作者

  • 8篇冯红霞
  • 8篇赵琦
  • 7篇李振方
  • 4篇王瑞春
  • 3篇刘莉
  • 3篇马勇
  • 3篇徐昌青
  • 1篇赵华
  • 1篇于俊秀
  • 1篇张爱侠
  • 1篇席婷

传媒

  • 2篇临床肝胆病杂...
  • 2篇胃肠病学和肝...
  • 2篇医药论坛杂志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胰腺病杂...

年份

  • 4篇2011
  • 4篇2010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急性胰腺炎CT检查时机选择被引量:8
2011年
目的探讨急性胰腺炎患者最佳CT检查时间。方法本研究选择2008年1月~2010年3月对确诊的172例急性胰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分别在发病≤12 h、12~24 h、48~72 h行CT检查。为观察病情变化,在发病≤12 h行CT检查的患者在72~120 h期间行第二次CT检查,分析不同时间段的CT检出率和Balthazar分级情况,以确定最佳CT检查时间。结果随着时间的推移,CT检查发现胰腺炎的阳性率逐渐增高,88.7%的患者12~24 h CT检查阳性率明显高于在发病12 h之内行CT检查的阳性率,差异显著(P〈0.05),但与在发病48~72 h和72~120 h行CT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按照Balthazar CT分级标准,对确诊的胰腺炎患者不同时间段分级进行研究发现:随着时间的延长,患者D级、E级检出率逐渐增多,48~72 h D级、E级检出率明显高于12 h之内和12~24 h之间检出率(P〈0.05);但与72~120 h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对于疑诊胰腺炎的患者在发病12~24 h行CT检查可较早检测到胰腺炎的变化;在48~72 h行CT检查可较早检测到胰腺炎的严重程度。
李振方赵琦徐昌青冯红霞马勇王瑞春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重症急性胰腺炎CT
胰源性与特发性门脉高压症的临床特点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探讨PPH与IPH的临床特点,加深对二者的认识,提高临床医师的诊治水平。方法对18例PPH与36例IPH患者的临床资料作一回顾分析。结果二者的肝脏形态、功能正常,病毒学指标阴性,超声检查脾静脉迂曲扩张,脾肿大;PPH患者超声检查门静脉正常,胰腺可见炎症、肿瘤、囊肿等表现;IPH患者门静脉及肠系膜上静脉迂曲扩张,但胰腺方面无异常。IPH患者汇管区纤维组织增生和炎性细胞浸润但无肝硬化改变而PPH患者肝脏组织学正常。结论临床中发现肝脏形态、功能正常,病毒学指标阴性,以门脉高压为主要表现而无肝硬化改变的患者,应考虑IPH与PPH的可能。进一步行超声检查门脉系统及胰腺情况,可进一步区分二者。
赵琦杨善美张爱侠王瑞春冯红霞李振方
关键词:特发性门脉高压胰源性门脉高压
急性胰腺炎诊断中CT检查时机及与血淀粉酶水平关系的探讨被引量:8
2011年
临床上我们经常遇到淀粉酶升高而CT显示胰腺正常的胰腺炎患者,过后再次CT检查发现胰腺炎征象;早期为BalthazarCT评级B、C的轻症急性胰腺炎(MAP)患者,后期演变为BalthazarCT评级D、E的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本研究探讨血淀粉酶的变化规律以及CT检查的时机,以便及早发现胰腺炎及判断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更好地指导临床工作.
赵琦李振方冯红霞马勇
关键词:轻症急性胰腺炎淀粉酶升高CT检查血淀粉酶酶水平
缺血性肝炎45例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0年
赵琦李振方刘莉冯红霞王瑞春
关键词:缺血性肝炎急性炎症低血压
缺血性肝炎的生化和病理特点分析被引量:14
2011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肝炎的生化和病理特点以及二者之间的关系,提高对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缺血性肝炎,并对9例缺血性肝炎患者行肝穿刺组织病理检查。结果缺血性肝炎患者ALT、AST、LDH明显升高,TBil、γ-GT、AKP多在正常范围内。随着肝脏缺血时间延长各项指标呈升高趋势,肝缺血时间6~12 h及〉12 h患者明显高于〈6 h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随着住院时间延长各项指标与入院当时相比明显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心脏源性缺血性肝炎与失血性低血容量性缺血性肝炎患者相比,LDH水平明显升高。不同病理分级患者生化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缺血性肝炎患者肝组织变化轻微,多为肝小叶中央轻-中度间质炎症。患者多死于原发病而非缺血性肝炎。结论缺血性肝炎患者生化变化明显,而组织变化轻微,显示出二者的不一致性。组织学的变化特点以及缺血性肝炎病因恰能更好的解释生化变化及其预后特点。从病理上,缺血性肝炎患者预后取决于原发病而非休克肝;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肝脏微循环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赵琦刘莉冯红霞赵华李振方席婷王瑞春徐昌青
关键词:肝炎
从胰腺的受累部位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被引量:13
2011年
目的分析胰腺炎时胰腺的常见累及部位及病因,初步探讨急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方法对2000年2月~2010年10月在我院住院的408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累及部位及病因作回顾分析。结果 74.0%患者为高脂血症导致的胰腺炎;100%胰腺炎患者胰腺尾部受累,83.8%患者为胰腺尾部或体尾部受累。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以体尾部或头体尾部同时受累为主,胆源性胰腺炎主要以胰腺尾部或体尾部受累为主,两者比较差异显著(χ2=96.1,P<0.01)。轻症胰腺炎主要为胰腺尾部和/或体尾部受累;重症胰腺炎主要为体尾部或整个胰腺受累。两者在受累部位方面比较具有显著差异(χ2=187.5,P<0.01)。胆源性胰腺炎主要是轻症胰腺炎,高脂血症性胰腺炎中重症胰腺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胆源性胰腺炎。两者相比差异显著(χ2=10.9,P<0.05)。结论胰腺炎的受累部位提示胰腺炎的发生除胰酶激活引起自身消化之外,胰腺微循环障碍造成胰腺实质缺血缺氧亦是重要的发病机制。对于胰腺炎的治疗除了抑制胰液分泌,抑制胰酶活性之外,改善胰腺微循环亦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冯红霞赵琦刘莉马勇
关键词:急性胰腺炎CT
门静脉癌栓生长特征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影响
2010年
目的探讨肝癌门静脉癌栓的生长特征、可能机制及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方法分析98例肝癌门静脉癌栓的影像学变化,观察癌栓的生长部位、生长方式及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同期入院的106例伴有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作为对照。结果 93.9%的癌栓以主瘤作为基部在肿瘤同侧门静脉内生长,6.1%的癌栓在肿瘤对侧门静脉内生长,癌栓以门静脉壁作为支架逆血流、离心式发展。大多数癌栓患者食管胃底静脉表现为轻度中度曲张,重度曲张均10%以下,与单纯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比例相吻合。结论门静脉癌栓生长具有离心、同侧发展的特征;癌栓形成可加重门静脉高压,但短期内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程度的影响不大。
李振方赵琦冯红霞于俊秀
关键词:肝肿瘤门静脉癌栓
右心功能不全在缺血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1
2010年
目的探讨缺血性肝炎的发病机制,加深对缺血性肝炎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缺血性肝炎的临床资料,与同期肺源性心脏病和因消化道出血致低血压或休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作比较分析。结果 3组患者中缺血性肝炎组和消化道出血组均存有低血压或休克表现,但2组平均动脉压无显著性差异。26例缺血性肝炎中,除有19例患者有下肢水肿、少量腹水或胸水的表现,结合心电图、胸片、彩色多普勒考虑存在右心功能不全;61例因消化道出血致低血压或休克住院患者除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表现外,无右心功能不全的证据。其中仅有2例肝脏酶学明显升高,而合并诊断缺血性肝炎。结论低血压或休克是引起缺血性肝炎必要条件,但不是唯一条件,右心衰可能对发生缺血性肝炎起一定作用。
赵琦李振方冯红霞徐昌青
关键词:缺血性肝炎回顾性分析右心功能不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