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茹 作品数:52 被引量:227 H指数:9 供职机构: 北京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首都临床特色应用研究”专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环境科学与工程 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 更多>>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中相关并发症防治系列研究 刘启发 宣丽 黄晓军 项鹏 孙竞 范志平 徐丹 张钰 彭延文 许兰平 魏永强 黄芬 戴敏 林韧 冯茹 揭示G-CSF动员的外周血干细胞移植低GVHD发生率、GVHD致肺损伤以及MSC治疗GVHD的部分机理,从TCR Vβ亚家族克隆性角度探索GVHD和GVL分离的可能性;建立低中剂量ATG预防无关供者和HLA不相合相关供者...关键词:关键词: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 并发症防治 老年综合评估在中国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患者中的前瞻性研究 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评价老年急性髓性白血病(AMD患者老年综合评估(CGA)的分布状态并对比CGA与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的差异。方法以北京医院血液科2008年9月至2018年4月收治的》60岁AML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CGA评分分为适合、不适合以及衰弱组,对比美国东部肿瘤协作组(ECOG)体力状况评分与CGA评分的差异。结果73例老年AML患者纳人研究,根据CGA评估,适合组占50.7%(37例),不适合组占19.2%(14例),衰弱组占30.1%(22例);大多数患者有并发症,其中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病较为常见;在6例60.64岁较年轻的患者中仍有1例患者CGA评估为衰弱,在≥80岁的高龄患者中衰弱者比例达36.4%(8/22);ECOG体力状况评分≤1分的患者中仍有36.5%(19/52)的患者CGA评估显示存在躯体功能受损。结论依据CGA评估,60岁及以上AML患者中近一半存在躯体功能受损;在ECOG体力状况评分≤1分的患者中仍有部分患者存在躯体功能受损,提示ECOG评分低估了老年AML患者躯体功能受损程度。 梅迪 韩惠秀 张帅 张帅 白洁菲 李江涛 冯茹 王婷 张春丽123例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患者单体核型分布特征 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单体核型(MK)在老年急性髓系白血病(AML)患者的分布特征。方法对2000年11月至2015年2月新诊断的123例老年AML患者进行染色体核型分析,回顾研究了单体核型的分布特征。结果123老年AML患者中,染色体核型检测成功117例,具有良好预后核型的16例,有中等预后核型的54例,不良预后核型的47例。在不良预后核型的47例患者中,43例为复杂核型(CK)。在117例老年AML患者中,37例(31.6%)染色体核型符合MK的界定;22例为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AML,其中13例(59.0%)具有MK。95例原发AML患者中,MK检出率为25.3%(24例)。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AML患者中MK检出率高于原发AML患者(P=0.000)。37例MK+。AML患者中35例同时符合复杂核型(CK)。在37例MK。。患者中具有≥2条常染色体染色单体的30例(81.1%);1条常染色体染色单体同时伴有结构异常的7例(18.9%)。MK’患者中,最常出现的染色单体为-5(27.0%)、-4(18.90/,6)-7(16.3%)和-6(13.5%)。结论老年AML患者MK检出率较高,多数为≥2条常染色体染色单体,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的AML中MK检出率高于原发AML患者。 刘辉 裴蕾 宁尚勇 李江涛 冯茹关键词:白血病 髓样 急性 细胞遗传学 核型分析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单独胃肠道受累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的临床特征 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分析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HSCT)后患者发生单独累及胃肠道的急性移植物抗宿主病(aGVHD)的临床特征.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7年11月至2008年12月在我院行allo-HSCT治疗的307例血液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单独胃肠道受累的aGVHD的临床特征、危险因素、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 307例患者中174例(56.7%)发生aGVHD,其中单独累及胃肠道的38例,占21.8%.单独累及胃肠道的aGVHD的发生与受者性别、年龄、供受者性别关系、供受者血型关系、基础疾病诊断及回输的单个核细胞均无关;但与移植类型相关,亲缘全相合组发生率高于亲缘不合组及非血缘组.单独累及胃肠道的aGVHD患者经糖皮质激素或抗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仅有2例死于aGVHD未控制合并感染,总有效率达94.7%;发生Ⅱ~Ⅳ度aGVHD但非单独累及胃肠道的患者抗aGVHD治疗总有效率为85.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5).单独累及胃肠道的aGVHD中有12例应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治疗,治疗均有效.结论 HSCT后单纯累及胃肠道的aGVHD并不少见,其发生率在亲缘全相合组高于亲缘不全相合组及非血缘组,单独累及胃肠道的aGVHD对抗aGVHD治疗效果好,可能与应用抗CD25单克隆抗体疗效较好有关. 冯茹 刘代红 许兰平 陈欢 张晓辉 韩伟 赵婷 刘开彦 黄晓军关键词:移植物抗宿主病 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体外抗多发性骨髓瘤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 2010年 本研究旨在探索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recombinant human endostatin,rhES)体外对多发性骨髓瘤(MM)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及其机制。采用台盼蓝拒染法、MTT法检测rhES对MM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用透射电子显微镜及AnnexinV-PI双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rhES对MM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结果表明:rhES在体外浓度为50、100和200μg/ml时,与多发性骨髓瘤细胞株CZ-1细胞作用72小时,抑制率分别为10.5%、17.9%和23.5%,其抑制CZ-1细胞增殖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体外浓度为0-400μg/ml时对正常人骨髓单个核细胞的生长活性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体外浓度为50-200μg/ml时rhES对多发性骨髓瘤原代细胞生长活性有抑制的作用,并且其抑制作用呈浓度及时间依赖性。rhES在体外浓度为100μg/ml时,与CZ-1细胞作用72小时,在透射电子显微镜检测可见典型的细胞凋亡的表现,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凋亡率为21.37%。结论:rhES在体外有抑制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生长的作用,其作用机制是诱导细胞凋亡。rhES可能是用于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潜在药物。 冯茹 黄晓军关键词:内皮抑素 多发性骨髓瘤 细胞凋亡 49例高龄初诊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回顾性研究 :探讨高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的预后危险因素及可行的治疗方案.对象回顾我院近10年治疗的70岁以上初诊DLBCL患者的临床特征、治疗及生存资料.分析患者影响治疗有效率、总生存期和无进展生存期的因素. 结果:全组49例... 李江涛 刘辉 范芸 冯茹 张野坪 程玮 田园 常乃柏关键词: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 预后分析 中性粒细胞CD64在血液肿瘤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现状 被引量:1 2021年 对血液肿瘤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的诊断,仍然是临床工作的挑战,患者发生感染后临床表现不典型,且死亡风险极高,因此需要兼具敏感度及特异度的生物标志物早期识别感染的发生。目前研究已证实,中性粒细胞CD64(nCD64)在血液肿瘤患者感染中的诊断价值,联合nCD64和其他具有潜力的生物标志物,如细胞因子等,可能进一步提高感染诊断的准确性,帮助临床早期诊断血液肿瘤患者的感染,并指导治疗,降低患者病死率。为了进一步了解血液肿瘤患者感染诊断中的生物标志物,笔者拟就nCD64单一生物标志物和联合其他生物标志物检测在血液肿瘤患者病原微生物感染诊断中的应用现状进行阐述。 宋禹霏 冯茹关键词:细胞因子类 血液肿瘤 造血干细胞移植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治疗中的作用和地位 被引量:1 2014年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起源于造血干细胞/前体细胞的克隆性疾病,主要发生于老年人,其诊断时的中位年龄为70~75岁,70~75岁间的发病率为40~60/100000/年。MDS在高加索人种中的发生率高于非高加索人种,在亚洲人种中发病年龄较小。MDS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前期放疗或化疗,尽管吸烟人群MDS发病率似乎高于不吸烟人群,但目前尚不能确定除前期放、化疗外其它发病相关的危险因素。 冯茹 张晓辉关键词: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造血干细胞移植 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抑制剂相关内分泌不良反应及处理现状 被引量:2 2022年 近年来,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开始用于治疗多种癌症,疗效显著。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rogrammed death 1,PD-1)抑制剂和细胞程序性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都是临床中常用的ICIs。PD-1与配体结合导致了T细胞凋亡阈值降低,使T细胞更容易发生凋亡,削弱了细胞免疫功能^([1-2])。在一些肿瘤细胞中. 艾月盈 冯茹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临床分析 被引量:15 2009年 目的观察利妥昔单抗(商品名:美罗华)联合化疗治疗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的临床疗效及淋巴瘤国际预后指数(IPI)评分对预后的影响;探讨利妥旨单抗在DLBCL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中的应用。方法DLBCL患者21例,IPI评分低危和中低危(0~2分)14例,中高危和高危(3~5分)7例。采用利妥昔单抗联合CHO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泼尼松)方案4~8个疗程,其中有5例接受APBSCT,动员方案为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加依托泊苷,预处理方案为CBV(环磷酰胺、卡莫司汀、依托泊苷)方案。结果21例患者中CR13例(61.9%),总有效率90.5%(19/21);2年疾病无进展生存率为(69.74±10.43)%,2年总生存率为(84.44±8.35)%。IPI评分0~2分患者CR率92.9%,总有效率100%,3~5分患者CR率0,总有效率71.4%,IP10~2分患者CR率高于3~5分患者(P〈0.01);5例接受APBSCT的患者采集的中位单个核细胞(MNC)为7.34×10^8/妇,中位CD5细胞为8.82×10^6/kg,造血恢复中性粒细胞〉0.5×10^9/L的中位时间+9天,血小板〉20×10^9/L的中位时间+12天;主要不良反应是输注相关的不良反虚(14.3%)以及化疗相关的血液学不良反应。结论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疔治疗DLBCL疗效满意,IP10~2分患者的完全缓解率明显高于3~5分患者;利妥昔单抗不影响外周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及造血重建;利妥昔单抗应用安全性较好。 刘辉 常乃柏 魏建平 赵声明 范芸 张野坪 李江涛 冯茹 程玮 田园关键词:弥漫型 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 利妥昔单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