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丽

作品数:27 被引量:115H指数:8
供职机构:南京军区南京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社会发展科技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1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7篇血管
  • 7篇疗效
  • 7篇结节
  • 5篇血管生成
  • 4篇栓塞
  • 4篇消融
  • 4篇小结节
  • 4篇冷冻
  • 4篇穿刺
  • 3篇弹簧圈
  • 3篇血管内皮
  • 3篇血管内皮抑制...
  • 3篇抑制素
  • 3篇人血
  • 3篇人血管
  • 3篇人血管内皮
  • 3篇肾癌
  • 3篇手术
  • 3篇皮穿刺
  • 3篇重组人血管内...

机构

  • 27篇南京军区南京...
  • 2篇徐州医学院
  • 2篇徐州医科大学
  • 1篇江苏省中医院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27篇刘丽
  • 21篇许健
  • 19篇曹建民
  • 17篇卢光明
  • 13篇陈波
  • 6篇杨涛
  • 4篇史东宏
  • 3篇袁磊
  • 2篇周长圣
  • 2篇徐格林
  • 1篇朱武生
  • 1篇蔡乾昆
  • 1篇周露露
  • 1篇潘凌蕴
  • 1篇刘新峰
  • 1篇王兆露
  • 1篇包元飞
  • 1篇吴垠垠
  • 1篇崔文静
  • 1篇李建瑞

传媒

  • 5篇介入放射学杂...
  • 4篇第十届中国介...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脑与神经疾病...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临床放射学杂...
  • 1篇医学研究生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脑血管病...
  • 1篇东南国防医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 1篇现代生物医学...
  • 1篇第四届中国肿...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17
  • 5篇2016
  • 6篇2015
  • 5篇2014
  • 2篇2013
  • 6篇2012
  • 1篇2011
2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CT引导局部瘤内注药术治疗转移瘤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4年
目的评价局部瘤内注药术联合抗血管治疗控制转移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17例转移瘤患者均行CT引导下局部瘤内注药术,注射药物为顺铂、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碘油。定期行CT或MRI复查,客观疗效评价参照RECIST实体肿瘤评价方法。结果 17例共进行60次治疗,平均每位患者行穿刺治疗3次。无因穿刺及注药引起的并发症。随访率100.0%,17例患者均存活。其中获CR 0例(0%),获PR 7例(41.2%),SD 9例(52.9%),PD1例(5.9%),RR 8例(41.2%),DCR 16例(94.1%)。临床症状均得到改善,其1年生存率为88.2%,2年生存率为47.2%,3年生存率为23.5%。结论 CT引导下顺铂联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及碘油的局部瘤内注药术是控制转移瘤的一种安全、有效、微创的方法,可发展成为缓解晚期肿瘤患者临床症状的姑息治疗方案。
刘丽陈波袁磊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关键词:转移瘤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顺铂注射液
CT引导经皮穿刺活检术诊断孤立性肺结节被引量:12
2016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孤立性肺结节活检的诊断效能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皮穿刺孤立性肺结节活检患者225例,分析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及穿刺病理结果及并发症,计算经皮穿刺活检诊断孤立性肺结节的效能。结果 225例患者中,病理诊断恶性结节154例(154/225,68.44%),良性结节71例(71/225,31.56%)。经皮穿刺活检诊断恶性孤立性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9.33%(149/150)、93.33%(70/75)、97.33%(219/225)。术后气胸、咯血及肺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5.11%(34/225)、5.33%(12/225)、9.33%(21/225),经对症处理后均消失。结论 CT引导下经皮穿刺活检是早期诊断孤立性肺结节方便、快捷、安全、有效的方法。
刘丽卲天朋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关键词:孤立性肺结节活组织检查
经动脉栓塞术联合冷冻消融术治疗双侧肾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 双侧肾癌的发病率低,如何实现远期肿瘤的控制与最大限度地保存肾功能是当前临床治疗必须面对的一个挑战,本研究采用经动脉栓塞术联合冷冻消融术治疗双侧肾癌,以评估其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现在于本科就诊的...
陈波许健曹建民刘丽杨涛史东宏许潭潭
经动脉灌注rAd-p53联合TA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观察被引量:6
2016年
目的 探讨经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中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5年6月采用经肿瘤供血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碘化油栓塞治疗的31例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入组患者均为无法行外科手术治疗的中晚期肝癌患者。患者介入术程顺利,术后采用改良实体瘤评价标准(mRECIST)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31例患者共进行76次(平均每例2.4次)介入治疗。随访3-36个月,术后3、6、12个月完全缓解率(CR)均为0,部分缓解率分别为58.1%、38.7%、29%,总有效率分别为58.1%、38.7%、29%;6个月、1年及2年的总生存率分别为77.4%、58.1%、19.3%;6个月、1年及2年的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38.7%、25.8%、12.9%。全组患者均未见急性肝衰竭、肝脓肿、肺栓塞等严重并发症,术后87.1%患者出现发热。结论 采用经动脉灌注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TAE治疗中晚期肝癌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中晚期肝癌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
刘丽卲天朋杨涛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关键词: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中晚期肝癌疗效评估
重组人p53腺病毒注射液联合TAE治疗晚期肝癌的疗效研究
目的 应用重组人p53注射液联合碘油经肝动脉栓塞(TAE)治疗晚期肝癌的安全性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南京军区总医院医学影像科介入病房应用上述方法治疗的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27例,术后均采用实...
刘丽陈波杨涛曹建民许健
关键词:P53基因晚期肝癌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功能及细胞内信号传导通路被引量:13
2011年
神经营养因子包括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th factoe,NGF),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神经营养因子-3(neurotrophin-3,NT-3),神经营养因子-4/5(neurotrophin-4/5,NT-4/5)等。这些因子可以作为信号传导通路的配体与其受体酪氨酸蛋白激酶(Trk)高亲和力结合,也可以与分子量为75KDNT受体(75KDNT receptor,p75)以低亲和力结合。Trk包括TrkA、TrkB、TrkC等3种,神经营养因子与其Trk结合具有明显的选择性,其中NGF可与TrkA特异性结合,
刘丽徐格林樊新颖
关键词:突触可塑性谷氨酸释放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TRKB
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肺小结节胸腔镜切除术被引量:14
2012年
目的探讨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定位技术在肺小结节(small pulmonary nodule,SPN)胸腔镜切除术(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高分辨CT发现的13例SPN患者,用飞利浦复合手术室,术前行CT扫描定位,穿刺置入弹簧圈,术中在DSA下行胸腔镜SPN楔形切除术。评价成功率、并发症、手术耗时及住院时间等。结果共13例患者14处SPN行VATS,手术皆获成功,2例(15.4%)出现并发症,手术耗时0.5~2 h,平均(1.4±0.6)h,住院时间8~14 d,平均(11.8±3.8)d。SPN术后病理诊断原发性肺癌9例(69.2%),转移瘤1例(7.7%),错构瘤1例(7.7%),不典型瘤样增生2例(15.4%)。结论本组不具有典型征象的SPN约76.9%组织学诊断是恶性病变,CT和DSA复合引导下弹簧圈标记定位胸腔镜SPN切除是一种介入微创手术,能高效、准确切除病灶并有效缩短手术及住院时间,减少并发症,提高SPN的诊断率,同时根治切除。
刘丽陈波许健曹建民卢光明
关键词:肺小结节弹簧圈
'杂交'手术在肺小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杂交'手术在肺小结节诊治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本院高分辨率胸部CT扫描发现的19例肺小结节患者,分成两组,其中一组10例患者行CT及DSA复合引导弹簧圈定位,联合运用复合手术室及胸腔镜技术的'杂交'手术切...
刘丽许健陈波曹建民周长圣卢光明
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在肝占位性病变的应用价值
2021年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在肝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和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东部战区总医院介入治疗科2016年至2019年行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的510例肝占位性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的诊断准确率和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果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的技术成功率100%,病理诊断准确率95.5%(487/510),其中良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4.4%(51/54),恶性病变诊断准确率95.6%(436/456),恶性病变诊断灵敏度95.6%(436/456),特异度100%(51/51)。CT引导下经皮肝穿刺活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4.5%(23/510),其中疼痛发生率3.1%(16/510),出血发生率1%(5/510),胆管积气发生率0.4%(2/510)。单因素分析显示并发症与性别、年龄及取材次数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女性、年龄≤50岁、取材次数>2次及血小板计数≤60×109/L是并发症的危险因素。结论CT引导经皮肝穿刺活检在肝占位病变中具有较高的诊断灵敏度和特异度,有助于提高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同时具有可接受的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
梁弦弦刘丽许健
关键词:肝占位经皮肝穿刺活检CT引导诊断准确率并发症
CT灌注成像评价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的疗效被引量:7
2014年
目的利用CT灌注成像技术评价兔VX2后腿肌肉间移植瘤经抗血管生成药物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后肿瘤解剖形态及血管功能的改变,探讨不同给药途径的肿瘤抗血管生成治疗的疗效差异。方法新西兰大白兔18只,建立兔后腿移植瘤动物模型,按数字法随机分成3组,每组6只,分别经静脉给药途径(静脉组)、局部瘤内注药途径(局部组)给予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注射液和局部生理盐水注射(对照组)处理。治疗7 d后测量各组VX2肿瘤体积,利用CT灌注成像参数血流量(BF)、血容量(BV)和表面渗透性(PS)进行血管功能评价;与病理结果和免疫组化检测的微血管密度(MVD)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建模成功率100%。静脉组及局部组肿瘤体积较对照组小(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抑瘤率分别为50.52%和56.21%。此外,局部组中有1只动物肿瘤出现明显坏死。CT灌注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治疗后CT灌注参数BF、BV及PS较治疗前减少(P<0.05),而对照组治疗前后灌注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另外,治疗后各组间CT灌注参数比较,静脉组与局部组间的BF、BV、P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组及局部组BF、BV、PS平均值均少于对照组(P<0.05)。病理组织学检查显示静脉组及局部组切片中组织内可见大片坏死结构,对照组肿瘤内少量坏死。免疫组化检查显示静脉组与局部组间MV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静脉组与局部组MVD均低于对照组(P<0.05)。相关性分析提示CT灌注参数与MVD之间均具有相关性。结论 CT灌注成像技术是评估肿瘤血管生成及血管功能状态的有效、便捷方法。抗血管生成药物的局部瘤内注射术是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案。
刘丽陈波吴垠垠袁磊曹建民卢光明许健
关键词:抗血管生成治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制素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