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倩

作品数:3 被引量:0H指数:0
供职机构:天津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教委基金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资助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一般工业技术金属学及工艺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金属学及工艺
  • 2篇一般工业技术
  • 1篇理学

主题

  • 1篇阴离子
  • 1篇阴离子识别
  • 1篇输出信号
  • 1篇紫外
  • 1篇紫外-可见吸...
  • 1篇吸收光谱
  • 1篇离子
  • 1篇离子识别
  • 1篇居里
  • 1篇居里温度
  • 1篇可见吸收光谱
  • 1篇化合物
  • 1篇交换耦合
  • 1篇交换耦合作用
  • 1篇光谱
  • 1篇光学
  • 1篇饱和磁化强度
  • 1篇TM
  • 1篇磁化
  • 1篇磁化强度

机构

  • 3篇天津师范大学

作者

  • 3篇刘倩
  • 2篇郝延明
  • 2篇赵淼
  • 2篇周严
  • 1篇付维贵
  • 1篇刘凯
  • 1篇刘凯
  • 1篇杨春元

传媒

  • 2篇功能材料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18
  • 2篇200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R2Fe17(R=Y,Tm)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随温度的变化
2004年
根据德拜理论和格律乃森关系导出的R2Fe17(R=Y,Tm)化合物在顺磁态的晶胞参数(a,c,v)及由负膨胀测定法得到的R2Fe17(R=Y,Tm)化合物的晶胞参数的差别,计算了R2Fe17(R=Y,Tm)化合物的本征体磁致伸缩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计算结果表明R2Fe17(R=Y,Tm)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随着温度的增加而急剧减小.分析表明这种现象与磁化强度和交换耦合作用随温度的下降有关.本文还研究了重稀土原子磁性对R2Fe17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的影响,结果表明重稀土原子磁矩及R-T交换耦合作用使R2Fe17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增强,但增强的幅度比3d次晶格引起的本征磁致伸缩小一个数量级,亦即R2Fe17化合物的本征磁致伸缩主要来源于3d次晶格中的Fe-Fe交换作用.
郝延明刘倩周严付维贵赵淼
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和居里温度
2004年
通过磁测量手段研究了Mn在Dy2AlFe16-xMnx(x=1,2,3,4,6,8)化合物中的磁行为及Mn替代对该化合物磁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Dy2AlFe16-xMnx化合物的饱和磁化强度Ms和居里温度Tc随Mn的替代量x的增大呈下降规律.分析认为Tc的这种下降是由于在Mn替代过程中,3d次晶格中交换作用的变化而引起的.
周严赵淼刘倩杨春元郝延明
关键词:磁化强度居里温度
基于阴离子诱导吲哚醌基比色传感器光学输出信号的分子逻辑门构建
2018年
为了拓展分子逻辑器件中的阴离子识别体系,以较少用于阴离子受体设计的吲哚醌为信号报告单元,设计合成了基于质子转移的新型阴离子受体Host,分别测试在F^-、Cl^-、Br^-、I^-、HSO_4^-、H_2PO_4^-、NO_3^-和AcO-等阴离子的作用下,主体化合物Hos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果表明,主体化合物Host在412 nm处有最大吸收,加入F^-、AcO^-和H_2PO_4^-后,最大吸收发生明显红移,在448 nm处产生新的吸收峰,其他阴离子未引起Host的此种变化,即它能够特异性地识别F^-、AcO^-和H_2PO_4^-.在此基础上,以F^-、AcO^-、H_2PO_4^-和HSO_4^-为输入信号,以Host在412 nm和448 nm处的吸收为输出信号,基于阴离子‘输入’诱导Host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的变化,结合布尔逻辑规则,分别构建了OR、NOR及互补的INH/IMP分子逻辑门.
刘肖和盛美思刘秀周倜刘倩刘倩刘凯刘凯
关键词:阴离子识别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