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娟

作品数:18 被引量:70H指数:4
供职机构:西南政法大学全球新闻与传播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经济管理医药卫生自然科学总论更多>>

文献类型

  • 1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4篇文化科学
  • 2篇经济管理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篇媒体
  • 3篇新闻
  • 2篇地震报道
  • 2篇人民
  • 2篇时报
  • 2篇纽约时报
  • 2篇女性
  • 2篇国外媒体
  • 2篇《纽约时报》
  • 2篇《纽约时报》...
  • 1篇地化
  • 1篇地震
  • 1篇信息公开
  • 1篇信息公开条例
  • 1篇形象宣传片
  • 1篇宣传片
  • 1篇央视
  • 1篇央视新闻
  • 1篇伊人
  • 1篇疫情

机构

  • 16篇西南政法大学
  • 3篇清华大学
  • 1篇牛津大学

作者

  • 16篇刘娟
  • 6篇贺建平
  • 2篇吕夺印
  • 2篇常烨
  • 1篇刘于思
  • 1篇卜巧莹
  • 1篇王永芬
  • 1篇何露露
  • 1篇孙帅

传媒

  • 3篇西南民族大学...
  • 2篇新闻界
  • 2篇中国出版
  • 2篇重庆广播电视...
  • 1篇财务与会计
  • 1篇中国广播电视...
  • 1篇传媒观察
  • 1篇科普研究
  • 1篇新闻研究导刊
  • 1篇科技传播
  • 1篇大学(教学与...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1篇2021
  • 2篇2020
  • 2篇2017
  • 1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0
  • 2篇2009
  • 1篇2008
1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主流媒体新冠肺炎疫情海报研究——以《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为例被引量:4
2021年
自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具有可视化、易操作、传播性强特征的海报成为主流媒体报道疫情的重要媒介。本文选取了《人民日报》、新华社、“央视新闻”三大主流媒体有关新冠肺炎疫情的海报作为样本,基于议程设置理论对海报标题、海报形式、海报内容、报道倾向进行了内容分析。研究发现,三家机构的新冠肺炎疫情海报以写意性标题为主,围绕疫情设置公共议题;海报表现形式以摄影为主,采用近距离景别取景;海报内容以人物形象为主,突出战疫医护人员;报道倾向以正面报道为主,重视宣传鼓舞士气。在此基础上,本文总结出主流媒体新冠肺炎疫情海报在议程设置上尚待完善之处,并针对相应问题提出了解决策略。
刘娟宋亭亭
关键词: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道主流媒体
《天天630》:以民生新闻方式打开美食栏目被引量:1
2017年
应对开播10年的收视疲劳,重庆广电集团新闻中心在其王牌新闻节目《天天630》中增设了时长6分钟的板块栏目《美食非常道》。栏目组秉承"走转改"的指导思想,走街串巷发现寻常生活中的美食,以朴实生动的语言结合新媒体进行传播。实现了"以民生新闻的方式打开美食栏目"的目标,丰富了现有美食类节目的样态,也为其他民生新闻节目的破题提供了借鉴。
刘娟
二级考试法:北美高校课程考核方案在地化实验探索
2023年
考试制度改革是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当前,国内高校存在课程考试形式单一、缺乏科学的成绩评定标准和评价方法,不符合终身学习的教育理念等问题。本研究采取实验研究法,在西南某部市共建高校课程期中考试中,将北美广泛采用的“二级考试法”结合中国国情实施在地化探索。通过描述性分析、配对t检验及线性模型方程等统计方法分析实验数据,结合学生反馈,研究发现二级考试法适用于中国国情,有助于优化课程考核机制,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刘娟鲁玮峰黎天扬
《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对国外媒体对华报道的影响——以《纽约时报》网站“5·12地震”报道的框架分析为例被引量:9
2009年
本文选取有"历史档案馆"之称的美国《纽约时报》网站对"5·12汶川地震"系列报道为样本,采用框架理论和内容分析法,考察"信息公开"的环境下外媒如何获取"5·12汶川地震"信息并影响其新闻报道。
刘娟
群体传播与赋权、公共意识:农转非社区锣鼓队例证被引量:1
2012年
本文研究群体传播与人的发展的关联,以重庆四个农转非社区为样本,以农转非居民组成的锣鼓腰鼓队为研究对象,通过观察访谈发现,群体传播对农转非居民的市民化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社区锣鼓队成为农转非居民新的归属群体和互信团体,活动技艺的习得、平等互动的沟通氛围和传播特性有助于农转非居民自我效能感的提升,群体活动的公共性原则和协同精神对于公共意识的建立有明显效果。
贺建平刘娟王永芬
关键词:赋权公共意识
“被渲染的焦虑”:社交媒体使用与女性生育风险感知被引量:10
2022年
“三孩”生育政策实施以来,生育成为社交媒体上的火热议题,媒介使用影响女性受众的生育风险感知。本文通过深度访谈和网络文本分析洞察女性在社交媒体使用中的生育风险感知。研究发现,大众传媒报道“三孩”生育政策强化了女性对生育政策的认知,而去中心化、互动式交流的社交媒体却强化了女性的生育风险感知,进而唤起女性对生育的“再思考”。个体会综合考虑个人利益、长远发展等因素,再对其生育行为作出理性选择。相比传统媒体单向的传播模式,以“人人平等”为内在逻辑的互联网,为女性的自我价值追求与群体交流互动提供了平台和空间,进而通过强化性别意识影响女性的生育意愿。
刘娟宋亭亭
关键词:社交媒体生育意愿
新浪微博平台下科学传播内容与媒体显著性研究——基于“人民日报”和“头条新闻”号的内容分析被引量:3
2020年
本文以分析基于新浪微博平台的科学传播内容与媒体显著性情况为目的,通过内容分析法对2016年至2017年新浪微博平台下“人民日报”和“头条新闻”账号的科学传播内容分析得出:两者在科学传播内容和媒体显著性上存在明显差异性。作为主流媒体代表的“人民日报”号提供科学知识,但科学家时常缺位,“头条新闻”凸显了新媒体强大的时效性信息抓取能力,但负面消息较多;“人民日报”号突出层面显著性较高,“头条新闻”号注意、向度层面显著性较高。科学主题、传播主线、主要消息来源、议题发生国家和地区、微博来源对两者媒体显著性层面的影响不一;“人民日报”号和“头条新闻”号都尝试以多样形式促进科学传播,但公众参与度仍较低。
刘娟朱慧英
科学传播主体与公众对话——中国科学家数字媒介素养调查被引量:4
2020年
采用问卷调查法,对中国科学院科学家数字媒介素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网络已经成为中国科学家日常使用的首选媒介,科学家媒介使用工具性强,对网络信息甄别能力自信,具备主动的媒介信息处理能力。但高频使用并未形成高信任度,本次调查中科学家对网络媒体的信任度低于传统媒体。在传播对象上,重视同行、忽略民众。在有限的科学传播行为中,中国科学家更愿意选择传统媒体。文章对造成以上局面的原因及对策进行了讨论。
刘娟
关键词:媒介素养中国科学家
危机传播情境与形象修复策略——以重庆沃尔玛“绿色猪肉”危机事件为例被引量:2
2012年
通过对沃尔玛这一危机传播主体应对"绿色猪肉事件"的分析发现:不同的危机情境应采用相应的形象修复策略。当同意情境所使用的认错道歉与犯行情境所使用的否认和卸责/辩解相矛盾时,应避免同时使用防御型与和解型的多项危机形象修复策略。
贺建平刘娟孙帅
关键词:危机情境
检视国家形象宣传片的编码与解码被引量:3
2013年
国家形象是一个综合体,它是国家的外部公众和内部公众对国家本身、国家行为、国家的各项活动及其成果所给予的总的评价和认定。为了向世界展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以及中国人民对世界各国的友善,建立和谐的世界,我国从2009年起开始制作国家形象宣传片。其中的《人物篇》从2011年1月17日到2月14日,在纽约“时报广场”滚动播放,同时在CNN、BBC等播放。
刘娟贺建平
关键词:国家形象形象宣传片解码中国人民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