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水土
  • 4篇水土流失
  • 3篇信息系统
  • 2篇地理信息
  • 2篇地理信息系统
  • 2篇土地利用
  • 2篇土壤
  • 2篇土壤侵蚀
  • 2篇坡度
  • 2篇小流域
  • 2篇黄土高原
  • 2篇降雨
  • 1篇水土保持
  • 1篇水土保持规划
  • 1篇土地利用评价
  • 1篇土壤侵蚀定量...
  • 1篇土壤侵蚀模型
  • 1篇片蚀
  • 1篇坡地
  • 1篇丘陵区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7篇刘志
  • 5篇江忠善
  • 1篇蒋定生
  • 1篇范兴科
  • 1篇王志强
  • 1篇贾志伟

传媒

  • 3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水土保持学报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土壤侵蚀与水...

年份

  • 2篇1996
  • 2篇1994
  • 1篇1993
  • 1篇1990
  • 1篇1989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黄土丘陵区小流域土壤侵蚀空间变化定量研究被引量:333
1996年
以陕北黄土丘陵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内的两个小流域为研究实例,在分析野外小区观测资料建立土壤侵蚀模型的基础上,应用由ARC/INFO地理信息软件系统支持建立的空间信息数据库系统和土壤侵蚀模型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小流域次降雨土壤侵蚀空间变化的定量计算。进而研究了流域内侵蚀强度的空间变化规律及其与地貌和土地利用的关系。经实测资料的检验表明,建立的预报方法,具有较高的计算精度。
江忠善王志强刘志
关键词:黄土丘陵区地理信息系统土壤侵蚀模型土壤侵蚀定量评价土地利用
地理信息系统为基础的土地利用评价与水土保持规划——以新西兰北岛塔帕卡农场为例被引量:3
1993年
本研究利用传统的野外实地填图技术、遥感技术,进行新西兰北岛一个典型山地农场的自然资源详查和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并结合利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INFO),进行自然资源信息管理和快速编译贮存在 ARC/INFO 中的自然资源数据,制定出该农场潜在生产力发展和水土保持管理规划。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潜力分级系统与地理信息系统(GIS)及遥感技术的紧密结合为土地利用潜力评价和水土保持规划提供了强有力的工具。
刘志Eyles G.ONew some P.F
关键词:土地利用水土保持
降雨特征与水土流失关系的研究被引量:39
1990年
本文基于野外天然降雨定位试验观测资料,对降雨特征值的组合因子与水土流失量之间进行了多元统计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降雨动能与最大30min雨强的组合因子EI_(30)与侵蚀量的关系最为密切;以降雨总量与最大30min雨强的乘积PI_(30)取代EI_(30),经过检验,指标的精度能满足计算侵蚀量的需要,此指标可在黄土高原地区推广应用;建立了反映降雨径流影响侵蚀的综合数学模型;并指出,径流势能对侵蚀量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作用。
贾志伟江忠善刘志
关键词:降雨特征坡地水土流失
降雨因素和坡度对片蚀影响的研究被引量:56
1994年
该文基于野外观测资料,分析探讨了天然降雨因素及地面坡度对片状侵蚀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反映降雨特性的指标EI_(30)和综合反映降雨和地形因子的指标径流势能Ep是影响片蚀显著的主要特征因子。通过分析,提出了具有物理概念的片蚀模型,这为进一步研究并建立坡面土壤侵蚀整体预报模型提供了片蚀建模的分析依据。
刘志江忠善
关键词:水土流失降雨径流片蚀坡度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分区方案探讨被引量:6
1994年
采用逐步判别分析方法,探讨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地区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类型分区方法,其中包括基本原理和模型结构。在定量计算的基础上,结合传统经验定性分区方法,将黄土高原水土流失地区划分成8个综合治理与开发模式类型区。
蒋定生刘志范兴科
关键词:黄土高原水土流失
黄土高原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建立与应用的研究 1.土壤侵蚀信息系统设计被引量:5
1996年
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治理与开发是我国流域治理的成功模式.进行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建立的研究,不仅为土壤侵蚀深入研究提供信息资料,而且对研究开发侵蚀环境综合调控专家决策系统具有重要的作用。本文主要叙述了小流域土壤侵蚀信息系统计算机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应用软件开发程序编写调试和信息系统的主要功能。运行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和通用性。
刘志江忠善
关键词:土壤侵蚀信息系统黄土高原小流域
降雨因素和坡度对溅蚀影响的研究被引量:84
1989年
本文根据野外天然降雨溅蚀试验观测资料,研究了各种降雨特征因素和坡度对溅蚀的作用。结果表明,短时段最大雨强和降雨功能是影响溅蚀的主要降雨因素,并以最大30分钟雨强和降雨动能的组合因子与溅蚀量的关系最为密切。向下坡溅蚀强度随坡度增大呈递增而后呈递减的变化规律,存在溅蚀临界坡度并分析了原因;定量分析评价了各溅蚀分量与坡度的关系。由此,建立了反映降雨和坡度综合影响溅蚀的数学模型。
江忠善刘志
关键词:坡度溅蚀水土流失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