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楠楠
- 作品数:20 被引量:138H指数:6
- 供职机构: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深圳市科技计划项目深圳市科技局立项课题深圳市卫生局科技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胃癌术后FOLFOX6方案与XELOX方案辅助化疗的生存比较被引量:8
- 2014年
- 目的:比较可切除胃癌患者术后分别采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亚叶酸钙(FOLFOX6)与奥沙利铂联合卡培他滨(XELOX)两种方案辅助化疗的生存差异。方法:147例Ⅰ~Ⅲ期胃癌术后(R0切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FOLFOX6组99例, XELOX组48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率和生存率。结果:FOLFOX6组白细胞减少及肝功能异常的发生率明显高于XELOX组(P〈0.05),XELOX组手足综合征(HFS)的发生明显高于FOLFOX6组(P=0.016),其它不良反应的比较,包括贫血、血小板减少、恶心呕吐、腹泻、肾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口腔黏膜炎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FOLFOX6组与XELOX组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1.7%、49.5%、39.8%和93.8%、52.1%、33.8%,两组中位无病生存时间(mDFS)分别为35、38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72);FOLFOX6组与XELOX组1、3、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8.0%、68.1%、44.6%和97.8%、78.7%、44.7%,两组中位总生存时间(mOS)分别为55、58个月,比较亦无显著性差异(P=0.194)。结论:两种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
- 陈晓秋刘楠楠
- 关键词:胃癌辅助化疗奥沙利铂5-氟尿嘧啶卡培他滨
- 卵巢癌^(99m)Tc-MIBI显像与化疗疗效的相关性
- 2009年
- 目的探讨卵巢癌99mTc-MIBI显像与化疗疗效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8例卵巢癌复发患者进行99mTc-MIBI显像,采集10min及60min两时相的平面像,采用感兴趣区(ROI)技术计算早期和延迟相肿瘤/非肿瘤(T/N)比值及滞留指数(RI);采用TP方案进行化疗,并与T/N、滞留指数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T/N比值及滞留指数低者,对化疗不敏感;T/N比值高、滞留指数高者,化疗有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99mTc-MIBI亲肿瘤显像能预测卵巢癌化疗敏感性,为临床个体化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 刘楠楠申东兰陈晓秋何艳玲高宙胡疏
- 关键词:卵巢癌化疗
- 复方苦参注射液在预防化疗所致肝损害方面的研究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探讨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胃癌及大肠癌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肝损害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78例胃癌及大肠癌根治术后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56例,给予MFOLFOX6方案化疗;B组62例,化疗同时加用复方苦参注射液;c组60例,化疗同时加用还原型谷胱甘肽。观察3组出现肝功能损害的例数、程度和时间。结果各组均未见Ⅲ度及以上肝脏毒性发生;B组、C组胆红素及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均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碱性磷酸酶(ALP)/γ一谷氨酰转移酶(GGT)升高发生率,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组肝损害患者72.7%首次发生于第7周期化疗前,而B组和C组分别为273%、33.3%,B组、C组肝损害发生时间均明显迟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在胆红素和氨基转移酶升高发生率或是肝损害发生时间上,B组与c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可预防并延迟胃肠道恶性肿瘤术后辅助化疗所致肝损害的发生,效果与还原型谷胱甘肽相当,又因其不良反应轻并具备抗肿瘤作用,故更具临床优势。
- 陈晓秋刘楠楠申东兰
- 关键词:抗肿瘤联合化疗方案肝疾病预防和防护用药
- 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观察
- 2005年
- 目的:观察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卡培他滨)治疗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32例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患者均给予奥沙利铂130mg/m2静滴(d1),希罗达1000mg/m2,每日两次餐后口服(d1~14),连续服用14d后停药7d。治疗周期为21d,至少治疗2个周期。结果:32例患者中CR0例,PR13例,SD10例,PD9例,总有效率40.6%,中位生存期为15.2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7.2个月,1年生存率为65.6%。主要毒副反应为周围神经异常、胃肠道毒性、手足综合征、口腔炎症、皮肤色素沉着。结论:奥沙利铂联合希罗达治疗晚期或复发性结直肠癌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小,耐受性好。
- 刘楠楠王杨王芬
- 关键词:结肠直肠肿瘤奥沙利铂希罗达
- K19 mRNA表达及其在诊断直肠癌淋巴结微转移中的意义被引量:1
- 2008年
- 目的:研究角蛋白19(K19)mRNA在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病理组织学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K19mRNA对19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51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9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均有K19mRNA表达;51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16个(31.4%),而RT-PCR阳性21个(41.2%),RT-PCR扩增K19mRNA及内参照β-actin后,所有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显示221bp和461bp的扩增片断,而非肿瘤患者的8个淋巴结仅显示221bp扩增片断。结论:K19可作为检测直肠癌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RT-PCR扩增K19mRNA检测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可能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是对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的补充。
- 何艳玲刘铮郑海霞于洁房家智申东兰刘楠楠
- 关键词:直肠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角蛋白19淋巴结微转移
- 不同术后辅助化疗方案对胃癌患者远期生存的影响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比较奥沙利铂(L-OHP)联合5-FU/LV与羟基喜树碱(HCPT)联合5-FU/LV两种不同辅助化疗方案对可切除胃癌术后远期生存的影响。方法:85例Ⅰ-Ⅳ期胃癌术后(R0切除)患者接受治疗,其中奥沙利铂组(L-OHP组)43例,羟基喜树碱组(HCPT组)42例,比较两组不良反应和生存率。结果:不良反应两组血小板减少、外周神经毒性及腹泻有显著性差异(P<0.05),其它不良反应无统计学差异(P>0.05)。L-OHP组及HCPT组1、3、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95.4%、67.4%、18.6%和92.9%、64.3%、21.4%,两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L-OHP组及HCPT组1、3、5年无病生存率(DFS)分别为83.7%、41.9%、9.3%和80.5%、45.2%、19.1%,随着时间延长,HCPT组5年DFS似有升高趋势,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两种化疗方案均可作为胃癌患者术后辅助治疗的选择。
- 陈晓秋刘楠楠申东兰
- 关键词:胃癌辅助化疗羟基喜树碱远期生存
- 肿瘤相关性疲劳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8
- 2010年
- 目的:调查肿瘤患者疲劳状况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疲劳症状量表及一般状况登记表,对300例肿瘤相关性疲劳患者进行面对面问卷式调查,收集人口统计学特征、肿瘤及治疗相关信息、疲劳程度、持续时间及对生活质量影响等临床资料,采用SPSS13.0软件统计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性别、化疗次数、放疗、生物靶向治疗、内分泌治疗、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对疲劳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年龄、肿瘤分期、唑来膦酸对疲劳持续时间的影响有统计学意义,P<0.05;贫血对疲劳程度和生活质量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正在化疗、肿瘤进展患者及有无规律体育锻炼对疲劳程度、对生活质量和疲劳持续时间的影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肿瘤进展及正在化疗患者疲劳程度重,持续时间长,对生活影响明显。肿瘤分期、化疗、高龄、贫血和有无规律体育锻炼及特殊药物治疗均为肿瘤相关性疲劳的影响因素。
- 刘楠楠陈晓秋于洪波王芬童刚领
- 关键词:肿瘤影响因素
- RT-PCR检测K19 mRNA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
- 2008年
- 目的:探讨RT-PCR检测K19 mRNA诊断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价值及其应用前景。方法:通过病理组织学及RT-PCR扩增K19mRNA对19例直肠癌患者的癌组织标本和51个淋巴结进行检测。结果:19例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均有K19mRNA表达;51个淋巴结中组织学阳性16个(31.4%),而RT-PCR阳性21个(41.2%)。RT-PCR扩增K19 mRNA及内参照β-actin后,所有癌组织及转移淋巴结显示461bp和221bp的扩增片断,而非肿瘤患者的8个淋巴结仅显示221bp扩增片断。结论:RT-PCR扩增K19 mRNA检测直肠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是一种敏感、特异的检测方法,优于常规病理组织学方法。
- 何艳玲刘铮郑海霞于洁房家智申东兰刘楠楠
- 关键词:直肠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角蛋白19淋巴结微转移
- 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后心电图异常632例被引量:1
- 2009年
- 目的对恶性肿瘤患者不同方案化疗后的心电图异常表现进行临床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恶性肿瘤患者采用不同方案化疗后出现心电图异常的632例临床资料。结果ST—T改变352例(55.70%),心律失常197例(31.2%),QRS低电压91例(14.4%),心肌梗死2例(0.32%)。结论不同化疗方案患者均可发生心电图异常,尤其在方案含有蒽环类药物时更常出现。注意化疗药物的潜在心脏毒性,常规心电图定期检查十分重要。
- 刘楠楠陈晓秋何艳玲申东兰
- 关键词:恶性肿瘤化疗心电图
- 晚期胃癌维持化疗的生存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晚期胃癌一线化疗后继续卡培他滨维持治疗对患者生存期的影响及其安全性。方法:02例初治晚期胃癌患者,以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方案化疗4~8周期,达疾病控制患者分别进入维持组或观察组,维持组以卡培他滨单药化疗(1.0 g/m2,口服2次/日,d1~14,3周重复)直至疾病进展或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观察组单纯随访。结果 102例患者经一线化疗后,客观缓解率41.2%,疾病控制率77.5%。达到疾病控制患者共79例,其中44例进入维持组,35例进入观察组,随访期间两组客观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7.8月,观察组5.8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维持组中位总生存时间17.1月,较观察组13.4月有所延长(P=0.041)。不良反应情况,维持组在手足综合征的发生上高于观察组(P<0.05),但仅1例患者停药,余经处理均可耐受;其他不良反应,包括骨髓抑制、恶心呕吐、腹泻、肝肾功能异常、外周神经毒性、口腔炎等,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氟尿嘧啶类/奥沙利铂方案一线化疗达疾病控制后以卡培他滨维持治疗能够延长晚期胃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和总生存期。
- 陈晓秋刘楠楠王树滨
- 关键词:胃癌维持化疗卡培他滨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