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波

作品数:19 被引量:35H指数:4
供职机构: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沈阳市科学技术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2篇专利

领域

  • 15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细胞
  • 6篇动物
  • 5篇胚胎
  • 4篇移植瘤
  • 4篇干细胞
  • 3篇动物模型
  • 3篇原位
  • 3篇原位移植
  • 3篇原位移植瘤
  • 3篇神经母细胞
  • 3篇神经母细胞瘤
  • 3篇肾上腺
  • 3篇缺血
  • 3篇细胞瘤
  • 3篇先天
  • 3篇先天性
  • 3篇母细胞
  • 3篇母细胞瘤
  • 3篇脊柱
  • 3篇脊柱裂

机构

  • 19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辽宁省肿瘤医...

作者

  • 19篇刘波
  • 9篇苗佳宁
  • 7篇赵桂锋
  • 4篇李志杰
  • 4篇袁正伟
  • 4篇李慧
  • 3篇王华
  • 3篇张俊梅
  • 3篇范玉颖
  • 3篇吴迪
  • 2篇王丽杰
  • 2篇丁鹏
  • 1篇田聪亮
  • 1篇王传卓
  • 1篇于涛
  • 1篇杨生
  • 1篇黄天楚
  • 1篇曹嵩颖
  • 1篇赵立
  • 1篇范洋

传媒

  • 3篇中国实用儿科...
  • 2篇实验动物与比...
  • 2篇国际儿科学杂...
  • 1篇中国临床药理...
  • 1篇中国当代儿科...
  • 1篇山东医药
  • 1篇中华小儿外科...
  • 1篇实用医学杂志
  • 1篇中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比较医学...
  • 1篇中国小儿急救...
  • 1篇第十五届全国...
  • 1篇第十届中国实...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20
  • 4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Fhl1基因敲除对不同年龄小鼠腓肠肌肌纤维分化和自噬水平的影响
2019年
目的探索Fhl1(Four and a half LIM domains protein 1)基因敲除(Fhl1-ko)对不同年龄小鼠腓肠肌肌纤维分化和自噬水平的影响。方法以2.5月龄和8月龄的野生型和Fhl1-ko型雄性小鼠为研究对象,应用Western blotting技术检测自噬标记物P62(general transcription factor IIH subunit1), LC3B(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1 light chain 3 beta)和Beclin1在小鼠腓肠肌中的表达情况。应用定量PCR技术检测不同类型的肌纤维在小鼠腓肠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与野生型2.5月龄的腓肠肌相比, Fhl1-ko小鼠腓肠肌中LC3BⅡ和Beclin 1明显增加, P62却并没有明显降低。而与野生型8月龄的腓肠肌相比, Fhl1-ko小鼠腓肠肌中LC3BⅡ明显增加, Beclin1表达水平改变没有统计学意义, P62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在2.5月龄鼠中, Fhl1-ko可以明显降低腓肠肌中MYHⅡA, MYHⅡX型肌纤维相对表达量,明显增加MYHⅡB型肌纤维相对表达量。在8月龄鼠中, Fhl1-ko基因敲除可以明显增加腓肠肌中MYHⅠ和MYHⅡA型肌纤维相对表达量。结论 Fhl1-ko对不同年龄小鼠腓肠肌肌纤维分化和自噬水平的影响不同,提示调节自噬水平可能是FHL1基因突变和蛋白缺失所致的骨骼肌肌病的潜在治疗手段,并且针对不同年龄段的患者应采用差异化的精准治疗手段。
苗佳宁刘波刘波王莉莉
关键词:LIMDOMAINS自噬
力欣奇继续医学教育园地——思考病例系列(12)答案
2018年
(病例见本期彩页)患儿因发热、抽搐入院,入院后化验感染指标升高明显,完善腰穿颅内压明显升高,脑脊液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单核细胞为主,治疗上予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钠抗感染,甘露醇联合托拉塞米降低颅内压,乙酰谷酰胺营养脑细胞治疗。
刘波
关键词:病例降低颅内压白细胞升高他唑巴坦钠乙酰谷酰胺
新生期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大鼠模型比较研究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方式建立的新生期缺氧缺血性脑白质损伤大鼠模型的异同,为深入研究早产儿脑白质损伤选择理想的动物模型提供理论基础.方法 对3日龄Wistar大鼠采用3种不同的缺氧缺血方法建立脑白质损伤模型,分别为:左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6%O2) 30 min、左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6%O2)4 h和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8%O2)30min.比较各组大鼠脑病理形态学变化、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GFAP)和髓鞘碱性蛋白(myelin basic protein,MBP)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以及眼部变化.结果 左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6%O2)30min侧脑室周围白质组织结构稀疏模糊但无坏死灶;左侧脑室周围白质区GFAP免疫染色强度[(5 021.63 ±358.92) OD]增加程度最低(P <0.000 1),MBP免疫染色强度[(18488.63 ±1 822.62) OD]降低程度最低(P<0.000 1);左侧睁眼时间延迟.左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6%O2)4 h侧脑室周围白质区可见坏死灶;GFAP免疫染色强度为[(6 069.13 ±458.61) OD],MBP免疫染色强度为[(15003.38 ±1 559.11) OD];左侧睁眼时间延迟.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8%O2)30 min双侧脑室周围白质区见囊性坏死灶;左侧GFAP 免疫染色强度[(6 194.50 ±432.69) OD]增加程度最高(P <0.000 1),MBP免疫染色强度[(10119.35±735.16) OD]降低程度最显著(P<0.000 1);双侧睁眼时间延迟且双眼出现白内障改变.结论 左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30 min方法更适宜轻型脑白质损伤研究;左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6%O2)4 h及 双侧颈总动脉结扎伴低氧(8%O2) 30 min更适于严重的脑室周围白质软化病例研究.
范玉颖刘波王华张俊梅赵桂锋
关键词:脑白质损伤动物模型
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被引量:1
2021年
目的建立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探讨其相对于传统皮下异位肿瘤移植模型的优势。方法体外培养人神经母细胞瘤细胞,开腹接种于SCID-Beige小鼠左侧肾上腺周围脂肪内,并分别在肿瘤细胞接种后第14、21、28天取瘤组织,与传统皮下异位移植的肿瘤比较成瘤率、肿瘤生长速度及组织病理等指标。结果注射相同数量肿瘤细胞后,原位移植鼠成瘤率在3个取材时间点均为100%,而皮下异位移植鼠成瘤率在3个取材时间点分别为33%、67%、78%,原位移植瘤成瘤率高于皮下异位移植瘤。接种肿瘤细胞的第14、21、28天原位移植瘤肿瘤体积分别为(116.21±78.82)、(245.32±97.31)、(3091.21±2042.39)mm^(3),皮下异位移植瘤肿瘤体积分别为(7.26±6.04)、(41.67±38.52)、(292.14±167.12)mm^(3),与皮下异位移植瘤相比,原位移植瘤生长速度更快、种瘤体积更大。肿瘤组织HE染色提示原位移植瘤肿瘤组织较皮下异位移植瘤肿瘤细胞密度更大。结论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技术可行,与皮下异位移植瘤模型相比具有成瘤率高、肿瘤生长速度快的优势;比皮下异位移植瘤更符合临床神经母细胞瘤生长位置,为深入研究神经母细胞瘤提供更准确和高效的动物模型。
刘波苗佳宁苗佳宁李志杰
关键词:神经母细胞瘤动物模型
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探讨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细胞周期及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的影响。方法通过慢病毒转染方法构建过表达miR-34a的结肠癌SW480细胞株。实验分2组:miR-34a组(转染过表达miR-34a的慢病毒载体)和NC组(阴性对照组,转染空病毒载体)。分析两组细胞中miR-34a的相对表达量和miR-34a对人结肠癌SW480细胞增殖、凋亡及细胞周期的影响。通过裸鼠皮下注射肿瘤细胞方法构建皮下移植瘤模型,每7天测量移植瘤体积,28d处死裸鼠,测量移植瘤最终重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分析miR-34a对移植瘤生长的影响。结果miR-34a组的miR-34a相对表达量高于NC组(P<0.05)。miR-34a组2d后细胞增殖能力低于NC组(P<0.05);miR-34a组凋亡细胞比率高于NC组(P<0.05);miR-34a组细胞周期G2/M期比率高于NC组(P<0.05)。鼠-miR-34a组皮下移植瘤14d后的生长速度及瘤体最终重量低于鼠-NC组(P<0.05)。结论miR-34a可抑制人结肠癌SW480细胞的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及G2/M期阻滞,进而抑制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有可能成为结肠直肠癌治疗新的分子靶点。
王传卓辛鹤刘波刘兆玉
关键词:结肠癌MIR-34A增殖凋亡细胞周期皮下移植瘤
胚胎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先天性脊柱裂大鼠脊髓NGF和BDN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目的 研究胚胎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SC)移植对显性脊柱裂胎鼠脊髓组织中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 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BDNF)的表达及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建立全反式维甲酸致畸的显性脊柱裂大鼠模型,妊娠16d通过胎仔外科与显微注射相结合的方法将BMSC移植入胎鼠脊髓缺损部位,待胎鼠成活至妊娠21 d取脊髓,免疫荧光染色检测移植BMSC后脊髓缺损部位NGF和BDNF的表达,同时TUNEL染色法检测细胞凋亡的变化.结果 显性脊柱裂胎鼠BMSC移植后脊髓内BDNF、NGF的表达增强,而且BMSC移植区表达升高最显著,TUNEL染色显示BMSC移植组细胞凋亡明显减少.结论 胚胎期BMSC移植后改变脊柱裂病变区微环境,可能通过上调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抑制细胞凋亡,从而促进脊柱裂神经损伤的修复.
苗佳宁刘波吴迪赵桂锋李慧袁正伟
关键词:显性脊柱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血清可溶性CD146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诊断中的作用被引量:4
2017年
目的探讨血清可溶性CD146(s CDl46)水平在早期糖尿病肾病(DN)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用SPF级SD雄性大鼠32只,随机分为2组:空白组(C组)和模型组(DN组),每组16只。造模开始至实验结束,每周1次测量大鼠体质量、血糖,收集24 h尿液测定尿白蛋白、尿α1徽球蛋白(AIM)、尿转铁蛋白(TRU)、尿糖定性、尿N-乙酰-β-D-氨基葡萄糖苷酸(NAG)等指标。分别于成模第1天、第3周2个时间点,测定血肌酐(Scr)、血尿素氮(BUN)、s CD146水平,并计算大鼠肾质量/体质量比(RW/BW)。肾组织PAS染色观察肾皮质,计算肾小球系膜面积(MMA)。结果 DN组大鼠尿白蛋白、AIM、TRU、NAG指标明显高于C组(均P<0.01)。模型制备成功后第3周Scr、BUN指标DN组均高于C组,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制备成功后第1天、第3周模型组血清s CD146水平均较C组增高(均P<0.05)。RW/BW以及肾组织PAS染色结果显示,DN组RW/BW以及MMA均高于C组(P<0.01)。结论与C组比较,DN组中血清s CD146水平较早较快增加,s CD146能够更敏感地反映肾脏损害程度,对监测DN的发生与发展有重要临床意义。
刘波杨生
关键词:可溶性CD146肾脏损害
先天性显性脊椎裂胎鼠宫内干细胞移植新方法的建立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先天性显性脊椎裂胎鼠宫内干细胞移植的新方法。方法选择孕16、17、18天的雌性大鼠各30、30、26只,制备先天性显性脊椎裂胎鼠模型。采用胎仔外科、显微外科和显微注射技术,将转染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移植到脊椎裂胎鼠脊髓中。大鼠孕20天时剖腹、取胎,计算胎鼠成活率;制作胎鼠脊髓切片,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胎鼠脊髓干细胞移植情况。结果接受手术的孕鼠86只,孕20天成活81只,成活率为94.2%。行干细胞移植的先天性显性脊椎裂胎鼠258只,共取出198只,成活率为76.7%(198/258),其中胎龄为16、17、18天的胎鼠成活率分别为72.1%(80/111)、77.3%(78/101)、87.0%(40/46)。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胎鼠脊髓切片,可见呈现绿色荧光的MSCs;干细胞移植成活的胎鼠195只,成活率为98.5%(195/198)。结论成功建立先天性显性脊椎裂胎鼠宫内干细胞移植的新方法;该方法干细胞成活率较高,可用于神经管畸形治疗。
赵桂锋刘波苗佳宁吴迪李慧黄天楚袁正伟
关键词:胚胎显微手术显微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
儿科重症监护病房院内侵袭性真菌血流感染21例临床分析被引量:8
2019年
目的提高对侵袭性真菌感染(invasive fungal infection,IFI)的认识,帮助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改善预后。方法选取2012年1月至2018年1月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病房(PICU)住院,临床诊断IFI血流感染的21例患儿为研究对象,回顾性分析其临床特点、高危因素及预后。结果临床诊断IFI血流感染的21例患儿中,真菌感染的发生与年龄性别无明显相关性,致病菌以白色念珠菌及近平滑假丝酵母菌为主,近平滑假丝酵母菌病死率较高(80%);21例真菌血流感染的患儿,28d随访存活8例,死亡13例,病死率高达61.90%;原发病以呼吸系统(14.29%)、消化系统疾病(23.81%)居多,其中重症肺炎4例,消化道穿孔4例;高危因素主要以广谱抗生素联合应用、侵入性操作(气管插管、中心静脉置管、导尿及留置胃管等)、长期ICU住院等为著,均在85%以上。真菌感染多表现为不典型发热(80.95%),白细胞异常升高或降低(47.62%),C反应蛋白多升高(80.95%),G试验的阳性率可达到42.86%;存活组的8例患儿诊断真菌感染前75%预防性应用抗真菌治疗,死亡组预防用药率为53.85%。结论长期ICU住院、大量广谱抗生素的长期及联合应用、侵入性操作、自身免疫缺陷等因素的存在增加了真菌感染的风险,对于临床原发病基础上出现不典型难治感染,要警惕真菌感染,应积极完善相关微生物学检查。
刘波王丽杰
关键词:侵袭性真菌感染念珠菌高危因素
一种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构建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神经母细胞瘤肾上腺原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动物筛选;(2)神经母细胞经胰酶消化、稀释,制得细胞悬液(3)动物背部切口,将细胞悬液注射入肾上腺周围脂肪处。与传统异位皮下移植的肿瘤相...
刘波丁鹏苗佳宁张斯萌李志杰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