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海卿

作品数:38 被引量:215H指数:10
供职机构:甘肃省作物遗传改良与种质创新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8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30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7篇油菜
  • 35篇冬油菜
  • 34篇白菜
  • 34篇白菜型
  • 30篇白菜型冬油菜
  • 13篇抗寒
  • 10篇抗寒性
  • 8篇白菜型油菜
  • 7篇性状
  • 6篇叶片
  • 6篇杂交
  • 6篇胁迫
  • 4篇低温胁迫
  • 4篇电泳
  • 4篇越冬率
  • 4篇脱落酸
  • 4篇寒旱区
  • 4篇旱区
  • 4篇甘蓝
  • 4篇甘蓝型

机构

  • 27篇甘肃农业大学
  • 14篇甘肃省作物遗...
  • 4篇河西学院
  • 3篇甘肃省农业科...
  • 1篇兰州大学
  • 1篇天水市农业科...

作者

  • 38篇刘海卿
  • 36篇孙万仓
  • 34篇刘自刚
  • 27篇武军艳
  • 26篇方彦
  • 24篇李学才
  • 19篇钱武
  • 16篇马骊
  • 14篇杨刚
  • 13篇刘林波
  • 12篇杨建胜
  • 12篇张树娟
  • 10篇陈奇
  • 9篇方园
  • 9篇袁金海
  • 8篇曾秀存
  • 6篇王治江
  • 6篇赵艳宁
  • 4篇王月
  • 4篇米超

传媒

  • 7篇干旱地区农业...
  • 4篇中国油料作物...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2篇中国生态农业...
  • 2篇西北农业学报
  • 2篇作物学报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草业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核农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3篇2018
  • 8篇2017
  • 14篇2016
  • 12篇2015
  • 1篇2014
3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低温胁迫下内源ABA、GA及比值对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抗寒性的响应被引量:22
2016年
为阐明低温胁迫下激素含量对冬油菜枯叶期的调控和对抗寒性的响应,为冬油菜抗寒性研究提供依据,以8份不同抗寒等级的白菜型和甘蓝型冬油菜为材料,利用盆栽试验,待幼苗长至5~6片真叶时在人工气候箱中进行低温处理(25℃、10℃、2℃、?5℃),分析低温胁迫后冬油菜内源ABA、GA含量和叶绿素的变化。回归分析表明温度与ABA含量存在显著的负相关,回归方程符合y=?ax+b,随着温度的降低,内源ABA含量呈先缓慢(10℃)后迅速上升(2℃、?5℃)的趋势,且温度处理间、温度与品种互作间差异极显著;由于激素间的拮抗作用GA含量变化则恰好相反。当在0℃以上低温时,品种间ABA含量无明显差异,当温度降到?5℃,白菜型冬油菜ABA含量明显高于甘蓝型,抗寒性强的品种高于抗寒性弱的品种。ABA含量的升高导致叶绿素含量的变化,随着温度降低,叶绿素含量呈先降低后增加的趋势,但总体呈下降趋势,且白菜型冬油菜和甘蓝型冬油菜之间存在不同的响应机制,这种作用使白菜型冬油菜叶绿素含量低于甘蓝型冬油菜,导致白菜型冬油菜枯叶期提前,提早进入越冬期,增加了对低温冻害的御性和避性。因此,随着温度的降低冬油菜叶片ABA含量上升,叶绿素降解,白菜型冬油菜更早进入枯叶期,枯叶期较早和降温后ABA含量高是白菜型冬油菜抗寒性较强的主要原因。
刘海卿方园武军艳陈奇孙万仓刘自刚方彦米超蒲媛媛赵艳宁董小云曾秀存许耀照
关键词:白菜型甘蓝型冬油菜GA低温胁迫抗寒性
不同抗寒性白菜型冬油菜杂交后代保护性酶活性与越冬率分析被引量:3
2016年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7号分别与抗寒性品种延油2号和耐寒性品种天油2号的杂交后代(F1、F2、BC1)为研究对象,对各世代越冬率进行统计并结合亲本及杂交后代的CAT、POD、SOD酶活性变化研究,分析它们之间的抗寒性关系。结果表明:不同抗寒性品种杂交后代的越冬率均介于2个亲本之间,但不同世代越冬率存在较大差异;母本的抗寒性越强,在F1代中,后代的越冬率越高,F1代的自交后代(F2)越冬率比F1代的低;在BC1中,后代的越冬率变化范围较大,既有低于F2代自交后代的杂交组合(天2×陇7)×天2,也有高于F1代的杂交组合(陇7×天2)×陇7,以抗寒性强的品种作轮回亲本可以使回交一代的越冬率明显升高。低温胁迫后,2个群体不同世代的保护酶活性均增加,在群体1中,F1代CAT平均值从降温后比降温前升高了,F2从8.41 U·g-1到15.72 U·g-1,BC1从10.62 U·g-1到19.20 U·g-1。对越冬率与保护性酶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为Y=1.208+2.698X1+1.154X2+0.163X3,可得出越冬率与CAT酶、POD酶、SOD酶活性的关系呈极显著正相关,说明保护性酶活性越强,越冬率越高,抗寒性也就越好。
王凯音孙万仓刘自刚方彦杨刚马骊郭仁迪方圆侯献飞刘林波钱武刘海卿袁金海王治江
关键词:冬油菜白菜型越冬率抗寒性杂交后代
冬油菜叶片质外体抗冻蛋白标样制备方法及蛋白裂解液
一种冬油菜叶片质外体抗冻蛋白标样制备方法及蛋白裂解液,将冬油菜叶片质外体抗冻蛋白干粉溶于含尿素的蛋白裂解液中保存,即得冬油菜叶片质外体抗冻蛋白标样;该冬油菜叶片质外体抗冻蛋白干粉是用质外体抗冻蛋白提取法从强冬性白菜型冬油...
孙万仓刘林波杨刚刘自刚武军艳李学才方彦袁金海侯献飞王凯音马骊钱武刘海卿陈奇张树娟
文献传递
北方旱寒区白菜型冬油菜品种抗寒性与适应性分析被引量:13
2014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品种在北方寒旱区的抗寒性和适应性,筛选出适应于大面积种植的优良抗寒冬油菜品种。本研究采用多点试验,对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的越冬率、产量、经济性状及生育期进行比较,分析其抗寒性和适应性。结果在北方旱寒区纬度29°36′~43°55′、海拔35~3 650m、极端最低气温-16.5^-41.5℃、年平均气温6.5~11.5℃、年平均降水量42~700mm、无霜期110~200d的地区,不同品种的越冬率和产量存在较大差异,且同一品种在不同试点的越冬率和产量也不相同,但12个品种(系)在各试验点均可表现出强的特殊适应性,越冬品种在不同试点均能正常生长,具有良好的经济性状,并且收获期集中在6月中下旬,适合倒茬,能够提高复种指数。综合分析表明:在12份供试材料中,陇油6号、陇油7号、07兰MXW-1-3由于具有越冬安全性(越冬率82.73%~89.13%),增产明显(产量2 574.76~2 709.11kg·hm-2),经济性状优良,生育期适中,是最适合在甘肃、新疆、西藏、山西、北京、辽宁等北方寒区种植的白菜型冬油菜品种(系)。
刘海卿孙万仓刘自刚武军艳杨建胜钱武赵艳宁刘林波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越冬率
北方不同生态区白菜型冬油菜农艺性状变化分析被引量:16
2015年
为了进一步研究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不同生态地区的生长发育特性,明确冬油菜北移的适应区域,扩大冬油菜的种植区划,本研究通过分析18个冬油菜品种在17个不同生态区5 a的农艺性状变化,用适定性参数法、变异系数法分析其稳定性,用隶属函数法综合评价不同品种的农艺性状。结果表明,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农艺性状均很优良,且优于胡麻和春油菜等同类型的其他油料作物;品种间、年份间变化不明显,稳定性高。影响冬油菜农艺性状的主要因子是温度,其次是海拔、纬度、越冬率等。北方地区冬季寒冷,极端低温低、低温来临时间早、持续时间长,昼夜温差大,这些气候特点决定了冬油菜农艺性状在不同的生态地区间差异十分明显。与冬油菜原种植北界甘肃省天水市(北纬34°6′)相比,在北纬36°以北的高纬度地区(气温较低)白菜型冬油菜的株高、分枝部位明显降低,分枝数减少;且因花期冻害存在分段结实的现象,突出的表现为主花序长,而主花序角果数少且分布不均匀。但这些地区籽粒灌浆期相对低温,灌浆期较长,且昼夜温差较大,降低了呼吸消耗,因此角粒数和千粒重明显增加。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乌鲁木齐市(北纬43°77′)、塔城市(北纬46°74′)、拜城县(北纬41°82′)等极端寒冷的地区,由于冬春季积雪覆盖,减弱了冬季冻害和春季干旱,反而农艺性状优良,是发展冬油菜的潜在产区。因此,白菜型冬油菜在北方地区种植是可行的,能够安全越冬的地区冬油菜均能正常生长,农艺性状优良,且由于角粒数和千粒重存在潜在优势而使冬油菜具有发展潜力。
刘海卿孙万仓刘自刚王治江袁金海方园郭仁迪米超陈奇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冬油菜生态地区农艺性状角粒数
鉴定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方法
本发明涉及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鉴定方法。利用该方法成功鉴定了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为真杂种。一种鉴定甘蓝型冬油菜和芥菜型冬油菜杂交种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有以下步骤:(1)采样:(2)分别称取0....
刘自刚钱武孙万仓李学才方彦武军艳杨刚王月王凯音刘林波侯献飞马骊张树娟杨建胜刘海卿董红叶
文献传递
白菜型冬油菜和春油菜及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的SDS-PAGE电泳分析
2017年
为探讨质外体抗冻蛋白能否作为冬油菜抗寒评价的一项新指标,本研究利用SDS-PAGE凝胶电泳对白菜型冬油菜‘陇油7号’和‘陇油9号’与优质春油菜Parkland及其杂交F1代质外体抗冻蛋白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低温胁迫前所有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浅,其含量较低。低温胁迫后,各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加深,含量增加,且单株间差异较大。冬性亲本和能够越冬单株质外体抗冻蛋白电泳图谱颜色深,而春性亲本与不能越冬单株的颜色浅。由此说明,质外体抗冻蛋白作为抗寒评价的新指标是可行的,试验中筛选出的一些抗寒性状优良的单株,可为冬油菜抗寒品种的选育和改良提供一定的基础材料和理论依据。
方园刘林波孙万仓刘自刚杨刚袁金海马骊侯献飞王凯音郭仁迪陈奇王治江刘海卿钱武赵艳宁米超
关键词:白菜型油菜质外体抗冻蛋白SDS-PAGE电泳
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及其使用方法
本发明属于农业生产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白菜型冬油菜抗寒剂。一种白菜型冬油菜幼苗的抗寒剂,其主要特点在于由如下原料组成,15‑25mg/L,纯度≥99.9%,ABA脱落酸;其余为水。本发明针对北方寒旱区白菜型冬油菜容易遭...
刘自刚刘海卿孙万仓武军艳李学才方彦王治江杨建胜钱武张树娟
文献传递
抗寒复合剂对白菜型冬油菜生长发育及产量性状的影响被引量:2
2017年
以超强抗寒性冬油菜品种陇油6号、陇油7号和弱抗寒性品种天油2号、天油4号为材料,研究了低温(-5℃)胁迫下几种抗寒复合剂对白菜型冬油菜叶片相对电导率、丙二醛含量及越冬率、农艺性状、生育期、经济系数、产量变化的影响。试验设6种处理:T1,蒸馏水(CK);T2,20 mg·L^(-1)ABA;T3,20 mg·L^(-1)ABA+300 mg·L^(-1)PEG-6000;T4,20 mg·L^(-1)ABA+50 mg·L^(-1)PP333;T5,20 mg·L^(-1)ABA+300 mg·L^(-1)PEG-6000+50 mg·L^(-1)PP333;T6,20 mg·L^(-1)ABA+300 mg·L^(-1)PEG-6000+50 mg·L^(-1)PP333+10 g·L-1尿素。结果表明,喷施抗寒复合剂能显著提高白菜型冬油菜的越冬率,其中T5处理越冬率达到91.97%,较CK增加18.87%;抗寒复合剂处理,参试材料叶片相对电导率和丙二醛含量在各个处理下较CK平均降低25.43%和25.36%,并且使根颈直径、全株有效结角数、单株产量、经济系数、产量显著增加,生育期延长。通过隶属函数法和主成分打分,不同抗寒复合剂的抗寒效果为T5>T6>T4>T3>T2>CK。
郭仁迪刘海卿武军艳孙万仓刘自刚曾秀存方园陈奇王治江袁金海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生长发育抗寒性
灌浆天数对北方白菜型冬油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2016年
为了研究北方白菜型冬油菜在灌浆成熟过程中产量和品质性状的特征特性变化,以白菜型冬油菜陇油12号和09鉴8为材料,分析冬油菜在终花后10、20、30、40、45 d的植株、角果、籽粒形态和干鲜重,产量和品质性状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籽粒灌浆成熟,植株和角果颜色呈墨绿—青绿—黄绿—蜡黄—肤白色变化。角果中籽粒大小呈小—大—小变化,种子颜色呈绿色—褐绿相间—褐色—紫色—黑色变化。植株、角果、籽粒鲜重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单峰变化曲线,基本呈抛物线状,且分别在终花后20、30、40 d鲜重达到最大,而植株、角果、籽粒干重呈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变化趋势。同时千粒重、单株产量、经济系数也呈先增加后保持不变的S型增长曲线,且在终花后30 d达到最大,之后保持不变。相关分析表明,灌浆时间长短与籽粒鲜重、千粒重、经济系数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91、0.962、0.968(P<0.01);与单株产量、含油率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分别为0.947、0.940(P<0.05);与蛋白质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86(P<0.05)。通过主成分分析方法打分,各处理的综合得分排名为40 d>45 d>30 d>20 d>10 d,因此,籽粒灌浆天数对白菜型冬油菜的产量和品质影响明显。综合评价得出,蜡黄期(约终花后40 d)产量和品质等性状达到最佳,是收获的最适宜时期。
雷建明刘海卿张亚宏张岩孙万仓
关键词:白菜型冬油菜品质性状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