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立明

作品数:20 被引量:41H指数:4
供职机构: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计划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文化科学经济管理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3篇政治法律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生物学

主题

  • 8篇法治
  • 4篇产权
  • 3篇地产权
  • 3篇农地
  • 3篇农地产权
  • 3篇逻辑
  • 3篇法律
  • 3篇法学
  • 3篇法学教育
  • 2篇地方性知识
  • 2篇社会保障
  • 2篇视域
  • 2篇农村
  • 2篇农村社会
  • 2篇律文
  • 2篇教育
  • 2篇法律文化
  • 2篇法治启蒙
  • 2篇村社
  • 1篇地方高校

机构

  • 16篇菏泽学院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1篇江苏省社会科...

作者

  • 17篇刘立明
  • 1篇夏锦文
  • 1篇夏锦文

传媒

  • 2篇理论导刊
  • 2篇河北工业大学...
  • 1篇华中农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学海
  • 1篇贵州大学学报...
  • 1篇理论月刊
  • 1篇延边大学学报...
  • 1篇广西大学学报...
  • 1篇继续教育研究
  • 1篇华北电力大学...
  • 1篇太原理工大学...
  • 1篇现代教育科学...
  • 1篇菏泽学院学报
  • 1篇长春工业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2篇2015
  • 6篇2012
  • 5篇2011
  • 2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论后乡土中国的法治启蒙被引量:6
2011年
现代性的法律制度打破了中国乡土社会的传统秩序,但由于缺乏法理念的精神支撑,现代法治秩序并未能有效形成,中国社会明显具有后乡土社会的特质。法治视域的后乡土中国不同于乡村中国,它强调的是传统社会对现代国家的认同。今天依赖现代国家的权威推进的法治现代化仍在继续,通过法治启蒙消除传统观念形成的障碍显然十分必要。后乡土中国的法治启蒙,不是观念上的普法教育抑或法治宣传,而是要通过对多元利益的调整来充分的保护权利,通过宪政制度的建设来有效的限制政府权力,以强大的利益召唤力来唤起全社会对法治的认同。
刘立明
关键词:法治法治启蒙
生存权与发展权比较视域中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被引量:1
2011年
生存权不仅仅包含生物式生存的权利,还包含着社会性和文化性的权利。发展权是谋求人的全面发展的权利,尤其强调发展的机会均等。生存权的实现离不开发展权的实施,发展权的实现又以生存权的存在为前提和基础。离开生存权谈发展权或者离开发展权谈生存权,都不具有现实意义。国家对生存权进行法律保护所承担的乃是一种直接责任,对发展权的保护承担的是一种间接责任。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是一个既保护生存权又保护发展权的系统的救助工程。我国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应该通过立法的形式把生存权具体化为最低生活保障权,使贫困人口拥有法律上的请求权,对于发展权的保护还是主要要依靠政策来实现,这些政策当然要逐步的实现法律化。
刘立明
关键词:生存权发展权最低生活保障
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关系及启示——基于法社会学的视角被引量:3
2012年
当前农村土地承载着农村经济发展和农民生存保障的双重功能,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之间发生了明显的冲突,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土地资源的有效利用,同时也阻碍了农村社会保障体系的顺利构建。论述了土地保障与社会保障权利2种权利在属性上有着本质的不同、在社会功能上存在着内部的冲突与外部的重叠、权利保护上存在的优先顺位关系。提出3点启示: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利用是农民社会保障权实现的物质基础;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效合理利用离不开农民社会保障权的实现;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农民社会保障权应该各司其职。
刘立明
关键词: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社会保障权法社会学
从法治的人文精神看法学教育的变革被引量:1
2012年
当前的高校法学教育中人文精神因受功利主义等因素的冲击而严重缺位,人文精神的复归便成为当前法学教育价值观念变革的方向。要实现这一变革,应该努力实现从重视技能培训向强调人文培育的理念转变,实现法学教育内容由单一向多元的转变,实现教育方式上由简单的知识传授向对实践经验的体悟转变,此外还要重视对法学教师的教育。
刘立明
关键词:法治人文精神法学教育
农地产权制度变革的逻辑被引量:2
2011年
论述了农地产权变革的效率逻辑和公平逻辑,揭示了农地产权制度改革的现实路径:一是坚持和完善现有的农地集体所有制;二是强化农村集体"统"的经营权。
刘立明
关键词:农地产权逻辑
地方牲知识视阈中的成人高等法学教育变革
2012年
法学教育除了要重视国家的法律制度,更要重视地方的文化、传统、习俗等地方性知识。成人高等法学教育要以培养能够适应基层法律工作的应用型法律人才为目标,重视自身在教育对象、办学形式、办学资源等方面的地方性特色,深化在课程设置、师资构成、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改革。
刘立明
关键词:地方性知识成人法学教育
论国有企业改革的产权逻辑
2008年
国企的所有者是全体公民,国家代表人民行使所有权,国家所有权与个人所有权有着本质的区别。国企是公共财政以企业形式的延伸,国企的首要职责是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以弥补市场本身的缺陷,而并不是作为一种特殊的市场主体规定市场经济的发展方向和性质,并不是作为一种普通的市场主体赚钱盈利,更不是作为一种垄断企业与民争利。国企与民争利的实质是否定和剥夺了人民的所有权,而人民对于国企的所有权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国家应当坚决制止国企依靠垄断地位侵犯人民利益的非法行为,坚决保护人民对于国企的所有权。
刘立明
关键词:国有企业所有权
程序正义之“看得见”与“感受到”被引量:8
2020年
相信"正义必胜"的情感信念是英美人追寻程序正义的动机,是程序正义"看得见"的逻辑起点;而站在当事人及社会公众的立场上,"看得见的正义"之逻辑归宿却在于"感受到"。在中国的现实司法语境中,"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的理论重心就在于"感受到程序正义",但其"感受到"的机理需要在程序正义与结果正义及司法信任的复杂互动关系中予以把握。让人民群众感受到程序正义的实践进路应该更关注程序正义的主观侧面,要尽力避免社会公众产生"程序非正义"的想象,努力提升人民群众的"程序获得感",不断强化法官的职业伦理素养。
夏锦文夏锦文
关键词:程序正义司法信任
民间法与农村社会的法治启蒙被引量:2
2012年
中国农村社会的法治化,固然离不开现代性法律制度的构建,但更取决于农村社会对于现代法治的普遍认同。这种内在的心理上的认同绝不可能通过外在制度的强制而生成,它需要我们在现实的社会生活中发现法律存在与发展的动因,在具体的生活场景中培育人们的信任情感。而作为农村社会生活经验积淀的民间法,体现了乡土社会人们对于生活的直接的规范性诉求,更容易受到人们的认同和遵守。依靠国家权威强制实施的正式的法律制度,只有积极地吸收民间法的合理成分,并通过对民间法的借鉴进行合法性重构,才能形成乡土社会对于现代法治的普遍信任。
刘立明
关键词:民间法农村社会法治启蒙
法律权威内化于心的理论逻辑被引量:2
2015年
法治致力于增进人的幸福,幸福生活乃是人民大众把法律权威内化于心的终极目标。法律权威能否内化于心,不是取决于外在权力的强度,而是取决于服从者的接受意愿,人民大众的认同接受乃是法律权威内化于心的关键。法律权威内化于心也意味着"外化于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法律权威的自愿服从是其内化于心的外在体现。法律权威内化于心的最为根本的基础条件即存在能够获得人们自愿选择的自律性的法律。在中国文化语境下思考法律权威内化的问题,需要作为主体的人民大众的积极而广泛的参与,需要从传统中国法律文化、从西方法治文明、也从当下中国社会所处的深层社会结构中汲取资源并进行自主创造。
刘立明
关键词:法治文明法律权威法律文化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