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苏南

作品数:10 被引量:16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金属学及工艺文化科学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2篇科技成果
  • 1篇专利

领域

  • 5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金属学及工艺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3篇自动控制
  • 2篇碳浓度
  • 2篇碳浓度分布
  • 2篇稳定性
  • 2篇物理意义
  • 2篇红外
  • 1篇电阻
  • 1篇选票
  • 1篇一维数学模型
  • 1篇裕度
  • 1篇渗碳
  • 1篇渗碳工艺
  • 1篇实验教学
  • 1篇实验教学改革
  • 1篇实验室
  • 1篇数学模型
  • 1篇碳势
  • 1篇图像符号
  • 1篇判别法
  • 1篇票夹

机构

  • 10篇安徽大学
  • 1篇合肥工业大学

作者

  • 10篇刘苏南
  • 3篇吴建国
  • 2篇李炜
  • 2篇郭星
  • 2篇刘政怡
  • 2篇吴海辉
  • 1篇王虎
  • 1篇孙伟
  • 1篇李云
  • 1篇张以文
  • 1篇赵照
  • 1篇刘风娟
  • 1篇王庆生
  • 1篇侯志远
  • 1篇樊庆林
  • 1篇马修水
  • 1篇王娇娇

传媒

  • 3篇安徽大学学报...
  • 1篇太原重型机械...
  • 1篇中国高教研究
  • 1篇洛阳工学院学...
  • 1篇南京理工大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2
  • 1篇2001
  • 2篇2000
  • 2篇1999
  • 1篇199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段法渗碳过程的一维数学模型
2002年
目前最佳渗碳工艺方法是在整个渗碳过程中对碳势进行台阶式控制 ,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多段渗碳过程。该文建立了多段法渗碳的一维数学模型 ,用此数学模型能够清晰地描述渗碳过程中每一时段的物理行为。
刘苏南
关键词:碳浓度分布一维数学模型物理意义
基于智能嵌入式技术的红外超大触摸屏
郭星吴建国刘政怡李炜王庆生张以文刘苏南王娇娇侯志远任乐
该项目采用自主研发的垂直方向布置红外发射接收排管结构、显示屏周边布置红外发射管和四角布置红外光敏电阻的结构,使用文法识别方法解决多点定位问题,实现了超大、超宽屏幕的触控,有效克服了环境强光干扰。项目产品具有生产成本低、性...
关键词:
关键词:光敏电阻
基于图像符号识别的电子票箱
基于图像符号识别的电子票箱,其特征是设置箱体,箱体的上部为图像获取单元,箱体的下部为票仓单元;图像获取单元由直立的透明票夹分设为左右对称的两间采像室,票仓单元以透明票夹所处位置为中心,呈左右分设为有效票区和无效票区,两票...
吴建国刘苏南夏承宝胡以桃吴海辉樊庆林王虎赵照
文献传递
面向计算机超大屏的触控互动操作实现技术与应用
吴建国刘政怡周济人李炜郭星吴海辉吴璠蒋智谋许军刘苏南
项目基于人工智能识别方法,研究触摸、手势控制等面向计算机超大屏幕的触控互动操作实现技术,开发多种技术特点鲜明的新型互动操作产品。项目属于计算机人机交互领域。项目使用图像传感器获取计算机屏幕及手臂、手掌、手指、笔或激光点的...
关键词:
关键词:红外传感器
关于控制系统临界点和奇点的探讨
2000年
对自动控制系统理论中的临界点及奇点的定义进行探讨。
刘苏南李云
关键词:稳定性奇点自动控制系统
多段法渗碳的数学模型及其物理意义被引量:1
2001年
目前最佳渗碳工艺方法 ,是在整个渗碳过程中对碳势进行台阶式控制。这一过程可以看成是一个多段渗碳过程。本文建立了多段法渗碳的数学模型 ,并讨论其物理意义。运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迭加性质所求得的碳浓度分布函数能够描述多段法渗碳过程的物理本质。
刘苏南
关键词:渗碳工艺数学模型计算机控制碳势
自动检测实验教学改革和实验室建设探讨被引量:14
1999年
马修水孙伟刘苏南
关键词:高校实验教学教学改革
关于稳定裕度的两点讨论被引量:1
1991年
本文对自动控制原理中关于稳定裕度的某些观点进行探讨。
刘苏南
关键词:自动控制理论
最小相角系统稳定性的一种判别方法
1999年
提出了一种判定最小相角系统稳定性的方法。
刘苏南刘风娟
关键词:稳定性相角裕度判别法自动控制
圆柱形工件多段法渗碳的碳浓度分布
2000年
本文运用线性偏微分方程的可迭加性质所求得的圆柱形工件多段法渗碳的碳浓度分布函数可以描述圆柱形工件渗碳过程的物理本质。
刘苏南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