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国才

作品数:84 被引量:225H指数:8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医药卫生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中医药科学研究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64篇期刊文章
  • 18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 1篇专利

领域

  • 80篇医药卫生
  • 2篇生物学
  • 1篇化学工程

主题

  • 23篇细胞
  • 22篇血清
  • 18篇肝炎
  • 15篇乙型
  • 15篇乙型肝炎
  • 11篇慢性
  • 10篇病毒
  • 8篇对氧磷
  • 7篇对氧磷酯酶
  • 7篇对氧磷酯酶1
  • 6篇单核
  • 6篇单核细胞
  • 6篇脂蛋白
  • 5篇凋亡
  • 5篇凋亡诱导
  • 5篇凋亡诱导配体
  • 5篇血脂
  • 5篇高血脂
  • 5篇高血脂症
  • 4篇乙型肝炎病毒

机构

  • 78篇浙江大学医学...
  • 8篇浙江大学
  • 4篇杭州市红十字...
  • 4篇安徽省黄山市...
  • 3篇浙江省立同德...
  • 2篇国家电网公司
  • 2篇浙江大学医学...
  • 1篇余姚市人民医...
  • 1篇浙江省肿瘤医...
  • 1篇浙江中医药大...
  • 1篇浙江省中医院
  • 1篇杭州市第六人...
  • 1篇宁波市第一医...
  • 1篇天台县人民医...
  • 1篇马里兰大学
  • 1篇杭州市下城区...
  • 1篇安徽省休宁县...

作者

  • 84篇吕国才
  • 31篇徐根云
  • 19篇杨益大
  • 14篇华永川
  • 13篇郑临
  • 10篇陈晓刚
  • 10篇张娟文
  • 9篇娄域峰
  • 8篇陈瑜
  • 5篇陈晓玲
  • 5篇张雯
  • 5篇方鲁
  • 5篇陶筱娟
  • 5篇程军
  • 3篇陈智
  • 3篇金杭斌
  • 3篇滕敏
  • 3篇厉有名
  • 3篇施华萍
  • 3篇金希

传媒

  • 11篇浙江预防医学
  • 10篇浙江检验医学
  • 5篇中华劳动卫生...
  • 4篇江西医学检验
  • 4篇中华微生物学...
  • 3篇中华传染病杂...
  • 2篇中华检验医学...
  • 2篇浙江医学
  • 2篇中华肝脏病杂...
  • 2篇实验与检验医...
  • 2篇中华临床感染...
  • 1篇中国中医药科...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中国药学杂志
  • 1篇中国农村卫生...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国外医学(流...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华中医学杂志
  • 1篇中华消化杂志

年份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5篇2010
  • 6篇2009
  • 9篇2008
  • 11篇2007
  • 10篇2006
  • 5篇2005
  • 24篇2004
  • 2篇2003
  • 1篇2001
  • 1篇2000
  • 1篇1999
8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镇海地区451例肺炎患者血清MP-IgM抗体分析被引量:2
2006年
目的了解镇海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流行病学情况。方法采用日本赛乐迪亚一麦可。Ⅱ肺炎支原体抗体诊断试剂盒,以被动凝集法检测451例肺炎患者MP—IgM抗体。结果451份血清标本中,MP—IgM抗体的阳性检出率为28.2%,其中男性和女性的阳性检出率分剐为24.7%和32.7%,学龄前期(0—6岁)、学龄期(7-20岁)和大于20岁的阳性检出率分别为28.4%,36.3%和5.2%,各年龄段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1a中以1月份阳性率最高为50%,7月份最低为11.1%。结论肺炎支原体是引起镇海地区儿童肺炎的重要原因,全年均有发病,以冬春季节较多,学龄期儿童较多,学龄前儿童也逐渐增多,其他年龄段偶有发生,应引起重视。
曹利君吕国才干文君
关键词:肺炎支原体肺炎
慢性乙型肝炎AST线粒体同工酶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5年
吕国才陈晓刚徐根云金玉琴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
分离胶对血清酶类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
2004年
目的探讨分离胶对血清酶类活性和稳定性的影响。方法对用分离胶管、血清血球共置管和血清单独分离管保存的50份血液标本,分别于第1、2、3、5、7、9天测定10项血清酶类,观察其活性和稳定性的变化。结果第一天三管间酶类活性两两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分离胶天间各酶类活性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血球共置管LDH从第五天开始升高(P<0.05),AFU从第9天开始下降(P<0.05),血清单独分离管LDH从第5天开始下降(P<0.05)。结论分离胶管不影响血清酶类活性和稳定性,能保护血清酶类免受血细胞的干扰,适合在临床推广使用。
华永川金斐吕国才杨荣伟徐根云
关键词:分离胶血清酶类活性稳定性
冠心病血清对氧磷酯酶1活性与氧化功能指标的研究被引量:3
2007年
目的初步探讨冠心病(CHD)中血清对氧磷酯酶1(PON1)的抗氧化功能。方法测定心绞痛及心肌梗死患者血清中PON1活性,比较其与氧化指标丙二醛(MDA)、还原型谷胱甘肽(GSH)及血脂指标的相关性。结果心绞痛组及心肌梗死组患者血清PON1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心肌梗死组低于心绞痛组。与脂质氧化产物MDA呈负相关,与抗氧化指标GSH呈正相关。结论血清PON1参与脂质抗氧化机制,可能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酶。
陈晓蓓徐根云吕国才
关键词:对氧磷酯酶1丙二醛还原型谷胱甘肽冠心病
LPS提高单核细胞TRAIL表达及诱导肝细胞凋亡的研究被引量:2
2004年
吕国才杨益大郑临徐根云
关键词:肝细胞凋亡LPSTRAIL单核细胞转染细胞
血清黄嘌呤氧化酶联合脂质过氧化指标检测对急性有机磷中毒的意义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观察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患者血清黄嘌呤氧化酶(X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以及丙二醛(MDA)含量变化,探讨氧化应激在AOPP中的意义。方法检测45例AOPP患者中毒后不同时间血清XO和SOD活力及MDA含量,并与50例健康对照比较。结果AOPP患者血清XO活力于中毒后1d上升,中毒后3d达高峰,经治疗,第5天开始下降,但均高于中毒后1d,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中毒后1、3、5和30d XO活力均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后1、3和5d血清SOD活力分别为(93.8±14.7)、(92.3±11.2)和(89.3±11.2)U/ml,均低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毒后30d SOD活力为(129.7±13.2)U/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MDA含量于中毒后3d开始上升,第5天达到高峰,与健康对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中毒后30dMDA水平已接近健康对照水平。结论AOPP时存在氧化应激损伤,血清XO联合SOD活力及MDA水平检测对中毒患者应用抗氧化剂治疗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张娟文吕国才金玉琴
关键词:有机磷黄嘌呤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丙二醛
IgA肾病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分泌TGF-β1的功能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研究IgA肾病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分泌TGF-β1的功能。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分析外周血γδT细胞比率并检测血清IgA的水平,以抗TCRγδ单克隆抗体(mAb)固相法,体外选择性地扩增γδT细胞。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以抗CD3抗体刺激48h后,用ELISA法测定培养体系中TGF-β1的水平。结果IgA肾病患者外周血γδT细胞的比例升高,并与血清IgA的水平呈正相关。用抗TCRγδmAb固相法能获得高纯度的γδT细胞。经抗CD3抗体刺激的IgA肾病患者的γδT分泌TGF-β1的量比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结论IgA肾病患者的γδT细胞可通过大量分泌TGF-β1参与该病的发生、发展。
程军吕国才张雯肖荣陶筱娟方鲁
关键词:IGA肾病转化生长因子Β1
大鼠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形成过程中肠道通透性的变化被引量:16
2006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的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认为与内毒素有关。内毒素主要来源于肠道。有研究发现,酒精性肝病及肝炎肝硬化患者肠道大分子物质的通透性增加。现尚少有对大鼠NASH各阶段肠道通透性动态变化情况的相关报道。本研究动态观察了NASH模型大鼠肠道通透性的变化,旨在探索肠道通透性改变在NASH发病中的作用。
金希厉有名虞朝辉吕国才徐磊金杭斌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肠道通透性NASH大分子物质肝硬化患者酒精性肝病
爱滋病病毒(HIV)Tat蛋白对CD4+细胞表达辅助受体CCR5和CXCR4影响的研究
目的:研究H1V Tat蛋白对CD4细胞表达辅助受体CCR5和CXCR4的影响。方法:以流式细胞仪方法测定CD4细胞表面表达的CCR5和CXCR4。结果:本研究结果表明HIV Tat蛋白能增加CD4细胞表达CCR5和CX...
郑临杨益大吕国才
关键词:细胞表达CXCR4TAT爱滋病
文献传递
AST线粒体同工酶在诊断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中的意义
2004年
目的探讨血清AST线粒体同工酶(ASTm)活性测定在慢性乙型肝炎中的意义。方法免疫抑制酶动力学法测定5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4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ASTm活性,比较不同组间之差异,并比较ASTm与ALT、AST及GGT等其他肝功能指标的相关关系。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ASTm活性显著升高(P<0.05),且慢重肝组ASTm活性高于慢乙肝组,血清ASTm活性与ALT、AST及GGT等指标呈正相关关系。结论血清ASTm活性是反映肝脏病变程度的一项可靠的指标,有助于慢性乙型肝炎的诊断及分型。
吕国才陈晓刚徐根云金玉琴
关键词:慢性肝炎乙型肝炎
共9页<123456789>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