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吕江

作品数:9 被引量:29H指数:3
供职机构:湛江中心人民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栓塞
  • 3篇肝癌
  • 2篇原发性
  • 2篇原发性肝癌
  • 2篇术后
  • 2篇栓塞术
  • 2篇介入
  • 2篇护理
  • 2篇化疗
  • 2篇化疗栓塞
  • 2篇肝动脉
  • 2篇超声
  • 2篇超声引导
  • 1篇动脉
  • 1篇动脉化疗
  • 1篇动脉化疗栓塞
  • 1篇动脉栓塞
  • 1篇断层摄影
  • 1篇断层摄影术
  • 1篇选择性肝动脉

机构

  • 9篇湛江中心人民...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作者

  • 9篇吕江
  • 5篇陈茂恩
  • 4篇谭海葵
  • 2篇钟海英
  • 2篇黄浩
  • 2篇陈德雄
  • 1篇马燕妮
  • 1篇宋晓宇
  • 1篇李冲
  • 1篇黄小娟
  • 1篇庞亮明
  • 1篇冼上福
  • 1篇张亮
  • 1篇冯佩兰
  • 1篇陈瑞珍
  • 1篇陈观尚
  • 1篇张燕琴

传媒

  • 2篇广州医学院学...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国际医药卫生...
  • 1篇江西医药
  • 1篇齐鲁护理杂志
  • 1篇癌症进展
  • 1篇中国实用医药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6
  • 2篇2014
  • 3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经皮肝-胆道途径行胃空肠吻合术后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术1例
2021年
临床资料患者女,68岁,因残胃癌于2019年7月1日在我院行残胃癌姑息性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肠粘连松解+腹腔引流术,术后恢复好。于2019年9月20日出现反复进食后恶心、呕吐,并逐渐加重;10月4日出现上腹部闷痛,呈持续性,无向他处放射痛。查血清淀粉酶:785U/L,总胆红素23.3μmol/L,直接胆红素15.6μmol/L,间接胆红素7.7μmol/L,ALT40U/L,AST36U/L。
吕江
关键词:胃空肠吻合术吻合口狭窄球囊扩张
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探讨64排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49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64排螺旋CT影像表现及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9例胃肠道间质瘤分别位于食道2例、责门区2例、胃24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12例、回肠4例、直肠1例、肠系膜2例、后腹膜1例。CT图像显示肿瘤可位于腔外、腔内或跨腔内外生长,形态呈类圆形或不规则分叶状,大部分边界较清,其内部可发生囊变、坏死、出血、钙化等,增强后肿瘤均匀或不均匀强化。结论:64排CT密度分辨率高,经重建后的图像可多方位显示肿瘤的位置、形态、生长方式、瘤内构成及毗邻关系,MIP血管成像还可以显示肿瘤供血动脉及与邻近大血管的关系,为肿瘤的定位、定性及确定治疗方案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陈茂恩张亮吕江陈观尚
关键词:胃肠道间质瘤64排螺旋CT
原发性肝癌经皮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62例围术期护理干预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经皮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的围术期护理干预方法及效果。方法:对62例原发性肝癌经皮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实施精心围术期护理干预,比较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1个月的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结果:本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SF-36维度八、九、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术后1个月除维度三、四,其余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术期护理干预可提高原发性肝癌经皮选择性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患者的治疗效果,促进患者康复,值得临床推广。
黄小娟吕江陈瑞珍钟海英张燕琴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围术期护理干预
CT在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分析CT在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决策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收集本院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272例次接受肝癌综合介入治疗患者的CT表现,分析治疗策略,统计生存时间。结果新发癌灶、富或中等供血、肝硬化I或II级、存在肝外供血患者多数采取经皮肝动脉造影+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无复发、乏供血、存在门脉癌栓、动静脉瘘患者多采用经皮肝动脉造影+灌注化疗术(TAI)治疗。肝癌TACE治疗后,多采用经皮肝穿瘤灶无水酒精消融术(PEI)或辅助治疗,以巩固疗效。本组患者Child-Pugh A级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71.13%、46.15%、16.46%,中位生存期39.6个月;Child-Pugh B级患者1年、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3.10%、24.19%、13.32%,中位生存期23.1个月。结论CT在肝癌综合介入治疗决策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实现了能够对于不同阶段类型肝癌患者制定个体化的介入治疗方案,为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做出了重要贡献。
吕江陈石山全超明谭海葵庞亮明
关键词:断层摄影术X射线计算机肝癌肝动脉化疗栓塞
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研究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对不同方法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UGFS)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2月-2012年12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100例下肢静脉曲张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患者的治疗方式分为UGFS组(62例)和常规高位结扎手术组(38例),分别记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伤口愈合率、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伤口愈合率均为100.0%,而术后复发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研究组要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手术方法相比,采用超声引导下泡沫硬化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疗效明显,且具有微创、复发率低、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效果满意。
黄浩冼上福谭海葵吕江
关键词:下肢静脉曲张超声泡沫硬化剂高位结扎
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3年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5月-2012年5月我院收治的肝转移癌患者50例,进行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统计分析患者的各项指标。结果113个结节的完全消融率为91.2%(103/113),局部复发率为7.8%(8/103),未出现较为严重的并发症,患者1年和2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2.0%和66.0%。结论超声引导下微波消融治疗肝转移癌安全有效,值得在临床推广。
黄浩陈茂恩陈德雄谭海葵吕江
关键词:微波消融超声引导肝转移癌
持续质量改进在实习护生疼痛护理教学中的效果观察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在实习护生疼痛护理教学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年度149名实习护生设为观察组,成立持续教学质量改进(CQI)活动小组,应用PDCA循环法对实习护生进行疼痛护理带教;2011年度136名实习护生设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方法进行疼痛护理带教。比较两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有关疼痛护理的专科理论和技能考核成绩、教学满意度等。结果:观察组实习护生的出科理论和操作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护生的疼痛护理中的疼痛基础理论、疼痛评估原则、评估工具的使用、疼痛护理单的应用及止痛药不良反应的观察、预防和处理五项考核成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教学满意度调查表综合总分及教学方法、教学安排进度、老师的专科知识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PDCA循环法持续教学质量改进,可提高实习护生的疼痛护理能力及临床综合护理能力,督促教师不断总结经验,提高带教水平,提高实习护生的教学满意度。
宋晓宇钟海英吕江陈茂恩冯佩兰
关键词:临床教学PDCA循环法实习护生疼痛护理
主动脉弓造影联合排查造影法在寻找肺结核BAE术后再发咯血责任血管中的应用
2019年
目的分析肺结核支气管动脉栓塞术(BAE)术后再发咯血患者采用主动脉弓造影联合排查造影法寻找咯血责任血管的临床价值。方法 48例行介入手术的肺结核BAE术后再发咯血患者,按照手术方法的不同分为A组(14例)和B组(34例)。A组采取单独排查造影法, B组采取主动脉弓造影联合排查造影法。观察比较两组再发咯血责任血管发现情况、介入手术后短期复发率及短期再次大咯血所致二次手术率。结果 A组发现咯血责任血管共41条,平均(2.78±1.19)条;B组发现咯血责任血管共137条,平均(4.09±1.31)条, B组发现咯血责任血管明显多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5)。A组介入手术后短期复发4例,短期再次大咯血所致二次手术3例;B组介入手术后短期复发1例,短期再次大咯血所致二次手术0例。B组介入手术后短期复发率、短期再次大咯血所致二次手术率分别为2.94%、0,均明显低于A组的28.57%、21.4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0.005<0.05)。结论主动脉弓造影联合排查造影法在寻找再发咯血责任血管中有着重要的临床意义,能够增加再发咯血责任血管的发现,降低介入手术后短期复发率及短期再次大咯血所致二次手术率。
吕江陈茂恩陈德雄马燕妮谭海葵全超明
关键词:责任血管支气管动脉栓塞术
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特点和介入治疗分析被引量:14
2016年
目的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生情况及其对介入栓塞治疗的影响。方法选取行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35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分析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外侧支血供的发生率、发生部位、介入栓塞治疗效果及肝外侧支供血动脉的发现时机等。结果 350例患者中发生肝外侧支血供73例,占20.86%,其中肝外侧支动脉85条,主要以右膈下动脉、胃十二指肠及网膜动脉为主,分别占41.18%和18.82%。经1次介入治疗,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为6.86%,经多次介入治疗其发现率为14.00%,随着介入治疗次数的增多,肝外侧支血供动脉的发现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外侧支血供动脉中插管成功率为90.59%(77/85),手术结束1周后,甲胎蛋白(AFP)值下降者占87.67%(64/73)。结论原发性肝癌肝外侧支血供动脉发生率较高,且分布复杂,对肝外侧支血供动脉进行介入栓塞治疗,有利于提高介入治疗疗效。
吕江陈茂恩李冲
关键词:原发性肝癌介入栓塞治疗临床疗效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