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麦类染色体图像电脑自动分析被引量:1
- 1990年
- 以图像电脑自动分析技术研究了普通大麦(Hordeum vulgare L.)四个品种和栽培黑麦(Secale cereale L.)一个品种的染色体N-带和C-带,如染色体图像分割、单个染色体的提取、黑白灰度的调整、交叉染色体分离和弯曲染色体的拉直等.在此基础上对染色体特征带纹的提取和染色体电脑模式的建立,以及根据电脑模式而进行的同源染色体自动匹配方法均作了探索。证明这些方法和技术在植物染色体研究中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 姚景侠钟少斌徐杰蒋建东吕玉琦鲍旭东
- 关键词:麦类计算机
- 计算机识别潮间带土壤类型的研究——以盐城沿海滩涂珍禽自然保护区为例
- 1990年
- 江苏沿海潮间带面积广阔,土壤资源丰富,人工地面调查花费大、周期长。本文用卫星遥感的方法,着重就比值处理、非监督分类和监督分类等计算机图象处理方法对江苏沿海潮间带土壤类型识别的效果进行试验和比较。在结合专业知识的基础上,用13个训练类别的监督分类方法可以识别出潮间带7种土壤类型。对分类精度进行了检验,平均相对误差为17.6%。
- 宗良纲陈邦本方明吕玉琦沈铁仁陈宏友陈才俊冯义
- 关键词:土壤计算机识别潮间带海涂
- 黑麦染色体C-带图象电脑自动分析
- 1990年
- 研究了黑麦(Secale cereale)染色体C-带图象电脑自动分析技术,对特征带纹的提取方法和染色体电脑图象带型模式建立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后就染色体分析的若干参数,进行了人工分析和电脑分析的比较,以确定电脑分析方法的可行性和可靠性。通过两种方法比较结果,经统计分析,其差异未达到显著标准,说明电脑分析的结果是可靠的。
- 姚景侠蒋建东钟少斌吕玉琦
- 关键词:黑麦染色体微机应用
- IEEE生物医学工程1989年国际年会概况(二)
- 1990年
- 5.心脏病学有关心脏的论文数量仅次于图象方面的论文数,其中仍以心电图最多(30篇),心脏动力学28篇,心电标测(Mapping)17篇,人工心脏及左心辅助装置10篇,室颤10篇。现着重介绍人工心脏及标测的一些动向。1982年第一个人工心脏植入Barney Clark后。
- 郑尔信吕玉琦林慈
- 关键词:生物医学工程
- 针刺、中药对桡骨远端骨折及其继发性骨质疏松骨矿物质密度的影响被引量:3
- 2003年
- 目的 :观察针刺、中药对骨痂生长及其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影响。方法 :将 90例桡骨远端骨折随机分为针刺组、中药组及自然愈合组 ,用统一型号夹板固定 40天 ,并采用X线微机图像系统对其 2 0天、3 0天、40天所摄X线片进行骨痂生长及继发性骨质疏松骨矿物质密度比定量测量。结果 :骨折后第 40天 ,骨痂生长 ,针刺组与自愈组相比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继发性骨质疏松 ,针刺组、中药组与自愈组相比 ,疏松更为显著 (均P <0 0 5 )。结论 :继发性骨质疏松的发生并非完全取决于固定范围大小及固定时间的长短 ,针刺组。
- 黄伯灵徐媛卜擎燕庞俊吕玉琦
- 关键词:桡骨远端骨折继发性骨质疏松中医药疗法针刺疗法
- G-带染色体自动分析之研究与临床应用
- 1991年
- 本文系利用微机染色体自动分析程序,对20个细胞中期分裂相,进行了430次分析,通过分析,观察到本程序的优点为①功能多:能切割、划中钱、拉直、自动配对分组,并通过人机对话进行易位、倒位以纠正配对错误等功能;②运行速度快:平均每个细胞之分析时间为6分43秒;较人工操作快6~7倍;③经预处理后图像清晰;④自动分析正确率较高,对分析错误者,可迅速用易位等方法纠正。
- 苗超尘陈维新祝新霞彭伟王雅娟鲍旭东吕玉琦
- 关键词:染色体
- X线微机图像系统对桡骨远端等骨折骨痂生长情况的定量分析方法被引量:1
- 1997年
- X线微机图像系统对骨痂生长情况的定量分析方法能对桡骨远端骨折及其它四肢骨干骨折患者不同时期所摄的X线片进行骨折恢复程度、是否痊愈、骨折固定后出现的继发性骨质疏松情况进行定量分析观察。
- 黄伯灵庞俊吕玉琦吕玉琦刘永年
- 关键词:桡骨骨折骨痂生长
- 人体心脏的三维超声成像
- 1994年
- 本文旨在建立一个接近于临床应用要求的三维超声心脏成像系统,原始数据通过心尖探查法由超声诊断仪获得二维超声心动图,经数字化后送入计算机,二维心动图经过矫正、边界提取、插值、重取样等产生三维体无数据,然后经过投影、消隐、光照效应等显示处理步骤,产生左心室的三维图像并显示于VGA显示器上。对该立体图像并可进行旋转、剖切等操作,以满足临床应用的要求。
- 吕玉琦何钧雷李品君史玉琦
- 关键词:超声心动图仪超声成像心脏
- 栽培大麦染色体结构变异及其电脑图象自动分析被引量:3
- 1997年
- 以栽培大麦与球茎大麦种间杂种回交后代的2个抗病姐妹株(BC1-2、BC1-5)为材料,以其母本栽培大麦苏啤1号为对照,对它们的C-带染色体图象进行电脑技术处理:建立母本标准模式图,检测并绘制2个姐妹株的C-带染色体图象。结果表明,BC1-2F3的C-带带型与其母本基本相同,而BC1-5F3中有两对栽培大麦染色体发生了结构变异,其第三、四染色体长臂发生了互换,形成3/4易位。这种易位是栽培大麦染色体组间,而不是异源染色体间的易位。通过杂种早代花粉母细胞联会四价体C-带带型的电脑分析,进一步验证了这一结果。
- 李浩兵仲裕泉仲裕泉钟少斌吕玉琦钟少斌姚景侠
- 关键词:大麦易位系栽培品种染色体
- 球茎大麦染色体C-带带型的电脑图像自动分析被引量:1
- 1997年
- 以二倍体球茎大麦及二倍体栽培大麦与四倍体球茎大麦的种间杂种F1(3X)为材料,分别对它们进行C-带处理。然后以它们的C-带染色体黑白照片作为输入计算机的媒介,进行电子计算机的图像分析。通过电脑图像处理技术,先建立球茎大麦的标准模式带型。
- 李浩兵仲裕泉吕玉琦
- 关键词:大麦杂种染色体球茎大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