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骅
- 作品数:36 被引量:143H指数:7
- 供职机构:北京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卫生厅青年科技人才专项科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文化科学化学工程更多>>
- 联合营养支持治疗神经性厌食症致重度营养不良1例
- @@神经性厌食症是一种由心理社会因素引起的,以厌食,体重下降为主要表现,而无器质性病变基础的病症。此病以青春期女性多见,严重者可导致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如心率减慢、甲状腺功能低下,闭经等,也有因恶病质状态而死亡的病例报道...
- 崔红元门吉芳李磊吕骅朱明炜韦军民
- 关键词:营养支持神经性厌食症重度营养不良
- 文献传递
- 胰腺组织学特点与疾病潜在关系的分析被引量:5
- 2008年
- 目的研究胰腺组织学特点与其疾病的潜在关系。方法收集卫生部北京医院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5年4月至2006年6月胰腺标本49例,分别从胰腺周围组织、胰腺小叶间隙和胰管的组织结构特点的角度分析胰腺组织学特点与胰腺疾病的潜在关系。结果正常胰腺周围为疏松结缔组织,无明确被膜结构;胰腺小叶间隙是胰腺血液、神经、淋巴出入胰腺实质的通路,其组织结构为疏松结缔组织,与胰腺周围的疏松结缔组织和腹膜后疏松结缔组织相连续;慢性胰腺炎或胰腺癌其胰腺周围为致密结缔组织,离病变胰腺组织越近程度越明显,而小叶间隙变化为大量纤维组织及淋巴细胞浸润,小叶间隙增宽和小叶萎缩或癌变;胰管主要由单层上皮细胞组织和致密结缔组织构成,无明显的肌层结构。结论胰腺无被膜结构和小叶间隙疏松结缔组织的通路结构与胰腺具有的内外分泌功能相一致,但其与胰腺炎和胰腺癌等胰腺疾病的难治性有一定的直接关系。
- 韦军民徐新建王喜艳乔江春吕骅杨乐
- 关键词:胰腺疾病胰腺组织学被膜
- 单个中心外科胆道感染病原菌的30年变迁
- 吕骅朱明炜崔红元乔江春胡云建
- 肝细胞癌患者微血管侵犯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评估微血管侵犯(MVI)与肝细胞癌(HCC)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并分析HCC患者MVI的影响因素。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北京医院肝胆胰外科81例HCC患者资料,男65例,女16例,年龄(59.6±12.7)21~87岁。35例术后病理检查证实存在MVI,46例无MVI。所有患者均随访生存状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MVI影响因素。结果81例HCC患者76例获得术后随访。35例MVI患者术后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8.6%、55.4%、38.3%、32.2%。41例无MVI患者术后1、2、3、4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4%、76.5%、68.2%、68.2%。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MVI是HCC患者术后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HR=3.071,95%CI:1.239~7.610,P<0.05)。依据病理结果进行亚组(MVI灶数、MVI灶内细胞数、MVI灶距离肝癌原发灶距离、MVI分级)生存分析,各亚组分析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肿瘤最大直径>5 cm(OR=6.340,95%CI:2.000~20.096)、术前总胆红素(TBil)>17 μmol/L(OR=5.067,95%CI:1.386~18.525)、术前甲胎蛋白(AFP)>400 μg/L(OR=6.042,95%CI:1.435~25.444)是HCC患者MVI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存在MVI的HCC患者预后不良。术前AFP、术前TBil和肿瘤直径大小是HCC患者MVI的影响因素。
- 杜培源宋京海乔江春贺修文张劲松陈剑吕骅朱明炜韦军民
- 关键词:预后影响因素
-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老年肝切除术后患者脂质过氧化肝脏功能及临床结局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评价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老年肝切除手术后患者脂质过氧化反应、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44例老年患者接受肝切除手术的患者进人本研究;术后2~6d给予全肠外营养,其中葡萄糖3g·kg-1·d-1,脂肪1.2g·kg-1·d-1,氮入量0.2g·kg-1·d-1研究组(22例)肠外营养中应用橄榄油脂肪乳;对照组(22例)给予大豆油长链脂肪乳。检测脂质过氧化指标丙二醛、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检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和碱性磷酸酶(ALP)以及血浆蛋白(白蛋白和前白蛋白)变化;记录系统性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和临床结局指标并发症、感染性并发症、住院天数和费用等。结果44例患者均完成研究,无脱落病例。术后接受5d的肠外营养后,将术后7d与术后1d的丙二醛、CRP、IL-6和TNF-α差值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组丙二醛的下降幅度为(4.9±1.0)μmol/L,显著多于对照组(4.0±1.3)μmol/L,(P=0.014);IL-6下降幅度为(33.5±8.4)ng/L,显著多于对照组(28.7±6.3)ng/L(P=0.038);两组CRP[(34.8±9.2)mg/L比(31.0±6.8)mg/L,P=0.182)]和TNF-α[(30.3±6.2)ng/L比(33.6±8.1)ng/L,P=0.1363的下降幅度相似。白蛋白和前白蛋白术后均出现下降,后逐渐升高,两组变化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14、0.143);研究组AST和TBIL降幅优于对照组(P=0.037、0.040);而ALT和ALP两组间差异统计学意义(P=0.094、0.193);研究组术后感染性并发症2例,少于对照组5例,(P=0.409);研究组术后SIRS8例,少于对照组11例,(P=0.362);总并发症、住院时间和总医疗费用两组结果相似(均P�
- 奚桓崔红元朱明炜吕骅李喆乔江春门吉芳韦军民
- 关键词:胃肠外营养
- 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老年肝切除术后患者炎症反应、肝脏功能和临床局的影响
- 目的:评价添加ω-3脂肪酸的肠外营养对腹部手术后患者炎症反应、免疫功能和临床结局指标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随机、双盲和对照的方法,40例接受腹部大手术的患者进入本研究;术后1-7d给予全肠外营养,其中葡萄糖3gkg-...
- 崔红元朱明炜吕骅刘燕南许静涌门吉芳韦军民
- 关键词:鱼油脂肪乳肠外营养腹部大手术SIRS
- 直肠癌CT分期与手术病理分期对照分析
- 1998年
- 本文回顾并比较31例直肠癌术前CT分期与手术后病理分期。CT分期Ⅰ和Ⅱ期的准确率为85.7%,Ⅲa期为45.5%,Ⅲb期是75%,Ⅳ期为100%,总的准确率为67.7%。结果提示CT能较准确估计直肠的厚度,与周围器官的关系及有否远处转移,但对直肠周围脂肪侵犯及淋巴转移的估计欠佳。
- 李波陈起航吕骅陈悦
- 关键词:CT直肠癌
- 全文增补中
- 急性生理改变及慢性健康评估系统对外科老年危重患者的预后评估被引量:1
- 1997年
- 目的为了准确评估外科老年危重患者的预后及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急性生理改变及慢性健康评估系统(APACHEⅡ)对206例70岁以上危重患者的疾病危重程度进行评分,并对前后两个阶段病例进行分组对照。结果全组APACHEⅡ评分均值为20.3分,20例死亡患者为26.3分,明显高于186例存活患者的15.4分,差异有显著性(P<0.05)。随着APACHEⅡ评分增高,病死率亦逐渐增高;通过APACHEⅡ评分的动态观察,显示了对70岁以上老年危重患者治疗水平的提高。结论对外科老年危重患者,APACHEⅡ评分系统作为评估其预后指标有着重要作用。
- 吕骅肖刚王在同谢东辉
- 关键词:急性病生理学
- 围手术期肝癌患者肝功能损伤程度与其营养状态的相关性
- 崔红元朱明炜杨鑫吕骅乔江春刘燕南韦军民
- 白眉蛇毒血凝酶对老年腹腔镜胆囊切除患者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探讨被引量:14
- 2013年
- 目的评价白眉蛇毒血凝酶对接受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老年患者的止血作用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随机、盲法、对照研究,满足方案入选标准并获得知情同意的≥65岁的老年患者共60例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术前20min静脉注射白眉蛇毒血凝酶(邦亭)2u,术后4h再次注射1U,对照组(30例):给予生理盐水;观察记录术中腹腔出血和术后24h腹腔引流量;同时观察凝血功能变化和安全性。结果59例完成研究,淘汰1例。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53.6±68.1)g,少于对照组的(88.1±79.7)g(t=2.08,P=0.038);术后24h两组腹腔引流量分别为(71.7±113.3)g和(89.0±104.7)g,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69,P=0.075);凝血功能指标两组结果均相似;未出现血栓等并发症,住院时间研究组(5.2±1.4)d与对照组(5.3±1.7)d,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52 P=0.61);未出现与研究药物相关的不良事件。结论腹腔镜胆囊切除的老年患者应用白眉蛇毒血凝酶有较好的止血作用和安全性。
- 吕骅朱明炜崔红元刘燕南门吉芳李磊韦军民
- 关键词:凝血酶胆囊切除手术腹腔镜止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