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再涛

作品数:33 被引量:114H指数:6
供职机构:南京市浦口区中心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江苏省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医科大学科技发展基金南京市医学科技发展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哲学宗教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期刊文章
  • 8篇专利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24篇医药卫生
  • 1篇哲学宗教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7篇血流
  • 7篇止血
  • 6篇动脉
  • 5篇心肌
  • 5篇穿刺
  • 4篇血管
  • 4篇止血器
  • 4篇衰竭
  • 4篇桡动脉
  • 4篇静脉
  • 3篇动脉穿刺
  • 3篇心力衰竭
  • 3篇血流变
  • 3篇血压
  • 3篇伤口
  • 3篇他汀
  • 3篇中药
  • 3篇中药注射
  • 3篇中药注射剂
  • 3篇注射剂

机构

  • 17篇南京市浦口区...
  • 16篇第二军医大学
  • 4篇江苏省人民医...
  • 2篇南京医科大学

作者

  • 33篇吴再涛
  • 9篇李玲
  • 4篇颜伟
  • 4篇姜玉红
  • 3篇何美
  • 3篇谈琳
  • 3篇王力
  • 2篇鲍伟宏
  • 2篇王保霞
  • 2篇袁春花
  • 2篇颜伟
  • 2篇李玲
  • 2篇单其俊
  • 2篇张道斌
  • 2篇丁小亮
  • 2篇高伟
  • 1篇刘志忠
  • 1篇杨玫
  • 1篇马贞枝
  • 1篇陆敬平

传媒

  • 3篇国际心血管病...
  • 3篇中华全科医学
  • 2篇江苏医药
  • 2篇海南医学
  • 1篇医学综述
  • 1篇实用老年医学
  • 1篇广西医学
  • 1篇中国循环杂志
  • 1篇实用心脑肺血...
  • 1篇中国心脏起搏...
  • 1篇安徽医药
  • 1篇心脑血管病防...
  • 1篇家庭用药
  • 1篇疑难病杂志
  • 1篇中国医药
  • 1篇临床合理用药...
  • 1篇中国循证心血...
  • 1篇“新成果·新...

年份

  • 2篇2021
  • 6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2篇2017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7篇2010
  • 2篇2009
3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基于家人参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被引量:13
2019年
目的了解基于家人参与微信平台的管理模式对中青年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方法选择在我院治疗的中青年高血压首诊患者12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60例,所有患者均按指南给予生活方式干预、降压治疗及治疗方案的调整,在此基础上将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加入微信群,形成一个由医生、患者及患者家属组成的管理平台,通过此平台进行干预管理,观察4个月后两组患者血压的控制情况及对治疗的依从性。结果观察组在治疗后2个月及4个月时的血压达标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的血压达标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用药的种类明显少于对照组(P <0. 05)。观察组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 <0. 05)。结论基于微信平台家人参与的管理模式可提高中青年高血压患者对治疗的依从性,能在相对更短的时间内、用较少的药物提高血压控制的达标率。
吴再涛李玲王力姜玉红颜伟许道超
关键词:中青年高血压依从性达标率
一种桡动脉伤口止血器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桡动脉伤口止血器,包括:板、压迫组件和支撑件。板连接有弹力带,所述弹力带与所述板相配合以环绕包扎桡动脉伤口。压迫组件设置于所述板,用于压迫桡动脉伤口。支撑件滑动设置于所述弹力带,用以避免所述弹力带压迫...
吴再涛谈琳翁德雨姜玉红付玉雪
文献传递
新体表标志法腋静脉穿刺技术的准确性验证与改进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对常规腋静脉穿刺技术的体表标志法加以改进,采用腋静脉造影对其准确性加以验证。方法选择行临时心脏起搏器植入术的患者90例,以改进的体表标志腋静脉穿刺的定位方法标记出6个点,分别为甲状软骨下缘A点、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B点、锁骨中点C点、穿刺点E点、胸大肌与三角肌之间的肌间沟的上下两个点F和G点。标记物为不透X射线的小圆形金属片。标记后行腋静脉造影,观察各标记点和腋静脉的关系。结果穿刺点准确性:以此方法在体表能定位到腋静脉的概率为61.1%~93.3%。穿刺方向准确性:理论上第1针穿刺成功率为51.1%~57.8%,4针总的成功率可达82.2%~95.6%。结论改进的体表标志法腋静脉穿刺准确性得以验证。建议穿刺点的位置由原来的肌间沟内侧1.5 cm改为肌间沟内侧1.5~2.0 cm,以胸锁乳突肌锁骨头外侧缘定位穿刺方向,穿刺角度指向锁骨与第1肋骨之间的骨间隙为佳。
吴再涛颜伟许道超李小龙李玲
关键词:腋静脉穿刺
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特征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患者的心电图aVR导联特征。方法分析60例ARVC患者的体表心电图aVR导联的波形特征,并与71例正常人心电图作对照。结果 ARVC患者aVR导联呈QR型、rSr型及rSR型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分别为23.3%vs 5.6%,26.7%vs 8.5%,6.7%vs 0,P<0.01);而呈Qr型者所占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13.3%vs 46.5%,P<0.01),与对照组相比ARVC患者aVR导联呈碎裂QRS波明显增多(33.3%vs 8.5%,P<0.01);ARVC患者aVR导联Q波或S波振幅减小(0.42±0.26 mV vs 0.62±0.25 mV,P<0.01);且R/S比值明显增大(0.52±0.67 vs 0.21±0.23,P<0.01)。结论 ARVC患者的体表心电图aVR导联特征性改变可作为ARVC的诊断线索。
吴再涛陆敬平赵东升单其俊
关键词:心血管病学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VR导联碎裂QRS波
非辩证的应用中药注射剂对心脑血管病患者血流变的影响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了解非辩证联合应用中药注射剂对血流变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68例具有心脑血管系统疾病且血流变异常的患者,在西医常规用药治疗的基础上根据医生习惯未经辨证的分别加用中药注射剂丹参、血栓通、瓜蒌皮等静滴1个疗程,其中40例只用1种中药注射剂,26例用了2种中药注射剂的联合,分别于用药前后抽血测定患者的血流变指标。结果单联治疗组治疗前后患者的血流变指标无明显改变;联合治疗组治疗后血流变部分指标较前改变,血黏度降低。结论非辩证的应用具有活血化瘀作用的中药注射剂对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血流变的影响较小,联合应用可降低部分血黏度指标,只用一种药物对患者的血流变无明显影响。
吴再涛李玲
关键词:中药注射剂联合用药血流变心脑血管疾病
以ST压低为首发改变的心肌梗死1例
2011年
患者,男,67岁,因突发胸闷胸痛伴大汗乏力40min入院。既往无高血压及糖尿病病史,吸烟30余年。于凌晨睡眠过程中突然发病,胸闷胸痛持续不能缓解。入院后查体:血压117/77mmHg,急性面容,神志清楚,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57次/分,血氧饱和度95%,查心电图示V1~V6导联ST段明显压低(见图1),考虑为不稳定型心绞痛。
吴再涛李玲丁小亮周春蕾鲍伟宏
关键词:导联ST段心肌梗死首发血氧饱和度突然发病睡眠过程
非活动性HBV携带者服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探讨非活动性HBV携带者服用不同他汀类药物的安全性。方法选择合并高脂血症或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需要服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非活动性HBV携带者46例,随机分为瑞舒伐他汀组及阿托伐他汀组各23例,并给予相应的常规剂量药物治疗。于治疗前及治疗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HBV-DNA及肝功能水平,观察治疗期间有无乙型肝炎发作。结果治疗期间两组均未见乙型肝炎发作及ALT水平大于正常值上限3倍的患者。在治疗前后,两组间HBV-DNA、总胆红素及ALT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各组内HBV-DNA、总胆红素及ALT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非活动性HBV携带者服用常规剂量的他汀类药物治疗是安全的,不会诱发体内HBV-DNA的复制增加或肝炎发作,也不会增加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不同类他汀药物之间无明显差异。
吴再涛姜玉红颜伟刘志忠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他汀类药物药物安全性
全心衰竭与胆碱酯酶相关性研究被引量:10
2010年
目的研究慢性充血性全心衰竭患者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及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持续时间的相关性。方法测定212例患者的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分析血清胆碱酯酶水平与慢性充血性全心衰竭患者心功能严重程度及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持续时间的相关性。结果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随着心功能的下降而逐渐下降(r=-0.849,P<0.01),血清胆碱酯酶水平随着心力衰竭症状加重持续时间的延长而逐渐下降(r=-0.863,P<0.01)。结论血清胆碱酯酶水平可作为评价慢性充血性全心衰竭患者心功能及病程的较好参考指标。
吴再涛李玲何美张慧霞张道斌
关键词:肝功能胆碱酯酶病程
一种扩张闭塞血管的装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扩张慢性闭塞血管的装置,包括:球囊、第一导管和第二导管。所述球囊的顶端具有顺应性,其他部分为非顺应性结构,使其具有压力依赖性定向扩张性能,带动所述第一导管伸缩,可锚定于闭塞血管近端增加支撑力,用于扩张...
吴再涛崇伟伟李小龙黄佳怡王保霞
二尖瓣脱垂致异常Q波1例
2010年
吴再涛李玲
关键词:二尖瓣脱垂异常Q波双侧胸腔积液颈静脉充盈胸闷气喘湿性罗音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