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婉玲

作品数:41 被引量:465H指数:9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科技计划工业攻关项目广东省博士启动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7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0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3篇护理
  • 19篇卒中
  • 17篇脑卒中
  • 11篇卒中患者
  • 11篇脑卒中患者
  • 6篇血性
  • 6篇缺血
  • 5篇血管
  • 5篇缺血性脑卒中
  • 4篇多态
  • 4篇多态性
  • 4篇基因
  • 4篇基因多态性
  • 4篇病人
  • 3篇神经科
  • 3篇重症
  • 3篇危重
  • 3篇吸入
  • 3篇吸入性
  • 3篇吸入性肺炎

机构

  • 40篇中山大学附属...
  • 5篇惠州市中心人...
  • 5篇广东药学院附...
  • 5篇海南农垦总局...
  • 4篇中山大学
  • 1篇中山大学附属...
  • 1篇广州市脑科医...

作者

  • 40篇吴婉玲
  • 15篇苏永静
  • 15篇卢锡林
  • 14篇姚晓黎
  • 14篇张小燕
  • 7篇张为西
  • 7篇黄永青
  • 5篇周凤婵
  • 5篇苏全喜
  • 5篇莫照龙
  • 5篇郑民缨
  • 5篇冯洁贞
  • 5篇李才明
  • 4篇胡正路
  • 4篇梁伟
  • 4篇黄天雯
  • 3篇谢小兰
  • 3篇梁银杏
  • 3篇张翠梅
  • 3篇曾进胜

传媒

  • 6篇现代临床护理
  • 3篇中国热带医学
  • 3篇中山大学学报...
  • 2篇齐齐哈尔医学...
  • 2篇南方医科大学...
  • 2篇中华护理教育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现代护理
  • 1篇中华护理杂志
  • 1篇广州医药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药材
  • 1篇中国误诊学杂...
  • 1篇解放军护理杂...
  • 1篇热带医学杂志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 1篇中华神经医学...
  • 1篇中国护理管理
  • 1篇中国实用护理...
  • 1篇国际内科学杂...

年份

  • 1篇2020
  • 3篇2012
  • 2篇2011
  • 4篇2010
  • 4篇2009
  • 15篇2008
  • 6篇2007
  • 3篇2006
  • 2篇2004
4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基因多态性和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联
2008年
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多态性和酗酒与缺血性脑卒中(IS)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DHPLC)技术筛查了454例IS患者(病例组)和334例非IS患者(对照组)的ACE基因的多态分布,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基因型、酗酒情况与缺血性脑卒中患病的关系。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酗酒群体的DD基因型和D等位基因的频率显著性升高(P<0.05),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分别为8.130和2.488;而携带有Ⅱ基因型的酗酒群体患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对危险度则为0.389。相反,非酗酒IS患者的ACE基因的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的分布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10)。结论携带有D等位基因的酗酒群体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但携带有Ⅰ等位基因的酗酒群体不容易患缺血性脑卒中,ACE基因与酗酒在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病过程中存在协同作用。
梁银杏吴婉玲姚晓黎李才明莫照龙张为西苏全喜卢锡林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遗传易感性酗酒
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被引量:4
2010年
目的研究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脑卒中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的脑卒中患者共2637例,随机进入组织化卒中病房(研究组)和普通神经科病房(对照组),比较两组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结果研究组病死率、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分别为2.00%、0.90%、74.94%和22.16%;对照组则为3.26%、1.02%、74.01%及21.71%。研究组的病死率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而研究组与对照组的未愈率、好转率、治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织化卒中管理模式对减少脑卒中患者病死率较普通神经科病房更具有优越性。
吴婉玲卢锡林郑民缨梁伟姚晓黎胡正路
关键词:脑卒中
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状况调查及对策被引量:24
2004年
目的调查脑血管意外病人的心理状况及提出心理护理对策。方法2002年1月~2004年3月采用Zung氏焦虑、抑郁自评量表(SAS、SDS)对93例脑血管意外病人进行调查,并计算出百分率。结果74.4%病人有自卑、挫折心理;65.9%病人有孤独;59.8%病人存在焦虑;53.7%病人存在抑郁;54.9%病人敏感、猜疑心加重;47.6%病人依赖性增强。结论脑血管意外病人存在不良的心理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心理护理对策,使病人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促进康复。
张小燕张振路吴婉玲苏永静谢小兰
关键词:脑血管疾病心理状况心理护理护理技术
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的调查研究被引量:115
2012年
目的调查和评估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以制订相应的健康教育对策。方法采用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调查表对102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在出院时进行调查。根据调查的结果,提出个体化和循证的健康教育对策。结果各项延续性护理需求率均在65%以上,最高达94.12%。根据Likert5级评分法,102例初发脑卒中患者延续性护理需求得分为(4.35±1.04)分,介乎于"比较需要"和"非常需要"水平之间。结论初发脑卒中患者对延续性护理有多方面的需求且需求程度高,加强社区和居家患者的健康教育,进行多学科协作、个体化、动态性的延续性护理是患者和家属迫切需要的。
张小燕许继晗苏永静叶莉黄月友吴婉玲黄贤丽沈漫旋
关键词:脑卒中延续性护理卫生服务需求
护士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内科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8年
目的探讨护士评判性思维在神经内科重症病人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应用评判性思维的特点对危重病人实施护理。结果提高护士病情观察能力和住院病人的满意度。结论应用评判性思维护理能提高重症病人的护理质量。
吴婉玲周凤婵冯洁贞
关键词:评判性思维危重病人护理
枸杞提取物对MPP+诱导的线虫和PC12细胞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观察枸杞提取物对MPP+诱导的线虫和PC12细胞神经毒性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枸杞提取物预处理MPP+诱导的线虫和PC12细胞多巴胺能神经损伤模型,计算线虫的存活率和选择性表达绿色荧光的多巴胺能退行性变神经元的数量,以MTT法和核形态检测PC12细胞的损伤,检测PC12细胞的胞内的氧自由基、线粒体膜电位、总GSH水平。结果:枸杞提取物明显提高了MPP+处理过的线虫的存活率和保护了多巴胺能神经元,对MPP+诱导的PC12细胞的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作用呈量效关系。枸杞提取物通过减少MPP+诱导PC12细胞胞内ROS的过量积聚,减少线粒体损伤,恢复GSH水平而发挥其保护作用。结论:枸杞提取物主要通过抗氧化及恢复GSH水平而发挥其对MPP+诱导的线虫和PC12细胞神经毒性保护作用。
姚晓黎吴婉玲郑民缨李伟叶城辉卢锡林
关键词:线虫氧自由基
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护理需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被引量:5
2009年
目的探讨老年慢性病出院患者护理需求评价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方法通过分析目前护理领域对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进行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评价的对策。结果进行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评价的对策包括:(1)明确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与护理需求的重要性;(2)开展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评估。结论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护理需求评价是老年专科护理工作的重要部分,通过科学、全面地评价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健康状况,了解出院老年慢性病患者的护理需求,真正体现整体护理的内涵,是整体护理中重要的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黄天雯郝元涛肖燕张婷苏永静吴婉玲张小燕
关键词:老年慢性疾病护理需求
老年痴呆病人家属的家庭护理知识教育被引量:4
2008年
通过对232例老年痴呆病人家属进行痴呆病人家庭护理知识教育,包括根据痴呆病人的疾病特点制订教育内容,重视对家属及病人进行基本的生活照顾、饮食护理、家庭安全护理、心理护理、生活能力训练等知识的教育。结果明显改善了老年痴呆病人出院后的生活质量。
吴婉玲黄永青周凤婵
关键词:痴呆家属家庭护理教育
以神经症状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被引量:1
2007年
目的探讨以神经症状损害为首发症状的肝豆状核变性患者的护理,提高其生活质量。方法通过对以神经症状损害为首发症状的38例肝豆状核变性患者实施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药物宣教及对症护理。结果病人症状明显改善。结论提供心理支持、给予饮食、特殊药物、疾病知识指导,使患者建立良好的依从性,积极配合治疗。
黄永青吴婉玲郑民缨洪碧霞张小燕
关键词:肝豆状核变性护理遗传病
缺血性脑卒中患者C反应蛋白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关系的研究被引量:5
2007年
[目的]探讨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对缺血性脑卒中住院患者,应用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及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共有125例患者入选。有40例患者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有16例患者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例患者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的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患者水平(P<0.01)。并且随着平均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结论]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卢锡林吴婉玲郑民樱姚晓黎张为西尚延昌
关键词: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C反应蛋白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