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季荣

作品数:34 被引量:88H指数:6
供职机构: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9篇专利
  • 3篇会议论文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8篇基因
  • 16篇小麦
  • 15篇转基因
  • 10篇转基因小麦
  • 9篇水稻
  • 8篇根际
  • 7篇性状
  • 6篇土壤
  • 6篇QTL
  • 5篇毒素
  • 5篇数量性状
  • 5篇小麦根
  • 5篇小麦根际
  • 5篇霉病
  • 5篇赤霉
  • 5篇赤霉病
  • 4篇镰刀
  • 4篇镰刀菌
  • 4篇根际土
  • 4篇根际土壤

机构

  • 26篇江苏省农业科...
  • 6篇中国农业科学...
  • 4篇南京农业大学
  • 2篇南京师范大学
  • 2篇农业农村部科...
  • 1篇江苏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新乡医学院
  • 1篇扬州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水稻研究...

作者

  • 34篇吴季荣
  • 25篇史建荣
  • 23篇徐剑宏
  • 10篇邢宇俊
  • 7篇祭芳
  • 7篇林凡云
  • 6篇庄杰云
  • 4篇董飞
  • 4篇俞明正
  • 4篇樊叶杨
  • 4篇杜景红
  • 3篇刘馨
  • 3篇仇剑波
  • 2篇杜娟
  • 2篇郑康乐
  • 2篇龚俊义
  • 2篇张克勤
  • 2篇殷宪超
  • 2篇杜鹃
  • 2篇王燕霞

传媒

  • 6篇江苏农业学报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2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植物保护学报
  • 1篇大豆科学
  • 1篇科学通报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 1篇中国稻米
  • 1篇食品安全质量...
  • 1篇农学学报
  • 1篇2010年全...
  • 1篇全国作物生物...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9
  • 1篇2018
  • 1篇2017
  • 1篇2016
  • 3篇2015
  • 3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 2篇2011
  • 5篇2010
  • 1篇2009
  • 2篇2008
  • 1篇2007
  • 1篇2005
3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体系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2015年
为了研究转基因小麦N12-1对其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Polymyxa graminis)数量的影响,建立了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多黏菌数量的体系,并将该体系用于转基因小麦N12-1及其受体扬麦158不同生长期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数量的检测。结果显示,标准曲线的扩增效率为95%,相关系数为0.999,熔解曲线呈现单一峰,符合荧光定量扩增的各项指标;在各个生长期,转基因小麦N12-1与其受体扬麦158根际土壤中的禾谷多黏菌数量没有显著差异。由此推测,转基因小麦N12-1的种植对其根际土壤中禾谷多黏菌的数量没有显著影响。
王燕霞吴季荣俞明正赵晶晶赵晶晶徐剑宏邢宇俊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转基因小麦
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中荧光假单胞菌数量的变化被引量:5
2014年
荧光假单胞菌(Psdeuomnoda fluoerncnet)是一种土壤中十分常见的细菌,广泛应用于生物防治,其数量变化能较准确地反映土壤环境的变化,因此在转基因小麦环境安全评价研究中可以将荧光假单胞菌的数量变化作为检测转基因小麦种植对整个根际土壤环境影响的指标之一。本研究选取荧光假单胞菌的蛋白编码基因gyrB作为靶标基因,设计特异性较好的引物,利用该引物建立了基于实时荧光定量PCR(RFQ-PCR)方法的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数量的检测技术体系。结果显示,定量标准曲线相关系数达0.99以上,且呈现单一熔解曲线峰值。应用该体系对种植于河南新乡及江苏六合的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简称TB4)及其受体小麦济麦19根际土壤荧光假单胞菌进行检测,结果表明,各时期转基因小麦和非转基因小麦各生育期根际土壤中荧光假单胞菌的拷贝数无显著差异。说明TB4种植对根际土壤中的荧光假单胞菌数量无显著影响。
杜娟吴季荣俞明正王燕霞徐剑宏史建荣
关键词:荧光假单胞菌转基因小麦
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镰刀菌Real-time QPCR方法的建立及应用被引量:2
2012年
对转基因抗病小麦根际土壤中镰刀菌含量进行绝对定量,建立了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QPCR)检测体系。应用该反应体系,对转基因小麦各个生长时期的镰刀菌拷贝数进行绝对定量。结果表明,镰刀菌通用引物具有较好的特异性;Real-time QPCR反应的扩增曲线中各梯度标准质粒的循环阈值间隔均匀,溶解曲线峰值较突出,该标准曲线的相关系数(r)=0.999 20,斜率为-3.203,计算其扩增效率为105%,符合荧光定量PCR方法中对各项指标的要求。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转基因小麦的播种前期、灌浆期、成熟期镰刀菌数量较低,在苗期、返青期、拔节期镰刀菌数量较高。
王秀宇林凡云吴季荣曹欢史建荣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镰刀菌实时荧光定量PCR
转WYMV-Nib8基因抗黄花叶病小麦的农艺性状被引量:1
2020年
与一般作物相比,转基因作物在目标性状得到改良的同时,其他农艺性状可能会受到影响。前期研究发现,与受体小麦扬麦158相比,转WYMV-Nib8基因小麦N12-1对小麦黄花叶病具有较强抗性。为了明确N12-1的生存竞争能力及在长江中下游麦区的生态适应性,在2017—2018年以转基因小麦N12-1及其受体扬麦158和3个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1、宁麦13、宁麦14为比较对象,对小麦的主要农艺性状(基本苗数、株高、穗数、粒数、穗粒数、千粒质量)和对主要病害的抗性进行研究。2年的试验结果表明,N12-1与扬麦158的基本苗数、穗数、粒数无显著差异,但N12-1显著矮于其受体扬麦158,而穗粒数显著高于扬麦158。N12-1与当地主栽品种扬麦11相比,株高、穗粒数、千粒质量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无显著差异;N12-1与宁麦13仅在株高上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N12-1与宁麦14仅千粒质量有显著差异,其他性状均无显著差异。转基因植物与受体之间对赤霉病、纹枯病的抗性均无显著差异。研究结果可为该转基因小麦申请安全证书提供基础。
吴季荣邢宇俊梁杰陆丹丹董飞徐剑宏史建荣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黄花叶病农艺性状病虫害抗性
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的菌株及其应用
本发明涉及一株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的的菌株,其特征在于:该菌株的保藏号为CCTCC NO:M2010053,该菌株16S rDNA的Genbank登陆号为HM372880。应用时,将菌株制备成能对玉米赤霉烯酮毒素降解的...
徐剑宏史建荣王宏杰祭芳林凡云吴季荣
文献传递
水稻硅含量QTL qHUS6.1的精细定位被引量:1
2010年
硅是水稻的有益元素之一.针对位于水稻第6染色体短臂的谷壳硅含量QTLqHUS6.1,从前期建立的剩余杂合体衍生群体自交后代中,经目标区间的13个SSR标记检测,挑选出杂合区间彼此交迭的3个剩余杂合体,构建了3套近等基因系.在田间种植条件下,测量成熟后水稻谷壳、剑叶和茎秆的硅含量.表型分布和方差分析结果都显示,异质区间为RM19410~RM5815的近等基因系具有显著的基因型效应,而异质区间为RM4923~RM19410和RM19417~RM204的近等基因系未呈显著变异.经比较,将qHUS6.1定位在RM19410和RM19417之间约64.2kb,含9个候选基因的区域内,该QTL作用较强且同时控制水稻谷壳、剑叶和茎秆硅含量,增效等位基因来自父本密阳46,总体上呈加性遗传.本研究为qHUS6.1的克隆奠定了基础,并为QTL精细定位材料的构建和应用提供了新思路.
龚俊义吴季荣王凯樊叶杨庄杰云
关键词:水稻硅含量QTL近等基因系
江苏省畜禽饲料中转基因成分的检测分析被引量:2
2019年
随着转基因植物研究的迅速发展,转基因农产品的应用也更加广泛。在我国,转基因农产品的来源主要是进口,主要是玉米、大豆,主要用于饲料加工行业。为了调查转基因玉米、大豆在江苏省畜禽饲料市场的分布情况,在江苏省市场抽取40份鸡、鹅和猪饲料以及饲料原料,通过定性PCR检测玉米内标zSSIIb、大豆内标Lectin、花椰菜花叶病毒(CaMV)35S启动子、NOS终止子、Bt、EPSPS基因,同时检测玉米、大豆转化体事件MON810、MON89788、GTS40-3-2和MON87701。结果表明,90%的饲料都含有转基因成分;转基因玉米转化体事件MON810占50%,转基因大豆转化体MON89788、GTS40-3-2、MON87701的检出率都为80%。由研究结果可知,江苏省市场的鸡、鹅和猪饲料及饲料原料中转基因成分的占有率较高,需要进一步加强对饲料原料的转基因监管。
邢宇俊陆丹丹吴季荣王园园徐剑宏史建荣
关键词:畜禽饲料转基因作物
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病原菌分离鉴定与致病力分析
2022年
为明确江苏省水稻赤霉病的病原菌组成及致病特征,于2018—2019年从江苏省13个市41个县区采集341份水稻样品,采用组织分离法对病原菌进行分离纯化,基于翻译延伸因子(translation elongation factor-1α,TEF-1α)序列分析对分离菌株进行鉴定,通过TRI11基因序列鉴定及产毒力测定对其产毒化学型进行分析,并按照柯赫氏法则对其致病力进行验证。结果显示,从水稻样品中共分离获得病原菌392株,其中亚洲镰刀菌Fusarium asiaticum为385株,禾谷镰刀菌F.graminearum为7株。亚洲镰刀菌分为3-乙酰化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3-acetyldeoxynivalenol,3ADON)化学型和雪腐镰刀菌烯醇(nivalenol,NIV)化学型菌株,分别占亚洲镰刀菌总菌株数的66.8%和33.2%;禾谷镰刀菌均为(15-acetyldeoxynivalenol,15ADON)化学型。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在全省范围内为优势群体,而产15ADON的禾谷镰刀菌仅在淮北地区被发现;产NIV的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性要显著高于产3ADON的亚洲镰刀菌。不同产毒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均有一定致病性,但NIV化学型亚洲镰刀菌对水稻的致病力最强。
陈祥祥吴季荣武德亮徐剑宏徐剑宏董飞
关键词:水稻赤霉病禾谷镰刀菌
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对其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及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被引量:8
2013年
通过研究不同生育期转TaDREB4基因抗旱小麦TB4对其根际土壤速效养分、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为转基因小麦TB4的生物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结果显示,在同一生育期,转基因小麦TB4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与其受体济麦19(JM19)无显著差异。从播种前到成熟期,速效氮和速效磷含量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返青期时达到最大值;速效钾含量则表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在返青期达到最小值。不同生育期之间小麦根际土壤酶活性不同,从播种前到成熟期,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都表现为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返青期时达到最大值,但在同一生育期,转基因小麦TB4与受体JM19的根际土壤脲酶、蔗糖酶和脱氢酶活性相似,无显著差异。通过PCR-DGGE技术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群落多样性进行分析,DGGE指纹图谱表明,同一生育期转基因小麦TB4与受体JM19之间的差异性条带较少,细菌的条带数多于真菌。TB4与JM19在同一生育期的多样性指数(H')、均匀度指数(E)差异不显著,Simpson指数(D)在极少数时期有显著差异。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同一生育期转基因与非转基因亲本的样方聚在一起,同一品种不同时期之间的样方距离较远。综上所述,转基因小麦TB4对其根际土壤速效养分含量、酶活性和微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影响不显著。
俞明正戴濡伊吴季荣徐剑宏杜娟陈双林史建荣
关键词:速效养分土壤酶活微生物群落变性梯度凝胶电泳
转基因小麦田土壤细菌16S rDNA V3片段的DGGE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为长期监测转基因作物对土壤微生物菌群变化的影响提供可靠的试验方法。以检测转基因小麦田土壤细菌菌群变化为例,利用细菌特异性引物,扩增得到了土壤细菌16S rDNA V3可变区片段;通过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DGGE),分析PCR扩增得到的V3可变区片段;根据电泳条带的变化情况评价转基因小麦对土壤环境微生物的安全性。结果表明该方法所提取的DNA,可以不经过纯化直接进行PCR扩增等后续试验;DGGE图谱中条带清晰。该方法可作为长期监测土壤微生物种群变化的试验手段。
丁衬衬周艳红林凡云徐剑宏吴季荣祭芳史建荣
关键词:DNA提取变性梯度凝胶电泳转基因小麦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