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建绍 作品数:75 被引量:216 H指数:9 供职机构: 福建省水产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福建省种业创新与产业化工程项目 农业部重点科研项目 福建省省属公益类科研院所基本科研专项 更多>> 相关领域: 农业科学 生物学 天文地球 医药卫生 更多>>
僧帽牡蛎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比较 被引量:9 1999年 1993 年采用高温(37 ℃) 休克处理受精卵15 min ,抑制第一极体排放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在早期幼虫阶段,处理组幼虫平均壳长显著较对照组大,经过1 年的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软体部湿重和干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13 .2 % 、8 .9 % 、124 .6 % 和87 .1 % 。1997 年采用0 .5 mg/L 细胞松弛素B 在50 % 受精卵出现第一极体时处理受精卵15 min 诱导出僧帽牡蛎三倍体,经过14 个月养殖,三倍体壳长、壳高、体重和软体部湿重分别比二倍体增加39 .26 % 、17 .25 % 、72 .50 % 和118 .42 % ,除个别月份外,三倍体和二倍体的生长差异显著( P< 0 .05) ,僧帽牡蛎三倍体较二倍体具有明显的生长优势。 曾志南 林琪 吴建绍 陈朴贤 陈木关键词:僧帽牡蛎 三倍体 二倍体 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生殖腺发育的组织学观察 被引量:8 1999年 对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生殖腺涂片检查结果表明,三倍体生殖腺发育较二倍体差,三倍体成熟卵母细胞和细胞核的体积分别是二倍体的1.64和1.44倍。组织切片检查结果,二倍体生殖腺发育正常,三倍体生殖腺发育受阻,大部分停留在增殖期和休止期,一部分虽发育至生长期和成熟期,但与同一发育期的二倍体比较,生殖腺发育差。三倍体雄性生殖腺发育较雌性好,三倍体雌雄性比为2.62∶1,在所取的样品中观察到3个雌雄同体个体。 曾志南 林琪 吴建绍 陈朴贤 陈木关键词:长牡蛎 二倍体 三倍体 生殖腺 组织学 牡蛎 褐篮子鱼鳃寄生多唇虫病的病原鉴定及其病理观察 被引量:2 2021年 2019年10—11月,福建省海水鱼类苗种繁育科研中试基地池塘养殖的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sens)暴发以鳃苍白为主要症状的马氏多唇虫病。濒死病鱼体表外观完好,缓游或浮于水面,有时间歇性快速游动,最后身体失衡死亡。临床解剖显示:病鱼鳃丝发白,镜检可见鳃丝上有大量寄生虫,鳃、肝、心脏、脾、肾和肌肉呈现出贫血状态。组织病理观察发现:病鱼的鳃、肝、心脏、脾、肾脏等组织器官均发生病理变化,组织器官内几乎无血红细胞。经形态学观察,虫体呈近纺锤形披针状,具有2排微杯型吸铗的高度特化后吸器,交接器为圆锥形几丁质管结构。基于虫体形态特征和28S rDNA序列分析,结果显示病原虫体为马氏多唇虫相似种(Polylabris cf.mamaevi)。结合该病的流行病学调查、临床解剖、病原形态学观察、28S rDNA序列分析和组织病理观察,确定此次褐篮子鱼暴发的"白鳃病"由马氏多唇虫相似种大量寄生感染引起的。本研究为褐篮子鱼养殖过程中出现的疾病诊断与防治提供了参考依据。 吴建绍 杨求华 杨求华 许朝辉 朱志煌 许朝辉 葛辉关键词:病原鉴定 组织病理 福建平潭海域不同年龄仿刺参骨片种类和形态学研究 2025年 【目的】海参真皮的表层包含有被称为骨片的内骨骼,是海参纲最重要的特征。利用不同类型的海参骨片及其相对比例能够对不同种类的海参予以快速鉴定。【方法】本文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对福建平潭1、2、3龄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各组织(棘刺、体壁、触手、管足、纵肌、呼吸树、肠道)进行采集与处理,得到不同年龄仿刺参不同组织骨片类型,并分别比较采用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备的仿刺参骨片的显微图像,利用SPSS软件统计不同仿刺参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结果】在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能观察到7种仿刺参骨片类型,包括5种主要类型(桌形体、扣形体、杆状体、长孔状体、花纹状体)和2种特殊类型(复合盘状骨片和C形体),且不同组织内的仿刺参骨片类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在对比NaClO法、蛋白酶K法制得的仿刺参骨片图像时,发现2种方法均可得到仿刺参骨片,其中经NaClO法析出的仿刺参骨片能被较清楚地观察到骨片种类与大致的数量,且不附带其他组织,标本干净,但骨片因过脆、易损坏而结构不完整;蛋白酶K法得到的仿刺参骨片同样能与其他组织分离,且具有一定的韧性,在显微镜下其结构更加完整,能被更好地计数与统计。通过统计仿刺参不同年龄段各组织内骨片类型的相对比例,发现不同年龄不同组织仿刺参骨片类型相对比例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1龄仿刺参的体壁、棘刺、管足和触手均含有扣形体、桌形体、长孔状体,其中扣形体在体壁中的相对比例最高,达到83.28%±9.33%;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在管足中最高,达到35.02%±10.84%;长孔状体在触手中的相对比例较高,达到7.23%±2.50%。1龄仿刺参体壁和管足中桌形体的相对比例分别为20.28%±7.29%和35.02%±10.84%,显著高于2龄仿刺参(3.80%±1.35%、17.21%±1.87%)和3龄仿刺参(3.40%±1.43%、11.23%±1.01%)(P<0.05)� 范逸龙 杨求华 李慧耀 王银华 蔡建堤 吴建绍 林琪关键词:仿刺参 骨片 形态学 石斑鱼神经坏死病毒传播途径阻断的初步研究 本文报告了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苗种培育中亲鱼、卵、饵料等几个关键环节的病毒携带检测以及几种药物对病毒的消除效果的试验。用RT-PCR法检测,斜带石斑鱼亲鱼的粪便、卵、稚鱼、仔鱼,饵料轮虫... 林克冰 方琼珊 吴建绍 周宸 何丽斌 林琪 王涵生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神经坏死病毒 阻断 文献传递 10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组织中的表达分析 被引量:3 2017年 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RT-PCR)技术,以β-肌动蛋白(β-actin)的表达量作为内参,对健康养殖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不同组织(头肾、心脏、肝脏、脾脏、鳃、肌肉、鳍、眼、肠道)中的10种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MHCIIa、TCRβ、CD8a、MHCIa、ISP16、Mx、TNFR14、HSP90的mRNA表达量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10种免疫相关基因在斜带石斑鱼的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体液免疫相关基因[免疫球蛋白(IgM)、CD4和MHCIIa]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其他组织部位的表达量相对较少。细胞免疫相关基因(TCRβ、CD8a和MHCIa)也是在鳃中的表达量最高,在眼、肌肉、肝和肠的部位表达量相对较少。ISP16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中的表达量较低。Mx在鳃中的表达量较高,在肌肉和肠的表达量较低。TNFR14在眼的表达量较高,在肠的表达量较低。HSP90在鳃和肝中的表达量相对较高,在心和肌肉的表达量较低。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吴建绍 朱志煌 陆振 郑乐云 吴水清 林琪 黄种持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免疫基因 三倍体大黄鱼的诱导及其对生长、性腺发育的影响 被引量:14 2004年 Triploid was induced by hydrostatic pressure in Pseudosciaena crocea. Pressure shock of 500kg·cm-2 was administered to eggs for 2 min at 3 min after fertilization. The triploid rate was 92.1%. The nucleus diameters (major axes) and volumes of erythrocytes in triploid were measured respectively 1.28 and 1.70 times those in diploid. The triploid growth rates (body length, weight) were not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compared to the diploid controls. The gonadal development was studied through tissue section.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triploids had undeveloped gonads and were sterile. 林琪 吴建绍关键词:大黄鱼 三倍体 性腺发育 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外套膜的差异 被引量:2 2000年 本文从外观、组织切片、蛋白质和糖元含量等方面分析了长牡蛎二倍体和三倍体外套膜的差异。与二倍体相比 ,三倍体外套膜厚、不透明、呈乳白色、结缔组织较厚 ,糖原含量高 3. 林琪 吴建绍 曾志南 陈朴贤 陈木关键词:二倍体 三倍体 外套膜 芽孢杆菌与乳酸菌在石斑鱼育苗过程中的应用研究 鱼类肠道益生菌不仅能够合成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蛋白质、促生长因子等,参与新陈代谢,加强营养物质代谢,促进水产动物生长,而且还能刺激胸腺、脾脏等免疫器官的发育,从而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为研究芽孢杆菌与乳酸菌对石斑鱼仔稚鱼生长... 葛辉 林克冰 周宸 林琪 吴建绍 孙敏秋 朱志煌 黄种持关键词:斜带石斑鱼 肠道益生菌 抗病力 文献传递 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试验 2025年 【背景】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作为重要的海水经济养殖品种,其育苗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及病害防控尤为重要。预防和控制其疾病的关键手段之一是使用消毒剂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消毒剂的选择需兼顾有效性与安全性,以避免对幼参造成不可逆的损害。【目的】研究4种常用消毒剂对仿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为仿刺参育苗过程中合理地选择消毒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健康、规格一致的仿刺参幼参作为试验对象,采用静水试验法开展4种常用水产消毒剂的急性毒性试验,计算各消毒剂在不同暴露时间下的半致死浓度(LC_(50))及安全浓度,以评估其毒性效应。【结果】当采用二氧化氯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2.97、2.06、1.56和0.96 mg/L,安全浓度为0.43 mg/L;当采用过硫酸氢钾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9.66、6.53、5.50和5.07 mg/L,安全浓度为1.32 mg/L;当采用二溴海因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2.80、7.84、7.01和6.02 mg/L,安全浓度为1.44 mg/L;当采用聚维酮碘处理24、48、72和96 h时,仿刺参的半致死浓度(LC_(50))分别为11.95、9.30、8.51和8.13 mg/L,安全浓度为2.17 mg/L。研究结果表明,二氧化氯表现出最强的急性毒性,其LC_(50)值随时间的延长而显著下降,表明其对仿刺参幼参的毒性作用迅速且强烈。相比之下,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及聚维酮碘的毒性依次减弱。【结论】4种消毒剂对仿刺参幼苗的毒性依次为二氧化氯>过硫酸氢钾>二溴海因>聚维酮碘,结合不同消毒剂的抑菌能力,可优先选用过硫酸氢钾作为消毒剂。 李慧耀 梁一帆 杨求华 李昭杰 葛辉 吴建绍关键词:仿刺参 消毒剂 急性毒性 半致死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