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特征
- 2013年
- 目的描述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uperior mesenteric artery syndrome,SMAS)的多层螺旋CT特征。方法我们对4例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饱胀感、呕吐及体重下降的病人均行MSCT、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内镜检查诊断为SMAS;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证实本组有3例为SMAS,1例为十二指肠腺癌。3例SMAS病人经MSCT确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出SMAS1例,内镜检查未能作出诊断。SMAS的CT表现: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距离分别为5mm、7mm、7.8mm,其夹角分别为22°、20°、21.5°。结论多层螺旋CT对SMA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诊断SMAS的首选方法。
- 吴承先于安星
- 关键词:体层摄影术螺旋计算机肠系膜上动脉
- 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EC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被引量: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恶性肿瘤特异性生长因子(TSGF)、甲胎蛋白(AFP)及HER-2/neu胞外域部分(ECD)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6年5月间青岛市市立医院收治的接受胃癌根治术的80例胃癌患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对患者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进行检测,计算手术前后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下降情况。将血清TSGF和AFP分别降低20U/ml和5ng/ml及以下的患者设定为低降低组,将分别降低20U/ml和5ng/ml以上的患者设定为高降低组。统计分析不同病理参数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降低情况,不同降低组患者胃癌复发及累计生存情况受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的影响情况。结果高中分化、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Ⅲ+Ⅳ期患者手术前后的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降低程度均显著低于低分化、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期Ⅰ+Ⅱ期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降低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水平低降低组患者的18个月胃癌复发均显著高于高降低组(均P<0.05),18个月累计生存率均显著低于高降低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胃癌患者手术前后血清TSGF、AFP及HER-2/neu ECD的降低程度受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期等临床病理参数的影响,能够对患者的术后复发及累计生存情况进行有效衡量。
- 李晓川冯立忠吴承先
- 关键词:TSGFAFPHER-2/NEUECD
- 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 2018年
- 目的 :探讨胃免疫表型标志物(M UC1、M UC6、M UC5AC)及肠免疫表型标志物(M UC2、CDX2)在胃印戒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者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85例胃印戒细胞癌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表达情况,并根据相关标志物表达水平差异,将胃印戒细胞癌分为胃型32例,肠型26例,混合型27例,分析胃、肠免疫表型标志物与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肠免疫表型标志物MUC2、CDX2在黏膜下层浸润癌组、脉管浸润组及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率均高于黏膜内癌组、无脉管浸润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免疫表型标志物MUC6、MUC5AC在黏膜下层浸润癌组的阳性表达率均低于黏膜内癌组(P<0.05)。CDX2阳性表达率随着肿瘤直径的增加而显著升高(P<0.05)。经Cox风险模型显示,胃、肠免疫表型是胃印戒细胞癌5年生存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经生存分析可知,胃型印戒细胞癌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肠型及混合型(P<0.05)。结论:肠型及混合型胃印戒细胞癌恶性程度较胃型高,预后效果较差。根据胃、肠免疫标志物对胃印戒细胞癌进行免疫分型将有助于临床对该类患者预后进行评估及提供治疗指导。
- 冯立忠吴承先李晓川
- 关键词:胃印戒细胞癌临床病理特征预后
- 人内皮抑素真核表达系统的构建及其生物学效应的试验研究
- 周东风李红梅吴承先于安星李杨张忠广
- 本研究从人新鲜肝细胞中提取总RNA,加入自行设计的人血管内皮抑素特异性引物,在引物中加入了真核表达信号肽序列和6个组氨酸氨基酸序列。采用RT-PCR技术从人肝中扩增人ES基因。经DNA序列分析后将扩增的基因克隆至酵母载体...
- 关键词:
- 关键词:内皮抑素真核表达生物学效应肿瘤
- 腹腔镜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方法被引量:17
- 2016年
- 胆漏是腹腔镜胆总管切开取石一期缝合术后患者的主要并发症。我们对解放军总医院2002年1月-2015年8月926例腹腔镜胆总管探查一期缝合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探讨了一期缝合术后胆漏的原因及处理措施。现报告如下。
- 于安星吴承先刘哲
- 关键词:胆总管切开一期缝合腹腔镜胆总管探查术后胆漏胆总管切开取石术后患者
- 保留乳房改良术式治疗早期乳腺癌的临床研究被引量:3
- 2004年
- 李蔚窦兆峰沈爱玲崔亚洲吴承先于江张成
- 关键词:乳房保留术式改良早期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清扫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乳腺癌术前诊断中的应用
- 1997年
- 本文对61例乳腺癌和73例乳腺纤维瘤病人术前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 134例女性患者,其中乳腺癌组61例,乳腺纤维瘤组73例。乳腺癌组平均发病年龄为52岁(38~74岁)。其中高分化腺癌23例,低分化腺癌38例;33例伴有腋窝淋巴结转移。本组病例均经术后病理诊断证实。
- 吴承先冯立忠
- 关键词:术前诊断乳腺癌乳腺纤维瘤病血管条低分化腺癌滋养血管
- 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的多层螺旋CT特征
- 2014年
- 目的了解肠系膜上动脉综合征(SMAS)的多层螺旋CT(MSCT)特征。方法对4例反复发作的餐后上腹饱胀感、呕吐及体质量下降的病人分别行MSCT、上消化道钡餐透视和内镜检查,4例病人均行手术治疗。结果手术证实3例为SMAS,1例为十二指肠腺癌。3例SMAS病人经MSCT确诊,上消化道钡餐透视诊断SMAS病人1例,内镜检查未能作出诊断。SMAS的MSCT表现为胃及十二指肠扩张,腹主动脉-肠系膜上动脉间距离分别为5.0、7.0、7.8mm,其夹角分别为22.0°、20.0°、21.5°。结论 MSCT对SMAS的诊断有重要价值,可成为诊断SMAS的首选方法。
- 吴承先韩昆于安星周东风
- 关键词:上肠系膜动脉综合征诊断显像
- 内质网滞留型抗明胶酶胞内抗体的基因表达及对肿瘤细胞侵袭和增殖的抑制作用
- 2004年
- 目的 :明胶酶 (包括MMP 2和MMP 9)在恶性肿瘤转移扩散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探讨运用胞内抗体技术通过胞内抗体与明胶酶结合 ,阻断明胶酶向细胞表面的分泌 ,对恶性肿瘤细胞侵袭转移抑制的效果。方法 :构建可在真核细胞内质网表达抗明胶酶抗体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ER .scFv ,瞬时和稳定基因转染 ,Westernblot检测基因表达 ,免疫沉淀实验检测胞内抗体与靶蛋白结合情况 ,明胶酶谱检测明胶酶的分泌 ,用相关方法观察细胞体外运动、侵袭和增殖。结果 :ER .scFv抗体基因在PG细胞内表达 ,能与靶蛋白MMP 9特异性结合 ,对PG细胞明胶酶分泌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ER .scFv胞内抗体对PG细胞体外Matrigel侵袭有抑制作用 ,抑制率为 76 .3% (P <0 .0 5 ) ,对PG细胞的体外迁徙没有影响。在体外增殖实验中 ,稳定表达ER .scFv的PG细胞在Matrigel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结论 :内质网滞留型胞内抗体技术可以在蛋白加工、分泌这一关键通路中抑制肿瘤细胞明胶酶的活性 ,进而抑制与明胶酶直接相关的侵袭和增殖 。
- 吴承先冯立忠于江
- 关键词:明胶酶抗体基因肿瘤抑制基因表达
- 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5例误诊临床分析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误诊的主要原因及避免误诊的措施。方法:对我院5例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误诊病人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例行手术探查,术中证实是盲肠后坏疽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行阑尾切除、肾周冲洗并置管引流,20d后痊愈。4例为抗感染治疗迁延不愈做腹部CT检查获得诊断,其中1例穿刺引流后好转;1例行右肾切除;2例因延误诊治太久而死于败血症和多系统器官功能衰竭。结论:急性阑尾炎继发肾周脓肿误诊的原因主要是该病症状的非特异性。腹部CT是判断是否继发肾周脓肿的首选方法。为避免误诊,应对抗炎治疗不佳的阑尾炎病人行腹部CT检查。
- 于安星王新安吴承先
- 关键词:阑尾炎肾周脓肿误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