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斌
- 作品数:63 被引量:642H指数:13
- 供职机构: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江苏省医学重点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生物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儿童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病例对照研究被引量:94
- 2011年
- 目的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HFMD)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江苏省手足口病哨点监测医院手足口病临床病例396例,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病例195例,分别进行1:1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应用SPSS 13.0软件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城乡(OR=1.999,95%CI=1.433~2.789)、家庭收入(OR=0.806,95%CI=0.692~0.938)、饭前便后洗手情况(OR=0.719,95%CI=0.590~0.877)、最近1周外出就餐情况(OR=1.914,95%CI=1.019~3.596)、最近1周接触患者史(OR=3.771,95%CI=2.137~6.654)为手足口病临床病例的影响因素;城乡(OR=2.417,95%CI=1.522~3.839)、饭前便后洗手情况(OR=0.693,95%CI=0.517~0.929)、近1周接触患者史(OR=3.942,95%CI=1.808~8.594)为EV71感染的手足口病影响因素。结论居住地为农村,最近1周患者接触史是手足口病发病的主要影响因素;饭前便后洗手是降低感染机会的保护因素。
- 李亮许可祁贤史智扬朱凤才吴斌霍翔祖荣强汤奋扬汪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肠道病毒71型病例对照影响因素
- 江苏省手足口病病原学流行特征分析被引量:39
- 2010年
- 手足口病(hand-foot-mouth disease, HFMD)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常见传染病,以婴幼儿发病为主。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包括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type 71,EV71)和A组柯萨奇病毒(Coxsackie A,CoxA)、埃可病毒的某些血清型。为了解江苏省手足口病患者的肠道病毒感染特征,笔者对2008年4—12月份江苏省手足口病主要病原学流行特征及显隐性感染状况进行分析。
- 李亮朱凤才史智扬祁贤吴斌许可汤奋扬潘浩汪华
- 关键词:手足口病病原学肠道病毒71型常见传染病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 儿童手足口病重症病例危险因素研究
- 目的 探讨儿童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重症病例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性别、年龄、入院时间匹配的1:2配对病例对照研究对江苏省南京、镇江、扬州、常州市级医疗机构收治的...
- 嵇红汪华李亮祖荣强许可霍翔吴斌汤奋扬朱凤才羊海涛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MIRA-CRISPR/Cas13a结合磁珠量子点传感器快速检测甲型流感病毒方法的建立
- 2024年
- 目的将多酶恒温快速扩增(MIRA)、成簇的规则间隔短回文重复序列及其相关蛋白Cas13a(CRISPR/Cas13a)与研发的磁珠量子点(MBQD)传感器相结合,建立一种甲型流感病毒(IAV)快速检测方法。方法针对IAV的M基因设计并筛选MIRA扩增引物、CRISPR RNA(crRNA)、荧光报告探针及连接探针,对反应条件进行优化,建立MIRA-CRISPR/Cas13a-MBQD检测体系;评价该体系的检测灵敏度与特异性;比较建立的方法与实时荧光RT-PCR(RT-qPCR)法的一致性。结果建立的检测体系可以在60 min内完成检测,对IAV的检测灵敏度达1 copy RNA分子/反应;特异性试验表明其与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乙型流感病毒(IBV)、呼吸道合胞病毒(RSV)、人偏肺病毒(HMPV)、副流感病毒(PIV)、腺病毒(ADV)、肺炎支原体(MP)均无交叉反应;临床样本检测结果显示,MIRA-CRISPR/Cas13a-MBQD与RT-qPCR法具有极高的检测一致性(Kappa=1.00)。结论建立的MIRA-CRISPR/Cas13a-MBQD检测体系可快速检测IAV,灵敏性、特异性较好。
- 杨宁马君妍赵康辰吴涛朱小娟乔乔王烁虎歌吴斌崔仑标葛以跃
- 关键词:甲型流感病毒
- 实时荧光定量PCR在预防性健康体检沙门菌快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5
- 2018年
- 目的探讨real-time PCR在从业人员沙门菌快速筛查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集从业人员肛拭子样本,分别用real-time PCR方法及分离培养法对沙门菌进行检测,并比较检测结果。结果以分离培养法为金标准,real-time PCR进行筛检试验,结果灵敏度为100.0%,特异度为98.1%,阳性似然比为51.63,阴性似然比为0,符合率为98.2%,Kappa值为0.87,阳性预测值为78.1%,阴性预测值为100.0%。从成本效益分析来看,real-time PCR虽在检测成本上略高于分离培养法,但可节省大量的人力,缩短健康证办证时间,提高办证效率。结论 real-time PCR方法结果判读客观性强,且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省时省力,可用于从业人员沙门菌的快速筛查中。
- 刘晓骏张宏宾吴斌
- 关键词:实时荧光定量PCR沙门菌健康体检
- 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分离株的分子遗传进化特征
- 目的 了解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江苏流行株的遗传学背景。方法 RT-PCR反应测定江苏株EV71_JIANGSU.P.R.C-07.08_10(以下简称JIANGSU01)的全基因组序列...
- 吴斌田华秦圆方邓斐祁贤朱凤才羊海涛汪华汤奋扬李亮崔仑标王慎骄付建光闫强徐飞海葛胜祥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江苏省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流行特征分析
- 目的 描述江苏省2009年手足口病(HAND-FOOT-AND-MOUTH DISEASE,HFMD)聚集性病例疫情的流行特征。方法 通过“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江苏省2009年手足口病聚集性病例疫情的规模、时间...
- 李亮孟繁岳吴斌汤奋扬祁贤许可嵇红朱凤才祖荣强霍翔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江苏省盐城市1999-2008年狂犬病流行病学研究被引量:2
- 2010年
- 目的分析盐城市狂犬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收集狂犬病疫情资料,开展犬密度、犬免疫率、犬伤人率及狂犬病处置门诊工作调查;检测犬脑中狂犬病毒并进行相关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1999—2008年盐城市共报告135例人狂犬病,形成自1958年以来的第二次流行高峰,其中2003年报告40例狂犬病。135例患者中114例为农民。监测点调查发现盐城市犬密度为每100人中约豢养犬3~6只,每年平均100只犬伤人6.37人次,2008年犬的免疫率只有20%,暴露人群狂犬病疫苗接种率为77%。狂犬病处置门诊中抗狂犬病血清(球蛋白)的使用率仅为5%~10%。在采集108份犬脑标本中,4份狂犬病毒阳性,扩增、测序并分析病毒的N和G基因显示,这些病毒为基因1型狂犬病毒,与目前使用的狂犬疫苗株CTN同源性最高。结论盐城市人间狂犬病的持续流行与当地犬的饲养量大、免疫率低以及农村地区群众受动物伤害后的处理不及时规范及处理率低密切相关。
- 姜仁杰覃新程金加洪张红军李明慧沈进进陈昌标陈胤忠吴斌张永振
- 关键词:狂犬病流行病学
- 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重要变异对其与病毒5’UTR结合能力的影响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2019 novel coronavirus,2019-nCoV)非结构蛋白1(NSP1)重要变异对其与病毒5’UTR结合能力的影响,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线索。方法对2019-nCoV基因组数据库进行生物信息分析,选取可能影响NSP1结构及与5’UTR的结合能力的氨基酸变异位点(T12A、R124L、N128I、K141A、GHVMV82-86DEL及KSF141-143DEL),PSIPRED在线工具分析变异体的二级结构,mCSM-NA预测其与RNA的结合能力,DynaMut webserver分析变异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构建变异体质粒,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和RNA结合蛋白免疫沉淀(RNA binding protein immunoprecipitation,RIP)实验检测NSP1变异体与病毒5’UTR的结合能力。结果生物信息分析预测除了R124L突变外,其他5种变异体均可改变蛋白二级结构,T12A、R124L、N128I和K141A突变均可以降低与RNA的结合能力,而T12A、R124L、N128I突变降低了蛋白质的稳定性,实验表明R124L、N128I、GHVMV82-86DEL及KSF141-143DEL显著减弱了NSP1与5’UTR的结合能力。结论部分NSP1氨基酸突变或缺失可改变其二级结构,并能够显著减弱NSP1与5’UTR的结合能力,提示可能改变病毒的致病能力,为抗病毒药物和疫苗的研发提供了理论依据。
- 乔乔朱小娟吴斌吴涛赵康辰葛以跃崔仑标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变异体生物信息分析
- 新型冠状病毒非结构蛋白1重要变异对其与核糖体40S亚单位结合能力的影响
- 2024年
-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非结构蛋白1(NSP1)重要变异对其与核糖体40S亚单位结合能力的影响.方法 基于生物信息学方法,选取可能影响与核糖体40S亚单位结合能力的NSP1氨基酸突变位点(D152A、E155A、F157S、T170S和R171L),PSIPRED在线工具分析突变体的二级结构,mCSM-NA预测其与核糖体的结合能力,DynaMut webserver分析突变对蛋白稳定性的影响;构建NSP1突变体,转染HEK-293T细胞,利用免疫共沉淀检测NSP1突变体与核糖体40S亚单位的结合能力,SUnSET实验评价突变体对蛋白合成率的影响;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ELISA和RT-PCR方法进一步评价NSP1蛋白关键位点突变对IFN-β表达的影响.结果 生物信息预测5种突变体均可改变蛋白二级结构,其中F157S和R171L可降低NSP1与核糖体40S的结合能力.实验表明F157S和R171L突变显著减弱了 NSP1与核糖体40S的结合能力,增加了细胞总蛋白合成、IFN-β荧光素酶活性、细胞内IFN-β mRNA的表达及上清中IFN-β表达量(P<0.05).结论 NSP1 F157S和R171L突变显著减弱了 NSP1与核糖体40S的结合能力,增强了 IFN-1的反应,提示NSP1蛋白在免疫调节中起重要作用.
- 朱小娟乔乔吴涛迟莹赵康辰吴斌温恬葛以跃崔仑标
- 关键词:新型冠状病毒突变体核糖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