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昊
- 作品数:56 被引量:162H指数:6
- 供职机构: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农业科学建筑科学更多>>
- 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的诊治分析
- 2019年
- 目的探讨成人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的诊断、显微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9月至2018年1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手术治疗的31例成人PA的临床资料。结果肿瘤全切除17例,近全切除4例,次全切除6例,部分切除2例,活检2例。术后主要并发症包括脑积水3例(9.7%)、颅内感染4例(12.9%)、脑脊液漏3例(9.7%)。26例术后随访3~93个月;死亡3例(11.5%);肿瘤复发或进展5例(19.2%),平均复发时间(25.6±16.9)个月,其中2例再次手术,肿瘤全切除本人随访期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成人PA临床少见,影像学常不易与其它低级别胶质瘤鉴别,而典型的组织细胞学特点是其确诊依据;肿瘤全切除的本人能获得较满意的治疗效果,放疗为PA的主要辅助治疗方式。
-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陈烈兴吴昊麦麦提力·米吉提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
- 关键词: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影像学特征显微手术治疗疗效
- 一期手术结合脊柱内固定术治疗椎管内外沟通性肿瘤被引量:12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一期显微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及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的处理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2例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病人的临床资料,肿瘤位于颈段6例,胸段4例,腰段2例。均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10例。结果肿瘤全切除9例,近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病理结果:神经鞘瘤8例,神经纤维瘤、恶性周围神经鞘膜瘤、恶性间皮瘤、高分化血管肉瘤各1例。术后病人神经功能改善11例,无明显变化1例。病例均随访4~16个月,无肿瘤复发,无脊柱畸形发生。结论显微镜下一期手术切除椎管内外沟通性哑铃型肿瘤的同时,为维持术后脊柱稳定性,多数病人需同时行脊柱内固定术。
- 郭运发黄斌李全才王金龙刘亚军吴昊罗坤
- 关键词:显微外科手术
- 侵犯内听道的岩骨背侧脑膜瘤切除术后面神经功能损伤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 2021年
- 目的初步探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侵犯内听道的岩骨背侧脑膜瘤(PPFMs)患者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纳入45例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2015年12月至2019年12月采用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侵犯内听道的PPFMs患者。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采用House-Brackmann(H-B)分级标准评估面神经功能损伤情况,初步探讨影响面神经功能损伤的相关因素。结果45例患者肿瘤切除程度Simpson分级Ⅰ级5例、Ⅱ级26例、Ⅲ级13例、Ⅳ级1例;术后1周时面神经功能H-B分级Ⅰ级11例、Ⅱ级19例、Ⅲ级11例、Ⅳ级4例。与H-B分级Ⅰ+Ⅱ级组比较,H-B分级≥Ⅲ级组的肿瘤最大直径较大[分别为(38.6±11.7)mm、(31.3±9.6)mm],肿瘤为内听道前型[分别为53.3%(8/15)、16.7%(5/30)]、肿瘤完全侵犯内听道[分别为60.0%(9/15)、26.7%(8/30)]、面听神经位于肿瘤背侧[分别为53.3%(8/15)、13.3%(4/30)]及肿瘤为SimpsonⅢ~Ⅳ级切除[分别为60.0%(9/15)、16.7%(5/30)]者所占的比例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年龄、性别、术中是否开放内听道,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个月,面神经功能明显恢复者17例,轻度好转者11例,无变化者6例。结论枕下经乙状窦后入路切除侵犯内听道的PPFMs后面神经功能的损伤可能与肿瘤大小、生长方式、侵犯内听道程度、面听神经走行及肿瘤切除程度有关。
- 麦麦提力·米吉提马木提江·木尔提扎吴昊沈宇晟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
- 关键词:脑膜瘤面神经损伤
- 儿童脑干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治疗
- 目的探讨儿童脑干胶质瘤的显微外科技术及其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1年经显微手术治疗的脑干占位病变的临床资料;手术情况和预后。结果共收治脑干占位30例,其中15例为海绵状血管瘤及血管母细胞瘤。符合纳入标准的肿...
- 汪永新党木仁麦麦提力吴昊
- 关键词:儿童脑干胶质瘤预后
- 文献传递
- 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分析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脊髓室管膜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收集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自2011年7月至2016年9月收治的34例脊髓室管膜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在神经电生理监测下行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回顾性分析患者的诊治过程、疗效及并发症。结果本组肿瘤病理均为室管膜瘤,其中WHO分级I级1例,Ⅱ级30例,Ⅲ级3例。术后行MRI检查示全切除20例,次全切除10例,大部切除4例。7例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其中脑脊液感染3例,截瘫2例,膀胱直肠功能障碍2例;5例发生在肿瘤全切除患者,2例发生在肿瘤次全切除患者。出院时脊髓功能改善20例,无变化7例,加重7例。术后随访(30.5±18.0)月,10例肿瘤次全切除患者中复发4例;4例肿瘤大部切除患者术后1个月后接受放疗,目前均未复发。结论争取显微外科手术全切肿瘤及包膜或假包膜是脊髓室管膜瘤最有效的治疗方法:对于少数边界不清肿瘤,采用次全切加辅助放疗可以更有效地保护神经功能,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 王金龙刘亚军郭运发吴昊罗坤
- 关键词:脊髓室管膜瘤显微外科手术
- 外泌体miRNA在脑胶质瘤中的诊断、治疗和预后的研究进展
- 2021年
- 胶质瘤是一种源自神经外胚层胶质细胞的最突出的侵袭性脑恶性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之一。外泌体是细胞通过胞吐分泌的直径为30~150 nm的盘状小泡,几乎所有类型的细胞都分泌外泌体,其广泛存在于血液、尿液、唾液、脑脊液和其他细胞外液中。外泌体包括蛋白质、脂质、microRNA(miRNA)、信使RNA和DNA,其中仅miRNA具有低免疫原性、低毒性、血流稳定性,由于其出色的介导细胞间通讯的能力,尤其是在脑肿瘤进展中,成为了一种有前途的治疗和诊断工具。目前,越来越多的miRNA被发现参与到胶质瘤的发生进展、诊断、治疗和预后的过程中。本文围绕外泌体miRNA在脑胶质瘤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中的作用综述如下。
- 赵小玉李彦东吴昊范海吕明月沈宇晟盛成俊曾加吴徐超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
- 关键词:胶质瘤外泌体MICRORNA
- 自发性椎管内出血的临床诊治分析
- 郭运发黄斌李全才王金龙刘亚军吴昊罗坤
- Kawase入路下显微镜与神经内镜观测性及可操作性的对比研究
- 2022年
- 目的研究显微镜与神经内镜在Kawase入路中的观测性及可操作性比较。方法选取2020年12月-2022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中心的5例(10侧)尸头标本作为研究对象,模拟Kawase入路手术过程,通过显微镜和神经内镜观察相关解剖结构并对脑干腹侧区域观测距离和手术可操作距离进行测量,进而对比两种手术方式的差异性并作分析。结果与显微镜辅助Kawase入路比较,神经内镜辅助Kawase入路在脑干腹侧上方、前上方、前方、下方的观测距离和手术可操作距离均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前下方的观测距离和手术可操作距离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神经内镜在Kawase入路中观察范围还是操作范围均优于显微镜,值得在临床工作中进一步推广。
- 吕明月更·党木仁加甫吴昊
- 关键词:神经内镜解剖学外科学
- 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及危险因素被引量:5
- 2020年
- 目的探讨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ve nausea and vomiting,PONV)的发生率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收集分析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9年2月,106例经乙状窦入路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PONV发生情况,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听神经瘤患者术后发生PONV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中,术后出现PONV者84例(79.3%),发生PONV平均天数为2.77 d,其中症状轻者为40例(37.7%),中度为27例(25.5%),重度为17例(16.0%);有47例患者(44.3%)于术后12小时内首次发生PONV。单因素分析显示,性别、肿瘤大小分级、手术时间、内听道磨除情况、术后疼痛、吸烟史是听神经瘤患者发生PONV的相关因素(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女性、肿瘤大小分级符合T 3~T 4级、磨除内听道后壁。结论女性、肿瘤大小分级符合T 3~T 4级、磨除内听道后壁是经乙状窦后入路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发生PONV的独立危险因素。围术期可考虑针对危险因素实施防治PONV的综合措施。
- 马木提江·木尔提扎吴昊麦麦提力·米吉提朱国华更·党木仁加甫
- 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听神经瘤乙状窦后入路
- 一种射频针固定器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射频针固定器,包括金属导管与活检针,活检针的端处设有针头且针头位于金属导管的内部,同时活检针上活动套有固定机构,固定机构包括固定块与第一橡胶套筒、第二橡胶套筒,固定块的上端面开设有螺纹凹槽。本实用新型...
- 谷昊李宁刘俊杰赵志强魏喆吴昊韩乾龙马嵋谷申森祝志强
- 文献传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