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晓丽

作品数:48 被引量:394H指数:12
供职机构:四川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建设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文化科学生物学水利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2篇期刊文章
  • 7篇专利
  • 6篇会议论文
  • 1篇标准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34篇农业科学
  • 2篇文化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主题

  • 32篇小麦
  • 8篇稻茬
  • 8篇籽粒
  • 8篇灌浆
  • 7篇四川盆地
  • 7篇盆地
  • 7篇播种
  • 6篇灌浆特性
  • 5篇稻茬小麦
  • 5篇种子箱
  • 5篇免耕
  • 4篇氮量
  • 4篇冬小麦
  • 4篇性状
  • 4篇小麦籽粒
  • 4篇免耕播种
  • 4篇基因
  • 4篇耕播
  • 3篇氮素
  • 3篇旋耕

机构

  • 37篇四川省农业科...
  • 9篇重庆三峡学院
  • 4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中国科学院成...
  • 3篇江油市农业局
  • 2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德阳市小麦专...
  • 1篇湖北省农业科...
  • 1篇凉山彝族自治...
  • 1篇襄阳市农业科...
  • 1篇绵阳市农业科...

作者

  • 47篇吴晓丽
  • 34篇汤永禄
  • 32篇李朝苏
  • 16篇吴春
  • 13篇黄钢
  • 10篇李明
  • 8篇马孝玲
  • 4篇魏会廷
  • 4篇李俊
  • 4篇熊涛
  • 3篇吴元奇
  • 3篇杨武云
  • 3篇包维楷
  • 3篇李式昭
  • 2篇杨俊年
  • 2篇吴应梅
  • 2篇樊高琼
  • 2篇胡廷章
  • 2篇甘丽萍
  • 2篇郭大明

传媒

  • 6篇作物学报
  • 5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植物营养与肥...
  • 2篇安徽农学通报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黑龙江畜牧兽...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四川农业科技
  • 1篇园艺学报
  • 1篇科技信息
  • 1篇三峡高教研究

年份

  • 1篇2023
  • 2篇2022
  • 2篇2020
  • 2篇2019
  • 4篇2018
  • 3篇2017
  • 4篇2016
  • 6篇2015
  • 7篇2014
  • 3篇2013
  • 10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10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不同类型冬小麦综合性状与产量间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6
2012年
为了探讨冬小麦(Triticum aestivum)主要部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生物量分配和叶片养分性状等与产量间的关系,采用灰色关联分析(gray correlation analysis)对种植于大田自然降水条件下的42个冬小麦品种(系)的各性状与其产量关联度进行分析和评价。通过灰色关联度分析确定了各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系数和关联度。各生理、生物量和农艺性状与产量的关联程度大小依次为:NA、NU、PU、KU、KA、PA、Chl、Gs、Pn、Tr、AB、UB、TB、Ci、SL、SN和TW。并将关联度大于0.700的性状对参试品种(系)进行了聚类分析,聚类结果可以较好的反映品种(系)的选育及适应地区。与产量关联度最大的是和叶片养分相关的生理性状,它们对作物产量形成产生的影响最大。因而可以作N、P、K积累量及吸收效率等生理性状为基础的选择,以提高合理施肥条件下保证高产选择效率。
吴晓丽包维楷
关键词:冬小麦叶片养分农艺性状生理性状灰色关联度分析
基础生态学教学改革实践与探索被引量:2
2012年
《基础生态学》是环境科学类专业的核心课程。该文从以教材为中心,以教师为导向,以学生为主体,以提高教学效率为目的,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和灵活多样的启发式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使其重视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等方面着手,探讨了《基础生态学》课程教学改革的一些途径与方法,以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达到理想的效果。
吴晓丽
关键词:教学效率教学改革
稻草覆盖还田对小麦机播质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为提高稻草还田条件下小麦机播质量和产量,2009~2011年度,在成都平原稻茬麦区开展了机播条件下稻草机械粉碎方式及还田量的比较试验。试验设置两种稻草粉碎方式(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粉碎、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粉碎)、4种秸秆还...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黄钢吴晓丽
关键词:稻草还田小麦生长发育
文献传递
试验小区用小麦免耕精量播种机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试验小区用小麦免耕精量播种机,包括机架,机架的下部前侧排布有旋耕机构、下部后侧排布有地轮机构、上部排布有排种机构;旋耕机构主要由旋耕主轴和多组旋耕刀具组成;地轮机构主要由滚轮、两端地轮端轴和两端外周齿形...
李明刘淼吴晓丽汤永禄李朝苏
影响浓香型白酒大曲质量的小麦原料关键品质参数研究
2023年
小麦是制作白酒大曲的主要原料,明确优质大曲对小麦原料的品质需求对于专用品种选育、配套栽培技术研发极为关键。2018~2020年,选择4个代表性品种(川麦104、绵麦367、西科麦8号和蜀麦1671),设置6个施氮水平(0、45、90、135、180、225 kg/hm2),在长江上中游麦区4个生态点(四川广汉、梓潼、西昌、湖北南漳)开展试验,评价了不同条件下出产的小麦原料的主要品质性状和制作的浓香型大曲质量。结果表明,年份、地点、品种对大曲感官指标及化学参数都有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的影响。2019年的大曲感官总评分较2020年高9.7%,四川广汉和湖北南漳点大曲感官总分均值分别为44.6和44.3(总分60),与四川西昌点(39.7)的差异达显著(P<0.05)水平。西科麦8号和川麦104感官总分均值分别为45.4和43.8,显著(P<0.05)高于绵麦367(42.2)和蜀麦1671(42.0)。施氮量对大曲感官评分的影响不显著。各处理的化学参数(酸度、糖化力、液化力和发酵力)测试值均符合“QB/T 4259-2011浓香大曲”要求的范围。不同统计方法下,与大曲感官评价有关联的小麦品质参数有所差异。和其他参数相比,样品粉碎度与大曲感官评分关系更为密切,对于感官评分≥45的样品,粉碎度25%、50%和75%的分位数值分别为70.5%、72.3%和73.8%。总体来看,具有较高的容重、降落值和面团吸水率,且有中等偏高的粉质率以及适宜粉碎度的小麦原料适于大曲生产。
李朝苏任勇佟汉文刘于斌吴晓丽李明刘淼郑建敏吴舸高春保凌冬唐清张正刚汤永禄
关键词:小麦浓香型大曲施氮量
耕作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被引量:7
2020年
2016-2018年,以深旋耕播种模式为对照,研究了浅旋耕播种和免耕带旋播种模式对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和硝态氮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孕穗期以前免耕带旋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耕层土壤含水量高于深旋耕播种处理,而硝态氮含量低于深旋耕播种处理。拔节和开花期根重密度和根表面积密度处理间差异不显著。2016-2017年,3种耕播方式的产量和地上部分氮吸收量无显著差异;2017-2018年,免耕带旋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的产量较深旋耕播种分别增加10.9%和10.5%,地上部分氮吸收量分别增加17.5%和12.0%。与深旋耕播种和浅旋耕播种处理相比,免耕带旋播种处理播种效率高、断垄率低。综上,免耕带旋播种处理可提高稻茬小麦的播种质量,增强土壤保墒能力,降低氮淋溶风险,促进产量和环境效益的协同提升。
李明李朝苏刘淼吴晓丽魏会廷汤永禄熊涛
关键词:稻茬小麦根系发育土壤水分土壤硝态氮含量
耕作播种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被引量:6
2020年
2016-2018年,在四川省广汉市分析了深旋耕播种(DRT)、浅旋耕播种(SRT)和免耕带旋播种(NT)3种耕播方式对稻茬小麦生长和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结果表明:与DRT相比,SRT和NT处理提高了小麦分蘖、成穗能力。2016-2017年,处理间产量无显著差异;2017-2018年,NT处理产量显著高于DRT,增幅10.9%。处理间干物质积累的差异主要在苗期。NT处理下植株对氮的吸收量高于DRT,平均增幅9.9%,而氮收获指数DRT高于NT;各处理植株磷吸收量差异不显著;NT处理对钾的吸收量显著高于DRT。与传统的深旋耕播种方式相比,免耕带旋播种技术是提高稻茬小麦产量和养分吸收的有效途径。
李朝苏李明吴晓丽魏会廷刘淼汤永禄熊涛
关键词:稻茬小麦分蘖能力养分吸收利用
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稻茬小麦播种立苗质量和产量建成的影响被引量:6
2014年
2009-2011年,在成都平原稻茬麦区开展了稻草还田方式及还田量对机播小麦立苗质量和产量建成的影响研究.试验设置两种稻草还田方式即全喂入式联合收割机和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粉碎还田(简称全喂入和半喂入方式)、4种还田量(0、4、8、12t/hm2).结果表明,半喂入方式下小麦的播种深度、种子有效覆盖比例及出苗均匀度均高于全喂入式,各生育阶段干物质积累量和叶面积指数分别增加9.1%~28.7%和5.5 %~24.8%,产量提高11.1%.半喂入方式下随着还田量的增加,播种深度、出苗率及出苗均匀度呈下降趋势.相较于无秸秆处理,秸秆还田处理小麦在出苗后群体扩大迅速,各生育阶段群体质量较优,产量增加2.2% ~11.0%.稻草还田还可以缓解耕层土壤温度变化,减少棵间水分蒸发.综上,采用半喂入式联合收割机机收水稻,既便于稻草还田,又利于提高小麦机播质量和产量.
李朝苏汤永禄吴春吴晓丽黄钢
关键词:小麦生长发育
小麦产量对中后期氮素胁迫的响应及品种间差异被引量:8
2019年
生育中后期土壤供氮不足是导致小麦减产的重要原因之一。2015—2017年连续2个生长季,选择人工合成六倍体小麦衍生品种(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derived cultivar,SDC)和非人工合成小麦衍生品种(Non-synthetic hexaploid wheat-derived cultivar,NSC)各3个,设置2个施氮水平,研究其产量及相关生理参数对中后期氮素胁迫的响应。SDC包括川麦42、川麦104和绵麦367,NSC包括绵麦37、川农16和川麦30。2个施氮水平为正常施氮处理(Nn,150kg N hm^-2,底肥40%、拔节肥60%)和中后期氮胁迫处理(Ns,60kg N hm^-2,全部作底肥)。结果表明,氮胁迫下,两类品种产量均值降幅接近(SDC19.6%,NSC20.4%),但正常供氮下SDC产量高于NSC(高14.4%),其氮胁迫下的产量也较高(高15.9%)。氮胁迫下,SDC的生物产量、单位面积粒数均高于NSC。开花期,两类品种在2个氮素水平下的叶面积指数(LAI)接近,但在灌浆中后期的降幅SDC小于NSC,花后22d,SDC在高、低施氮水平下的LAI较NSC分别高25.1%和16.0%。开花灌浆阶段,2个施氮水平下SDC旗叶和倒二叶SPAD始终高于NSC,氮胁迫下二者的差距增大。两类品种的净光合速率(NPR)和群体光合速率(CAP)的差异也主要出现在灌浆中后期,氮胁迫下SDC以上2个参数较NSC均有优势。氮胁迫下,花后功能叶片的硝态氮、铵态氮、可溶性糖含量SDC也高于NSC。SDC较NSC有更高的氮素利用效率(NUtE),氮胁迫下,二者NUtE的差距增加。以上结果表明,低氮胁迫下SDC的生产力高于NSC,这与其较高的库容、较长叶片功能期有关。
李朝苏吴晓丽汤永禄李俊马孝玲李式昭黄明波刘淼
关键词:氮胁迫氮素利用效率
植物激素和基质对疏花水柏枝扦插繁殖的影响被引量:5
2012年
通过不同浓度的生根粉、NAAI、BA处理疏花水柏枝插穗,并在清水和河沙中进行暗培养,研究其发芽数、生根数、新枝长、根长、新枝数量和生根数量。结果表明:清水中插穗更容易生根和发芽;河沙基质中,经生根粉2g/L处理后的插穗新枝长和根长最长;河沙基质中,经生根粉0.5g/L处理后的插穗新枝数量最多,经NAA 100mg/L处理后的插穗生根数量最多。
秦洪文刘正学张立冬刘学利余建吴晓丽向丽霞
关键词:三峡库区濒危植物疏花水柏枝扦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