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吴锋

作品数:60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电子电信更多>>

文献类型

  • 35篇期刊文章
  • 19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42篇医药卫生
  • 9篇机械工程
  • 6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电子电信
  • 1篇生物学

主题

  • 16篇睡眠
  • 10篇睡眠呼吸
  • 9篇低通气
  • 9篇低通气综合征
  • 9篇睡眠呼吸暂停
  • 9篇睡眠呼吸暂停...
  • 9篇睡眠呼吸暂停...
  • 9篇通气
  • 9篇综合征
  • 9篇呼吸暂停低通...
  • 8篇远程
  • 6篇低通气指数
  • 6篇图像
  • 6篇呼吸暂停低通...
  • 4篇低氧
  • 4篇心电
  • 4篇心动周期
  • 4篇心率
  • 4篇信息系统
  • 4篇氧舱

机构

  • 51篇空军航空医学...
  • 7篇第四军医大学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2篇空军总医院
  • 2篇山东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卫生部
  • 1篇中国航空工业...
  • 1篇解放军466...

作者

  • 60篇吴锋
  • 49篇俞梦孙
  • 41篇周玉彬
  • 35篇成奇明
  • 16篇杨军
  • 14篇刘娟
  • 12篇曹征涛
  • 11篇王彬华
  • 10篇潘玮
  • 10篇张信民
  • 6篇罗永昌
  • 5篇张宏金
  • 5篇蒲卫
  • 4篇吕沙里
  • 4篇金璋瑞
  • 4篇钱宗才
  • 4篇赵显亮
  • 3篇王海涛
  • 3篇石明国
  • 3篇杭洽时

传媒

  • 9篇中国数字医学
  • 7篇北京生物医学...
  • 5篇医疗卫生装备
  • 3篇第四军医大学...
  • 3篇中华航空航天...
  • 2篇实用诊断与治...
  • 2篇2007年中...
  • 2篇第十一届中国...
  • 2篇第十五届中国...
  • 2篇2007中国...
  • 1篇听力学及言语...
  • 1篇医学信息(医...
  • 1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中国生物医学...
  • 1篇人类工效学
  • 1篇科技纵览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 1篇第八届全国生...
  • 1篇第十七届中国...

年份

  • 2篇2019
  • 3篇2017
  • 3篇2016
  • 5篇2015
  • 3篇2014
  • 8篇2013
  • 4篇2012
  • 7篇2011
  • 1篇2010
  • 7篇2009
  • 3篇2008
  • 4篇2007
  • 4篇2004
  • 1篇2003
  • 1篇2002
  • 3篇2001
  • 1篇2000
6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多导睡眠图仪选择性监测与分析系统的研制被引量:8
2011年
针对传统多导睡眠图仪在监测过程中粘贴电极多、患者负荷大、信号缺失后无法分析等问题,研制一款信号可选择的多导睡眠监测与分析系统。该系统能针对不同患者的需求,可繁可简地获取患者的监测信号;也可在电极脱落造成信号缺失的情况下,利用数据挖掘及信息融合技术和专家知识,从心率变异性及相关信号时频域耦合关系中提取睡眠呼吸障碍的疾病诊断信息。实验表明:该系统与多导睡眠图仪在诊断结果方面无明显性差异。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传统多导睡眠图仪的不足,简化了诊断程序,降低了患者的检查负荷,已在医院得到初步应用,有望进一步推广。
吴锋成奇明周玉彬俞梦孙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心动周期中的睡眠呼吸事件信息
2011年
为了挖据心动周期中的睡眠呼吸事件信息,为无干扰睡眠呼吸事件监测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利用多分辨率小波分析方法,对患有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心率序列进行分解和重建,获得与睡眠呼吸事件相关联的特征波形。根据特征波形的波形特点与睡眠呼吸事件的关系,最后识别出呼吸事件发生的位置和类型。上述方法的分析结果与多功能睡眠记录仪结果进行比较证实该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吴锋成奇明周玉彬俞梦孙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心电信号中伪差检测的方法研究
2016年
目的:设计一种实用的算法,能够自动识别长时间记录心电图中的伪差波形,达到用户快速剔除干扰的目的。方法:通过分析伪差发生的原因和实际呈现形态,总结出各类伪差波形有别于正常波形的特征,设计合适的算法。结果:从大量实测心电图中,总结了伪差波形的形态,对于饱和、微小、剧烈波动、趋势漂移等伪差形态,设计了具有针对性的识别算法,并用实测信号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结论:该伪差识别算法在24小时心电HOLTER信号分析软件中得到应用,能够比较准确地自动筛查出信号中的大量伪差,为用户快速分析心电图提供了新的有效方法。
成奇明吴锋周玉彬俞梦孙
关键词:心电图伪差HOLTER
新型常压低氧舱控制系统的研制
研制一种常压低氧舱,用于低氧实验及入驻高原前的低氧习服训练。以制氮机为氮源,采用高浓度氮气稀释舱(室)内空气的办法,使舱内空气中的氧浓度从原来的20.9%左右,稀释到所需的低氧浓度,创新性的变舱体漏气缺点为优点,建立舱体...
吴锋罗永昌王海涛杨军曹征涛王彬华王偲宇苗毅尚超俞梦孙
关键词:缺氧
基于互信息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多模式医学图像配准被引量:20
2002年
目的 实现 CT- MR多模式医学图像配准 .方法 提出了一种基于互信息和模拟退火算法的医学图像配准方法 .对多模式医学图像 ,运用信息论的基本概念“互信息(MI)”作为匹配标准 ,使用改进的模拟退火算法作为优化准则 ,通过求解两幅图像的最大互信息量搜索出最佳匹配参数 ,对待配准图像进行变换 ,从而达到配准的目的 .结果 我们把此方法应用于 CT和 MR图像的三维刚性配准 ,取得了较好的配准效果 .结论 该方法匹配精度和鲁棒性比较高 ,其中模拟退火算法克服了其他搜索算法容易陷入局部极大值的弊病 。
吴锋钱宗才杭洽时石明国马东
关键词:图像配准模拟退火算法
基于模糊自适应算法的低氧舱控制系统设计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缺氧是人类进入高原生活和工作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之一,因此需要适量的低氧训练以减轻因缺氧引发的高原反应。本文设计了一种新型常压低氧舱模型的控制系统,使舱内氧浓度能够模拟不同海拔高度高原的氧浓度,用于低氧训练和低氧研究。方法控制系统采用模糊自适应算法,该算法结合专家算法与PD算法,能进行参数自我调整以适应环境的大时滞性和不稳定性。结果经过12 d低氧训练的检验,该控制系统使舱内海拔高度维持在目标范围以内,舱内环境在出现干扰后能及时恢复稳定。结论该控制系统能克服低氧舱复杂多变的环境特性,鲁棒性强,精度较高,为长时间的低氧训练和低氧实验提供了重要平台。
王偲宇俞梦孙王彬华吴锋
关键词:大时滞系统模糊自适应
基于小波分析提取心动周期中睡眠呼吸事件信息被引量:2
2011年
为了挖掘心动周期中睡眠呼吸事件信息,为无干扰监测睡眠呼吸事件提供技术支持,本文利用多分辨率小波分析方法,对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病人的整晚心率序列进行分解和重建,获得与睡眠呼吸事件相关联的特征波形;再根据特征波形的波形特点与睡眠呼吸事件的关系,识别呼吸事件发生的位置和类型。本方法提取的试验结果与标准睡眠图仪提示的结果进行比较表明,基于小波分析提取心动周期中睡眠呼吸事件信息的方法是有效和可行的。
吴锋成奇明周玉彬俞梦孙
关键词: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
稳定的常压式低氧气体环境的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稳定的常压式低氧气体环境的控制方法,包括以下步骤:A.测试舱或室的不密封性;B.检测控制氧气量;C.计算维持舱或室内预定低氧浓度所需要的高浓度的氮气量;D.按照步骤C计算得到的需要的输入高浓度氮气的维持量输入...
俞梦孙罗永昌吴锋杨军曹征涛王彬华王偲宇苗毅王乃中
文献传递
新型常压低氧舱控制系统的研制
研制一种常压低氧舱,用于低氧实验及入驻高原前的低氧习服训练。以制氮机为氮源,采用高浓度氮气稀释舱(室)内空气的办法,使舱内空气中的氧浓度从原来的20.9%左右,稀释到所需的低氧浓度,创新性的变舱体漏气缺点为优点,建立舱体...
吴锋罗永昌王海涛杨军曹征涛王彬华王偲宇苗毅尚超俞梦孙
关键词:缺氧
文献传递
不同低氧暴露方式高原习服效果比较被引量:5
2013年
目的 比较急进高原前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急进高原后渐进式低氧暴露及急进高原3种不同进驻高原方式的习服效果. 方法 12名青年男性受试者,分为预习服组、供氧组和对照组3组,每组4人.预习服组进驻高原前在常压低氧舱进行连续10 d的渐进式间歇性低氧暴露训练(1次/d、210 min/次),模拟海拔高度从3000 m递增至4500 m.供氧组急进高原后前10d,对受试者实施渐进式低氧暴露方案:白天活动期间,宿舍内采用弥散式供氧,氧浓度22%~25%,等效生理高度2600~3500 m;夜晚睡眠期间,利用睡眠氧帐进行供氧,氧浓度25%~27%,等效生理高度2000~2600 m;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比较3组人员在不同情况下的血氧饱和度(arterial oxygen saturation,SaO2)和睡眠情况. 结果 ①在3600 m模拟海拔高度检测,预习服组通过10 d训练后SaO2明显高于训练前(t=3.66,P=0.035).②3组受试者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6.253~70.865,P<0.01);预习服组和供氧组睡眠总时间、深睡时间和SaO2均明显高于对照组(t=2.22~7.88,P<0.05或P<0.01). 结论 进驻高原前进行渐进式间歇性低氧预习服训练和急进高原后进行渐进式低氧暴露均可提高缺氧耐力,促进高原低氧习服.
吴锋俞梦孙曹征涛杨军王彬华罗永昌
关键词:缺氧环境暴露习服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