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克

作品数:65 被引量:242H指数:8
供职机构:成都军区总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59篇期刊文章
  • 4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8篇医药卫生
  • 4篇机械工程
  • 1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22篇肿瘤
  • 20篇PET/C
  • 20篇PET/CT
  • 10篇显像
  • 10篇恶性
  • 9篇介入
  • 7篇PET
  • 6篇正电子
  • 6篇化疗
  • 5篇动脉
  • 5篇正电子发射
  • 5篇正电子发射断...
  • 5篇栓塞
  • 5篇脱氧
  • 5篇脱氧葡萄糖
  • 5篇晚期
  • 5篇灌注
  • 4篇动脉栓塞
  • 4篇医用回旋加速...
  • 4篇疗法

机构

  • 63篇成都军区总医...
  • 1篇成都市第一人...
  • 1篇隆昌县人民医...
  • 1篇四川省军区国...

作者

  • 63篇周克
  • 16篇吴平
  • 15篇杨勤
  • 13篇陈治明
  • 10篇孙伟张
  • 10篇何远忠
  • 9篇郭正奎
  • 8篇陈钰
  • 7篇向艳
  • 7篇罗来华
  • 7篇魏东
  • 7篇张涛
  • 6篇叶鑫
  • 6篇杨春敏
  • 5篇舒林
  • 5篇周凯
  • 4篇张虎军
  • 4篇黄海东
  • 3篇汪庆华
  • 3篇刘焕义

传媒

  • 14篇西南国防医药
  • 9篇西南军医
  • 6篇医疗卫生装备
  • 5篇实用医技杂志
  • 5篇成都军区医院...
  • 3篇四川医学
  • 2篇华西医学
  • 2篇局解手术学杂...
  • 1篇介入放射学杂...
  • 1篇临床肿瘤学杂...
  • 1篇海南医学院学...
  • 1篇中国综合临床
  • 1篇中国肿瘤
  • 1篇中国肿瘤临床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临床医药...
  • 1篇实用医院临床...
  • 1篇中华临床医学...

年份

  • 3篇2015
  • 4篇2014
  • 8篇2013
  • 1篇2012
  • 3篇2011
  • 3篇2010
  • 8篇2009
  • 1篇2008
  • 4篇2007
  • 2篇2006
  • 6篇2005
  • 3篇2004
  • 1篇2003
  • 4篇2002
  • 1篇2000
  • 4篇1999
  • 1篇1998
  • 1篇1997
  • 2篇1995
  • 2篇1993
6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淋巴瘤并瘤栓形成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CT显像一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43岁,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阵发性疼痛,呈电击样刺痛,并压痛,疼痛明显时拒按,疼痛部位不固定,以右下腹为显,伴肢体乏力、活动耐力减低、夜间盗汗,无腹泻、呕吐、纳差及黄疸。当地医院消炎镇痛处理后无缓解。腹部CT示右侧肾后间隙团块状实性占位,考虑肿瘤性病变并腹膜后广泛淋巴结肿大。经皮包块穿刺活体组织检查:非霍奇金淋巴瘤,B细胞源性(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活检同期行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检查。
陈钰周克吴平
关键词:CT显像活体组织检查瘤栓肿瘤性病变实性占位
胆道大出血的介入放射学(附5例报告)
1993年
5例医源性胆道大出血病例,均经皮经导管用明胶海绵或钢圈动脉栓塞止血成功。证实急诊腹腔动咏造影是胆道大出血最好的定位诊断方法。经皮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胆道大出血操作简便、疗效迅速可靠、并发症少,应作为首选的疗法。作者认为,动脉栓塞不一定非要置管于出血的分支动脉,只要无禁忌证,栓塞肝固有动脉及其分支亦安全可行。长期休克未纠正者也应作为胆道大出血肝动脉栓塞治疗的禁忌证。
罗来华何远忠周克王健忠何韧
关键词:胆道大出血动脉栓塞
^(18)F氟代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显像在胆囊癌中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14年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氟代脱氧葡萄糖(18F-FDG)正电子发射断层成像术/计算机断层扫描(PET/CT)显像特征,提高胆囊癌早期诊断准确性。方法回顾25例疑似胆囊癌患者的18F-FDG PET/CT表现,对显像结果采用半定量和目测法分析,分别与单纯PET、CT、病理检查及临床结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25例胆囊疾患中恶性肿瘤21例(其中原发胆囊癌19例,胆囊癌术后复发2例),良性病变4例;胆囊床受侵及肝内转移14例、十二指肠受侵2例、骨骼等远处转移3例、腹腔及腹膜后淋巴结转移17例;PET/CT诊断胆囊癌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75%、准确性为92%。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对胆囊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临床分期具有重要价值,并可准确监测疗效。
吴平周克陈治明陈钰周凯
关键词:胆囊肿瘤氟脱氧葡萄糖F18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术
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1995年
自1990年以来我们对7例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病例给予部分性脾动脉栓塞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 资料和方法 本组7例中男4例,女3例,年龄6~56岁,7例均表现为血小板减少,出血倾向严重,头晕、乏力、皮肤出血点,淤斑、齿龈和鼻腔出血,女性则有月经周期明显延长。
单汉斌赵越华罗来华郑华金何远忠周克王建忠
关键词:脾栓塞血液病血小板
PET-CT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适形调强放疗模拟定位的意义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探讨PET-CT模拟定位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适形调强放疗靶区确定的临床价值。方法:对经影像学和病理证实伴有肺不张的非小细胞肺癌12例患者,进行PET-CT模拟定位。根据PET-CT扫描显像结果,分别以GTVCT和GTVPET-CT勾画原发病灶,对用治疗计划系统计算出的两组数值加以比较。结果:GTVCT平均为141 cm3(99-185 cm3),GTVPET-CT平均为113 cm3(60-165 cm3),两者差异有显著性(t=5.497,P〈0.001)。12例患者原发病灶体积的GTVPET-CT均较GTVCT有不同程度的缩小,平均缩小体积28 cm3(19%)。结论:PET-CT模拟定位,对非小细胞肺癌合并肺不张患者放疗靶区的精确定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骆建华周克咸婧潘兴国李小凯
关键词:肺肿瘤肺不张PET-CT
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气管狭窄中的应用
1999年
目的 探讨使用介入放射学的方法植入金属支架在治疗恶性气管狭窄中的应用和效果。方法 本组3例恶性气管狭窄病人均为食管癌浸润气管壁造成,其中2例为完全性食管梗阻伴食管气管瘘。在X线电视透视下经支纤镜送入导引钢丝和定位后,将金属支架植入气管狭窄段。结果 3例病人2例一次放置成功。另1例放置过程中支架上移位在声门上,用气管异物钳夹出支架后,再次放置成功。支架放置后通气状况得已及时改善,立即转为正常呼吸,近期观察无并发症。结论 当气管恶性狭窄导致重度呼吸困难乃至窒息,危及到病人生命时,支架置入作为一种抢救措施,具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周克文自力何远忠秦建平
关键词:金属支架恶性气管狭窄气管异物肿瘤
经皮锁骨下动脉穿刺导管药盒植入系统的临床应用被引量:2
1997年
作者报告21例经皮锁骨下动脉穿刺配合皮肤小切口植入导管药盒系统,行动脉内化疗灌注,治疗中晚期恶性实体瘤的初步经验。与外科剖腹和局部手术切开动脉植入法比较,本方法具有操作简单,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可靠等优点。本文还对植入的技术要点,适应证和禁忌证的掌握,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进行了讨论。作者认为,对不能手术切除的中晚期实体瘤,该介入治疗方法适宜,并可取代外科手术植入。
周克罗来华何远忠汪庆华
关键词:导管药盒系统动脉内化疗药物疗法
^(18)F-FDG PET延迟显像技术在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中的应用被引量:4
2009年
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PET延迟显像对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肺癌患者和2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分别进行18F-FDG PET早期头部至盆腔显像和注射后3h胸部延迟显像,测定两次显像病灶的标准摄取值(SUV),并计算18F-FDG的储留指数(RI)。结果肺癌组延迟显像SUV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肺癌组的RI也明显高于肺良性病变组(P<0.01);对于早期显像SUV>2.5的肺部结节,以RI>20%为阈值,延迟显像对肺良恶性病变鉴别诊断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90.0%、80.0%和86.7%。结论18F-FDG PET延迟显像有助于肺良恶性病变的鉴别诊断,结合应用SUV及RI两项指标可提高诊断准确率。
杨春敏黄海东周克陈志明舒林杨勤向艳孙伟张郭正奎
关键词:肺肿瘤PET延迟显像脱氧葡萄糖
介入性导管药盒植入术在治疗中晚期肝癌中的应用及其评价
1998年
经皮左锁骨下动脉和股动脉穿刺介入性植入导管药盒,为中晚期肝癌病人的动脉内化疗灌注提供了一个永久而又方便的治疗途径。经导管药盒小剂量多次给药增加了肿瘤与药物接触时间,提高了药物局部杀伤作用,而对肝实质的损伤远较一次性插管化疗的冲击疗法轻。本组用该方法治疗中晚期肝癌2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3例中男性22例。
周克罗来华何远忠何乾文汪庆华
关键词:肝癌
全文增补中
早期肠内肠外营养支持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影响被引量:30
2015年
目的比较不同营养支持途径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营养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0年1月至2014年1月84例胃癌和结直肠癌根治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肠内营养组(EN组)43例和肠外营养组(PN组)41例,分别于术后第1天开始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2组患者基本等氮、等热量;每组患者手术前后和术后第7天检测血清白蛋白(ALB)、转铁蛋白(TF)、前白蛋白(PA),观察术后不良反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感染、营养支持费用等情况。结果术后EN组和PN组的营养指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EN组感染发生率低(P<0.01)且胃肠道功能恢复时间早(P<0.01),与PN组相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患者术后采用肠内营养方案,不良反应少、胃肠道功能恢复快。
陈治明周克吴平陈珏周凯
关键词:结直肠癌术后营养肠内营养肠外营养
共7页<1234567>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