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子凡
- 作品数:25 被引量:92H指数:5
-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原发性肺动脉肉瘤的诊断与治疗体会(附2例临床报告)
- 背景:原发性肺动脉肉瘤是一种在肺动脉主干腔内以息肉状生长方式发生的罕见肿瘤,国内文献累计10例。本文结合我院2个手术病例及新近文献,介绍该病的诊治特点。资料:病例1女性36岁,ECG 示 SQT征,VT 波倒置。UCG ...
- 屈正李杨张建群甘辉立郑居兵周子凡
- 文献传递
- 嵌合型组织工程牛心包片在大鼠皮下包埋效果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目的:探索"体外去细胞-明胶再基质化-碳化二亚胺/N-羟基琥珀酰亚胺(以下均简称EDC/NHS)交联-体内自体细胞植入"的"嵌合型组织重构理论"在牛心包片处理过程中的科学性和可行性,以寻找组织工程生物瓣膜理想的支架材料。方法:采用"明胶再基质化-EDC/NHS交联"对脱细胞牛心包组织进行嵌合处理后植入大鼠皮下,通过HE染色对比新鲜组、脱细胞组、戊二醛组、嵌合组植入前后组织形态学改变,并对各组牛心包片进行厚度检测、含水量和力学检测、钙含量测定试验,判断该嵌合方法对牛心包基质的影响。结果:基线水平抗张强度测定结果显示,嵌合组牛心包抗张强度与戊二醛组(P=0.09)及脱细胞组(P=0.56)相比较并无显著差异远低于新鲜组(P=0.001);钙含量远低于新鲜组(P<0.001)及戊二醛组(P<0.001)。包埋2月后,嵌合组牛心包钙含量远低于新鲜组(P<0.001)及戊二醛组(P<0.001)。大鼠机体对明胶嵌合组处理牛心包的浸润程度最轻,然后是戊二醛组、脱细胞组,而新鲜组的浸润程度最重。在大鼠皮下降解率明显低于脱细胞组,炎症细胞浸润程度显著低于新鲜组,与戊醛组相当。结论:作为瓣膜组织工程支架材料,嵌合型牛心包膜比戊二醛交联效果具有更好生物相容性,钙化降解低,是较好的交联方法。
- 辛志飞万居易马小龙李殿坤辛毅龚达周子凡许秀芳李温斌
- 关键词:戊二醛钙含量
- 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外科治疗及远期随访被引量:7
- 2014年
- 目的:报道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外科治疗方法和远期随访结果.方法:自1988年4月至2000年9月,我院共对45例单纯慢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进行了二尖瓣置换术(mitral valve replacement,MVR),其中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13~ 58岁,平均年龄(33.8±10.5)岁.病例入选标准:术前诊断为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左心室舒张内径(left ven-tricle diastole diameter,LVDD)>70mm者.该组患者中,病因为风湿性心脏病者36例(占80%),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者9例(占20%).术前心功能分级:NYHAⅡ级13例,Ⅲ~Ⅳ级32例.胸X线片C/T示:0.64±0.12(范围0.47~0.84).超声心动图(echocardiogram,UCG)示所有患者均患重度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LVDD为(76.3±4.1)mm(范围:70.2~89.6mm),射血分数(EF)为(45.7±6.3)%(范围:30.0%~66.3%);所有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接受MVR.结果:全组45例患者中,围术期死亡2例,病死率为4.4%,术后2w UCG示LVDD减小为(65 ±5.2)mm(与术前相比P<0.01).随访至2012年9月,37例患者得到随访,占总数的82.2%,平均随访时间为(13.8±0.12)年(144~264个月),至今存活患者23例,占62.2%,其中5例患者心功能Ⅰ级,14例患者心功能Ⅱ级,2例患者心脏功能Ⅲ级2例心功能Ⅳ级.随访期间死亡12例,随访病死率为32.4%,失访2例,失访率为5.4%.因心脏原因死亡9例,占死亡例数的75%,主要原因慢性心功能不全和为抗凝并发症或合并肾功能不全.存活患者LVDD进一步减小达(60.0±6.1)mm,与术后围术期LDD相比有明显缩小(P <0.001).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合并巨大左心室患者行MVR是一种远期疗效好的外科治疗方法,术后患者左心室能够进一步缩小.远期和慢性心功能不全和抗凝并发症为主要死亡原因.
- 龚达李温斌陈宝田孟旭周其文张健群顾承雄周子凡
- 关键词:二尖瓣关闭不全巨大左心室二尖瓣置换术心脏外科手术
- 绵羊带支架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的实验研究
- 2010年
- 目的探讨应用带支架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二尖瓣的手术方法及可行性,以寻求较理想的治疗二尖瓣病变的手术方案。方法自2006年8月至2007年10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共完成10只绵羊带支架自体肺动脉瓣置换二尖瓣手术。20只绵羊年龄1岁左右,均为雄性,体重50.0±6.0kg。采用抽签法随机将20只绵羊分为两组,实验组:10只,行RossⅡ型手术,将肺动脉瓣缝合到支架上,将带支架的自体肺动脉瓣移植到二尖瓣位,然后重建右心室流出道;对照组:10只,行常规生物瓣二尖瓣置换术。于术后6h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测量二尖瓣有效瓣口面积(EOA)、二尖瓣口峰值血流速度(E)、二尖瓣峰值跨瓣压差(PPG)、反流程度、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LVEDD)及射血分数(EF)等。结果术后实验组绵羊死亡1只,死于低心排血量综合征;对照组绵羊术中1只死于大出血;其余18只绵羊均生存。实验组绵羊术后6h心脏超声心动图提示:心脏瓣膜固定良好,瓣叶回声清晰,无瓣周漏;二尖瓣无狭窄及反流;肺动脉瓣中度反流1只,轻度反流2只。实验组PPG(11.86±1.28mmHgvs.10.98±0.98mmHg,t=1.670,P=0.110)和E(1.72±0.09m/svs.1.65±0.07m/s,t=1.680,P=0.110)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OA(2.23±0.09cm2vs.2.39±0.08cm2,t=4.240,P=0.001)小于对照组。结论带支架自体肺动脉瓣置入绵羊二尖瓣位,急性实验结果满意,功能良好,手术方案可行。
- 安国营王助衡张洪宇李温斌宋士秋周子凡郭海平乔衍礼张健群
- 关键词:绵羊二尖瓣病变自体肺动脉瓣
- 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不同抗血小板方案对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影响的临床研究被引量:4
- 2020年
- 目的:对比研究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分别运用单抗(阿司匹林)与双抗(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抗血小板治疗后,对远期乳内动脉桥血管通畅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01月至2005年12月,在安贞医院心脏外科固定手术组行OPCABG并顺利出院的23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其进行随访。结果:随访时间为150个月,随访期内心脏相关死亡54例(16.4%)。两组前降支通畅率分别为65.8%、66.4%(P>0.05)。结论:对于OPCABG的患者,无论给与双抗或单抗,其远期效果并无明显差异,但短期内前降支通畅率变化趋势,双抗组优于单抗组。
- 杨昭李温斌白瑞凯宋士秋周子凡顾成雄黄方炯张健群伯平
- 关键词:冠心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抗凝治疗
- 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水平的影响被引量:22
- 2019年
- 目的探究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治疗心脏瓣膜病的效果及对B型脑钠肽(BNP)和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5月至2017年5月在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治疗的118例心脏瓣膜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9例。观察组给予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进行治疗,对照组给予生物瓣膜置换术进行治疗。观察2组患者的治疗效果,治疗前后心脏功能、血清炎症因子及BNP和Lp-PLA2水平的变化。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6. 6%(57/59)比78.0%(46/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治疗后,2组患者的心排血量、心排血指数和左心室射血分数均大于治疗前,且观察组大于对照组[(6. 18±0.83)L/min比(5.23±0.78)L/min、(3.28±0. 16)L/(min·m^2)比(2.97±0.14)L/(min·m^2)、(55.2±3.8)%比(42.2±3.2)%];2组患者的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9.3±1.3)pmol/L比(14.0±2.3)pmol/L、(0.16±0.07)μg/L比(0.23±0.08)μg/L、(92±8)ng/L比(109±9)ng/L];2组患者的BNP水平高于治疗前、Lp-PLA2水平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BNP水平高于对照组、Lp-PLA2水平低于对照组[(837±38)ng/L比(538±32)ng/L、(141±10)μg/L比(166±10)μ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生物瓣膜置换术联合托拉塞米能够显著改善患者心脏功能,降低机体炎症反应,增加血浆BNP水平,降低血清Lp-PLA2水平,达到有效治疗心脏瓣膜疾病的目的。
- 周子凡王龙飞董松坡潘旭东刘宁宁许尚栋孙立忠
- 关键词:心脏瓣膜病B型脑钠肽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
- 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外科转流术或“烟囱”支架置入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术后并发症的影响被引量:17
- 2018年
- 目的探讨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外科转流术或"烟囱"支架置入术对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AD)术后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3月至2017年3月108例接受血管修复手术治疗的胸主动脉腔内Stanford B型AD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将所有患者按照手术方法分为Ⅰ组(65例)和Ⅱ组(43例)。Ⅰ组患者采用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外科转流术治疗,Ⅱ组患者采用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烟囱"支架置入术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成功,Ⅰ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长于Ⅱ组[(22±6)d比(16±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住院期间,Ⅰ组65例患者中有25例(38.5%)出现术后并发症(4例术后感染、2例脑梗死、2例逆行性A型夹层、13例肾功能异常、4例死亡),Ⅱ组43例患者中有11例(25.6%)出现术后并发症(3例脑梗死、2例肾功能异常、6例Ⅰ型内漏),2组患者住院期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17)。108例患者中85例随访1年,随访率78.7%;Ⅰ组51例患者中4例(7. 8%)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移植物感染、2例持续存在逆行性A型夹层),Ⅱ组34例患者中11例(32.4%)出现术后并发症(2例脑梗死、6例Ⅰ型内漏、3例血栓形成)。Ⅱ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Ⅰ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Stanford B型AD患者而言,随访期间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烟囱"支架置入术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外科转流术。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外科转流术更适合外科手术风险较低者,而胸主动脉腔内覆膜支架修复术联合"烟囱"支架置入术更适合外科手术风险较高者。
- 周子凡王龙飞董松坡潘旭东刘宁宁许尚栋朱俊明孙立忠
- 关键词:术后并发症
- 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临床治疗经验被引量:6
- 2019年
- 目的: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发生率较低且相关报道有限,介绍和探讨我中心对此种并发症的临床治疗经验以及其临床效果。方法:在2016年5月至2018年1月期间,安贞医院共有8例因导管检查和治疗导致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1例发生在心脏电生理检查和射频消融操作过程中,7例发生在冠状动脉造影检查及冠状动脉介入支架治疗操作过程中。3例为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为右冠状动脉窦局限性夹层,4例为A型主动脉夹层。4例(3例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1例局限性夹层)行保守治疗,4例A型主动脉夹层行急诊手术治疗。对8 例患者均行定期随访及主动脉CTA复查。结果:1例保守治疗的A型主动脉壁间血肿患者1个月后再发胸痛,主动脉弓新发主动脉溃疡,行手术治疗。8例患者无住院死亡,且均无脑梗死、截瘫、心力衰竭等严重发症,远期随访结果均存活且恢复良好。结论:导管相关的医源性主动脉夹层及主动脉壁间血肿是一种发生率较低的并发症,但是出现此并发症可以导致严重的后果,通过对病情的综合判断采用合理的保守治疗和外科治疗方法都可以得到较理想的临床效果。
- 王龙飞刘宁宁李宇周子凡王珺潘旭东刘永民朱俊明孙立忠
- 关键词:主动脉夹层主动脉壁间血肿医源性导管
-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在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瓣膜组织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5
- 2016年
- 目的探讨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转导通路在风湿性心脏病病变瓣膜组织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选取我院心脏外科住院手术的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50例作为实验组;非风湿性瓣膜病患者2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两组患者术中瓣膜标本。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PCR)法分析两组病变瓣膜组织中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p38MAPK)、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3种信号转导通路的mRNA;采用Western blot分析两组病变瓣膜组织中p38MAPK、JNK、ERK3种信号转导通路总蛋白及磷酸化蛋白含量。结果(1)Real—timePCR:实验组患者瓣膜中ERK、JNK和p38MAPK的mRNA表达值为284.15±58.19、157.76±48.47和166.37±34.78,对照组为273.64±54.48、146.47±43.10和162.41±35.37。3种信号转导通路mRNA在两组瓣膜中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Western blot:实验组患者瓣膜中ERK、JNK和p38MAPK的总蛋白灰度值为0.759±0.053、0.536±0.042和0.491±0.032,对照组为0.781±0.052、0.515±0.038和0.446±0.033。两组瓣膜中3种信号转导通路的总蛋白表达差异尤统计学意义(P〉0.05)。(3)实验组患者瓣膜中p-ERK、p-JNK和p-p38MAPK的磷酸化蛋白灰度值为0.865±0.054、0.462±0.036和0.537±0.031,对照组为0.813±0.048、0.196±0.022和0.495±0.030。JNK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蛋白在实验组瓣膜中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38MAPK、ERK两种信号转导通路磷酸化蛋白在两组瓣膜中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APK信号转导通路中的JNK信号通路在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的发病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 周子凡李殿坤辛志飞马小龙李温斌
- 关键词: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信号通路风湿性心脏病瓣膜
- 不停跳冠脉旁路分流术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冠脉病变的关系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观察接受不停跳冠脉旁路分流术(OPCABG)患者术后血清胱抑素C(Cys C)水平,探讨其与冠状动脉病变的关系。方法:选择2013年8月-2013年11月在我院心外科行OPCABG患者321例,按照病变支数分为单支组(11例)、双支组(33例)和多支组(277例),采用双抗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术后患者血清Cys C水平。结果:冠脉病变单支组、双支组和多支组CysC水平:OPCABG术前依次为(0.732±0.286)mg/L、(0.807±0.265)mg/L、(0.911±0.273)mg/L,3组间有显著差异(F=3.942,P=0.038);术后依次为(0.616±0.198)mg/L、(0.607±0.201)mg/L、(0.646±0.166)mg/L 3组间无显著差异(F=0.493,P=0.617),说明原先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与OPCABG术后CysC水平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患者术后血清胱抑素C水平与原先冠状动脉病变程度无明显关系,即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对于冠心病患者是一有效治疗手段。
- 周子凡万居易李温斌
- 关键词:冠心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