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狼疮
  • 5篇成像
  • 5篇磁共振
  • 5篇磁共振成像
  • 4篇神经精神
  • 4篇系统性红斑
  • 4篇系统性红斑狼...
  • 4篇红斑
  • 4篇红斑狼疮
  • 4篇病变
  • 3篇神经系
  • 3篇神经系统
  • 3篇小肠
  • 3篇MRI诊断
  • 2篇神经精神狼疮
  • 2篇神经精神性
  • 2篇神经精神性狼...
  • 2篇神经系统病
  • 2篇神经系统病变
  • 2篇中枢神经

机构

  • 10篇上海第二医科...

作者

  • 11篇周滟
  • 10篇许建荣
  • 8篇李磊
  • 5篇朱炯
  • 4篇姚秋英
  • 3篇王元
  • 2篇鲍春德
  • 2篇华佳
  • 2篇陈顺乐
  • 2篇顾越英
  • 1篇朱震亚
  • 1篇柴维敏
  • 1篇沈加林
  • 1篇钱可久
  • 1篇钟亮
  • 1篇杨之晖
  • 1篇李岚
  • 1篇李政扬

传媒

  • 4篇放射学实践
  • 1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上海第二医科...
  • 1篇国外医学(临...
  • 1篇中国医学影像...
  • 1篇中华风湿病学...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华医学会全...

年份

  • 2篇2006
  • 3篇2005
  • 2篇2004
  • 2篇2003
  • 2篇2002
1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肠克罗恩病的MRI诊断与小肠钡灌肠的比较分析被引量:6
2006年
目的:分析小肠克罗恩病的MRI表现,并与小肠钡灌肠进行了比较.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01年1月~2004年5月间临床拟诊克罗恩病的患者共3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小肠钡灌肠和MRI检查.分别计算和测量病变累及的肠段数、肠壁厚度、狭窄点.分辨肠壁信号特点、溃疡、瘘道、脓肿、系膜改变等情况.MRI和小肠钡灌肠的符合率包含了病变肠段和无病变肠段的一致性.结果:MRI和小肠钡灌肠检出病变肠段的符合率为90.8%.采用配对资料卡方检验,χ^2=0.364,P>0.05.SE-T1W、SE-T2W、SPIR-T1W、SPIR-T2W发现病变肠段数占MRI总检出肠段数的比率分别为50.0%、100%、48.1%、88.5%.结论:MRI和小肠钡灌肠所显示的病变肠段基本一致,SE-T2W的检出率最高.
朱炯许建荣周滟李磊朱震亚
关键词:小肠克罗恩病磁共振成像X线
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和治疗被引量:20
2004年
目的对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对83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42例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41例为无临床神经精神症状的SLE对照组.对两组病人实验室检查,包括血液:细胞计数、电解质、肝肾功能、血糖、血脂、血沉;免疫学检测:补体、抗dsDNA抗体、可提取的核抗原(ENA)、间接荧光抗核抗体(IFANA)、抗磷脂抗体等;尿:尿常规、24 h尿蛋白;脑脊液:常规、生化、脑脊液压力、细菌、霉菌学检查、免疫球蛋白检测;影像学检查:脑电图(EEG)、脑CT、脑核磁共振.治疗:对于昏迷、癫痫大发作、急性意识障碍的重症NPSLE患者治疗的甲泼尼龙(MP)起始剂量约200~500 mg/d;对于一般认知障碍、磷脂抗体综合征、局灶性NPSLE(FNPSLE)的泼尼松剂量约1~2mg·kg-1·d-1.当MP剂量渐减至100 mg/d应及时适当应用环磷酰胺(CTX)、甲氨蝶呤(MTX)、硫唑嘌呤(AZA)等免疫抑制剂.统计学分析:Fisher′s精确试验和t检验.结果临床症状方面,NPSLE和SLE对照组比较,面部红斑(71%:44%)和皮肤/胃肠道血管炎的发生率(67%:27%)差异有显著性(P<0.001).血清学检测,两组比较,仅抗磷脂抗体(aCL)和/或抗β2糖蛋白1(β2GP1)差异有显著性,其发生率分别为43%和22%(P<0.05).42例NPSLE患者,其中33例为弥漫性NPSLE(DNPSLE),9例为FNPSLE.该两组比较,DNPSLE患者的蛋白尿和皮肤/胃肠道血管炎的发生率显著高于FNPSLE(P<0.001).42例NPSLE患者,4例死亡;38例NPSLE治疗前后的SLEDAI积分分别为19.71和6.47,经统计分析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结论①NPSLE的确诊必须排除感染、电解质等其他原因所致的SLE中枢神经系统损害;②结合CSF、EEG、脑MRI分析可提高NPSLE诊断的敏感性;③对重症NPSLE患者,静脉滴注MP 500 mg/d×3 d是有益的,对临床和MRI呈现轻度至中等度损害的NPSLE患者,基本激素(泼尼松)剂量1~2mg·kg-1·d-1;④APS所致的NPSLE患者,中等剂量的�
王元顾越英鲍春德陈顺乐周滟许建荣钱可久
关键词:神经精神狼疮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症状
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病变的影像学表现被引量:3
2002年
系统性红斑狼疮病人的神经系统受累并不少见,是仅次于继发感染的第二大死因。MRI、MRS能良好显示脑组织中的异常,而且在尚没有临床症状的病人中也能发现病灶,对疾病的早期诊治、疗效观察、远期随访有重要价值。
周滟
关键词: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系统病变影像学表现脑血管造影术磁共振成像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被引量:7
2005年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MRI表现。方法 60 例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的患者进行MRI检查。结果 原发性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病变主要表现为脑部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脊髓受累表现为横断性脊髓炎、纵行性脊髓炎和MS样改变。片状病灶的患者临床更易发现定位体征(χ2=15.74, P=0.001)。结论 MRI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变性质,更准确地评估病情和预后,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周滟许建荣朱炯沈加林李磊
关键词:中枢神经系统磁共振成像
神经精神性狼疮MRI诊断被引量:3
2004年
目的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 (NPSLE)MRI表现特点和临床意义。方法 5 6例NPSLE病人在出现症状后 1d~ 2个月内进行头部MR检查。结果NPSLEMRI主要表现为皮层下斑点状和片状病变、脑梗死、出血、基底节区对称片状病变、桥脑中央髓鞘溶解症和脑萎缩。额、枕、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片状的、边缘模糊的、T1WI等、略低信号 ,T2 WI高信号的病灶变化迅速。将MRI表现分为 4型 ,Ⅱ型仅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头痛为主要表现 (39.89% ) ,Ⅲ型和Ⅳ型以癫痫为主要表现 (6 1.5 3% ,6 2 .5 0 % )。MRI发现片状病灶的病人较仅发现点状病灶者临床更易表现出定位体征 (P <0 .0 1)。结论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 ,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 ,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周滟许建荣朱炯李磊姚秋英
关键词:神经精神性狼疮病灶基底节区MRI表现MRI诊断片状
神经精神狼疮的诊断和治疗
目的:对我风湿病学科的神经精神狼疮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临床总结。方法:对自1996年以来我科病房收住的83例SLE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的总结。42例为神经精神狼疮(NPSLE)患者;41例为无临床神经精神症状的SLE对照组...
王元顾越英鲍春德陈顺乐周滟许建荣
文献传递
神经Behcet病二例
2005年
周滟许建荣李磊
关键词:BEHCET病反复口腔溃疡外生殖器溃疡可疑阳性口齿不清生化检查
小肠病变的MRI检查技术研究被引量:5
2005年
目的 :研究小肠病变的MR检查技术。方法 :选取 2 2例健康志愿者进行检查方法研究 ,6例扫描前 3 0~5 0min口服清水 10 0 0~ 15 0 0ml,5例扫描前 3 0~ 5 0min口服水、甲基纤维素混合液 10 0 0~ 15 0 0ml,11例扫描前 3 0~ 5 0min口服特别配制混合液 (每 10 0 0ml由 2 0 %甘露醇 2 5 0ml、5 %糖盐水 5 0 0ml、水 2 5 0ml所配成 ) 10 0 0~ 15 0 0ml。选取获得手术病理证实的 17例患者进行小肠基本病变征象分析 ,所有病例均同时接受小肠钡灌肠及MRI检查 ,从显示小肠肠壁肿块、肠腔狭窄、肠壁异常改变、肠外病灶压迹、溃疡、粘膜异常 6个方面比较SEB与MR及MRI各序列间的敏感度差异。结果 :口服本实验特别配制混合液能使小肠充盈良好 ,其效果优于其它 2种方法 (P <0 .0 1)。在显示肠壁异常改变、肠外压迹方面 ,MR的敏感性 (94.1%、77.8% )明显高于SBE的敏感性 (2 9.4%、11.1% ) ;在显示溃疡方面 ,SBE的敏感性 (82 .4% )明显高于MR(17.6% ) ;MR各序列对肿块的显示率均较高 ;SE T2 WI对肠壁异常改变的显示率 (94.1% )及对肠腔狭窄的显示率(88.2 % )较高 ;SPIR T2 WI对肠外压迹的显示率 (77.8% )较高 ;SE T2 WI与SPIR T2 WI对粘膜异常的显示率 (5 8.8%、41.2 % )相对高 ;各序列对溃疡的显示率均较低。结论 :?
朱炯许建荣周滟华佳李磊姚秋英
关键词:磁共振成像放射摄影术
神经精神性狼疮MRI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3
2003年
目的 :探讨神经精神性狼疮 (NPSLE)MRI表现特点及其与临床的关系。方法 :5 2例NPSLE患者在出现症状后1天~ 2个月内进行头部MR检查。另选取 2 6例无神经系统症状的SLE患者和 2 7例健康志愿者行MR检查并与NPSLE组比较。结果 :NPSLE的MRI主要表现为斑点状和大片状脑炎样病变、出血、脑梗死和脑萎缩 ,额、顶叶和基底节区好发。表现为点状病灶的临床以精神障碍和头痛为主要表现 ,片状病灶以癫痫和偏瘫为主要表现。临床病情严重患者的片状病灶的发生率、病灶总面积较轻微组显著增高。片状的 ,边缘模糊的 ,T1 WI等、略低信号 ,T2 WI高信号的病灶变化迅速。结论 :NPSLE的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脑病性质及更准确的评估病情和预后 ,从而指导治疗和评价疗效。
周滟许建荣华佳杨之晖王元李磊
关键词:神经精神性狼疮MRI检查中枢神经系统系统性红斑狼疮
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炎的MR和CT表现与穿刺活检的对照研究被引量:4
2002年
目的 了解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影像表现特点 ,以及MRI、CT的应用价值。方法经临床诊断的结缔组织病 2 2例 ,其中皮肌炎 (DM) 8例、多肌炎 (PM) 12例和嗜酸性筋膜炎 2例。所有病例均完成大腿CT平扫、MR的T1WI、T2 WI、频率预饱和反转恢复 (SPIR)序列及CT导向经皮穿刺活组织检查。结果 穿刺活检、MRI和CT发现肌组织病变分别有 17例、14例和 5例 ,发现筋膜病变分别为 5例、9例和 9例。肌炎、肌萎缩、筋膜炎可单独或合并存在 ,肌炎 (9例 )呈现T1WI低信号和T2 WI或SPIR高信号改变 ,肌萎缩 (9例 )呈T1WI、T2 WI高信号以及肌间隙增宽。SPIR检出肌炎明显优于CT和T1WI,P <0 .0 5。DM(6 / 8)的发生率明显高于PM(3/ 12 ) ,P <0 .0 5。病情加重期肌炎 (7/ 11)的发生率明显高于缓解期 (2 / 11) ,P <0 .0 5。结论 MRI和CT能够客观地反映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病变的类型。
许建荣周滟柴维敏姚秋英李磊李岚李政扬
关键词:结缔组织病肌筋膜炎多发性肌炎活组织检查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