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道玮

作品数:380 被引量:3,565H指数:29
供职机构: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科技发展计划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88篇期刊文章
  • 71篇专利
  • 14篇会议论文
  • 6篇科技成果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35篇农业科学
  • 69篇生物学
  • 14篇天文地球
  • 12篇环境科学与工...
  • 7篇经济管理
  • 3篇医药卫生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2篇理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88篇草地
  • 62篇草原
  • 43篇羊草
  • 39篇植物
  • 39篇土壤
  • 32篇放牧
  • 29篇盐碱
  • 28篇玉米
  • 21篇饲料
  • 21篇秸秆
  • 20篇松嫩草地
  • 19篇苜蓿
  • 19篇绵羊
  • 19篇碱地
  • 18篇盐碱地
  • 17篇种子
  • 15篇生物量
  • 15篇松嫩草原
  • 13篇植被
  • 13篇群落

机构

  • 222篇东北师范大学
  • 195篇中国科学院
  • 19篇吉林大学
  • 18篇中国科学院植...
  • 15篇中国科学院大...
  • 12篇东北林业大学
  • 11篇吉林农业大学
  • 7篇北京师范大学
  • 7篇内蒙古大学
  • 6篇大连民族大学
  • 5篇第四军医大学...
  • 5篇吉林省教育学...
  • 4篇北华大学
  • 4篇湛江师范学院
  • 4篇空军航空大学
  • 4篇潍坊学院
  • 4篇洮南市草原工...
  • 3篇东北农业大学
  • 3篇湖南农业大学
  • 3篇通化师范学院

作者

  • 380篇周道玮
  • 38篇孙海霞
  • 36篇钟荣珍
  • 34篇黄迎新
  • 29篇李强
  • 23篇姜世成
  • 20篇王敏玲
  • 20篇孙刚
  • 19篇靳英华
  • 16篇吴泠
  • 16篇何念鹏
  • 15篇王平
  • 15篇陈玉香
  • 14篇宋彦涛
  • 14篇房义
  • 14篇张红香
  • 13篇盛连喜
  • 12篇岳秀泉
  • 12篇郭平
  • 11篇神祥金

传媒

  • 32篇东北师大学报...
  • 28篇应用生态学报
  • 23篇草业学报
  • 17篇生态学报
  • 15篇中国草地
  • 15篇草地学报
  • 14篇草业科学
  • 11篇中国草地学报
  • 11篇土壤与作物
  • 8篇生态学杂志
  • 7篇植物生态学报
  • 6篇黑龙江畜牧兽...
  • 6篇家畜生态学报
  • 4篇东北林业大学...
  • 4篇干旱区资源与...
  • 4篇地理科学
  • 3篇华北农学报
  • 3篇干旱地区农业...
  • 3篇干旱区研究
  • 3篇动物营养学报

年份

  • 1篇2024
  • 5篇2023
  • 8篇2022
  • 17篇2021
  • 11篇2020
  • 11篇2019
  • 7篇2018
  • 10篇2017
  • 14篇2016
  • 14篇2015
  • 9篇2014
  • 9篇2013
  • 16篇2012
  • 14篇2011
  • 17篇2010
  • 22篇2009
  • 9篇2008
  • 14篇2007
  • 14篇2006
  • 24篇2005
38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吉林省水蚀模数与下垫面各因素的关系被引量:2
2005年
利用遥感技术对吉林省水蚀情况进行调查,并运用线性模型理论,研究了水蚀灾害的影响因素,分析了下垫面诸因素对水蚀模数的影响程度,找出影响水蚀模数的主导因素.结果表明:影响吉林省水蚀模数的下垫面各因素中,成土母质、土地利用类型、植被覆盖度3个因子与水蚀模数的关系在0.05水平上达到显著程度.不同成土母质水蚀模数的大小次序为:石质<土石质<土质<黄土.吉林省土地利用类型中裸地的平均水蚀模数为6500t/(km2·a),针叶林、阔叶林、针阔混交林、灌木林、草地、农田的平均水蚀模数依次是250、1440、2366、3446、1188、2917t/(km2·a),分别比裸地减少96.2%、77.8%、63.6%、47.0%、81.7%、55.1%.随着植被覆盖度的增大,水蚀模数显著减少.农田覆盖度与植被覆盖度30%~50%的水土保持功效相当.各因素正规方程解可预测不同立地条件下的水蚀模数,相关系数达到0.975(自由度为53).该研究为吉林省预防及治理水蚀灾害提供了理论依据.
张启昌其其格周道玮岳红光
关键词:遥感技术土壤侵蚀水土保持
季节与放牧牛反刍行为的关系被引量:4
2006年
对放牧牛反刍行为特性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日反刍行为的季节间差异是气候、草地状况和放牧制度共同影响的结果。在日出晚归的放牧管理制度下,反刍行为主要在夜间进行。季节对夜间反刍行为参数的影响,本质上是牧草品质和数量的差异带来的影响。
白哈斯周道玮
关键词:放牧牛反刍行为
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瑞香狼毒根、茎、叶、花中7,8-二羟基香豆素的含量
建立了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瑞香狼毒根、茎、叶、花中7.8-二羟基香豆素含量的方法。色谱柱为Alltech C柱(250mm×4.6mm,5um);流动相为甲醇:水(40:60v/v);流速为1.0ml/min;二级管阵...
田尚衣魏春雁周道玮冯娜潘睿
关键词:瑞香狼毒反相高效液相色谱
文献传递
松嫩平原人工羊草草地放牧绒山羊牧食行为被引量:8
2011年
选取6只2.5岁体重相近而且健康的内蒙古白绒山羊(羯羊、母羊各3只),置于1hm2人工羊草草地围栏内放牧以观察春、夏、秋、冬四季放牧山羊的行为节律、牧食行为,并计算每天干物质采食量。结果表明:抽穗期羊优先采食草穗,春季过后穗的残余率仅有4.4%;采食速度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冬季(P<0.05);采食时间占方面时间的比例表现为春、秋>冬、夏季。每口采食量的季节变化趋势大体为春、夏、冬>秋季(P<0.05);夏季羊的日采食量最高,其次为春、秋,冬季采食量最低(P<0.05);同一季节内羯羊的日采食量始终高于母羊(P<0.05);春、夏、秋季放牧山羊均有3个进食高峰,分别发生在出牧后约0.5h、午后约0.5h、归牧前2h左右,上午采食量低于下午(P<0.05)。冬季一般上午、下午各一个采食高峰;本试验未发现放牧绒山羊扒食草根的现象,但在卧倒休息或反刍前有扒草、扒土整理休息地的习性,未发现放牧山羊行为节律和采食速度的性别差异。
孙泽威周道玮娄玉杰
关键词:羊草放牧山羊
一种在北方重度盐碱地恢复羊草植被的方法
一种在北方重度盐碱地恢复羊草植被的方法,涉及一种恢复羊草植被的方法。本发明是为了解决目前北方重度盐碱地无法直接种植原生植被——羊草,只能通过移栽方法,而移栽方法需要后期进行持续灌溉管理,制约了羊草的大面积推广应用的技术问...
黄迎新范高华周道玮
文献传递
中国肉品供给安全及其生产保障途径被引量:11
2013年
2030年,中国将成为发达国家,届时人们将消费更多肉品。肉品转化自粮食,为生产更多肉品,满足人们的消费需求,需要生产更多粮食。该研究表明,2030年,中国需要生产1.4亿吨肉品,按目前的生产方式,肉奶蛋生产消耗原粮5.6亿吨,口粮、种子粮、工业粮增加不多,粮食总产量需达8.8亿吨,饲料粮占64%;因此粮食安全是指饲料粮安全,即肉品安全,积极探索肉品生产途径是解决粮食安全的根本。转变肉品生产方式,即降低猪肉生产至44%,增加放牧草食动物肉生产至32%,肉奶蛋生产消耗原粮降至4.5亿吨,粮食总需求降至7.7亿吨;增加草食动物肉生产的必要条件是集约化管理草地、集约化管理牧场,充分利用作物秸秆,并开放40%的林地发展林下草地畜牧业。
周道玮刘华伟孙海霞钟荣珍
关键词:草食动物草地畜牧业肉品安全牛羊猪肉
中国柯本气候分类被引量:8
2020年
利用中国734个气象站点1957—2016年的气温和降水量数据,结合柯本气候分类,采用薄板样条插值法,研究中国柯本气候分类的时空分布及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7—2016年中国包括5个气候带,其中赤道气候带(0.17%)包括热带季风和热带疏林草原气候,干旱气候带(41.38%)包括冷性沙漠和冷性草原气候,暖温气候带(25.53%)包括热夏冬干暖温、温夏冬干暖温、热夏常湿暖温以及温夏常湿暖温气候类型,冷温气候带(28.44%)包括热夏冬干冷温、温夏冬干冷温、冷夏冬干冷温、热夏常湿冷温、温夏常湿冷温以及冷夏常湿冷温气候类型,极地气候带(4.48%)仅有苔原气候。在此60 a,气候变化主要体现在冷温气候带向干燥气候带和暖温气候带的转移,以及冷温气候带中冷夏向温夏的转移和温夏向热夏的转移。
王婷周道玮神祥金范高华张慧
关键词:气候分类气候变化
一种绵羊鲜精保存稀释液及其应用
一种绵羊鲜精保存稀释液及其应用,它涉及一种家畜精液稀释液及其应用。本发明的目的是要解决现有绵羊的精液保存方法存在保存绵羊精液的时间短,保存的精力活力降低,质膜的完整性被破坏,受精率低和胚胎死亡率高的问题。一种绵羊鲜精保存...
房义钟荣珍周道玮
文献传递
人为干扰强度对村级景观破碎度的影响被引量:62
2001年
村落具有人类活动所造成的许多景观特征 ,是研究人为干扰对景观破碎度影响的良好场所 .本文运用地表植被的改变状况和主要辅助能的投入为指标 ,按重度干扰强度、中度干扰强度和轻度干扰强度 3个等级把村落分为中心区、过渡区和基质区 ,分析不同研究区的景观破碎度与人为干扰强度的相互关系 .3个研究区域的斑块密度指数分别为 0 .3416、0 .310 9和 0 .0 0 2 8;景观破碎度分别为 0 .0 82 0、0 .0 746和 0 .0 0 0 7.重度干扰和中度干扰比轻度干扰下景观具有明显高的斑块密度指数和破碎化指数 .随着人为干扰强度的增加 ,景观破碎化程度相应增加 ,中度人为干扰使景观破碎度值较高 .
何念鹏周道玮吴泠张玉芬
关键词:村级景观景观生态村落
基于GIS技术的吉林省生态灾害风险评价被引量:32
2007年
基于自然灾害风险形成原理,综合考虑吉林省自然和社会经济现状,从致灾因子的危险性、承灾体的暴露性和脆弱性及防灾减灾能力4个方面选取指标,利用自然灾害风险指数法、加权综合评价法及层次分析法构建生态灾害风险评价模型,评价了各风险因子的贡献率,并运用GIS技术生成吉林省生态灾害风险区划图.评价结果对于正确认识吉林省的生态环境风险水平,有针对性地确定生态恢复与管理决策都有重要意义.
张继权梁警丹周道玮
关键词:生态灾害自然灾害风险
共3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