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顺桂

作品数:393 被引量:1,123H指数:20
供职机构:福建农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科技攻关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电气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60篇专利
  • 104篇期刊文章
  • 22篇会议论文
  • 4篇科技成果
  • 2篇标准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02篇环境科学与工...
  • 24篇电气工程
  • 24篇农业科学
  • 18篇生物学
  • 12篇轻工技术与工...
  • 6篇化学工程
  • 5篇医药卫生
  • 4篇经济管理
  • 4篇一般工业技术
  • 4篇文化科学
  • 4篇理学
  • 3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天文地球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水利工程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64篇污泥
  • 55篇电池
  • 53篇微生物燃料
  • 49篇燃料电池
  • 48篇生物燃料电池
  • 48篇微生物燃料电...
  • 37篇微生物
  • 33篇堆肥
  • 28篇重金
  • 28篇重金属
  • 27篇电极
  • 26篇土壤
  • 25篇厌氧
  • 20篇电子传递
  • 20篇生物膜
  • 17篇试剂
  • 17篇试剂盒
  • 17篇检测试剂
  • 16篇离子
  • 14篇阳极室

机构

  • 185篇广东省生态环...
  • 177篇福建农林大学
  • 27篇北京大学
  • 2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10篇四川师范大学
  • 7篇湖南农业大学
  • 5篇中国热带农业...
  • 4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香港浸会大学
  • 3篇天水师范学院
  • 3篇广州市环境保...
  • 2篇华南农业大学
  • 2篇华南师范大学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科学院遗...
  • 2篇中华人民共和...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393篇周顺桂
  • 46篇王跃强
  • 44篇庄莉
  • 35篇袁勇
  • 31篇陈俊华
  • 30篇李芳柏
  • 24篇倪晋仁
  • 24篇唐家桓
  • 23篇刘星
  • 21篇叶捷
  • 20篇陈志
  • 20篇周立祥
  • 19篇武春媛
  • 18篇卢娜
  • 17篇温俊林
  • 15篇杨贵芹
  • 14篇余震
  • 14篇王定美
  • 13篇常明
  • 12篇徐荣险

传媒

  • 19篇环境科学
  • 8篇环境科学学报
  • 7篇应用与环境生...
  • 6篇化学进展
  • 6篇应用基础与工...
  • 6篇生态环境学报
  • 6篇中国科学:技...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土壤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3篇光谱学与光谱...
  • 3篇福建农林大学...
  • 2篇科学通报
  • 2篇微生物学报
  • 2篇中国环境科学
  • 2篇兰州大学学报...
  • 2篇环境科学研究
  • 2篇生态环境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2篇第八届全国微...

年份

  • 19篇2024
  • 20篇2023
  • 39篇2022
  • 34篇2021
  • 23篇2020
  • 14篇2019
  • 23篇2018
  • 16篇2017
  • 12篇2016
  • 24篇2015
  • 15篇2014
  • 14篇2013
  • 20篇2012
  • 19篇2011
  • 19篇2010
  • 20篇2009
  • 17篇2008
  • 15篇2007
  • 7篇2006
  • 3篇2005
39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微生物甲烷厌氧氧化耦合金属还原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20年
甲烷是仅次于二氧化碳的重要温室气体.微生物介导的厌氧甲烷氧化(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AOM)是厌氧环境甲烷减排的重要途径,对缓解全球温室效应具有重要意义.AOM既可耦合硫酸盐、硝酸盐、亚硝酸盐等可溶性电子受体的还原,又能耦合金属氧化物等不溶性固体的还原.本文系统综述了金属还原型甲烷厌氧氧化(metal iondependent anaerobic oxidation of methane,M-AOM)的发现、所涉及微生物及其代谢途径、电子传递过程、环境影响因素等.AOM产生的电子可通过细胞直接接触、微生物纳米导线、金属螯合物、氧化还原电子穿梭体4种途径传递至金属离子或氧化物.微生物介导的金属还原,既包括厌氧甲烷营养古菌(anaerobic methanotrophic archaea,ANME)单独负责M-AOM的整个过程;又包括微生物的互营合作,即首先ANME氧化甲烷,并将产生的电子直接传递至互营微生物,接受ANME的电子来还原金属氧化物.鉴于目前没有成功分离出ANME的单一菌株,未来对M-AOM的研究重点将集中在深入解析M-AOM电子传递机制及其生态分布和对甲烷汇的全球贡献上.(图5表1参129)
何丹张尔翼余林鹏周顺桂
关键词:影响因素
好氧堆肥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及控制方法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好氧堆肥气体在线监测系统及其控制方法,涉及农用堆肥技术,系统包括气体蠕动泵、气体过滤器、气体流量计、多量程气体浓度传感器组、第一多选一阀和控制器;所述多量程气体浓度传感器组包括第一气体浓度传感器和第二气体...
唐家桓付涛上官华媛曾建雄周顺桂
文献传递
一种预测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预测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采集若干份污泥样品,分别进行预处理,测定每个污泥样品的总固体浓度TS和挥发性总固体浓度VS,将所有的污泥样品的TS通过浓缩或稀释的方法调整至相同值,得到目标污泥...
曾建雄王厚锋张放周顺桂
文献传递
超高温堆肥微生物群落强化产热功能特征分析被引量:7
2022年
超高温堆肥技术较普通堆肥技术在氧化亚氮减排、氮素保留、抗性基因去除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这些优势与超高温过程密切关联,然而超高温产生的原因却仍然未知。利用PICRUSt(phylogenetic investigation of communities by reconstruction of unobserved states)预测并分析了鸡粪超高温堆肥和普通堆肥微生物功能变化,重点比较了产热相关代谢通路和功能基因丰度的变化。研究发现,超高温堆肥可达到超过80℃的超高温阶段并持续5天以上,该阶段可显著提高微生物能量代谢、碳水化合物代谢等产热相关代谢通路丰度,有氧呼吸链中NADH脱氢酶功能基因和琥珀酸脱氢酶基因的丰度在超高温阶段显著增加(P<0.05),并且上述代谢通路和功能基因丰度与超高温堆肥温度变化显著相关(P<0.05)。采用随机森林回归模型将预测的堆肥温度与实际堆肥温度进行比较发现,两种处理各自预测温度结果与实际温度相关性显著(对于超高温堆肥,校正R^(2)=0.96;对于普通堆肥,校正R^(2)=0.97)。该模型表明,K03943(NADH脱氢酶黄蛋白2)、K15862(细胞色素c氧化酶cbb3型亚基I/II)和K05580(NADH醌氧化还原酶亚基I)的丰度变化是影响超高温堆肥温度的最重要因素。相比之下,普通堆肥温度最高不超过70℃,且上述产热相关代谢通路和功能基因丰度与堆肥温度呈显著负相关(P<0.05)。以上结果表明,超高温堆肥微生物群落可能通过显著提高有氧呼吸链相关功能基因丰度,使超高温堆肥群落更迅速地代谢有机物,从而提高ATP合成速率,进而产生更多热量。
崔鹏艾超凡廖汉鹏周顺桂
关键词:有机固体废物能量代谢
微生物膜湿气发电机:大面积器件制备及性能研究被引量:1
2023年
微生物膜湿气发电装置(b-HEG)具有工艺简单、成本低廉、可持续产电等优势,有望成为水伏技术发展的新方向.然而,目前的b-HEGs还存在器件面积小,功率输出低,且干燥条件下生物膜易发生皲裂,难以制备大面积器件等问题,这严重制约了b-HEG实际应用的进程.在此,本研究以希瓦氏菌(S.o)为基质材料,掺入乙炔黑(AB)和羧甲基纤维素钠(CMC)调控薄膜性能,并优化掺杂含量制备了适合湿气发电的大面积混合生物膜.基于该生物膜与钛网电极,首次构建了高性能的大面积b-HEG(>900 cm2),是目前已报道的最大面积水伏器件单元.该器件在湿度环境下,可持续输出2.3 mA的短路电流,0.58 V的开路电压和0.34 mW的输出功率.同时,大面积b-HEG具备良好的机械性能,耐摩擦(反复摩擦无损),且器件的输出功率密度在器件面积放大后衰减较小,表明其具有较大的器件面积拓展空间.该装置可实现为电容充电或直接驱动小型电子产品,具有较好的商业应用潜力.更重要的是,本研究为规模化制备低成本大面积b-HEGs模块提供了重要指导,推进了水伏技术的实用化进程,对实现“双碳”战略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胡启昌仇英儒林秀钰任国平周顺桂
关键词:微生物膜高电流
一种有机废物制备生物炭的工艺
本发明公开了有机废物制备生物炭的工艺,包括步骤:1)有机废物与高温生物炭混合,其被加热灭菌,所产生的水汽及粉尘排出;2)上步得到的物料进入混合干燥机中,在微波与低温烟气的作用下干化、灭菌;所得物料进入进料仓,过程中产生的...
王定美周顺桂余震王跃强岳艳利
文献传递
利用嗜酸性硫杆菌去除制革污泥中铬的研究被引量:94
2004年
本研究采用嗜酸性硫杆菌 (Thiobacillusferrooxidans和Thiobacillusthiooxidans)并添加S粉为能源物的生物淋滤技术应用于制革污泥中铬的去除 (溶出 ) .序批式试验结果表明 ,淋滤处理 8d ,Cr的溶出率可高达 10 0 % (污泥中铬的原始浓度为14 5 19mg/kg) .在能源物各种投加比例中 ,以 4 g/L的投加比例较好 .研究表明 ,生物淋滤法去除制革污泥中铬主要是通过嗜酸性硫杆菌的新陈代谢使介质酸化而实现的 .生物淋滤作用导致介质 pH下降到 2 0 ,是使制革污泥中铬大量溶出的一个临界点 ,在 pH低于这个临界点时 ,污泥中铬去除率才可迅速达到 80 %~ 10 0 % .这为重金属含量高的废弃物处理展示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
周立祥方迪周顺桂王电站王世梅
关键词:制革污泥生物淋滤硫粉
一种驱动非产电微生物产电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驱动非产电微生物产电方法,将非产电微生物和辅助产电微生物共培养,然后接种于微生物燃料电池的阳极,加入电子供体,可以实现非产电微生物产电。
刘星周顺桂叶银
文献传递
产气肠杆菌燃料电池产电机制研究被引量:6
2009年
基于铁还原菌的微生物燃料电池(MFCs)与基于产氢细菌的MFCs各有优劣,前者能量利用效率高,但底物利用范围有限;后者底物利用广泛,但其依靠悬浮细胞产电,电子回收率较低.本研究以1株具有铁还原活性的产氢菌Enterobacter aerogenes XM02为产电微生物,构建了3种不同阳极材料的空气阴极MFCs,通过输出电压和库仑效率的比较以及扫描电镜观察阳极形貌等方法对此菌的产电机制进行探讨.结果发现,采用比表面积大且具有氢催化活性的碳毡作为阳极材料时,可显著改善MFCs性能,库仑效率由载铂碳纸阳极MFC的1.68%提高至42.49%,远高于已报道的其它产氢菌燃料电池.扫描电镜证实大量细菌细胞附着在阳极表面,形成阳极生物膜.采用非生长基质实验排除悬浮细胞的产电作用,证明附着在阳极的生物膜对产电起主导作用,认为生物膜原位产氢-氧化是此菌的主要产电机制.
张锦涛周顺桂张礼霞卢娜邓丽芳倪晋仁
关键词:微生物燃料电池产气肠杆菌库仑效率生物膜
Fontibacter sp.SgZ-2厌氧腐殖质/Fe(Ⅲ)还原特性及电子传递机制研究被引量:8
2014年
腐殖质和Fe(Ⅲ)呼吸是重要的微生物胞外呼吸形式,电子传递途径是胞外呼吸研究的核心科学问题.为全面理解1株铁还原新菌的电子转移特性和环境功能,以该菌株Fontibacter sp.SgZ-2为研究对象,考察其厌氧腐殖质和Fe(Ⅲ)还原特性,并探寻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的电子传递链组成差异.采用厌氧恒温培养法研究了菌株厌氧还原特性.结果表明,菌株SgZ-2具有还原腐殖质模式物[9,10-蒽醌-2,6-二磺酸(9,10-anthraquinone-2,6-disulfonic acid,AQDS)和9,10-蒽醌-2-磺酸(9,10-anthraquinone-2-sulfonic acid,AQS)]、腐殖酸(humic acids,HA)和可溶性Fe(Ⅲ)(Fe-EDTA和柠檬酸铁)以及铁氧化物[水铁矿(hydrous ferric oxide,HFO)]的能力.发酵性糖类(葡萄糖和蔗糖)是菌株SgZ-2还原腐殖质和Fe(Ⅲ)的最佳电子供体.另外,通过呼吸抑制剂法比较了菌株4种电子受体条件下(O2、AQS、Fe-EDTA和HFO)参与电子传递的电子载体差异.结果表明,O2和Fe-EDTA还原条件下,菌株SgZ-2的电子传递链组分基本相似,均包括脱氢酶、醌泵和细胞色素b-c.AQS和HFO还原条件下,电子传递链组分只包含脱氢酶.因而,菌株SgZ-2可溶性和不溶性Fe(Ⅲ)之间的电子传递链组分存在明显差异,并且可溶性受体之间(O2、Fe-EDTA和AQS)的电子传递链组成也不同.本研究建立了1株铁还原新菌Fontibacter sp.SgZ-2不同电子受体条件下的电子传递链模型,并将电子传递机制的研究拓展到了Fontibacter菌属.此研究将为理解该属的电子转移特性及其环境行为提供理论基础.
马晨杨贵芹陆琴周顺桂
关键词:腐殖质电子传递链
共40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