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岸柳

作品数:19 被引量:90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湖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3篇文化科学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疗效
  • 4篇并发
  • 4篇并发症
  • 3篇医学生
  • 3篇手术
  • 3篇肿瘤
  • 3篇教学
  • 3篇教学实践
  • 2篇医学科普
  • 2篇术后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全层
  • 2篇肿瘤治疗
  • 2篇细胞
  • 2篇内镜全层切除...
  • 2篇克罗恩
  • 2篇克罗恩病
  • 2篇肌层

机构

  • 18篇中南大学湘雅...
  • 5篇中南大学
  • 2篇中南大学湘雅...
  • 1篇湖南师范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作者

  • 19篇唐岸柳
  • 10篇沈守荣
  • 9篇王晓艳
  • 4篇田力
  • 3篇廖湘祁
  • 3篇袁云香
  • 2篇肖定华
  • 2篇王成红
  • 2篇肖志明
  • 2篇朱琳
  • 2篇刘芬
  • 2篇鄢建勤
  • 2篇王英
  • 1篇郭勤
  • 1篇吴明浩
  • 1篇王芳
  • 1篇刘少俊
  • 1篇张雷
  • 1篇郭曲练
  • 1篇张柯

传媒

  • 6篇中南大学学报...
  • 2篇中国现代医学...
  • 1篇胃肠病学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实用疼痛学杂...
  • 1篇国际病理科学...
  • 1篇医学与哲学(...
  • 1篇中国医师进修...
  • 1篇中国医药导报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医学教育研究...

年份

  • 2篇2021
  • 2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6
  • 1篇2014
  • 3篇2011
  • 1篇2010
  • 1篇2009
  • 1篇2007
  • 1篇2006
1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131)I治疗Graves病甲亢被引量:2
2006年
唐岸柳张雷
关键词:抗甲状腺药物治疗GRAVES病甲亢131I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放射性碘
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治疗62例贲门失弛缓症患者的疗效被引量:1
2016年
目的:探讨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peroral endoscopic myotomy,POEM)在贲门失弛缓症(achalasia cardia,AC)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分析2012年4月至2014年10月期间62例确诊为AC行POEM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并发症及复发情况。结果:62例患者中男32例,女30例,年龄14~68(43.2±5.6)岁,Eckardt评分II级(4~6分)25例,III级(≥7分)37例(其中Eckardt评分12分者20例),有13例曾行贲门球囊扩张2~3次。1例因黏膜下层严重粘连改行经胸贲门肌层切开术。POEM操作时间为(60.8±15.1)min,术后有14例出现轻微皮下气肿,5例气腹经腹腔穿刺排气好转,2例支气管痉挛致低氧血症,经正压给氧1 h后好转。术后住院时间为(4.3±1.2)d,随访时间为(11.4±5.4)个月,治疗有效率100%。结论:POEM是治疗AC的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袁云香唐岸柳沈守荣廖湘祁王晓艳
关键词:贲门失弛缓症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疗效并发症
miR-124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与TET蛋白家族的关系
2016年
目的:探讨miR-124是否通过靶向调节TET蛋白家族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与侵袭。方法: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系统分别检测miR-124对TET家族(TET1、TET2、TET3)的3'UTR-荧光素酶活性的影响;用q RT-PCR与Western blot检测miR-124模拟物转染结肠癌HT29细胞后TET家族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的变化;用MTS和Transwell实验观察HT29细胞转染miR-124模拟物及TET si RNA后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结果显示,各TET m RNA的3'UTR均被miR-124特异性结合,其荧光素酶活性被明显抑制(均P<0.05);转染miR-124模拟物后的HT29细胞TET的m RNA与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减低(均P<0.05);HT29细胞转染miR-124模拟物或TET si RNA后,增殖和侵袭能力均明显降低(均P<0.05)。结论:miR-124可能通过直接靶向调控TET基因的表达,而抑制结肠癌细胞增殖和侵袭。
吴明浩张渝田力唐岸柳
关键词:结肠肿瘤微RNAS细胞增殖肿瘤侵润
经脐内镜手术在不明原因腹水诊断中的应用(英文)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讨经脐内镜手术(transumbilical endoscopic surgery,TUES)是否可有效、安全地应用于不明原因腹水的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消化内科应用TUES的23例不明原因腹水病例。收集治疗前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放射学检查和内镜检查结果等资料,仔细记录内镜下腹腔的情况、最终诊断和预后。结果:23例患者均成功完成TUES,手术时间为(58.2±13.9) min。22名患者腹腔内发现结节或肿块并进行活检,明确病因,其中最常见的原因是结核病(8例),其次是腹膜癌(6例),腹膜假性黏液瘤(5例)。无1例发生术后出血、穿孔、腹膜炎、慢性腹腔脓肿等手术相关并发症,仅1例术后24 h出现短暂的中度发热;无1例发生与TUES相关的死亡。结论:TUES结合活组织检查可以有效地明确不明原因腹水的病因。
龙宇唐岸柳田力罗薇薇刘锐肖志明王晓艳
关键词:不明原因腹水活检
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术后疼痛现况调查被引量:27
2011年
目的客观掌握湖南三大省级医院的术后疼痛现况。方法根据经典的疼痛评估量表和新的疼痛干预指南,结合我国现况设计出一套术后疼痛调查表,对湖南三大省级医院患者的术后疼痛现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调查显示,82.8%的患者在术后第3天疼痛已降至轻度或消失;51.6%的患者术后疼痛未得到任何处理,14.9%的患者即使向医务人员报告了疼痛也未得到及时或有效的处理;20.2%的患者对疼痛治疗不满意。51.6%的患者认为并非所有的疼痛都需治疗,70.2%的患者在中重度疼痛时才报告;72.6%的患者对吗啡一无所知,18.5%表示坚决不用。结论湖南三大省级医院对术后疼痛的处理能够使大部分患者的疼痛得以缓解,但医务人员对术后疼痛的重视不够,疼痛处理尚未规范化。同时,患者对术后疼痛及止痛药的认识存在一定误区。为了提高术后疼痛控制水平,建议加强对医务人员、患者及其家属的术后疼痛宣教。
鄢建勤王英唐岸柳朱琳郭曲练
关键词:术后疼痛疼痛评估疼痛处理疼痛教育
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31例分析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HIV感染者与艾滋病患者的流行病学及临床特点,为临床早期正确诊断提供依据。方法从流行病学资料、临床特点、艾滋病相关机会性感染及并发症等方面对2004年2月~2009年12月该院收治的31例HIV/AIDS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HIV/AIDS患者有逐年增多趋势,青壮年男性患者居多,传播途径以性传播(71.0%)和静脉药瘾(9.7%)为主。最常见的症状体征为体重下降(74.2%)、发热(71.0%)、食欲减退(71.0%)、乏力(64.5%)、贫血(58.1%)等。实验室检查显示54.8%的患者淋巴细胞减少,61.3%的患者血红蛋白降低,41.9%的患者血小板减少,64.5%的患者白蛋白下降,38.7%的患者血沉增快。最常见的机会性感染为白色念珠菌病(32.3%)、结核病(16.1%)、细菌性肺炎(16.1%)等;合并恶性肿瘤6例(19.4%)。结论 HIV/AIDS发病率有增长趋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临床医生应注重分析患者易感因素及临床特点,主动发现HIV/AIDS患者,做到早诊断、早治疗。
唐岸柳沈守荣
关键词:HIV感染艾滋病流行病学
患者自控镇痛泵的术后镇痛时间与效果分析被引量:9
2007年
目的本研究对湖南省级医院术后患者自控镇痛泵(PCA)的使用情况和镇痛效果进行调查分析,为医务人员更合理地选用PCA提供参考。方法随机选取42例开放式手术患者,按其术后疼痛处理方法的不同分为3组:1组为对照组(无处理组),21例;2组为PCA 24 h组,使用PCA 24 h,8例;3组为PCA 48 h组,使用PCA 48 h,13例。由非麻醉科人员采用11点数量评分法(NRS-11)评估患者疼痛。对所得术后0,1,2,4,6,8,12,24,36,48,72 h各时点的疼痛评分进行重复测量数据的方差分析,评估PCA的术后镇痛效果。结果①在术后第1日,3组间疼痛强度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两两比较,PCA 24 h和PCA 48 h组在术后第1日的疼痛强度均显著低于无处理组(P<0.05);PCA 24 h和PCA 48 h组在术后第1日疼痛强度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在术后第2日和第3日,3个不同处理组间的疼痛强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随着患者伤口愈合,病情好转,各组间的疼痛评分趋于一致,在术后72 h降至2左右。结论①PCA在术后第1日能够有效地控制患者的疼痛;②对于开放式手术术后疼痛的控制,使用PCA 24 h较使用PCA 48 h更为合适。
王英唐岸柳朱琳鄢建勤
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对肝肾综合征的疗效分析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分析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对肝肾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2007年1月至2010年1月间52例肝肾综合征合并腹水的患者,根据是否行腹腔置管分为两组。其中腹腔置管进行持续腹水引流者28例;未行腹水引流,仅使用药物治疗组24例。两组患者均限制钠水摄入,给以护肝、输注蛋白、纠正电解质紊乱、改善微循环等基础治疗。治疗两周后,观察两组患者腹胀、食欲减退、尿量等症状的改善情况及治疗前后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结果,比较两组患者的住院天数、静脉白蛋白用量、治疗费用等指标。结果: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组患者治疗后尿量较治疗前增加了688mL/24h(P(0.01),血液中尿素氮、肌酐水平、血钠水平较治疗前得到了改善(P(0.05);药物治疗组患者尿量增加较治疗前无明显变化(P(0.05),尿素氮、肌酐水平较治疗前稍有下降,低血钠水平较治疗前升高,但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组患者尿量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药物治疗组(P(0.01),白蛋白用量和住院费用亦低于药物治疗组(P(0.05)。两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尿素氮、肌酐、白蛋白及电解质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组的临床有效率明显高于药物治疗组。结论:腹腔置管持续腹水引流辅以基础治疗能有效增加肝肾综合征患者的尿量,减少腹水,改善患者症状及生化指标;且能缩短住院时间,减少治疗费用,是一种治疗肝肾综合症的有效手段,值得推广。
李楠王晓艳沈守荣唐岸柳
关键词:腹腔置管持续引流肝肾综合征临床疗效
浅析医学科普进中学对临床医学生能力的培养被引量:5
2021年
扎实的医学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是医学生向医生身份成功转变的前提。素质教育改革非常注重学生“全面有个性发展”。教师在教学中除要引导医学生培养正确学习习惯以外,还要积极的促进统筹规划、人际沟通、心理素质的提升,培养出良好的综合思维,这也是当今医学教育中较为薄弱和有待创新的工作。医学教育离不开教学与实践,实现二者的良好耦合,才能达到“以学促践,以践辅学”的效果。笔者以“教中学”模式入手,以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医学科普实践为例,着重分析了医学科普走进中学生的教学实践活动。探讨此种实践活动对医学生在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医患沟通能力、论文写作能力等方面的作用。
杨皓钧周柏韩鹭蒋伯岳唐岸柳王成红王芳
关键词:素质教育医学科普教学实践
内镜全层切除术在34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内镜全层切除术(endoscopic full-thickness resection,EFR)在胃固有肌层肿瘤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自2012年11月至2014年8月对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收治的34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进行EFR治疗,评价肿瘤切除率、并发症发生及肿瘤复发情况。结果:34例胃固有肌层肿瘤患者中男15例,女19例,年龄38.3-70.6(52.3±4.3)岁。肿瘤位于胃底者25例,胃体者9例。34例固有肌层肿瘤均经EFR完整切除,完整切除率100%,无1例转手术治疗。肿瘤直径1.0-5.0(2.8±1.2)cm;EFR完成时间为50-100(76.5±18.2)min。气腹患者行腹腔穿刺排气缓解;无术后出血、穿孔等并发症。患者住院时间3-5(3.6±0.8)d。术后病理结果显示除1例胃体后壁瘤体为胰腺组织外,其余33例均为梭形细胞肿瘤,免疫组织化学符合间质瘤(2例为中度侵袭危险,31例为极低度、低度侵袭危险性。2例近贲门口病变具有平滑肌分化倾向)。34例患者随访时间5-23个月,无复发或转移。结论:EFR是治疗胃固有肌层肿瘤的一种安全、有效的微创方法。
廖湘祁唐岸柳肖定华沈守荣袁云香王晓艳
关键词:内镜全层切除术疗效并发症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