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唐芬芬

作品数:58 被引量:106H指数:6
供职机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青年创新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4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44篇农业科学
  • 14篇生物学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1篇家蚕
  • 20篇病毒
  • 16篇多角体
  • 16篇多角体病毒
  • 13篇基因
  • 12篇核型多角体
  • 12篇核型多角体病
  • 12篇核型多角体病...
  • 11篇家蚕核型多角...
  • 9篇BMNPV
  • 7篇基因表达
  • 5篇蛋白
  • 5篇荧光
  • 5篇荧光定量
  • 5篇抗性
  • 5篇家蚕品种
  • 5篇蚕品种
  • 4篇质型多角体
  • 4篇质型多角体病
  • 4篇质型多角体病...

机构

  • 56篇云南省农业科...
  • 7篇云南农业大学
  • 3篇华南农业大学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西南大学
  • 1篇红河学院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57篇唐芬芬
  • 45篇白兴荣
  • 43篇邵榆岚
  • 32篇张永红
  • 28篇朱峰
  • 15篇杨伟克
  • 14篇钟健
  • 9篇董占鹏
  • 8篇刘增虎
  • 7篇黄平
  • 6篇张一川
  • 5篇杨海
  • 4篇廖鹏飞
  • 4篇柴建萍
  • 3篇陈世良
  • 2篇陈松
  • 2篇江秀均
  • 2篇李平平
  • 2篇郑亚强
  • 2篇高建华

传媒

  • 11篇蚕业科学
  • 5篇南方农业学报
  • 4篇西南农业学报
  • 4篇中国农学通报
  • 3篇昆虫学报
  • 3篇江苏农业科学
  • 3篇中国蚕业
  • 2篇应用昆虫学报
  • 2篇生物技术进展
  • 1篇中国农业科技...
  • 1篇微生物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动物医学进展
  • 1篇中国畜牧兽医...
  • 1篇现代农业科技
  • 1篇中国病原生物...
  • 1篇中国蚕学会商...
  • 1篇中国蚕学会商...
  • 1篇中国蚕学会第...

年份

  • 1篇2021
  • 12篇2019
  • 4篇2018
  • 9篇2017
  • 7篇2016
  • 7篇2015
  • 5篇2014
  • 6篇2013
  • 3篇2012
  • 1篇2011
  • 2篇2010
5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云南野生绢丝昆虫的分子鉴定与茧性状调查
云南是大蚕蛾科绢丝昆虫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这些丰富的野生种质资源,既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基因库,也是未来我国蚕丝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长期以来人们对绢丝昆虫资源的收集、鉴定、保育和应用研究还处于非常初级的水平,导...
白兴荣柴建萍唐芬芬张永红邵榆岚朱峰
关键词:绢丝昆虫分子鉴定
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转录分析及对免疫的响应
2018年
分析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序列信息,明确其组织转录规律,结合家蚕感染BmNPV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探索该基因功能。克隆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基因Bmoat ORF序列,对该基因编码区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 Doc与MEGA 5.0软件对Bm OAT与其他物种δ-鸟氨酸转氨酶进行多序列比对和系统进化分析;利用半定量RT-PCR对其组织和时期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家蚕添食BmNPV后Bmoat的表达情况。Bmoat编码407个氨基酸,属非分泌型蛋白,预测分子量为44.7 ku,等电点为6.36。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较发现,Bm OAT与棉铃虫转氨酶同源性最高,为84.3%。组织和时期转录特征分析表明,该基因在家蚕幼虫的各个组织均表达,且在家蚕整个幼虫时期持续性表达。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 3 h表达量基因明显上调,而在12、24 h呈现下调,表明Bmoat的表达受到BmNPV感染的诱导。家蚕δ-鸟氨酸转氨酶Bmoat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响应,推测该基因参与家蚕免疫应答,进而形成一定的机体能量补偿机制。
张永红朱峰唐芬芬邵榆岚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转录分析
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的分子鉴定初探被引量:3
2014年
来自不同地域或蚕区的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 NPV)对家蚕的致病力存在较大差异,出现明显的株系分化现象。对Bm NPV流行株系鉴定是病害监测与防控的重要基础。以最早完成基因组测序的Bm NPV-T3株的多角体蛋白基因(polh)序列与其他6个Bm NPV株系进行同源基因序列及氨基酸序列的BLAST比对,结果表明不同株系的Polh氨基酸序列高度同源,相似度达到99.94%;再以Bm NPV-T3株的143个开放阅读框序列为参照,对不同Bm NPV株系的基因组序列进行双序列比对,发现不同株系重复阅读框基因(bro)家族成员的组成、序列及拷贝数存在差异,且分布位置呈现多样性。初步认为,高度保守的polh基因可用于Bm NPV病毒的鉴定,而相对保守的bro家族基因可作为Bm NPV病毒株系分子鉴定的依据。
唐芬芬邵榆岚钟健张永红黄平董占鹏廖鹏飞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株系多角体蛋白基因
云南蚕区家蚕主要病害综合防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
白兴荣朱峰唐芬芬邵榆岚张永红陈世良杨琼臻黄平杨荣贵
蚕桑是中国在国际上具有垄断地位的优势农业产业之一,云南现有桑园面积170万亩,位居全国第三。该省亩桑产茧量和产值较低,其中主要问题在于云南蚕区家蚕病害发生普遍,严重影响了蚕茧产量和质量,每年直接造成鲜茧产量损失达20%以...
关键词:
关键词:家蚕病害防治品种选育
家蚕5龄幼虫中肠磷酸酶活性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以家蚕为试验材料,调查了5龄幼虫从起蚕到熟蚕中肠酸性磷酸酶(ACP)和碱性磷酸酶(AKP)酶活性变化。结果表明,AKP酶活性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在5龄起蚕和熟蚕时酶活性较低,而在盛食期(5龄第5天)活性最高;而ACP在5龄初期酶活性较低,从5龄第4天开始升高,随后维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上。
唐芬芬
关键词:中肠酸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
家蚕丝氨酸蛋白酶基因BmSP25转录分析及其免疫响应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分析家蚕丝氨酸蛋白酶(SP)基因序列BmSP25及转录情况,明确其表达规律对防御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入侵的免疫应答机制,为揭示BmSPs在家蚕免疫应答方面的功能作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克隆BmSP25基因序列,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子量、结构域等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Gene Doc和MEGA5.0对BmSP25氨基酸序列进行多序列比对及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采用半定量RT-PCR对家蚕不同组织和发育时期的BmSP25基因转录情况进行分析,并以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BmSP25基因在BmNPV感染家蚕中肠组织中的转录水平。【结果】BmSP25基因的ORF全长885 bp,编码294个氨基酸,其中第1~17位氨基酸为信号肽,去信号肽的分子量为29.1 kD,理论等电点为7.8。BmSP25蛋白由4个α螺旋、15个β折叠和一些无规则卷曲构成;其氨基酸序列同源性比对分析发现,BmSP25(BGIBMGA008514-PA)与蓓带夜蛾SP序列(Gen Bank登录号ADM35105)的同源性最高,为62.1%。BmSP25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中特异表达,且在整个幼虫时期呈持续性表达。BmSP25基因在家蚕感染BmNPV后发生明显变化,至感染6 h时呈下调趋势,而在感染3、12和24 h时均呈明显上调表达。【结论】BmSP25在防御BmNPV入侵家蚕的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鉴于昆虫SP具有高度保守的底物特异性位点,因此可利用底物类似物、基因定点突变等方式来预防农林害虫。
张永红朱峰唐芬芬邵榆岚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转录分析
BmNPV对家蚕抗氧化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1
2019年
【目的】探究喂食家蚕核型多角体病毒(BmNPV)后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及其基因表达变化规律,明确BmNPV侵染对家蚕抗氧化系统的影响,为解析BmNPV的致病机理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五龄家蚕为研究对象,经口喂食BmNPV,分别于添食后6、12、18、24、30、36、42和48 h采集家蚕的血淋巴和中肠组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两种抗氧化酶基因(Bmsod和Bmcat)的表达水平,同时以抗氧化酶活性测试盒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情况。【结果】BmNPV侵染五龄家蚕能引起典型的血液型脓病,主要表现为蚕体环节肿胀,狂躁爬行,体壁易破,体液呈乳白色等。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中Bmsod和Bmcat基因均在感染BmNPV中期开始上调表达,在感染后期呈下调表达趋势,其相对表达量也呈先增加后急剧减少的变化趋势。添食BmNPV后,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的SOD活性在感染18和24 h时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添食等量灭菌水)家蚕(P<0.01,下同),但从感染30 h起SOD活性开始急剧下降,至感染48 h时降至最低值。家蚕血淋巴和中肠组织的CAT活性在感染早期(6 h)略有下降,从感染12 h起CAT活性开始呈上升趋势,血淋巴CAT活性在感染18~30 h极显著高于对照组,随后急剧下降且显著低于对照组家蚕(P<0.05,下同);中肠组织CAT活性仅在感染18和24 h时显著或极显著高于对照组家蚕,从感染30 h起开始持续下降,至感染48 h时降至最低值,约为对照组家蚕的18%。【结论】BmNPV侵染能影响家蚕机体相关保护酶活性及其基因转录水平,SOD和CAT活性及其基因表达量在感染中期增加,感染后期则急剧降低,提示抗氧化酶SOD和CAT在家蚕的抗病毒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唐芬芬杨伟克朱峰邵榆岚张永红白兴荣
关键词:家蚕CAT酶活性基因表达
高温和低温条件下琥珀蚕血淋巴SOD及CAT活性的变化被引量:6
2017年
为研究琥珀蚕在高温和低温胁迫条件下,血淋巴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活性变化规律。对5龄琥珀蚕第3天幼虫分别进行38℃高温和4℃低温胁迫处理3 h,以室温26℃饲养作对照,在处理停止后0、3、6、9、12 h取血淋巴,测定SOD和CAT的活性变化。结果表明:38℃高温处理,引起琥珀蚕血淋巴SOD和CAT活性均呈现出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在处理停止后3 h分别达到1个峰值86.30 U/m L和108.15 U/m L,随后逐渐减弱,最终与对照组持平。4℃低温胁迫,SOD活性也是在处理停止后3 h出现1个峰值59.30 U/m L,随即开始逐渐减弱,在12 h接近对照组;而CAT酶活性先下降,并低于对照,在3 h出现1个最低值11.09 U/m L,随后开始升高,在6 h达到1个峰值88.68 U/m L,随后再逐渐下降并接近对照。
杨伟克唐芬芬刘增虎董占鹏钟健
关键词:血淋巴高温处理过氧化氢酶
眠期家蚕抗菌肽基因的转录表达分析被引量:1
2019年
【目的】探究家蚕眠期抗菌肽基因的表达变化规律,为深入拓展理解眠期家蚕免疫防御机制提供新线索。【方法】以四龄眠0、12、24 h和五龄起蚕的家蚕幼虫为实验材料,利用抑菌曲线法测定血淋巴的抑菌活性,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脂肪体抗菌肽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四龄眠0、12、24 h和五龄起蚕的血淋巴对金黄色葡萄球菌均无抑菌作用,而四龄眠12和24 h的血淋巴对大肠杆菌均有明显的抑菌作用。这表明眠期家蚕血淋巴出现了选择性抑菌活性。在四龄眠至五龄起蚕不同发育时间,抗菌肽基因Lebocin3和Moricin的表达量无显著变化;Attacin1基因仅在四龄眠24 h出现上调表达;CecropinB6和Gloverinv2基因的表达量逐渐减弱,呈现下调表达的趋势,而Enbocin2和DefensinB的表达量逐渐升高,呈现上调表达趋势。【结论】眠期家蚕抗菌肽基因表达规律并不一致,Attacin1、Enbocin2和DefensinB可能在家蚕眠期发挥一定的免疫防御功能。
杨伟克唐芬芬刘增虎董占鹏
关键词:家蚕抗菌肽基因转录表达
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转录表达分析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明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表达及其酶活性变化规律,为解析家蚕回避桑叶1-脱氧野尻霉素(DNJ)毒害作用的适应机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对5龄家蚕中肠β-呋喃果糖苷酶基因Bm Suc1和Bm Suc2的表达进行定量检测和分析,同时测定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结果】Bm Suc1基因在5龄家蚕中肠的不同发育阶段均有表达,其中在5龄起蚕和盛食期的相对表达量较高;而Bm Suc2基因在整个5龄期的相对表达量均非常低。从5龄起蚕到熟蚕,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第5 d(盛食期)的酶活性最高,达158.82U/mg。【结论】Bm Suc1基因表达水平及β-呋喃果糖苷酶活性变化规律与5龄家蚕吸收利用桑叶蔗糖营养的生理进程基本一致,提示Bm Suc1基因作为一种蔗糖水解酶基因在家蚕中肠组织消化吸收桑叶蔗糖营养物质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
杨伟克唐芬芬刘增虎钟健董占鹏
关键词:家蚕Β-呋喃果糖苷酶酶活性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