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晓荣
- 作品数:14 被引量:47H指数:3
- 供职机构:青岛大学法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岛市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经济管理社会学哲学宗教更多>>
- 选拔党的领导干部要着眼于考察五种执政能力
- 2005年
- 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关键在于提高党的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能力。选拔党的领导干部,尤其是能够影响全局的高级领导干部,必须过好"革命化"这一关,对"革命化"的考核决不能虚化,不能走过场。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的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五个方面能力"的主要任务,就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选拔党的领导干部在知识化、专业化素质方面的具体要求和标准,就是考核现有领导干部和选拔新的党的领导干部越须具备的条件。考察新的领导干部必须着眼于考察五种执政能力。
- 姚晓荣
- 关键词:领导干部执政能力革命化
- 借鉴公务员制度完善事业单位干部管理机制
- 1995年
- 国家公务员制度是具有竞争激励、新陈代谢、廉政保障机制的人事制度。它的实施不仅有利于实现我国各级行政机关人事管理的法制化和科学化,而且对于改革和完善事业单位的人事制度也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想就这一问题作一探讨。一、事业单位干部管理中的问题及借鉴公务员制度的必要性从某种意义上说,一个单位干部的素质,工作效率和工作态度如何直接影响着这个单位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及这个单位的整体面貌。
- 姚晓荣
- 关键词:管理干部国家公务员制度人事制度干部管理领导干部
- 论私有财产权的宪法保护
- 私有财产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我国宪法2004年也确定了它的宪法地位,这给理论研究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的第一、二部分讨论了私有财产权的宪法含义和保护它的法理基础。第三、四部分回顾了我国对私有财产权保护的历史沿革并分析了...
- 姚晓荣
- 关键词:私有财产权宪法保护国家赔偿制度
- 文献传递
- 转变发展观念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被引量:1
- 2006年
-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我国长期奉行的是增长发展观,将经济增长等同于经济发展,特别是将国内生产总值作为发展的核心目标。这是由当时的历史条件决定的。增长发展观具有历史局限性。继续用增长发展观指导发展实践,非但不能解决目前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反而会进一步加剧这些矛盾和问题。要实现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发展,必须转变发展观念,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我国长期的发展实践,为增长发展观向科学发展观的转变提供了丰富的经验教训和坚实的物质基础。
- 姚晓荣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
- 城市房屋拆迁问题的法律思考被引量:10
- 2006年
- 城市房屋拆迁引发的矛盾成为群众上访与社会不安定的因素,究其原因是因为补偿不公,拆迁制度内部矛盾、混乱,政府角色定位不合理,公权干预私权。因此按市场规律办事,修改和完善拆迁制度和补偿制度,合理定位政府角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 姚晓荣
- 关键词:房屋拆迁
- 谈加强青少年挫折承受力训练被引量:1
- 1995年
- 谈加强青少年挫折承受力训练姚晓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的、情感的、事业的挫折不停地冲击着每一个人,心理障碍、精神病的发病率也逐年递增。这种趋势甚至直接冲击到青少年一代。从某种意识上讲,这也是难以避免的事实。在实行计划...
- 姚晓荣
- 关键词:心理承受力儿童期人际关系紧张社会化过程少年期
- 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历史演变与科学发展观被引量:3
- 2005年
-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经济发展经历了二个发展阶段。第一个阶段实施的是赶超战略,其特点是优先发展重工业,片面追求高速度高指标,重积累轻消费。第二个阶段实施的是脱贫战略,其特点是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的,强调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区域非均衡发展。两大战略的实施,为科学发展观的提出奠定了实践基础、理论基础和物质基础。
- 姚晓荣
- 关键词:科学发展观脱贫战略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及对策被引量:19
- 2004年
- 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文化素质低 ,无从事二、三产业的一技之长是制约其向农村二、三产业和城镇转移的深层次障碍。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必须标本兼治 ,在消除制度性障碍的同时 ,积极发展农村高中和职业技术教育 ,提高广大农民的文化科技素质 ,扩大农村教育出口 ,以适应农村二。
- 姚晓荣
- 关键词:农村剩余劳动力
-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 促进和谐社会建设被引量:9
- 2007年
- 完善社会救助制度有利于缩小贫富差距、维护社会公平、实现发展成果共享,从而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救助制度的完善,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农村为重点,转变救助观念,建立起城乡一体化的综合性的由政府、社会、个人共同参与的社会救助制度体系。同时,为了促进社会救助事业健康发展,还要尽快出台《社会救助法》,并建立统一的社会救助管理体制。
- 姚晓荣井文豪
- 关键词:社会救助制度和谐社会
- 正确运用“灌输理论”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 2005年
- 灌输,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法。理论不可能从自发的工人运动中产生,必须灌输。灌输的主要内容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灌输”并不意味着枯燥乏味,死板教条。灌输的实质就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只有通过理论灌输,才能培养较高政治素质的人才;增强大学生抵御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接受市场经济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严峻挑战。灌输教育是党的基本任务。正确运用灌输理论,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时效性。
- 姚晓荣
- 关键词: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