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乳腺
  • 3篇导管
  • 3篇导管原位癌
  • 3篇原位
  • 3篇原位癌
  • 3篇乳腺导管
  • 3篇乳腺导管原位...
  • 3篇成像
  • 3篇磁共振
  • 3篇磁共振成像
  • 2篇乳腺疾病
  • 1篇断层
  • 1篇占位
  • 1篇肉瘤
  • 1篇乳房
  • 1篇乳房X线摄影...
  • 1篇乳腺X线摄影
  • 1篇乳腺摄影
  • 1篇乳腺肿
  • 1篇乳腺肿瘤

机构

  • 6篇复旦大学附属...
  • 1篇复旦大学上海...

作者

  • 6篇姜婷婷
  • 6篇顾雅佳
  • 6篇彭卫军
  • 4篇尤超
  • 1篇刘晓航
  • 1篇刘芮
  • 1篇毛健
  • 1篇吴坚
  • 1篇张盛箭
  • 1篇郑晓静
  • 1篇李瑞敏
  • 1篇肖勤
  • 1篇邓霖

传媒

  • 2篇中国癌症杂志
  • 2篇中华放射学杂...
  • 1篇肿瘤影像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胰腺癌肉瘤1例被引量:1
2014年
患者男性,74岁。上腹部不适伴餐后胃区胀痛半月余。患者半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上腹部不适,伴餐后胃区胀痛,自行口服健胃消食片后症状无明显好转。在当地医院超声检查提示肝脏占位,CT检查十二指肠占位性病变。肿瘤标记结果如下, CA199:46.88 U/mL;CA242:23.54 U/mL;甲胎蛋白(α-fetoprotein,AFP):87.42 ng/mL;余未见异常。
姜婷婷刘晓航顾雅佳彭卫军
关键词:癌肉瘤上腹部不适健胃消食片CA199CA242肝脏占位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分级的关系被引量:17
2013年
背景与目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的组织学分级是其预后的一个重要因素,高核级有较高的浸润趋势,且术后复发率高。本研究旨在评估DCIS的MRI表现及与病理学分级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94例经病理证实为DCIS的MRI表现,分析其MRI形态学及动态增强表现,进一步讨论MRI特点与组织学核级别间的相关性。结果:94例患者中检出97个DCIS病灶,非肿块样强化病灶49个,其中节段样强化29个(59.18%);肿块样强化48个。动态增强表现:包括Ⅰ型曲线20个,Ⅱ型曲线50个,Ⅲ型曲线27个。BIRADS:BI-RADS 4A类22个,BI-RADS 4B类19个,BI-RADS 4C类29个,BI-RADS 5类27个。与组织病理学关系:HNG DCIS病变范围较non-HNG DCIS广(非肿块样强化:P=0.01;肿块样强化:P=0.03),而不同核级别DCIS的MRI形态学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NG DCIS时间信号强度曲线更易出现流出型(P=0.01),BI-RADS显示HNG DCIS更易被判定为BI-RADS 4C类及BI-RADS 5类(P=0.02)。结论:非肿块样强化DCIS以段样分布常见,结合形态学、血流动力学及BI-RADS分类,可较全面评价DCIS组织学核级别程度,对临床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姜婷婷顾雅佳彭卫军尤超刘芮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磁共振成像
MRI鉴别乳腺导管原位癌与其他导管内病变的价值被引量:15
2014年
背景与目的:乳腺导管原位癌(ductal carcinoma in situ,DCIS)属于乳腺浸润性癌的前驱病变,是一类非全身性的导管内局部病变,与其他导管内病变在影像上存在相似之处。本研究旨在探讨乳腺MRI鉴别诊断DCIS与其他乳腺导管内病变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7月—2012年2月于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行乳腺MRI检查并经手术病理证实的DCIS患者24例、DCIS伴微浸润(breast ductal carcinoma in situ with microinvasion,DCIS-MI)9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breast intraductal papilloma,BIDP)20例临床资料。以DCIS为研究主体,分析3种病变MRI及动态增强表现。结果:DCIS与DCIS-MI的病灶强化形态、强化方式、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病灶伪彩图像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DCIS与BIDP的病灶强化形态、强化方式、TIC、病灶伪彩图像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CIS以导管样(8/24)及段样强化(6/24)为主、病灶伪彩图像为红色(22/24)、TIC以Ⅲ型(12/24)为主要特征性表现;BIDP以乳头后局灶性强化为主(13/20)、病灶伪彩图像为非红色(14/20)、TIC以Ⅱ型(11/20)为主要特征性表现。结论:MRI较难鉴别DCIS与DCIS-MI,但具有鉴别诊断DCIS与BIDP的价值。
尤超顾雅佳彭卫军毛健姜婷婷
关键词:乳腺导管原位癌磁共振成像
对比增强能谱X线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45
2017年
目的 探讨对比增强能谱乳腺X线摄影(CESM)诊断乳腺病变的价值.方法 前瞻性纳入经临床检查或超声怀疑有乳腺异常病变,可在一周内完成乳腺CESM及MRI检查,并且最终经病理证实的145例患者.所有患者均行双侧乳腺CESM和MRI检查.对病理标本进行判读,获得病理分类诊断结果,并根据病理图像测量病灶最大径.观察低能图、CESM和MRI表现,记录病灶检出情况,并对病灶进行定性诊断,测量图像上病灶最大径.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低能图、CESM及MRI的诊断效能.采用Z检验比较不同影像检查方法的ROC下面积.采用Bland-Altman法分析3种影像方法和病理测得病灶最大径的一致性.结果 145例患者共检出153个病灶,良性病灶36个,恶性病灶117个.低能图、CESM及MRI分别检出病灶140、151和149个,定性诊断判读错误病灶分别为25、8和11个.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低能图、CESM及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下面积分别为0.87、0.96及0.97,CESM与低能图、MRI与低能图的ROC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SM与MRI的ROC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1).低能图诊断乳腺良恶性病灶的敏感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8.98%、65.71%和83.66%,CESM分别为95.80%、91.18%和94.77%,MRI分别为94.17%、87.88%和92.81%.低能图、CESM和MRI测得的病灶最大径和病理测得最大径的差值分别为-1.7、1.1、0.3 mm,95%一致性界限分别为-18.6-15.1、-9.8-12.1、-10.6-11.2 mm,MRI所测结果更接近病理结果.结论 CESM显示和诊断乳腺疾病优于低能图,与MRI检查的诊断效能相当.
姜婷婷张盛箭李瑞敏吴坚顾雅佳彭卫军
关键词:乳腺肿瘤磁共振成像
乳腺导管原位癌的MRI特点初步探讨
目的:分析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表现及MRI的诊断价值,以进一步提高对乳腺导管原位癌的影像学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2例经病理证实为导管原位癌病人的临床资料,研究乳腺MRI的形态学特点、动态增强方式及扩散加权成像的特点。结果...
姜婷婷顾雅佳彭卫军尤超邓霖
文献传递
乳腺断层合成结合全屏数字化乳腺摄影对乳腺疾病的诊断价值被引量:26
2015年
目的:探讨数字乳腺断层合成X线成像(DBT)结合全屏数字化乳腺X线成像(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经临床或超声检查乳腺发现可疑肿块,最终诊断经病理证实,且术前或穿刺活检前均行FFDM、DBT和乳腺专用MRI(DB-MRI)检查的46例患者的图像资料。观察各检查图像上乳腺病变表现,对3种检查图像上病变进行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并对DBT结合FFDM、单独FFDM图像中病灶的可见性进行分级评估。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采用ROC曲线分析FFDM、FFDM结合DBT及DB-MRI的诊断效能,并采用Z检验比较FFDM结合DBT与其他2种检查方法的差异。结果46例中,良性病灶14例,恶性病灶32例。DBT结合FFDM与单独FFDM图像相比,35例采用DBT结合FFDM可见性分级提高,其中恶性病变27例,23例表现为肿块伴毛刺及结构扭曲;良性病变8例,6例伴晕征。11例DBT结合FFDM与单独FFDM图像可见性分级无变化。FFDM检查中,BI-RADS 0类病灶为23.9%(11/46),在其他2种检查中也均为0;BI-RADS 3类病灶在DBT结合FFDM检查中显示率最低(6.5%,3/46)。病灶在DBT结合FFDM图像上表现为肿块或结构扭曲时,MRI上表现为类似的肿块样或非肿块样强化。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剔除FFDM中BI-RADS 0类的11例,35例患者DBT结合FFDM、FFDM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5、0.8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32,P=0.033)。46例患者DBT结合FFDM、MRI诊断乳腺良、恶性病变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87、0.90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502,P=0.616)。结论 DBT结合FFDM较常规FFDM检查能够提高乳腺病灶的显示及诊断效能,而DBT与MRI两种检查的诊断效能相当。
尤超顾雅佳彭卫军姜婷婷郑晓静肖勤
关键词:乳房X线摄影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