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姜建伟

作品数:28 被引量:221H指数:8
供职机构:中国石化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21篇期刊文章
  • 5篇会议论文
  • 1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23篇石油与天然气...
  • 4篇天文地球

主题

  • 18篇油田
  • 10篇双河油田
  • 9篇储层
  • 7篇剩余油
  • 5篇油层
  • 5篇井网
  • 5篇层系
  • 4篇低渗
  • 4篇油田开发
  • 4篇深层系
  • 4篇剩余油分布
  • 4篇泌阳凹陷
  • 4篇含水
  • 4篇凹陷
  • 4篇储层特征
  • 3篇油藏
  • 3篇油气
  • 3篇数值模拟
  • 3篇特低渗
  • 3篇挖潜

机构

  • 22篇中国石油化工...
  • 5篇中国石化
  • 4篇江汉石油学院
  • 4篇中国石油大学...
  • 1篇成都理工大学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长江大学
  • 1篇山东科技大学
  • 1篇西安石油大学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 1篇河北联合大学
  • 1篇中国石油大学...

作者

  • 28篇姜建伟
  • 5篇鲁国甫
  • 5篇刘丽娜
  • 4篇胡书奎
  • 3篇尹太举
  • 3篇卢小欧
  • 3篇王中华
  • 3篇李庆明
  • 3篇李洪生
  • 2篇张昌民
  • 2篇郭恩常
  • 2篇巩磊
  • 2篇曾联波
  • 2篇李红茹
  • 2篇于春生
  • 2篇陈程
  • 2篇杨永利
  • 2篇张连锋
  • 2篇张海锋
  • 1篇王兆生

传媒

  • 5篇石油地质与工...
  • 4篇石油天然气学...
  • 3篇河南石油
  • 2篇石油与天然气...
  • 2篇断块油气田
  • 1篇大庆石油地质...
  • 1篇新疆石油地质
  • 1篇油气地质与采...
  • 1篇沉积与特提斯...
  • 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篇第二届全国油...
  • 1篇中国石油学会...
  • 1篇2011改善...
  • 1篇第十六届五省...

年份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3
  • 4篇2012
  • 3篇2011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1
  • 1篇2000
  • 2篇1999
  • 2篇1998
  • 1篇1997
2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一种提高厚油层内部剩余油分布状况认识深度的新方法
赵凹油田核三段Ⅳ2层是典型的短流程扇三角洲沉积,沉积厚度大(最厚38 2m),非均质严重.在地震属性预测砂体约束条件下,利用老油田丰富的钻井、取心、测井、试油试采及多年的生产动态数据,对核三段Ⅳ2层沉积结构再认识,纵向上...
李红茹姜建伟石璐吴琼
关键词:厚油层储层特征剩余油分布挖潜对策
储层精细研究指导油田开发后期高效调整井部署被引量:10
2006年
双河油田Ⅳ1-3层系处于高含水、高采出程度和剩余油高度分散的“三高”开发期,但仍有相当数量的剩余油。储层沉积微相的特征与组合是决定砂体非均质性的主要因素,也是产生大量剩余油的根本原因。通过密井网资料对该层系进行精细解剖,建立储层沉积微相模式,与现井网结合确定剩余油分布类型和地区,指导高效井的部暑。经现场实施,取得了良好效果。
姜建伟魏佳伟卢小欧王中华马振锋殷慧
关键词:储层沉积微相剩余油双河油田
特高含水开发后期井网动态组合应用研究被引量:3
2009年
以双河油田Ⅶ油组为例,提出从储层的三维空间展布结合储层动用状况,对原有的开发层系井网进行细分重组优化。在考虑储层的非均质性及动用状况的前提下,将纵向上叠合程度高、物性差异小、采出状况相近的储层,重组为新的动态组合单元,采用一套井网进行开发。同时根据组合后的动态组合单元储层平面的非均质性、目前井网现状、平面含水差异分单元对井网进行平面优化。依据研究结果将Ⅶ油组原来的2套开发层系细分为5套动态组合单元,通过现场实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新井投产后初期平均单井产油量是老井的3~4倍,含水率比单元综合含水率低30.2个百分点。该技术对同类油田的井网调整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姜建伟刘丽娜
关键词:剩余油分布层系细分双河油田
赵凹油田泌304区浅层砾岩稠油储量分类评价及应用
泌304区位于南襄盆地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该区储层具有复模态孔隙结构、毛细管阻力大、蒙皂石含量高、非均质性严重等特点,致使本区在前期的试油、压裂试采等产能评价中没有取得突破.为此,本文从岩心观察分析入手,结合含油性和对应...
胡书奎杨永利姜建伟
关键词:稠油产能评价
文献传递
泌阳凹陷南部陡坡带泌304区主要油层组储层特征被引量:3
2010年
为给新区开发提供充分的地质依据,通过岩石薄片、扫描电镜、X-射线衍射、铸体薄片、压汞等资料对泌304区储层的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及微观孔喉结构特征进行了详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该区储层岩性复杂、岩石成分和结构成熟度低,砂岩储层主要为岩屑砂岩和长石岩屑砂岩,砾岩储层以细砾岩和中砾岩为主,研究区储层母岩类型多样,以变质岩为主,填隙物和重矿物含量高,粘土矿物中蒙脱石含量高;孔隙类型主要发育原生粒间孔和次生粒间溶孔,孔喉组合以中孔-细喉为主,孔喉分选中等;研究区储层物性在纵向上变化较大,属中孔、中-低渗储层,核一段物性好于核二段;影响该区储层物性的因素主要是岩相和成岩作用。
胡书奎姜建伟龚银忠李洪生张海锋张连锋李远光王文升
关键词:岩石学特征物性特征
复杂介质储层裂缝定量预测理论、方法与应用
曾联波狄邦让陶果柯式镇彭仕密苏惠黄捍东漆家福肖淑容黄志洁安勇孙思敏熊维亮尹志军姜建伟
该项目属石油与天然勘探开发领域。中国已探明的复杂介质储层的油气储量占中国陆上探明油气资源总量的一半以上。在中国剩余的油气资源中,估计有60%以上分布在复杂介质储层中。与常规储层相比,这类储层裂缝发育,控制了油气分布。勘探...
关键词:
关键词:油气田勘探
安棚油田深层系低渗透储层裂缝及其贡献被引量:7
2009年
安棚油田深层系为低孔、特低渗透砂砾岩储层。根据定向取心、成像测井和铸体薄片等资料,对安棚油田深层裂缝的分布特征及其渗流作用进行了分析。该区发育大尺度裂缝、中—小尺度裂缝和微观尺度裂缝3种级次的裂缝类型,以东西向裂缝最发育,其次是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但受北东向现今地应力场的影响,该区北东向裂缝的开度大,连通性好,渗透率最高,是该区的主渗透裂缝方向,也是该油田下一步开发井网调整的主要地质依据。
杨永利姜建伟卢小欧
关键词:渗流作用低渗透储层安棚油田
双河油田核三段Ⅱ油层组内夹层分布规律被引量:28
2000年
油层内的夹层是影响油田注水效果的因素之一 ,也是影响剩余油研究分布的主要因素。笔者以钻井岩心、测井等资料为基础 ,研究夹层的类型、成因及发育分布特征 ,指出各种类型的夹层与基准面变化过程中A/S比值变化和沉积物补给通量变化关系密切 ,不同级次的基准面旋回和不同沉积微相内夹层的层次类型及发育分布规律不同。文中深入分析了夹层类型与基准面旋回的关系。
张尚锋张昌民伊海生郑荣才樊中海姜建伟鲁国甫
关键词:核三段夹层沉积微相
安棚深层系裂缝特征重新认识与井网调整被引量:8
2012年
安棚深层系是典型的低孔特低渗透砂砾岩油气藏,其天然裂缝发育,影响油藏的井网部署和注水开发效果。根据地表露头、岩心和薄片分析,安棚深层系主要为高角度构造剪切裂缝。根据定向取心和成像测井资料,研究区以近东西向裂缝最发育,其次是北东向和北西向裂缝,不同部位不同方向裂缝的发育程度存在一定的差异。根据水压致裂和校正后的井径崩落资料,研究区现今地应力优势方位为50°~60°。在北东—南西方向现今地应力影响下,研究区北东向裂缝的张开度大,连通性好,渗透率高,为主渗流方向。因此在研究区下一步的井网调整中,可将目前的五点法面积注采井网转化为沿北东向主渗流裂缝的行列式注水开发井网,油藏数值模拟预测结果表明,调整后第5a采出程度为11.7%,单井累积产油量为1.4×104t,在原油价格(不含税)为2640元/t时,评价期内的内部收益率(税后)为24.68%,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姜建伟李红茹李远光巩磊
关键词:裂缝地应力井网调整特低渗透油藏安棚深层系
开发后期重构开发单元井网调整技术研究与应用--以双河油田Ⅷ-Ⅸ油组上倾区为例
特高含水期注采井网如何调整才能提高整体开发效果,是老油田开发中急需解决的难题.陆相沉积的复杂性决定了平面、层间动用差异大,剩余油普遍分布、局部富集,依靠单项措施难以改善单元整体开发效果,为此在深入分析开发中现存主要问题及...
侯雪樱姜建伟曾俊王中华滕明勇
关键词:油田开发油层注水井网调整特高含水期
文献传递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