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作者详情>姜荣

姜荣

作品数:17 被引量:140H指数:6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机械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5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6篇医药卫生
  • 1篇机械工程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主题

  • 4篇图像
  • 4篇后处理
  • 3篇数字影像
  • 3篇下肢
  • 3篇下肢全长
  • 2篇低剂量
  • 2篇图像质量
  • 2篇颈椎
  • 2篇颈椎侧位
  • 2篇放射摄影
  • 2篇放射摄影术
  • 2篇X线机
  • 2篇CT
  • 2篇侧位
  • 1篇低剂量CT
  • 1篇低剂量扫描
  • 1篇调制
  • 1篇调制技术
  • 1篇动脉
  • 1篇对比度

机构

  • 17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青海省人民医...

作者

  • 17篇姜荣
  • 11篇贺文
  • 6篇王利泉
  • 4篇胡志海
  • 4篇陈疆红
  • 3篇原媛
  • 3篇赵丽琴
  • 2篇靳二虎
  • 2篇李娟
  • 2篇钟朝辉
  • 2篇王宁
  • 2篇吴晓华
  • 1篇金剑
  • 1篇王鹏
  • 1篇王新莲
  • 1篇何茜
  • 1篇徐岩
  • 1篇章瑜
  • 1篇马大庆
  • 1篇卢东生

传媒

  • 5篇中国医学影像...
  • 2篇放射学实践
  • 2篇医疗设备信息
  • 2篇中国医学装备
  • 1篇中国医学计算...
  • 1篇医疗卫生装备
  • 1篇医用放射技术...
  • 1篇中国介入影像...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4
17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被引量:35
2011年
目的探讨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技术降低胸部低剂量CT图像噪声的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接受胸部CT检查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采用自动毫安调节技术行胸部CT扫描。3组预设噪声指数(NI)分别为20、30及40,对每组图像均行ASIR为0、30%、50%及80%重建成4种图像。记录3组的CT剂量指数(CTDIvol)、剂量长度乘积(DLP)并估算有效剂量(ED)。由2名医师对图像质量采用5分制进行评估,并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3组图像的质量均满足临床诊断要求,观察者间的评估具有一致性(Kappa值为0.485)。第一组的CTDIvol为(3.41±1.28)mGy,第二组为(1.40±0.58)mGy,第三组为(0.76±0.46)mGy。第三组的ED降至(0.35±0.20)mSv。第二组ASIR50的图像噪声和第三组的ASIR8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ASIR技术有助于降低胸部低剂量图像的噪声,在保证诊断图像质量的前提下,ED可降至0.35mSv。
陈疆红贺文赵丽琴胡志海姜荣
基于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的X线剂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4
2013年
目的探讨自动管电流调节(ATCM)技术下不同的X线剂量对CT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应用GE Dis-covery HD750CT机对肺野内含9个直径为5、10、12mm的磨玻璃密度结节(GGN)的胸部仿真体模进行扫描。采用ATCM技术,设置管电压为80、100及120kVp,在每个管电压条件下分别应用5个预设噪声指数(NI)级别(10、20、30、40及50)扫描体模,共得到15组图像;计算每组图像的平均管电流,记录每组图像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计算有效剂量(ED)。测量并比较图像的客观噪声,并由2名放射科医师采用盲法对GGN进行主观评分,用Kappa检验评价观察者间的一致性。结果 3种管电压下的平均管电流值均随着预设NI的增加而减低。相同预设NI、不同管电压下图像的客观噪声及X线剂量基本一致。相同预设NI、不同管电压下GGN的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名观察者间的一致性中等或较好(Kappa>0.4)。结论应用ATCM技术,相同预设NI下管电压的变化对X线剂量和图像质量不会产生明显影响;预设NI为50时,可检出肺尖部直径为5mm的GGN。
陈疆红靳二虎姜荣钟朝辉
关键词:图像质量体模
移动数字X线机后处理模式对密度分辨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移动数字X线机不同后处理模式对密度分辨力的影响.数字影像系统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放射学领域,移动数字X线机(DR)已开始取代普通X线摄影和CR摄影,越来越多的应用到床边摄影.数字影像系统的图像后处理功能对诊断信息...
姜荣贺文原媛胡志海李娟
基于头颅模体的不同重建算法及低剂量扫描对内耳CT成像质量的影响研究
2024年
目的:研究不同重建算法下内耳CT成像质量的影响因素,探索不同重建算法降低内耳CT扫描剂量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方法:基于头颅模体分别采用100、80、70、60、50和40mA固定管电流,行横断位多层螺旋容积高分辨率CT(HRCT),每种管电流进行25例次扫描试验,采用不同重建参数进行内耳CT常用的容积再现技术(VRT)、多平面重建(MPR)和最大密度投影(MIP)3种重建技术重建图像,分析对比不同管电流及重建参数对VRT、MPR、MIP图像软组织、骨质、伪影质量评分的影响。由4名从事影像诊断工作5年以上的影像科医师采用盲法对图像质量按0~3分进行图像质量评分。结果:相同管电流下,VRT、MPR和MIP图像的软组织、骨质、伪影质量评分均随重建间隔的增加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61.853、49.296、71.280,P<0.05);相同重建间隔参数下VRT、MPR和MIP图像的软组织、骨质、伪影质量评分均随扫描时管电流的降低而逐渐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16.346、23.632、21.746,P<0.05)。VRT中图像软组织、骨质和伪影质量评分均与管电流呈正相关(r=0.892、0.907、0.871,P<0.05),与重建间隔呈负相关(r=-0.841、-0.864、-0.866,P<0.05)。结论:内耳CT扫描中,通过减小重建间隔,能有效提升薄层扫描、低剂量扫描的成像质量,进一步降低内耳CT的辐射剂量,在临床上具有应用可行性和临床价值。
王晓庆姜荣林思圆王宁
关键词:低剂量
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对肺部低剂量CT下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的影响被引量:8
2014年
目的探讨胸部低剂量CT扫描条件下不同适应性统计迭代重建(ASIR)水平对计算机辅助检测系统(CAD)检出小结节的影响。方法收集接受肺部低剂量CT筛查的60例受检者,平均体质量指数(25.00±2.22)kg/m2。应用自动管电流调节技术,设置噪声指数为30,管电压100kVp进行扫描;对图像采用5种ASIR水平(0%、30%、50%、80%和100%)进行重建。由3名放射科医师阅片,确定真性结节。应用Lung VCAR软件对5种ASIR水平图像的小结节进行检测,计算检出小结节的敏感度及假阳性数量。结果 60例受检者共检出非钙化结节212个,其中实性结节198个,部分实性结节6个,磨玻璃密度结节8个。5种ASIR水平下CAD检出结节的敏感度分别为73.03%、75.49%、75.91%、76.25%和84.41%。对于平均直径≤5mm的结节,0%ASIR和100%ASIR、30%ASIR和100%ASIR敏感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5种ASIR水平下CAD检出小结节的假阳性分别为4.15、4.50、4.72、4.80、5.00个/扫描。扫描的有效剂量为(0.81±0.36)mSv。结论胸部低剂量CT中,CAD检出实性结节的敏感度及假阳性数量可达较满意水平;100%ASIR为CAD检出平均直径≤5mm小结节的最佳重建水平。
陈疆红靳二虎王新莲赵丽琴钟朝辉姜荣
下肢全长拼接摄影肢体力线测量角度准确度的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探讨下肢全长拼接软件摄影对肢体力线测量的准确度。方法:用全数字化大平板透视-摄影系统的拼接摄影功能,对人体下肢骨骼标本进行标准力线投照,经过下肢全长拼接软件得到下肢全长,分析和总结设定的各点到标准力线所形成角度的准确度,来确定下肢力线的准确度。结果:以游标万能量角器测量的角度数值为标准,通过游标万能量角器测量的角度数值与拼接摄影的角度数值相比较,差异在临床允许范围内。结论:运用岛津DR拼接软件摄影得到的下肢全长所测量的力线是可靠的。
姜荣贺文赵丽琴
关键词:下肢力线
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在下肢截骨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探讨下肢全长拼接摄影测量肢体力线的准确度在实际应用中是可靠的。方法:对50例患者行全下肢摄影,应用全数字化大平板透视-摄影系统的拼接摄影功能得到全下肢全长,根据得到的影像测量髋-膝-踝角[180°-(测量的髋-膝-踝角)]得到畸形角度,再据测得的畸形角度做相关性分析。结果:畸形角度与术中截骨存在高相关性(相关指数=0.696,P<0.01)将畸形角度与术中截骨进行回归分析,畸形角度与术中截骨长度的线性关系存在。所获50例患者采用下肢全长拼接摄影肢体力线测量数据对术中截骨提供了可靠依据。结论:下肢全长拼接摄影可对肢体力线进行准确测量,为骨科手术截骨提供有价值信息。
姜荣贺文原媛王利泉胡志海李志欣
关键词:下肢截骨术
心率波动对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被引量:53
2004年
目的 探讨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扫描中病人心率波动对冠脉影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42例患者行多层螺旋CT冠脉造影 ,记录扫描过程中心率的波动范围 ,比较冠脉主要分支及其节段血管重建后的影像质量。结果  42例中心率波动 0~ 10次 /分的 3 3例 ,10~ 2 5次 /分者 9例。心率波动在 10次 /分以上者 ,对冠脉显示影像质量明显下降 (P <0 .0 5 )。结论 心率波动在 0~ 10次 /分时 ,冠脉各支 (段 )影像质量好。扫描前稳定病人情绪应有助于缩小心率波动的范围 。
姜荣吴晓华贺文
关键词:心率冠状动脉多层螺旋CT影像质量
乳头状肾细胞癌的螺旋CT诊断及鉴别诊断被引量:13
2009年
目的探讨乳头状肾细胞癌(PRCC)的CT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回顾性分析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RCC的CT表现,并与随机抽取的同期102例肾透明细胞癌CT表现作比较。结果20例PRCCCT平扫肿瘤为不均匀的囊实性或均匀的等密度病灶,增强扫描肿瘤实性部分轻-中度均匀强化,皮髓交界期强化程度弱于肾皮质,肾实质期低于周围肾实质。102例肾透明细胞癌CT平扫肿瘤呈密度较均匀或不均匀的囊实性,增强扫描肿瘤明显不均匀强化或欠均匀强化,95例肿瘤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高于或等于肾皮质。结论PRCCCT增强扫描有一定的特点,增强皮髓交界期肿瘤强化程度弱于肾皮质,有助于其诊断及鉴别诊断。
吴晓华贺文马大庆张峰波杨培谦王鹏张洁姜荣徐岩
颈椎侧位数字影像的多频分解后处理
目的:本文采用多频分解方式对60例颈椎侧位片进行后处理,探讨多频分解技术在数字影像后处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本文共收集颈部脂肪较多,颈短患者颈椎侧位片60例,所有病例采用飞利浦(PHILIPS)DR系统。将采用标配软件得...
姜荣贺文王利泉金剑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