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孔香云

作品数:2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优秀中青年科学家科研奖励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内斜
  • 2篇内斜视
  • 2篇斜视
  • 2篇儿童
  • 1篇调节性
  • 1篇调节性内斜视
  • 1篇影响因素
  • 1篇远视
  • 1篇散光
  • 1篇散光变化
  • 1篇术后
  • 1篇双眼
  • 1篇双眼单视
  • 1篇立体视
  • 1篇立体视锐度
  • 1篇节性
  • 1篇矫正术
  • 1篇矫正术后
  • 1篇光学矫正

机构

  • 2篇山东大学

作者

  • 2篇孔香云
  • 2篇王利华
  • 1篇马鲁新
  • 1篇杜宇

传媒

  • 1篇中国实用眼科...
  • 1篇中华眼视光学...

年份

  • 2篇2012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调节性内斜视儿童远视矫正后的散光变化被引量:4
2012年
目的观察调节性内斜视儿童远视矫正后的散光改变。方法收集看远和看近内斜视10PD以上、远视1.0D以上、配戴足矫远视眼镜看远斜视度在10PD以内的初诊病人;按初诊年龄分为≥2岁〈4岁组和≥4岁〈8岁组;根据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结果予以配戴足矫眼镜。每年再次验光,应用向量分解法,用90°1-80°轴向的散光J180,及45°~135°轴向的散光J45作为散光统计指标。连续观察3年以上。结果符合条件的调节性内斜视儿童共44名,平均初诊年龄(4.7±1.7)岁,观察(4.3±1.4)年。≥2岁〈4岁组儿童右眼的散光J180平均为(0.35±0.34)D,在配戴眼镜的第2年和第3年出现了分别为0.28D、0.20D的散光增加(P〈0.05),≥4岁〈8岁组右眼的散光180,平均为(0.34±0.44)D,在戴镜后的第1年和第2年也分别增加了0.22D和0.18D(P〈0.05),两组儿童在随后的2-3年下降到初诊水平并保持稳定;两组儿童的散光J45平均为(0.14±0.16)D、(-0.002±0.16)D,数值小且无明显变化。结论调节性内斜视配戴远视足矫眼镜以后散光会出现少量的增加,之后有所降低,该变化与最初配戴眼镜的年龄无关。戴镜在一定时期内能影响儿童屈光的发育趋势。
孔香云王利华马鲁新
关键词:调节性内斜视散光远视光学矫正
儿童内斜视矫正术后双眼单视的建立及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2年
目的观察和分析内斜视儿童眼位矫正术后双眼单视功能的建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收集2008年11月至2011年9月间在山东大学附属省立医院眼科中心行共同性内斜视矫正手术并且术后随访眼位正位(≤±8△)的连续性病例111例。采用手电筒式Worth四点灯评估患儿的中心融合和周边融合;采用Titmus立体视图测定患儿的立体视锐度。采用X^2检验比较不同内斜视类型之间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内斜视类型、弱视治疗时间、手术年龄、两眼屈光参差差值、术后斜视度对周边融合建立的影响,并采用优势比(OR)进行比较。结果111例内斜视儿童中,术后获得周边融合者68例(61.3%).其中获得中心融合者6例(5.4%);56例(50.5%)建立了不同程度的立体视。手术年龄(b=-0.842,P〈0.01)、弱视治疗时间(b=-0.135,P〈0.05)、最终随访的斜视度(b=-1.305,P〈0.05)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呈负相关;两眼屈光参差差值与术后周边融合的建立不相关(b=-19.670,P〉0.05)。4种内斜视类型之间术后周边融合建立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977,P〈0.01),周边融合建立的困难程度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OR=1.0)、非调节性内斜视(OR=3.008)、部分调节性内斜视(OR=4.475)、高AC/A型内斜视(OR=82.217)。结论内斜视儿童手术年龄愈早、术前弱视治疗时间愈短、术后斜视度愈小,术后愈易建立周边融合;4种内斜视类型中,建立周边融合的难易顺序依次为先天性内斜视、非调节性内斜视、部分调节性内斜视、高AC/A型内斜视。
杜宇孔香云王利华
关键词:内斜视儿童立体视锐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