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一来

作品数:6 被引量:11H指数:3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卫生局中医药科技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血栓
  • 4篇腔静脉
  • 4篇蕲蛇酶
  • 4篇下腔静脉
  • 4篇下腔静脉血栓
  • 4篇静脉
  • 4篇静脉血
  • 4篇静脉血栓
  • 4篇肝素
  • 4篇肝素治疗
  • 3篇抗凝
  • 2篇溶栓
  • 1篇镀银
  • 1篇新西兰大白兔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膜
  • 1篇血栓溶解
  • 1篇血栓溶解疗法
  • 1篇有效性
  • 1篇植入

机构

  • 5篇重庆医科大学...
  • 2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泰山疗养院

作者

  • 6篇孙一来
  • 5篇赵渝
  • 5篇邹中辉
  • 3篇向志
  • 1篇刘明方

传媒

  • 1篇中国药房
  • 1篇中国实用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11
  • 5篇2010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兔下腔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兔下腔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的实验研究   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2只建立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组(A组)、尿激酶联合肝素组(B组)、蕲蛇酶联合肝素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在...
孙一来
关键词:蕲蛇酶肝素静脉血栓有效性
文献传递
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对兔下腔静脉血栓溶栓效果及出血风险性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对兔下腔静脉血栓、病变血管内皮及出血风险性的实验研究。方法:新西兰大白兔72只建立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组(A组)、尿激酶联合肝素组(B组)、蕲蛇酶联合肝素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在血栓形成3 d后给药,分别在用药后的第3、7、10天,通过静脉彩超及病变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分级评估其溶栓的效果;检测各组血液指标,评估其出血的风险性。结果:在不同的时相,B组和C组的溶栓效果较A组效果好,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B组和C组溶栓效果均较好,但两组间溶栓效果无差异性(P>0.05)。B组和C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均较A组轻,有显著性差异(P<0.01),但B组和C组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无差异性(P>0.05)。B组和C组较A组PT值延长、FBG值降低,具有显著差异性(P<0.01),B组较C组的PT值延长、FBG值降低,2组间具有差异性(P<0.05);结论:蕲蛇酶联合肝素能够有效溶解兔腔静脉血栓,减轻内皮损伤,具有良好的治疗及预后效果,并且出血的风险性相对较小。
向志孙一来赵渝邹中辉
关键词:蕲蛇酶抗凝溶栓
镀银医用聚丙烯网片植入体内的安全性评价被引量:3
2010年
背景:为解决疝修补网片的感染问题,课题组旨在从"降低疝补片的感染率"这一目标着手,将银与医用聚丙烯网片结合起来,使其具有良好的抗菌性能,不仅能降低疝修补网片的感染率,而且可进一步应用于可能污染和已经污染的伤口中,扩大无张力疝修补术的应用范围。目的:初步评测镀银医用聚丙烯网片植入动物体内的安全性。方法:参照国际标准(ISO10993系列)和国家标准(GB/T16886系列)所推荐的生物学和动物试验:将镀银聚丙烯网片植入兔子体内,在不同时段观察兔子体质量变化,死亡情况,炎症、血生化、肝肾功指标,肝组织病理切片,评价急性、亚急性、慢性毒性反应。结果与结论:镀银聚丙烯网片植入体内后短期内未见明显毒性反应及死亡情况;血常规炎性、血生化、肝肾功能指标及肝组织苏木精-伊红染色显示,镀银聚丙烯网片组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性(P>0.05),符合一般的炎症指标转化规律。说明镀银医用聚丙烯网片植入体内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邹中辉赵渝孙一来
关键词:镀银聚丙烯网片安全性新西兰大白兔
镀银医用聚丙烯网片的抗拉伸力测试及抗菌性检测的研究被引量:2
2010年
目的测试制备的镀银医用聚丙烯网片(PP)的抗拉伸力与其在动物体内的抗菌性。方法 2008年6月至2008年12月,重庆医科大学利用INSTRON1011材料力学试验机,对比PP镀银后(镀银组)与镀银前(对照组)力学性能有无改变。采用自身对照,将镀银组(n=24)染菌网片与对照组(n=24)染菌网片各一张植入同一兔子体内,测试镀银网片的抗菌性能。结果镀银前后PP的力学性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从大体观察及病理观察来看,镀银组与对照组比较,细菌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PP经过镀银后,力学性能基本不变。镀银PP在体内有较好的抗菌性能。
邹中辉赵渝孙一来刘明方
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对兔下腔静脉血栓血管内膜的影响研究
2010年
目的:研究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对兔下腔静脉血栓血管内膜的影响。方法:复制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均分为3组,即肝素、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复制模型3d后给药,分别在用药后第3、7、10天观察病变血管内膜增生程度、静脉壁胶原纤维沉积量、内皮细胞形态学变化。结果:与肝素组比较,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胶原染色显著减少(P<0.05);在用药后的第3天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较轻(P<0.05);第7、10天时,尿激酶联合肝素、蕲蛇酶联合肝素组内皮细胞损伤程度显著减轻(P<0.01)。结论:蕲蛇酶联合肝素在治疗兔下腔静脉血栓方面具有保护病变血管内皮细胞、减轻血管壁炎症反应的功效,对静脉血栓有较好的治疗及预后效果。
孙一来向志赵渝邹中辉孙一圣
关键词:蕲蛇酶静脉血栓抗凝溶栓
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兔急性下腔静脉血栓的实验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 探讨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兔急性下腔静脉血栓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新西兰大白兔72只建立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模型后随机分为肝素组(A组)、尿激酶联合肝素组(B组)、蕲蛇酶联合肝素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在血栓形成3 d后给药,分别在用药后的3、7、10 d检测各组凝血指标评估其安全性,通过静脉彩超评估其有效性.结果 C组的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时间较B组短(P〈0.05),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BG)值较B组小(P〈0.05),B组和C组PT延长时间较A组长(P〈0.01),FBG值较A组大(P〈0.01),B组和C组的D-二聚体值(D-dimer,D-D)均逐渐降至正常,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和C组的溶栓效果均较A组效果好,B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第10天时,C组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和C组溶栓效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蕲蛇酶联合肝素治疗兔急性下腔静脉血栓是有效的,并且具有较高的安伞性.
孙一来赵渝向志邹中辉
关键词:疾病模型血栓溶解疗法抗凝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