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军

作品数:171 被引量:2,218H指数:34
供职机构:天津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58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5篇专利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133篇生物学
  • 20篇天文地球
  • 16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农业科学
  • 3篇文化科学
  • 1篇经济管理
  • 1篇医药卫生

主题

  • 97篇植物
  • 97篇浮游植物
  • 57篇浮游
  • 46篇群落
  • 41篇植物群
  • 36篇群落结构
  • 29篇植物群落
  • 29篇浮游植物群落
  • 25篇夏季
  • 20篇近海
  • 19篇长江口
  • 18篇海域
  • 17篇水域
  • 16篇近海域
  • 16篇浮游植物群集
  • 15篇邻近海域
  • 15篇南海北部
  • 14篇物种
  • 14篇邻近水域
  • 11篇长江口及其邻...

机构

  • 78篇天津科技大学
  • 77篇中国科学院
  • 51篇中国海洋大学
  • 17篇青岛海洋大学
  • 16篇国家海洋局第...
  • 10篇厦门大学
  • 8篇山东大学
  • 8篇中国科学院研...
  • 6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国家海洋局第...
  • 5篇国家海洋环境...
  • 5篇国家海洋局
  • 4篇中国水产科学...
  • 3篇中国地质大学...
  • 3篇淮河流域水资...
  • 2篇华东师范大学
  • 2篇暨南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2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171篇孙军
  • 37篇刘东艳
  • 16篇宋书群
  • 12篇钱树本
  • 12篇郭术津
  • 9篇王丹
  • 9篇栾青杉
  • 8篇田伟
  • 8篇汪岷
  • 8篇张桂成
  • 7篇张武昌
  • 6篇丁昌玲
  • 6篇何青
  • 6篇宁修仁
  • 6篇薛冰
  • 5篇翟惟东
  • 5篇戴民汉
  • 5篇马威
  • 5篇沈志良
  • 5篇魏皓

传媒

  • 29篇海洋学报
  • 24篇生态学报
  • 17篇海洋科学
  • 13篇海洋与湖沼
  • 10篇应用生态学报
  • 8篇生物多样性
  • 8篇海洋湖沼通报...
  • 7篇青岛海洋大学...
  • 6篇中国海洋大学...
  • 6篇天津科技大学...
  • 5篇海洋通报
  • 5篇海洋科学进展
  • 3篇地球科学进展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2篇黄渤海海洋
  • 2篇渔业科学进展
  • 1篇长江流域资源...
  • 1篇环境化学
  • 1篇生态科学
  • 1篇海洋水产研究

年份

  • 2篇2024
  • 3篇2023
  • 4篇2022
  • 1篇2021
  • 6篇2020
  • 7篇2019
  • 4篇2018
  • 2篇2017
  • 11篇2016
  • 10篇2015
  • 7篇2014
  • 6篇2013
  • 4篇2012
  • 16篇2011
  • 7篇2010
  • 8篇2009
  • 7篇2008
  • 11篇2007
  • 7篇2006
  • 4篇2005
17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中国海区常见浮游植物种名更改初步意见被引量:159
2002年
系统地研究了中国海区海洋浮游植物的名称。参照有关文献 ,对硅藻门 37属 1 35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甲藻门 1 6属 60种 (包含变种和变型 )、金藻门 1属 1种和隐藻门 1属 1种的名称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和更正。对于个别的种类进行了属的迁移和种的联合。
孙军刘东艳
关键词:命名法同物异名硅藻门甲藻门金藻门中国海区
春季季风间期巽他陆架和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研究被引量:7
2015年
于2013年3-5月通过走航取样分别对巽他陆架和马六甲海峡表层海水浮游植物叶绿素a生物量和群落结构进行了观测和研究。结果表明:巽他陆架生物量较低,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0.083±0.043)μg/L,爪哇海的SS4站位生物量最低,仅为0.014μg/L,浮游植物粒级组成上主要以Pico-级为优势,占80%以上;马六甲海峡自西北至东南存在明显的盐度梯度,在盐度最低的SM5站,叶绿素a生物量最高,达到1.080μg/L;马六甲海峡站位叶绿素a浓度平均值为(0.433±0.315)μg/L,同时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变动较大。在海峡西北的SM1-SM4站与巽他海峡类似,主要以聚球藻为优势类群,Pico-级浮游植物占60%~80%;在生物量最高的SM5站,同样以聚球藻为优势类群,而在海峡东南段的SM6和SM7站,虽然叶绿素a浓度相对于SM5略有降低,但仍明显高于其他马六甲海峡站位和巽他陆架站位,此两个站位硅藻比例明显升高,均可达20%以上。从优势类群生物量与环境因子和营养浓度的相关性可以看出,研究海区叶绿素a生物量与水体盐度呈现显著负相关(p〈0.050),说明陆源输入对研究海区生物量具有明显的影响。另外,硅藻生物量也与磷酸盐浓度(p〈0.050)和硅酸盐(p〈0.010)浓度均呈现显著正相关;聚球藻在浮游植物群落中的优势度会受到陆源营养盐输入的影响而降低,但仍然是整个研究区域最优势的浮游植物类群。
王磊王磊冷晓云王东晓王东晓张翠霞
关键词:浮游植物巽他陆架马六甲海峡
甲藻的异养营养型被引量:15
2011年
综述了甲藻的异养类型。目前已知异养营养型在甲藻中广泛存在,只有很少几种甲藻营严格自养营养方式。有近一半的甲藻物种是没有色素体的,还有很多甲藻即使具有色素体也会有异养营养需求,称为兼养营养类型。这些兼养类群不一定主要以有机物作为其获取碳的来源,而仅仅是补充一些生长必需的有机物如维生素、生物素等。兼养类群以渗透营养和腐食营养方式进行,同时也可以寄生方式和共生方式进行兼养生活。无色素体的甲藻以有机物作为碳的唯一来源,仅仅依靠异养方式生存,属于严格异养营养方式,又称有机营养型。它们是甲藻异养营养型的主体,其主要类型有寄生、渗透营养和吞噬营养。由于吞噬营养是甲藻异养的主要类型,因此论述了3种吞噬营养型:吞噬营养方式、捕食茎营养方式和捕食笼营养方式。吞噬营养方式在无甲类和具甲类甲藻中都有存在,主要通过甲藻细胞的纵沟或底部对猎物进行吞噬,也有研究发现吞噬部位为顶孔或片间带。捕食茎营养方式是通过捕食茎刺穿猎物细胞膜并吸食其细胞质来获取营养,在异养甲藻中也较常见。捕食笼营养方式只在原多甲藻属(Protoperidinium)和翼藻属(Diplopsalis)里发现,是甲藻通过鞭毛孔分泌细胞质到胞外形成捕食笼将猎物包裹并进行消化来摄食的。甲藻摄食对象尺寸范围变化较大,小至几微米,大至几百微米。有些甲藻具有摄食选择性,通过感应猎物释放的化学物质来判断猎物的位置并进行摄食,摄食完成后由于体积的增加经常会发生细胞分裂和蜕鞘。对于甲藻异养的其他形式如拦截摄食营养方式、伪足摄食营养方式、口足摄食营养方式、触手摄食营养方式等只作简单介绍。还就甲藻异养的研究方法、其生态学意义和进化学意义进行简要论述,并对相关研究进行展望。
孙军郭术津
关键词:甲藻有害藻华
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冬季浮游植物群集被引量:45
2007年
应用Utermohl方法分析了2005年2月28日至3月10日在长江口及其邻近水域进行的大面调查所获浮游植物采水样品,报道了该水域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初步鉴定浮游植物5门67属130种(含未定名25种).调查水域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藻组成,其次为甲藻,此外还有少量的金藻、蓝藻和绿藻.主要优势种为具槽帕拉藻(Paralia sulcata)、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圆海链藻(Thalassiosira rotula)、标志布莱克里亚藻(Bleakeleya notata)、辐射圆筛藻(Coscinodiscus radiatus)和离心列海链藻(Thalassiosira excentrica),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介于0.1~90.0cells·ml^-1,平均值为10.1cells·ml^-1.浮游植物的水平分布特征是近岸处浮游植物丰度高,远岸处丰度低.水体表层的浮游植物细胞丰度最高,表层之下细胞丰度略有降低,但变化不大.浮游植物的细胞丰度和叶绿素a与硝酸盐、亚硝酸盐、铵盐、磷酸盐和硅酸盐浓度呈显著正相关,而与盐度呈负相关.调查区中部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和Pielou均匀度指数较高,而东北部和近岸水域较低.
何青孙军栾青杉宋书群沈志良王丹
关键词:长江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桡足类被引量:3
2000年
根据 1 987年夏季、冬季和 1 989年春季、秋季采自东海北部黑潮区的浮游生物样品 ,鉴定出浮游桡足类 2 2 7种 ,其中 1种为我国海区新记录 ,2 1种为东海区新记录。文中还描述了浮游桡足类的总个体密度和主要优势种的分布 ,并对其与海洋环境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黄凤鹏孟凡刘东艳孙军
关键词:浮游桡足类
渤海中部和渤海海峡及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初步研究被引量:130
2002年
对渤海调查区浮游植物的群落及其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 ,浮游植物群落主要由硅、甲藻组成 ,也有少数的蓝藻、绿藻和硅鞭藻出现 ,其生态类型主要为温带近岸型。粒级大小以微型浮游植物为主 ,依次为小型浮游植物 (包括网采浮游植物 )、微微型浮游植物。浮游植物群落的平面分布与各环境因子密切相关 ,其中水体中化学和生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浮游植物团块是其平面分布的主要特征。调查海域存在三个典型的浮游植物区划 :渤海海峡区、渤海湾区和黄河河口区。追踪实验的结果表明 ,调查区浮游植物群落短周期 (几天 )的变化是由关键种所驱动而非优势种。渤海海峡浮游植物群落的周年变化为双周期型 ,春季水华主峰出现在 4月 ,而秋季次高峰出现在 9月。春季浮游植物以小型细胞硅藻占优群落为主 ,秋季以大型细胞硅藻 甲藻联合占优群落为主。群落季节和周年的变化以种类演替 (speciessuccession)为主而非种类接替 (speciessequence)。与历史调查资料相比 ,1 998— 1 999年的观测表明浮游植物群落由硅藻占绝对优势逐渐转变为硅藻 甲藻共存为主的群落。甲藻的占优以及绿藻在特定时期的普遍出现反映了渤海海区营养盐结构比例变化对海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 ,氮 /磷比率的增加和硅
孙军刘东艳杨世民郭健钱树本
关键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粒级结构赤潮甲藻
冬夏季南海西部固氮蓝藻被引量:4
2016年
本研究分析了冬季东北季风期(2006年11月27日—12月16日)及夏季西南季风期(2007年8月11日—9月16日)南海西部越南沿岸区域(10°-17°N,108°-115°E)的网采浮游植物样品,探讨了冬夏两季南海西部固氮蓝藻的物种、丰度及分布特征,以及影响固氮蓝藻丰度与分布的环境因素。冬夏两季南海西部固氮蓝藻主要有束毛藻(Trichodesmium)和胞内植生藻(Richelia intracellularis),束毛藻物种包括铁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thiebaultii)、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以及汉氏束毛藻(Trichodesmium hildebrandtii),其中铁氏束毛藻为优势种,胞内植生藻主要与根管藻(Rhizosoleniasp.)共生。冬季时束毛藻藻丝体平均丰度为0.194×10^4 filaments/L,束毛藻细胞平均丰度为0.172×10^6 cells/L,胞内植生藻细胞平均丰度为0.255×10^4 cells/L,与笔尖形根管藻(Rhizosolenia styliformis)共生的胞内植生藻居多;蓝藻主要分布在调查海域的北部。夏季时束毛藻藻丝体平均丰度为2.995×10^4 filaments/L,束毛藻细胞平均丰度为6.007×10^6 cells/L,胞内植生藻细胞平均丰度为2.198×10^4 cells/L,与笔尖根管藻共生的胞内植生藻占优势。夏季时固氮蓝藻丰度高于冬季,胞内植生藻宿主更为多样化。本研究中温度及冷窝对蓝藻的分布有重要影响,而盐度单独对蓝藻分布的影响不大,与温度结合时表现出一定的限制作用。
丁昌玲孙军薛冰
关键词:南海西部夏季
一种可用于增强分析灵敏度的在线顶空进样装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用于增强分析灵敏度的在线顶空进样装置,包括顶空发生容器、水样进样组件、鼓泡发生组件、载气进气组件、水样排空组件,所述的顶空发生容器为筒状容器,底部制有一排液口,顶部通过密封盖密封,在筒状容器的侧壁制有...
彭丽英孙军郭雨贾岱鉴珊
文献传递
一种自动在线监测环境二甲基硫的系统和方法
本发明涉及一种自动在线监测环境二甲基硫的系统和方法。该方法依据物质的吸附和相平衡原理实现水汽与待测物的分离,进而消除水汽对检测的影响;依据分子离子反应的电荷或质子转移原理消除环境样品中其他物质的干扰;通过阀、数控电机注射...
彭丽英郭雨孙军贾岱
胶州湾北部水域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被引量:5
2000年
据1995年3月至11月胶州湾北部水域内调查资料 ,分析叶绿素-a含量和初级生产力的分布,月变化和日变化以及同环境因子的关系。叶绿 素-a含量的月变幅为1.194~10.715mg/m3,平均值为3.386mg/m3。初级生产力月变 幅为68.85~1417.41mg.C/m2.d,平均值为353.01mg.C/m2.d。叶绿素-a含量和初 级生产力均以8月>9月gt;5月gt;3月gt;11月。
柴心玉张志南孙军
关键词:叶绿素-A初级生产力
共18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