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军

作品数:48 被引量:256H指数:10
供职机构:暨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医药卫生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36篇期刊文章
  • 6篇会议论文
  • 6篇专利

领域

  • 20篇农业科学
  • 19篇生物学
  • 4篇环境科学与工...
  • 4篇医药卫生
  • 1篇水利工程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11篇唐鱼
  • 7篇鱼类
  • 6篇食蚊鱼
  • 6篇耳石
  • 4篇游泳
  • 4篇幼鱼
  • 4篇摄食
  • 4篇免疫
  • 4篇克隆
  • 3篇血清
  • 3篇养殖
  • 3篇游泳速度
  • 3篇水体
  • 3篇细胞
  • 3篇临界游泳速度
  • 3篇河段
  • 2篇代谢
  • 2篇蛋白
  • 2篇血清免疫
  • 2篇血清免疫球蛋...

机构

  • 41篇暨南大学
  • 13篇中国科学院
  • 3篇广州中医药大...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武汉大学
  • 2篇教育部
  • 1篇湖南农业大学
  • 1篇南昌大学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中国水产科学...
  • 1篇水利部中国科...
  • 1篇大理大学
  • 1篇广州草木蕃环...

作者

  • 48篇孙军
  • 32篇林小涛
  • 15篇许忠能
  • 6篇李江涛
  • 5篇张鹏飞
  • 5篇聂品
  • 5篇陈国柱
  • 4篇梁卉
  • 4篇周晨辉
  • 3篇胡云凤
  • 3篇刘汉生
  • 3篇易华
  • 3篇童芳
  • 2篇史方
  • 2篇高谦
  • 2篇夏磊
  • 2篇汪建国
  • 2篇徐采
  • 2篇董传仁
  • 2篇何耀升

传媒

  • 8篇生态科学
  • 5篇水生生物学报
  • 2篇中国水产科学
  • 2篇动物学杂志
  • 2篇华中农业大学...
  • 2篇淡水渔业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生态学报
  • 2篇鱼类病害研究
  • 1篇中国动物保健
  • 1篇山东医药
  • 1篇浙江大学学报...
  • 1篇自然科学进展
  • 1篇暨南大学学报...
  • 1篇中国临床康复
  • 1篇湿地科学与管...
  • 1篇中华中医药杂...
  • 1篇海洋与渔业
  • 1篇中国鱼类学会...

年份

  • 2篇2018
  • 2篇2017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3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2篇2010
  • 5篇2009
  • 4篇2008
  • 4篇2007
  • 6篇2006
  • 4篇2005
  • 2篇2003
  • 3篇2001
48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倪氏复口吸虫在稀有鮈鲫体内的移行及对其耳石微结构的影响被引量:3
2003年
倪氏复口吸虫是我国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危害严重的寄生虫。利用稀有鲫作为寄主 ,研究了倪氏复口吸虫在其体内的移行途径 ,并观察了复口吸虫的感染是否在寄主耳石上留下标记轮。倪氏复口吸虫尾蚴从稀有鲫体表的各个部位侵入 ,但主要集中在头部 ,侵入体内的尾蚴通过肌肉和结缔组织直接进入眼球。感染倪氏复口吸虫的稀有鲫耳石表面微结构发生变化 ,部分鱼耳石上出现明显的标记轮。
孙军姚卫建聂品
关键词:耳石微结构寄生虫
斜带石斑鱼白细胞介素8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6
2010年
为了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白细胞介素8(IL-8)的结构和功能,本实验对其基因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分析.运用RACE-PCR方法,从斜带石斑鱼总RNA反转录cDNA库中获得了961 bp长的cDNA全序列.同时利用RT-PCR技术,检测了微壁溶球菌诱导前后该基因在斜带石斑鱼体内不同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IL-8cDNA序列包含235 bp的5′非编码区,438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288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95个氨基酸.未诱导前,斜带石斑鱼IL-8基因主要在心、头肾、脾和肝脏中表达,在鳃和肠中量表达,在胃、肌和皮中几乎没有表达;诱导后,IL-8基因强烈表达于所有取样器官.所获得的斜带石斑鱼IL-8基因是一种与炎症作用有关的CXC亚族趋化性因子.
胡云凤孙军林小涛梁卉
关键词:斜带石斑鱼IL-8克隆
依据ITS rDNA序列探讨我国盾腹虫属种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英文)
2010年
盾腹吸虫为寄生扁形动物中一小的类群。我国已报道7种盾腹吸虫,其中5种隶属于盾腹虫属(Aspidogastridae,Aspidogastrinae)。研究测定了在我国采集到的4种盾腹虫属吸虫的核糖体DNA转录内间隔区(ITSrDNA)序列,并分别采用邻接法和最大似然法构建分子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这4种盾腹吸虫的ITS-1和ITS-2序列的长度分别在728—877bp和518—645bp之间,其G+C含量分别在50.1%—52.3%和49.2%—52.2%范围内。4种盾腹吸虫的种间遗传距离在0.2%—26.9%之间,其中重庆盾腹吸虫(Aspidogaster chongqingensis)和似螺盾腹吸虫(A.limacoides)间仅为0.2%。所构建的最大似然树和邻接树具有相同的拓扑结构,均支持重庆盾腹吸虫和似螺盾腹吸虫亲缘关系最近,它们与饭岛盾腹吸虫(A.ijimai)亲缘关系较近,而与位于系统树基部的贝居盾腹吸虫(A.conchicola)关系较远。此外,对我国盾腹属种类的宿主特异性进行了讨论。
陈明秀张立强文春根孙军高谦
关键词:系统发育关系宿主特异性
广东东江外来尼罗罗非鱼年轮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4
2012年
以养殖群体为对照,研究了广东东江外来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鳞片、腹鳍棘、鳃盖骨、脊椎骨和矢耳石5种年龄材料的年轮结构特征。与养殖群体相比,整体上东江种群年轮的清晰度及对比度更高。结合周年水温数据,推测东江尼罗罗非鱼在1 3月份低温期形成1个年轮标志,而其副轮较多的特征可能与繁殖活动有关。在5种年龄材料中,以矢耳石的轮纹特征最为明显,且规律性强,而鳃盖骨和鳞片受副轮影响,可读性最低。5种年龄材料的可读性由大到小顺序为矢耳石、脊椎骨、腹鳍棘、鳃盖骨、鳞片。
张鹏飞林小涛孙军陈国柱何耀升徐采王彦霏
关键词:尼罗罗非鱼水温繁殖
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肿瘤坏死因子基因的克隆与表达分析
2009年
肿瘤坏死因子(TNF)是一种炎症细胞因子,在非特异性免疫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TNF由单核细胞或巨噬细胞产生,能直接造成肿瘤细胞的死亡,并参与机体炎症和免疫应答的调节。用RACE(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s)-PCR方法,从鲢总RNA反转录产物中获得了1254 bp TNF cDNA全序列。该序列包含394bp的5’端非编码区,398 bp的3’端非编码区和462bp的开放阅读框。鲢TNF的开放阅读框编码239个氨基酸,其中包含构成一对二硫键的2个保守半胱氨酸。同时利用RT-PCR技术,对该基因在鲢鱼体内不同组织之间的表达差异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鲢TNF mRNA主要在脑、鳃和头肾中表达,肠和脾中有少量表达,而在肝中几乎没有表达。
梁卉孙军林小涛胡云凤
关键词:TNF克隆
冬季池塘养殖管理与鱼体健康被引量:1
2001年
相对于南方地区来说,我国北方地区普遍比较寒冷,冰封期较长,特别是东北、西北等地区,冰封期可达100-150天.这一地区的池塘养鱼如何加强管理,使养殖鱼类安全越冬,是需要解决和注意的问题.本文以我国北方地区池塘养鱼为对象,对如何使鱼类安全越冬的问题作一探讨.
孙军聂品
关键词:安全越冬池塘养鱼冰封期鱼体养殖鱼类
自然种群唐鱼的耳石、日龄与生长被引量:11
2008年
为了解唐鱼自然种群的年龄结构和生长特征,根据耳石结构于2005年6月—2006年4月每2个月1次对栖息于从化市鹿子田附近自然水体唐鱼的日龄组成进行了调查。2005年6月采集到的唐鱼日龄集中在40~70d,8月和10月唐鱼种群既有较大个体,也有孵出不久的仔鱼,日龄分布在10~130d。2005年12月和2006年2月大部分唐鱼日龄在50d以上,2006年4月大部分唐鱼日龄则在50d以下。与人工养殖的唐鱼相比,自然种群唐鱼耳石生长轮的清晰度和对比度高,但生长轮宽度规则性较低。自然种群唐鱼的耳石长径与体长呈显著的线性关系,与体质量呈显著的幂函数关系。自然种群唐鱼的生长符合幂函数方程,体长(L,mm)、体质量(M,mg)与日龄(D,d)的回归关系分别为L=1.4685D0.5824(r=0.9081,P<0.001,n=266)和M=0.0048D2.0122(r=0.8844,P<0.001,n=266)。该生长方程反映了自然种群唐鱼早期的生长。8—10月唐鱼种群年龄结构最为复杂,根据其年龄结构的季节变化可以推测自然条件下唐鱼的繁殖期为3—12月。
史方林小涛孙军刘汉生陈国柱
关键词:耳石日龄
复口吸虫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05年
复口吸虫是淡水鱼类的一种常见的寄生虫,在欧洲、亚洲和北美等地区均有复口吸虫的分布。复口吸虫的生活史是一个复杂过程,分别经过虫卵、毛蚴、胞蚴、尾蚴、后囊蚴和成虫阶段,其中间寄主分别为第一中间寄主螺、第二中间寄主鱼和终末寄主鸟。在自然水体里,特别是在人工养殖水体中,复口吸虫具有明显的致病性,能使第二中间寄主鱼产生一系列的病症,严重的能引起寄主鱼的大量死亡。科学家对其的研究比较深入和广泛,而本文仅对复口吸虫的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和致病机理的研究进展进行介绍。
孙军
关键词:分类学生活史流行病学致病机理
倪氏复口吸虫的寄生对鲢及其耳石生长的影响
2009年
采用人工感染的方法研究倪氏复口吸虫的寄生对鲢幼鱼生长的影响,并观察和分析了鲢耳石的相关变化。结果表明,随着倪氏复口吸虫后囊蚴在鲢幼鱼眼球中发育成熟,鲢幼鱼的体重与体长,耳石质量与长径依然呈指数比例生长关系,但耳石质量与日龄之间则没有线性相关关系;另外倪氏复口吸虫后囊蚴的寄生不仅严重影响了鲢的生长,而且还致使鲢的大部分耳石上产生了标记轮。
孙军姚卫健林小涛
关键词:耳石
甘草粗提物对鲫的免疫调节作用被引量:25
2007年
本研究对中药甘草(Glycyrrhiza uralensis Fiseh)进行了粗提,将粗提物按0.5%和2%的质量分数制成药饵投喂鲫鱼(Carassius auratus)后,于第14天、28天、35天、42天5、6天采样检测其免疫指标。结果显示,低剂量组试验鱼血清溶菌酶活性逐渐升高,高剂量组在35d达到最大值(205.5±28.8)U/mL,之后略有下降。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试验鱼血清杀菌活性均有所波动,波动范围分别为62.0%—73.1%和75.0%—83.3%,就各期而言,对照组、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试验鱼的血清杀菌活性依次升高。另外,在淋巴细胞计数方面,高剂量组仅在第42天采样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其他采样期,试验组与对照组均无统计学差异。此外,低剂量组试验鱼血液中白细胞吞噬活性有所增强(p<0.05),第42天达到最大值(66.5±9.4)%,高剂量组先升后降,在第35天达到峰值(74.7±5.6)%。最后,低剂量组试验鱼脾脏重量指数在第56天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分别为(1.08±0.09)×10-3和(0.71±0.09)×10-3,高剂量组在第28天与对照组差异极显著(p<0.01),结果分别为(1.12±0.13)×10-3和(0.63±0.08)×10-3。实验表明,该甘草粗提物对鲫免疫功能有良好的调节作用,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王文博方平林小涛夏磊齐长宝汪建国孙军
关键词:甘草粗提物免疫力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