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炜冉
- 作品数:99 被引量:107H指数:7
- 供职机构:通化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吉林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历史地理政治法律哲学宗教文学更多>>
- “高句丽”与“高夷”之辨——高句丽名称的由来和演变被引量:4
- 2015年
- 关于高句丽的族源,学界多认为《逸周书·王会篇》中的"高夷"即为"高句丽"之前身,但经考证可知,高夷之称虽音似句丽,但实与"句丽"无涉。高夷是以嗛羊(四角羊)为特产,而句丽是以弓箭猎鹿取皮而闻名,双方在经济生产上就表现出巨大的差异。迨至汉整合东方四郡,第二玄菟郡下辖三县,以"句丽人"所在地区设高句丽县。"高"字为汉字标记这支句丽专有属性的名词,其意为"仓舍",即特指该支句丽人特有设施"桴京"而言,"高句丽"是"高"与"句丽"组合而成,意指"建有小仓的句丽人",以区分于其他"句丽"部落,即其他"貊"人。
- 孙炜冉李乐营
- 高句丽琉璃明王作《黄鸟歌》的历史隐喻被引量:4
- 2019年
- 高句丽琉璃明王类利(孺留)创作的《黄鸟歌》有着极为复杂的历史背景和更为深层次的政治寓意。围绕在“黄鸟”身上有着四种隐喻,即“妒忌”“爱情”“哀怨”和“君权”,这象征着琉璃明王创作该诗歌时的四种心境,同时又隐含着附着在《黄鸟歌》背后的历史情境,这是琉璃明王欲借助汉人势力制衡松让国(多勿国)土著民族势力失败后的四种境遇,即:国内政治势力之间的角斗,汉人势力的撤出,制衡政治势力构想失败后的怅惘,以及其对自身君权的反思和愿景。琉璃明王的迁都应该正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才被构想出来,就是为了削弱土著民族势力的过度膨胀。
- 孙炜冉
- 关键词:《诗经》
- 渤海民族源流问题研究评述
- 2018年
- 对于渤海国的民族源流问题,拥有部分渤海故地的中国、朝鲜、俄罗斯,以及没有领土关系的韩国、日本,都主张各异。大体而言:中国方面强调渤海国是由粟末靺鞨人建立的国家,其性质是唐朝的一个地方民族政权;朝鲜和韩国则主张渤海国是高句丽人建立的国家,并与新罗并为"南北国"而相互对峙;日本则上述两种观点并存,以二战结束为节点,战前主要认同"靺鞨说",而战后主要认同"高句丽说";俄罗斯(包括苏联)则宣称渤海国乃是远东地区的各种族群中最早建立的国家,强调其独立性,并不从属于任何其他政权。
- 孙炜冉
- 关键词:民族源流
- 高句丽的王位继承方式及王储制度被引量:2
- 2016年
- 高句丽王位传承方式分为父死子继、兄终弟及、叔(伯)侄相继三种方式。不同的传位方式,则代表了该时期高句丽政治的稳定情况。高句丽自初创伊始便建立了太子制度,只是该制度在早期一直未能有效执行,直至东川王始才得以贯彻。太子制度的执行情况,同样侧面反映了高句丽政局的稳定情况。
- 孙炜冉
- 高句丽故国壤王施政策略发微被引量:1
- 2019年
- 高句丽历史上的全盛局面是由小兽林王的"文治"和广开土王的"武功"共同缔造的,而故国壤王是介于二者之间起到承上启下作用的关键环节。正是故国壤王继承了小兽林王政治、文化制度改革,并加之其招徕流民、壮大高句丽人口、修好新罗等措施,才极大促进了高句丽国家实力的强盛,保存了小兽林王的改革成果,为广开土王开创了最佳的发展契机。
- 孙炜冉
- 关键词:宗庙
- 辽对渤海人的移民及安置政策再探
- 2023年
- 辽灭亡渤海国前后,先后多次对渤海人进行内迁,析散其遗民,重置其州县,以巩固统治。其中,规模较大的迁徙重置有三次:第一次是太祖时期,攻陷渤海辽东地区,徙辽阳诸地渤海人于上京地区,重置3个县,安置移民3万余人;第二次是天赞五年(926)太祖攻灭渤海期间,俘掠近17万渤海人,移民安置于辽上京道和中京道地区,重置渤海16个县;第三次是太宗为削弱东丹国而移渤海民户至东京道,安置人口至少25万余人,重置渤海29个州、39个县;除上述三次较大规模移民重置之外,出于平叛、戍边和守陵等需要,还先后数次小规模移民渤海人重置州县。渤海移民上京、中京和东京地区人口约达47万余人,且很多渤海原设州县都是整体迁徙复置。这些渤海移民为辽代社会的政治、军事、经济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 孙炜冉
- 关键词:辽代移民
- 钩沉隐索·求知之著、披沙沥金·求真之人——王禹浪、王宏北伉俪编著《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出版20周年纪
- 2014年
- 时值王禹浪、王宏北伉俪出版《高句丽渤海古城址研究汇编》20周年之际,回顾一下二位先生艰苦备尝、锲而不舍的治学精神,及《汇编》问世20年来的学术价值和影响。
- 孙炜冉
- 渤海国军事装备初探被引量:2
- 2014年
- 渤海国位于东北亚的核心位置,是一个被唐朝、新罗、黑水靺鞨、突厥及诸多部族包围在中间的地方政权,从建国至覆灭都面临着来自四面八方的军事威胁,也曾数次卷入周边的军事冲突及防御战争之中。因此,从建国起,强大的军事装备便是保证其生存发展下去的重要保障。在历史文献中,基本没有给我们留下较为完整的关于渤海国军事装备的文字材料,但是,笔者试图通过分析有关渤海国军事战争等材料,配合考察研究渤海国遗迹出土文物,对渤海国军事装备的基本情况作大致的了解和分析。藉此来证明当时渤海国高超的军备技术水平,侧面反映了其与先进地区手工技术的频繁交流,由技术流动看出的人才流动及人口流动情况。
- 孙炜冉
- 关键词:渤海国军事装备武器
- 高句丽王系问题研究综述
- 2014年
- 高句丽(BC37—AD668年)王系问题是高句丽史研究的重要方面。学界通常认为在高句丽705年的历史中,计有28代王,但对其王系世次、血亲关系等具体问题的认识却长期存在不同见解。中国《三国志》等正史俱有高句丽王的相关信息,但不够完整;朝鲜半岛第一部正史《三国史记》中有完整的高句丽王系,然而存在多处与中国正史记述相悖的问题。国内的高句丽研究起步较晚,且着重于族源、社会性质、文化属性、与中原王朝的关系,以及对好太王碑等金石文献的相关研究,而对高句丽王系问题的研究还十分薄弱。尽管一些学者已经在相关领域中个别触及了关于高句丽王系的研究,但还都仅限于个案分析,以及在考证其他历史问题时对王系的旁涉,还未有系统研究高句丽整体王系问题的著作问世,零散且篇幅有限的关于王系研究的论文尚不足以全面解析高句丽王系世次等问题。
- 孙炜冉
- 唐代百济蕃将沙吒相如考疑
- 2012年
- 沙吒相如是百济亡国后入唐蕃将之一,由于史料的困乏,对其研究不够深入,尤其是围绕其与黑齿常之共同入唐后却销声匿迹、其与沙吒忠义的关系等问题,学界虽有所论证,但证据却不够确凿,因而通过史料分析,加以论证,力图厘清围绕在沙吒相如身上的诸多谜团。
- 孙炜冉
- 关键词:蕃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