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术后
  • 2篇穴位
  • 2篇熏洗
  • 2篇痔术后
  • 2篇中药熏
  • 2篇中药熏洗
  • 2篇混合痔
  • 2篇混合痔术
  • 2篇混合痔术后
  • 2篇复发
  • 2篇肛门
  • 2篇肛瘘
  • 1篇穴位埋线
  • 1篇穴位贴敷
  • 1篇亚甲蓝
  • 1篇愈合
  • 1篇预后
  • 1篇预后影响
  • 1篇痔切除
  • 1篇痔切除术

机构

  • 6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 1篇上海中医药大...

作者

  • 6篇鲁林源
  • 6篇孙琼
  • 4篇朱赟
  • 1篇李莉
  • 1篇朱贇
  • 1篇董青军

传媒

  • 2篇世界中西医结...
  • 1篇现代中西医结...
  • 1篇辽宁中医药大...
  • 1篇世界中医药
  • 1篇中华结直肠疾...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1
  • 1篇2018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1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中药熏洗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肛肠术后肛门瘙痒临床效果研究被引量:10
2016年
目的:探讨中药熏洗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对肛肠术后肛门瘙痒的临床疗效及复发率影响研究。方法:选取我院2013年8月—2015年4月肛肠科肛肠术后肛门瘙痒患者1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74例与对照组68例。对照组采用中药熏洗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症状改善时间、临床疗效、症状积分及复发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症状改善时间较短(P<0.01),除皮肤色素沉着外,其他症状积分较低(P<0.05),总有效率较高(P<0.05),术后6个月复发率较低(P<0.01)。结论:中药熏洗联合亚甲蓝局部封闭治疗肛肠术后肛门瘙痒效果显著,且药物安全、疗效稳定。
鲁林源朱赟孙琼
关键词:中药熏洗亚甲蓝肛门瘙痒复发率
复方紫草油和高锰酸钾应用于肛瘘术后的作用对比研究被引量:18
2018年
目的:对比观察复方紫草油和高锰酸钾用于肛瘘术后熏洗坐浴换药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7月上海交通大学第六人民医院收治的成功实施肛瘘切开术的低位单纯性肛瘘患者144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高锰酸钾组)和观察组(复方紫草油组),每组72例。对比观察2组患者术后的疼痛评分,肛缘水肿评分,出血评分,分泌物消失所需时间,瘙痒改善所需时间,肉芽组织生长鲜活所需时间,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痊愈时间和不良事件。结果:观察者重度疼痛发生率和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肛缘水肿评分和出血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瘙痒症状改善,创面分泌物消失,创面肉芽组织到达鲜活状态所需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感染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住院时间和痊愈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未发现药物相关不良反应。结论:肛瘘术后使用复方紫草油熏洗坐浴换药,有助于减轻术后疼痛、出血、肛缘水肿、继发感染等状况,促进术后创面愈合,从而缩短了痊愈所需时间和住院时间,并且安全性良好,值得推广使用。
朱赟鲁林源孙琼
关键词:肛瘘复方紫草油高锰酸钾
长强穴埋线干预混合痔术后肛门部疼痛的临床研究被引量:17
2015年
目的评价长强穴术前埋线对缓解混合痔患者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0例混合痔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45例。治疗组于局部麻醉后取长强穴一次性埋线,对照组术后口服布洛芬缓释胶囊(300 mg)。用视觉模拟评分法评定两组患者术后6、12、24、48和72 h疼痛情况。同时记录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及不良事件情况。结果术后6 h疼痛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术后12、24、48和72 h疼痛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术后并发症(排尿困难、伤口水肿)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无不良事件发生。结论长强穴埋线能有效缓解混合痔术后疼痛,能有效减少术后并发症,安全可靠。
李莉鲁林源朱赟孙琼
关键词:混合痔穴位埋线术后疼痛
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疼痛介质的影响被引量:2
2023年
目的观察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对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疼痛及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选择2022年10月—2023年2月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六人民医院治疗的82例混合痔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常规组41例外剥内扎术后给予常规西医处理,研究组41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治疗。术后1,7 d检测2组血清神经肽Y(NPY)、5-羟色胺(5-HT)、β内啡肽(β-EP)、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EGF)、Ⅰ型胶原蛋白(COL-Ⅰ)水平,采用数字疼痛评分法(NRS)评价患者创面疼痛程度,观察患者创面水肿程度及肉芽组织生长情况;记录患者渗出物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术前、术后1个月测量患者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高压带长度、肛管静息压。结果2组术后7 d的血清NPY、5-HT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均<0.05),β-EP、EGF、VEGF、COL-Ⅰ水平均较术后1 d明显升高(P均<0.05),研究组术后7 d以上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均<0.05)。2组术后7 d创面疼痛、创面水肿评分均较术后1 d明显降低(P均<0.05),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评分均较术后1 d明显增高(P均<0.05),且研究组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均<0.05)。研究组渗出物消失时间、创面愈合时间均明显短于常规组(P均<0.05)。2组术后1个月直肠肛管抑制反射阈值、肛管静息压均较术前明显升高(P均<0.05),肛管高压带长度均较术前明显缩短(P均<0.05),且研究组各指标改善情况均明显优于常规组(P均<0.05)。结论中药熏洗联合穴位贴敷可调控混合痔术后患者疼痛介质释放,缓解创面疼痛,促进创面愈合,改善肛门功能。
鲁林源王钱陶孙琼
关键词:中药熏洗穴位贴敷混合痔术后创面愈合肛门功能
胶圈套扎术治疗内痔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2011年
目的回顾性分析了胶圈套扎术(rubber band ligation,RBL)的短期疗效和长期疗效。方法 2001~2008年368名Ⅱ、Ⅲ期内痔患者在门诊接受了胶圈套扎术,每次套扎2~3个内痔。1个月和1年后回访所有患者;2~9年后,每例患者再行电话随访。结果 1个月和1年后的短期随访显示,46%的患者术后24 h有轻、中度疼痛,4例(1%)患者由于疼痛严重在数天内再次到医院行痔切除术,只有2.4%的患者1周后出现直肠出血,20%患者1个月后行第2次RBL术;1年后随访,90%的Ⅱ期内痔患者及75%的Ⅲ期内痔患者无残留症状。2~9年的长期电话随访统计了302例(82%)患者,69%仍无症状,28%有残留症状,3%仍需进一步手术治疗。结论 RBL术治疗内痔是安全有效的,随访显示,其对Ⅱ、Ⅲ期内痔有良好的疗效。
鲁林源朱贇孙琼
关键词:痔切除术
肛周脓肿引流术后复发或形成肛瘘的预后影响因素研究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导致肛周脓肿患者引流术后脓肿复发或形成肛瘘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9年12月初次发作肛周脓肿并行切开引流术的患者303例,采用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讨影响肛周脓肿术后脓肿复发或形成肛瘘的预后因素。结果随访期内所有303例患者,120例(39.6%)脓肿复发或形成肛瘘,183例(60.4%)治愈。累积治愈率1年为74.6%,2年为67.3%,3年为62.0%。女性(HR=1.759,P=0.014)、肥胖(HR=4.886,P<0.001)、马蹄形脓肿(HR=2.431,P<0.001)是肛周脓肿复发或肛瘘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性别、肥胖以及是否为马蹄形脓肿这三个因素与肛周脓肿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不同患者应采取个体化的综合防治措施,尽可能的减少脓肿复发或肛瘘的形成。
鲁林源朱赟孙琼董青军
关键词:肛周脓肿肛管复发
共1页<1>
聚类工具0